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峡谷小村颜值高——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管理中心营上村美丽蝶变

2024-12-24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这是营上村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扮靓深山峡谷的一个缩影。地处恩施大峡谷核心景区的营上村,是对外展示峡谷旅游形象的重要窗口。立足辖区地理资源优势,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管理中心引导营上村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共商共议共谋各项民生事宜,一幅幅共同缔造和美家园的生动图景在深山峡谷次第铺开。

修通道路天地宽

临近年底,高家田组“碧海硒客民宿”老板娘尹秀碧算了一笔账:民宿12个房间毛收入15万元,除去水、电、食材、人工等开支,纯收入近12万元。

这要归功于她家门前道路的拓宽。

“以前在这条路上骑摩托车,对面来车错不开,有两次,我连人带车栽到坎下去了。”尹秀碧边回忆边摇头。

这条困扰尹秀碧等161户村民的机耕路,从营上村坨湾至高家田组村民向耀艮家,长1公里、宽不足3.5米,到处坑坑洼洼,两辆麻木车并行都成问题。遇上雨天水没过小腿,骑摩托车的人“10个有9个都栽过跟头”。

随着恩施大峡谷景区游客接待量逐年上升,营上村群众收入持续增长,绝大多数家庭都有汽车,加之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原本狭窄破烂的机耕路变得更加拥堵。

道路拓宽势在必行!

修路的钱从哪来?如何补偿被征占田地的村民……一系列问题摆在村“两委”面前。

“我们不走那条路,占我们的地不合理!”

“我一大把年纪,又不开车,不能占我的地……”

听说修路要占田地,部分村民反应强烈,寸土不让。

“您老了,但姑娘女婿外孙要开车回来,路修好了他们回家探亲也方便。”

“修路不光是为了当前,也是为子孙后代造福。”

……

村“两委”在高家田屋场多次召开群众会统一思想,同时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能人和村干部一道,上门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最终,30户村民一致同意让地修路,村“两委”也通过群众会商定对每户予以相应补偿。

占地问题解决了,村“两委”又挨家挨户动员群众自筹资金,户平出资1500元修路。

“我举双手赞成!”尹秀碧第一个捐款。

“政府帮忙修路,对老百姓来说是大好事,这个钱我出了!”

在积极分子带动下,110余户村民累计筹资16余万元。村“两委”还发动向健、谭喜林、谭俊、王洪兵等在外能人,每人捐款1万元补齐资金缺口。

去年5月,道路扩建工程动工,历时5个月,同年国庆完工通路,沿线村民欢呼雀跃。在管理中心支持下,村“两委”还扩建停车场,可同时容纳20辆车停放。

如今,一到旅游旺季,尹秀碧等村民家的民宿便迎来八方来客。看着穿行在宽阔道路上的过往车辆,尹秀碧边为客人沏茶边感慨:“路好走了,生意也好做了!”

路灯照亮一方人

冬日暖阳下,营上村金家山组“山上人家”民宿院坝,头顶上空缆车在峡谷山峰间上下穿梭,道路沿线路灯林立,二者相互映衬,别有意趣。

倒灌水沿线安装的路灯,与穿梭峡谷间的缆车相互映衬。蒲丹 摄

路灯,为这个小地名为“倒灌水”的地方,留住了更多远道而来的游客。

“以前居住环境差,村民要靠天吃水,需要挖泥塘接雨水。以前的路也称不上路,我们早上天没亮就走,步行两三个小时才能到学校,晚上回家也是‘星星点灯’……”说起过往,“山上人家”民宿负责人杨飞记忆犹新。

恩施大峡谷景区开发后,处于七星寨核心景区的倒灌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吃水问题解决了、道路加宽硬化了,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发展民宿。大峡谷景区还把商铺经营权交给村民,几乎一家一商铺,年年有分红。

“没有路灯,晚上出门黑灯瞎火,不仅影响我们的生活,还影响游客的体验感。”眼看来避暑的游客越来越多,杨飞等民宿经营者时常坐在一起探讨。

去年初,杨飞召集周定桃、刘应群、徐孝文、杨大桥等人商讨路灯安装事宜,提议拿出景区商铺分红资金安装路灯。

“安路灯不是老百姓搞的事,是政府该搞的事。”同年5月初,村“两委”召集金家山组群众开会征求意见,连续几晚都未达成一致意见。

“不能一味‘等靠要’,我们有自力更生的条件,要做在前面。”

“灯亮了,家里老人晚上出门散步我们不担心,大家开办民宿也有利……”

村干部和杨飞等人逐一走访持反对意见的村民,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

5月中旬,村民达成一致意见:拿出景区商铺分红资金安装路灯。5月底,村民代表大会商定:每家每人拿出分红资金1000元,55户200多人共筹资27.3万元作路灯安装用。

次日,杨飞等人就找到施工方,经反复协商,最终以1680元/盏敲定价格,从坩堰塘到倒灌水沿线共安装路灯160盏。

“灯亮了,村民的心也亮了!”去年7月14日,160盏路灯将夜间的倒灌水照得如同白昼,杨飞激动地发了一条朋友圈,不少人点赞评论:“你们靠自己点亮了心中的希望!”

在此避暑的游客也赞赏有加:“没想到一个小地方晚上可以这么亮!”

路灯一亮民心暖。

如今,每晚饭后,喜欢热闹的“背篓哥”刘成松都要出门转上几圈。“以前出门要打手电筒,现在走出家门到处亮堂堂的,多晚回家都不用摸黑。”

节省了一辈子的老人杨世昌,一家6口人共出资6000元,他却一点都不心疼。“为了享受幸福生活,这个钱出得值!晚上走到哪里都敞亮。”杨世昌一脸乐呵。

“好日子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能有今天,我特别珍惜!”杨飞感慨。

守护美丽新家园

时下,营上村家家户户扫垃圾、清沟渠,“清洁家园”行动如火如荼。

作为第一个垃圾分类试点,高家田组曾经垃圾遍布水沟、树丛等隐蔽处,管理中心出资数万元助力垃圾清除,并在沿线摆放60余个垃圾桶。

为推进共同缔造工作走深走实,管理中心深入走访摸排辖区各村(社区)环境卫生情况,最终确定高家田组为垃圾分类试点。村“两委”多次深入走访高家田组210户村民,就垃圾分类试点实施项目收集意见,并召开群众会选取村民代表,和村干部、党员一道商议长效机制。

如何长效维护?经共商共议,群众每户每年出资120元,自发选出1名驾驶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愿为大家服务的垃圾转运人员,负责试点范围内村民垃圾收集及转运工作。

村民向耀明是乡邻选出的垃圾转运人员。

“每周转运3次,每次跑两趟,早上6点多开始、10点多结束。夏天天气热、蚊子多,要更早开始工作。”向耀明说。

守护美丽洁净家园,营上村干群不遗余力。

去年暑期,余家田组几家餐饮、民宿商家直排污水,污水顺流至恩施大峡谷地缝广场,臭气熏天,游客和周边群众反映强烈。村“两委”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对其实施改造,所需资金由村委会和商家各出一半,合力解决了这一难题。今年4月,一民宿负责人将写有“人民的好公仆 百姓的保护神”字样的锦旗,送到村委会致谢。

余家组龙池共同缔造试点一角。蒲丹 摄

对市级共同缔造试点余家组龙池,管理中心及营上村筹资200多万元实施庭院改造,为32户村民砌花台、建门楼、美化外墙、硬化道路,建休息长廊、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余家组村民余志祥家门外,硬化公路蜿蜒向前。蒲丹 摄

冬日傍晚,村民余志祥家的庭院小菜园里,白菜、蒜苗等郁郁葱葱。阵阵鹅鸣声中,余志祥一边摘菜,一边打开话匣子:“这里之前是个猪圈,我修新房迁走猪圈后这块地就闲置了。村里搞共同缔造,帮我打造小菜园,院子也整好看了,路过的游客都要走进来看一看!”

源:恩施日报(全媒体记者蒲丹 通讯员谭雄伦)

辑|杨 旻

签发|王 莉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