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驱发展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天前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8分钟前

光驱发展历史

第一代光驱,作为标准型,确立了光驱的基本规格,如0MB容量的CD-ROM,数据传输率150KB/S,这一标准催生了倍速光驱的命名。1991年,MPC规格的发布推动了光盘媒体的普及,光盘容量为0MB,单倍速光驱数据传输率为150KB/S,平均寻道时间为1秒。尽管速度和容量可能现在看来较慢,但当时软盘和小容量硬盘的使得光驱的引入极具变革意义,如新加坡唯用的1000多元1000倍速光驱,对用户来说无疑是巨大进步。



第二代光驱,以从4速到24速的发展为主要标志,速度提升至300KB/S,寻道时间缩短至400ms。由于技术重心转向其他方面,这一时期光驱的普及和软件游戏容量的增加,使得速度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为了提升用户体验,速度提升成为首要目标,光驱支持格式也逐步增加,包括CD-Audio等多种标准。



第三代光驱,解决了速度问题,但高速旋转带来的噪音、热量和定位难题促使厂商采用新技术如减震、悬挂和悬浮承载。此时,国产品牌如Acer等崭露头角,凭借良好的品质和价格成为市场主流。



进入,光驱技术趋于成熟,产品品质臻于完善,纠错率更强,传输速度更快,工作更稳定、安静,发热量更低。国内厂商如奥美嘉、源兴等崛起,市场份额逐渐扩大,洋品牌和品牌面临挑战。





扩展资料

光驱,电脑用来读写光碟内容的机器,也是在台式机和笔记本便携式电脑里比较常见的一个部件。随着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光驱在计算机诸多配件中已经成为标准配置。目前,光驱可分为CD-ROM驱动器、DVD光驱(DVD-ROM)、康宝(COMBO)和刻录机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