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对联数字对联小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天前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天前


古时,有人在家门口贴了一副特殊的对联:上联是“二二三三四四五”,下联是“六六七七八”,横批是“二四七三”。这副对联由数字组成,上联缺“一”、下联少“十”,连起来谐音是“缺衣少食”,横批则是“儿死妻散”。这户人家用数字对联表达了对社会黑暗的控诉。

西汉司马相如做官后,欲遗弃妻子卓文君。卓文君写了一封包含数字诗的信,其中有一首《文君怨》:“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穿。”司马相如读后深受感动,与卓文君重归于好。

南朝宋鲍照和南朝齐、梁间范云也创作了有趣的数字诗,其中鲍照的《数名诗》和范云的《数名诗》分别描述了个人经历和情感,充满诗意。

唐朝宰相权德舆的《数名诗》中,他以数字描绘了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表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清朝有一首嘲讽南方典史的数字诗《十得》,描述了官场的现实,引人发笑。

红闺吟咏中,清·完颜恽珠《闺秀正始集·吴学素小传》中记载了吴学素创作的一首《闺怨》诗,限用溪、西、鸡、齐、啼韵,中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两、丈、尺、半、双等十八字,展现了女诗人敏捷的才思。

《正始续集》中收录了蓝燕的同题同体诗,同样以数字表达情感,与吴学素的作品相媲美。

清·况澍《杂体诗钞》中女史杨继端的《口占漫成》诗,同样限溪、西、鸡、齐、啼韵,中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两、半、双、尺等十七字,与前文几位女诗人的作品各有特色。

《杂体诗钞》中还有徐兆奎的《闺怨》二首,同样以数字表达情感,风格各异。

清·况周颐《餐樱庑随笔》中记录了一首数字诗《闺怨》,是春明诗社的冠军之作,表达了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欣赏了两副巧妙的数字对联,一副是“洛水元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诚有感”,另一副是“揲灵蓍之草以成文,天数五,地数五,五五二十五数,数生于道,道合元始天尊,尊无二上”,这些都是明代斋醮对联。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高宗八旬万寿,有一副长联最为壮丽,由尚书彭元瑞所撰,联云:“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八千为秋,八元进,八音从律,八风缥缈奏丹墀。”

最后,讲述了一则有趣的以数字联取胜的故事。明朝时,有一位穷秀才,因科举场上徇私舞弊,屡试不中。他听说主考官公正无私,于是赴京城应举。虽然考试已结束,但秀才感动了主考官,准许他补考。主考官要求他用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作一联,秀才以此表达了自己颠簸和误考的原因。接着,他又要求秀才从十至一作一联,以表读书、应考的苦衷。这位穷秀才最终夺走了解元的桂冠。


扩展资料

数字对联是对联的一种,将数字巧嵌于对联中。数字与文字对联交相辉映,将数学演算引入对联之中,能启迪人们的思维智慧,激发读者的兴趣爱好。特别是那些构思奇巧的数字对联,令人叹为观止。古时曾有人在家门口贴了一副与众不同的数字对联: 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 下联:六六七七八 横批是:二四七三 这是一副特殊的对联,它是由数字组成的, 而且是一副隐字联,上联缺“一”、下联少 “十”,利用数字谐音连起来是“缺衣少食”,而横批则是:“儿( 2)死(4)妻(7)散(3)”。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