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02 02: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03:30
“集义”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积累善行,具体而言,即日常生活中所作所为都符合道义,而非偶然之举。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孟子·公孙丑上》中的一句话:“其为气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这里的“集义”被朱熹解释为“积善”,强调了通过持续的道德修养,使自己的行为始终符合道义的重要性。
明代学者王守仁在《传习录》卷上中也提到了“集义”的概念。他回答弟子问及夜间恐惧鬼怪的问题时说,如果一个人因为夜晚害怕鬼怪而难以安眠,那是因为他在日常生活中未能做到“集义”,即未能坚持道德修养,使得内心有所愧疚,因此产生了恐惧感。王守仁进一步指出,如果一个人平时的行为能够与神明意志相合,那么就不会有这种不必要的恐惧。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集义”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的体现,更是一种对内心自我完善的追求。它强调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和践行道德,通过这种积累,使得个人品德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消除不必要的恐惧与不安。
通过“集义”的实践,个人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还能够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这种*不仅有益于个人的道德成长,也有助于社会整体的和谐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