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1: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02:00
数学教科书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国数学教育的历史变迁。古代中国数学教育起步早,*主导,以实用性为主,《九章算术》中强调应用问题解决,形成了开放且注重实际的归纳体系,与欧几里得几何的逻辑体系形成对比。数学教科书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反映了课程内容的变革历程。
古代教育以*为引导,服务于官僚阶层的培养,《九章算术》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中国传统数学注重技术教育,注重通过归纳法引导学生思考典型问题。西学东渐时期,《几何原本》引入的逻辑体系影响了中国,洋务运动后西方教材引入,推动了20世纪初自编教科书如《共和国教科书》的出现,采用混合或分科教学方式。
20世纪中叶,中国数学教科书经历了多次改革。*初年的教学以注入式为主,随后的改革关注“双基”和能力培养,如1950年代确立统一课程模式,60年代至70年代强调全面发展,80年代开始注重智力启迪,90年代素质教育推行,教材开始关注知识获取过程和思维能力的提升。21世纪初,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强调“三位一体”目标,推动立体化教科书的发展。
未来趋势中,数学教科书将更加注重基础知识、技能、活动经验与核心思维方式的培养,同时融合归纳和演绎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中国数学教育从古代的实用归纳,到现代的演绎逻辑和能力培养,其发展轨迹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教育理念的交融。
中国的数学教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数学已作为“六艺”之一,成为专门的学问,唐初国子监增设算学馆,设有算学博士和助教,使用李淳风等编纂注释的《算经十书》为教材;近现代的初等数学教育,可以说是在晚清(1903)颁布癸卯学制,废除科举,兴办小学、中学后才开始的。当时小学设算术课,中学设数学课(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簿记);中国近代高等数学教育,也是从清朝末年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