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2 00:2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3分钟前

废墟,如同一道历史的印记,深深地烙印在旅行者的心中。它可能是的楼兰古城,或是北京的圆明园,西安的兵马俑,每一处都承载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废墟可能只是观光的景点,但对于余秋雨这样的人来说,废墟却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引发对人生、文化和历史的深度探索。


“诅咒废墟,又寄情废墟”这句话,揭示了作者对废墟的矛盾情感。废墟象征着过去的终结,昔日的荣耀化为尘土,金戈铁马、雕梁画栋都已消失无踪,成为对过去的沉重悼念。然而,废墟也是一份资本,它让我们从地理中解读历史,从变迁中理解人生。废墟是起点,也是归宿,是文化的载体,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进步的阶梯。


废墟的美学价值在于其形式美,它将曾经的辉煌转化为一种对大地的归属感。美的形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转化为历史的遗迹,成为大地的一部分,讲述着过去的故事。然而,对待废墟的态度需要审慎,应该尊重历史的真实性,保护而非修复,因为过度的装饰是对历史的亵渎。


中国传统文化中,废墟文化往往缺失,我们民族常常在新旧之间摇摆,忘记了历史的厚重。但正是那些批判者,如屈原、杜甫等人,通过保存废墟,净化悲剧,创造了深沉的文学。废墟不仅是民族的象征,也是连接古今的桥梁,它呼唤我们去解读,去探寻未来的钥匙,让民族自信和文明更加深厚。


总的来说,废墟不仅是过去的遗迹,更是未来的启示,它承载着我们的过去,塑造着我们的现在,连接着我们的未来。正如《废墟》这篇散文,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哲理,唤起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深深思考。


扩展资料

废墟表示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或被破坏的地方上面的垃圾和被破坏物。另有佘秋雨写于1992年的同名散文,该文就像一首融注着诗情与哲理的散文诗,作者的视角独特,澎湃的激情从字里行间喷涌而出,文采彪炳,令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法国作家保尔·艾吕雅亦有同名诗歌。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