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2 19:1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20:44
风筝的制作过程
中国风筝以细竹扎成骨架,再糊以纸或绢制作而成。传统的中国风筝工艺包括“扎、糊、绘、放”四种技艺,“扎”即要达到对称,使风筝左右两侧的受风面积相当;“糊”即要保证整体平整,干净利落;“绘”即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真实的效果;“放”即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
一、扎绑。
扎绑骨架是制作风筝的基础工艺,大体可分为选料,加工,绑扎等几道工序。
二、选料。
绑扎之前需选料,通常用来扎制风筝骨架的材料有毛竹,藤白木条,芦苇和云杉木条等。
三、加工。
以加工毛竹为例,一般要经过选竹材,破竹材,削竹条,修竹条和弯曲成型等五道工序。
扎绑方法:
毛竹经过加工修理,在绑扎前,应选一平整的工作台,拼放成型。
制作风筝的材料选好后,还要选择各种各样的工具。主要有:剪子,钳子,火炉,酒精灯或蜡烛,锉刀,大小锯,大小剪刀,熨斗,单把和双把刨子,以及各种颜料,绑扎的绳。
四、裱糊。
风筝骨架结扎完成后,接下来的就是把彩绘的纸糊在上面,南方风筝艺人称作“蒙面”,北方叫“裱糊”。
风筝一般是用纸糊制的,用于风筝的蒙面材料,因风筝规格形状不同而异。糊风筝的材料,总的要求应富有弹性和韧性,常用的如绢,桑皮纸,宣纸,高丽纸,皱纹纸,电力防塑薄膜等等。这些材料质地轻,纤维分布均匀,着色效果好。风筝的制作过程
中国风筝以细竹扎成骨架,再糊以纸或绢制作而成。传统的中国风筝工艺包括“扎、糊、绘、放”四种技艺,“扎”即要达到对称,使风筝左右两侧的受风面积相当;“糊”即要保证整体平整,干净利落;“绘”即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真实的效果;“放”即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
一、扎绑。
扎绑骨架是制作风筝的基础工艺,大体可分为选料,加工,绑扎等几道工序。
二、选料。
绑扎之前需选料,通常用来扎制风筝骨架的材料有毛竹,藤白木条,芦苇和云杉木条等。
三、加工。
以加工毛竹为例,一般要经过选竹材,破竹材,削竹条,修竹条和弯曲成型等五道工序。
扎绑方法:
毛竹经过加工修理,在绑扎前,应选一平整的工作台,拼放成型。
制作风筝的材料选好后,还要选择各种各样的工具。主要有:剪子,钳子,火炉,酒精灯或蜡烛,锉刀,大小锯,大小剪刀,熨斗,单把和双把刨子,以及各种颜料,绑扎的绳。
四、裱糊。
风筝骨架结扎完成后,接下来的就是把彩绘的纸糊在上面,南方风筝艺人称作“蒙面”,北方叫“裱糊”。
风筝一般是用纸糊制的,用于风筝的蒙面材料,因风筝规格形状不同而异。糊风筝的材料,总的要求应富有弹性和韧性,常用的如绢,桑皮纸,宣纸,高丽纸,皱纹纸,电力防塑薄膜等等。这些材料质地轻,纤维分布均匀,着色效果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22:02
先找材料 竹片;簿纸;绳子;把竹片粘在纸上把绳子从里到外穿起来。到风小的到方放就可以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23:37
恩,看来历史悠久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1:28
世界上一致公认,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说巧匠鲁班就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当说这是风筝的前身。
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官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象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
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
到了宋代,出现了“神火乌鸦”,就是利用风筝装上火药,投放到敌营上空,以达到军事上的目的。
宋朝风筝在民间也广泛流行。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先是传到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到了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元代在中国为官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介绍到了西方。
风筝的制作可见
http://www.hxe.tj.cn/laojizyk/1/fenzheng/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