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镇的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09:54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10:47

石门为浙北古镇,春秋时吴越相争,“置石门为吴越限”(清光绪《石门县志》卷一),故名石门。唐设石门驿。南宋时于石门驿中设行幄,为皇帝往来之行宫。又设酒务、税务。元置巡检司,明设课税局,成为运河上军事要地和交通重镇。
明宣德五年(1430)桐乡建县后,镇以寺弄为界,东称石湾,属桐乡县,西称石门,隶崇德县。
清康熙时(1662~1722),改崇德县为石门县,石门镇改称玉溪镇。
*3年(1914),石门县复称崇德县,玉溪镇复名石门镇。*时期,石湾、石门仍分隶桐乡、崇德两县 1950年5月,石门、石湾合为一镇,称石门镇,属崇德县。
1958年10月,隶于石门公社。
1959年6月,又为桐乡县直属镇(桐乡、崇德两县于1958年11月合并)。
1987年2月,并石门乡入石门镇,实行镇管村*。
1998年10月,撤销安兴乡建制,并入石门镇。
石门有一个古村叫桂花村,传说这里曾停靠过乾隆的龙船。当年乾隆下江南时,恰值中秋,正是桂花吐艳之际,龙船一过石门湾,一股幽香扑面而来,船越往南开,香味越浓,乾隆急命停船靠岸循香而来,在桂花树下大饮桂花酒,久久不肯回去,后命人在石门建立营盘,每次南巡必到桂花村一游。
经济
石门镇以市场为导向,以“一优、二高”农业为目标,以效益农业为核心,积极推广“名、特、优”农产品,一批新兴的种、养业得到较快发展,逐步形成了陆家庄村的养猪,天星村的桂花,石门、*村的葡萄,*村的树苗,余墩村的“五秧”,四星片的菊花等一批高产、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一村一品”,成为石门镇农业的显著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应运而生,桐乡新星杭白菊制品有限公司被市*命名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成为目前国内最大杭白菊加工出口企业。迄今,全镇已建立粮食、蚕桑、杭白菊、湖羊、葡萄、生猪、树苗、蔬菜、桂花、猕猴桃、水产等11个农产品基地。
石门镇是桐乡市西北部的中心城镇、农副产品的集散中心,辐射面涉及毗邻的各个乡镇及湖州郊区等地,集市贸易十分活跃,先后辟有湖羊、木材、小商品、蔬菜副食品等专业市场。城镇建设以运河航运改造工程为契机,进入加快建设与发展阶段。石门大桥、新南高桥、新东高桥相继建成,一个以中心路为轴心,以中兴路南段综合区,中兴路中段商贸旅游区、中兴路北段经济区开发建设为重点的城建格局已全面展开。一轴(中兴路为主轴)二区(运河南北两岸两个居住小区)三片(城镇东北、东南、西部三大工业仓储集中区)的城镇总体布局初步形成。
石门镇年产杭白菊700余吨。建国前,石门镇杭白菊已直销粤、港、澳及东南亚。现在,逐渐注重对杭白菊的深加工,新星杭白菊制品有限公司和石门食品饮料厂,年加工2500多吨杭白菊,进一步提高了出口市场的占有率。
有企业99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8家,比上年增加15家,产值33.1亿元,比上年增长22.48%;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全镇总产值51%,有亿元企业7家,比上年增加3家。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家(桐乡市磊石微粉有限公司、桐乡市易锋机械厂),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5.17亿元,比上年增长22.46%,完成工业增加值7.53亿元,增长39.93%;实现工业利润3.18亿元,增长46.59%;外贸出*货值3.57亿元,增长4.79%;技改投入4.06亿元,增长40.5%;七项效益指标综合得分128.06分,比上年提高12.12分,创历史新高。
企业创牌工作突出,有国家级著名商标1件(桐乡市圣丹丽鞋业有限公司)、省级著名商标2件(嘉兴芭妮鞋业有限公司、桐乡市新和保健品有限公司)、嘉兴市著名商标9件(桐乡市百喜福鞋业有限公司的“百喜福”、桐乡市星辉绢纺有限公司的“星辉”、桐乡市申宏照明有限公司的“安兴”等)、桐乡市著名商标15件(桐乡市丰溢食品有限公司的“强哥”等)加快生态休闲游开发建设,推进餐饮和商贸业的发展。加大对桂花村整治力度,全年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次。引进市外内资916万元,服务业总投资1.27亿元,实现增加值3.76亿元。有个体经营户3802户,比上年增加78户。全镇建成“连锁超市”1家,“万村放心店”19家,覆盖面100%。启动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建设,建成杭白菊菊种园生产基地、杭白菊博物馆。浙江傲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的仓储物流项目正式开工。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