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下武器的发展!!!急需!答好了,多加10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27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4:02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是极其陈旧落后的,基本上是缴获而来,还有很多是战争年代土法上马制造的。当时人民*拥有各种*械200余万支(挺),还有数量不详的手榴弹及掷弹筒。其中步*、冲锋*、手*约占94%。品种繁杂,破旧不堪,缺少配件,仅步*口径从6.5mm到11.43mm多达13种,各种*械的型号更是多达几十种,产于20多个国家,真可谓是“万国牌”。新中国的轻武器发展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起步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几乎没有像样的兵器工业,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的封锁禁运*又使中国不可能从西方国家购买急需的武器装备。*弹也十分匮乏,有时一支*只能配发几发*弹。在抗美援朝初期,**曾通令全军搜集、翻修*弹,全力予以保障,但也只供应了1.2亿余发,仅为头两年作战实际耗弹量的70%,其余仍然依靠战场上缴获予以补充。为了摆脱困境,*决定:一是从苏联进口部分*械和弹药;二是仿制苏式*械。

从1950年到1955年,中国从苏联共进口和接受*械万余支(挺),弹药也基本有了保证。在进口的同时,我国开始着手仿制苏式*械。1950年10月26日,兵工战线在简陋的工业生产条件下,成功地仿制了苏7.62mmППШ-41式冲锋*,命名为50式7.62mm冲锋*(见图1)。随后开始了批量生产,共有3.6万支冲锋*出厂,并装备部队投入使用。此外,还仿制生产了7.62mm手*弹720万发,虽然数量不是很大,但为支援抗美援朝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也标志着新中国的轻武器发展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1953年开始正式转入仿制苏式武器装备。首先,从苏联引进了第一批*械产品技术资料,到1954年底,中国兵工战线仿制的苏式*械有:54式手*(仿苏ТТ30/33式托卡列夫手*),53式步骑*(仿苏44式步骑*),53式轻机*(仿苏ДПМ式轻机*),53式重机*(仿苏СГ-43式重机*-见图2),54式冲锋*(仿苏ППС-43式冲锋*),54式高射机*(仿苏ДШКМ式高射机*)。仿制的*弹有:51式手*弹(仿苏托卡列夫手*弹),53式步机*弹(仿苏1908式步机*弹),54式大口径机*弹(仿苏12.7mm机*弹)。仿制取得成功之后,即开始投入批量生产,并陆续装备部队。到1955年底,各种旧杂式*械退出历史舞台,人民*轻武器装备第一次实现换装,全军*械系列得以统一,整个轻武器装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1955年1月11日中苏两国*换文,中国又从苏联引进了7.62mm半自动步*、冲锋*、轻机*和14.5mm二联、四联高射机*的图纸、技术资料及样*。这是一次全面的技术引进,也是对新中国轻武器生产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一批新*于1956年相继定型并投入生产。这些产品包括:56式冲锋*(仿苏АК47式突击步*),56式半自动步*(仿苏СКС半自动步*),56式班用轻机*(仿苏РПД班用机*)。这三种*均发射56式7.62mm步*弹(仿苏M43式中间型*弹),其作战使用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明显优于53式、54式*械。步*的质量减轻了14%,战斗射速提高了3倍。

冲锋*的有效射程增加1倍,初速提高了42%;轻机*的质量减轻了17%,容弹量增加了1倍多,战斗射速提高了88%。从而使步兵班用武器不仅轻便灵活,而且威力及火力大大增强。这些*械列装部队后,很快换下了53式步骑*、54式冲锋*和53式轻机*,步兵班的*械型号统一,*弹也改为一种,大大地方便了后勤补给和战场作战。这是人民*轻武器装备在建国后的第二次换装,同时实现了步兵单兵武器和班用武器的弹药通用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部队防空主要靠步*、轻重机*。全军仅有杂式高射机*600余挺。随着兵器工业的发展,人民*步兵的防空火力不断得到加强。到50年代中期,12.7mm高射机*的拥有量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加了10倍。1956年、1958年,中国又先后仿制生产了56式14.5mm四联高射机*(见图3)和58式14.5mm二联高射机*。其性能与12.7mm高射机*相比,弹头质量增加33%,初速提高21%,有效射程增大25%,战斗射速分别提高4倍和2倍,因此增大了杀伤威力,扩大了有效作战空域。一个步兵师在1958年所配备的高射机*的数量是新中国成立时的8.4倍。

50年代后期,先后新建和扩建了几个规模较大的轻武器生产厂;仿制生产了几种*械。58式7.62mm连用机*(仿苏рП-46式连用机*),于1958年定型并开始装备步兵连。该*采用弹盘、弹链两种供弹方式,配有可更换的加重*管,射速高于53式重机*,但其后坐能量不足,质量较大,影响了武器的灵活性。57式重机*,系53式重机*的改进型,主要是将53式重机*的轮式架改为框式轮架,威力保持不变,全*质量却由44.5kg减轻到38kg。此外,为适应其他军兵种对轻武器的需求,还先后试制了车、舰、机载*械。

主要产品有:55式7.62mm坦克机*(仿苏ДТМ坦克机*),59式7.62mm坦克机*(仿苏СГМТ坦克机*),59式12.7mm坦克机*(仿苏ДШК高射机**身),56式14.5mm二联艇用机*,59-1式14.5mm二联舰用机*,59式12.7mm航空机*(仿苏А12.7mm航空机*)。供特种需要的59式9mm手*(仿苏ПМ9mm马卡洛夫手*)和57式26mm信号*(仿苏26式信号*)。此外,还试制了5.6mm小口径运动*和比赛*,7.62mm大口径运动*等。

在近战武器方面,仿制或改进设计的产品主要有:

541型进攻手榴弹(仿苏RGD-5型进攻手榴弹),542型防御手榴弹(仿苏F1型杀伤手榴弹),59式木柄手榴弹,59式防御手榴弹。56式40mm反坦克火箭筒(仿苏РПГ-2型火箭筒)也于1957年定型。
在这期间,不仅人民*轻武器装备的落后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而且兵器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为进入60年代促使中国轻武器装备发展有新的飞跃打下了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60年代自主 轻武器发展实现国产化

如果说50年代中国的轻武器发展主要是依靠引进和仿制,那么,60年代则是依靠自主、自力更生,走自行设计、自行研制的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轻武器的国产化。

在*械方面63式7.62mm自动步*,这是我国第一支自行研制定型的军用*械,采用了步冲合一的设计思想,用以取代56式半自动步*,具有单、连发功能,火力增强,但由于生产质量问题于1978年撤装。56-1式7.62mm冲锋*(仿苏47式АКС突击步*),采用折叠式*托,属56式冲锋*的变型*;式7.62mm手*,结构紧凑,质量比54式手*减轻了29%,能联动击发,使用安全可靠;式7.62mm微声冲锋*和67式7.62mm微声手*,用以满足特种部队作战使用需要,具有良好的“三微”性能(微声、微光、微烟);67式7.62mm轻重两用机*(见图4),将轻机*与重机*合二为一,取代53式、57式重机*和58式连用轻机*,质量比53式重机*减轻40%,机动性较好;69式14.5mm二联舰、艇两用机*,使舰用和艇用机*实现统一,达到了通用性的要求。此外,还研制了几种新型*弹,如式7.62mm手*弹、式7.62mm微声冲锋*弹、67式7.62mm微声手*弹等。

在近战武器方面,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木柄手榴弹--63式木柄手榴弹于1963年正式定型生产并装备部队。67式木柄手榴弹是63式的改进型,主要解决了63式存在的使用不安全、易受潮瞎火等问题。67式70mm反坦克*榴弹,是针对60年代初装甲目标的迅猛发展、步兵近程反坦克武器贫乏状况而研制的,这也是我国首次开始反坦克*榴弹的研制工作,于1965年开始研制,1967年设计定型。69式40mm火箭发射器是中国60年代末设计定型的又一种轻型反坦克武器,是在苏РПГ-7型火箭筒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主要装备步兵连,以增强步兵分队反坦克火力。此外,还有几种过渡性产品,如62-1、62-1A式木柄手榴弹,65式针刺、加重木柄手榴弹、67式加重木柄手榴弹,反-3式反坦克手榴弹等。

在研制新型轻武器的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也十分重视对现有武器的改进工作,如对56式半自动步*的刺刀及*机结构的改进;56式冲锋*刺刀和机匣的改进;对56式班用轻机*的改进,则有了56-1式班用轻机*;此外,对57式重机*、54式、56式高射机*等在结构上均作了一定的改进,使其性能有所改善,质量得到减轻。改进后的这些武器在这一时期,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冲压结构和精密铸造工艺的应用,加工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工具硬质合金化水平的提高,热处理、焊接等新技术的应用都有所加强。

70年代整顿与提高 轻武器发展步入正规化

70年代,中国的轻武器事业努力排除干扰,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从1977年开始,中国的轻武器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并开始步入正规化的发展轨道。

一批新型的、具有一定水平的轻武器产品相继通过设计定型,有的被列装部队投入使用。*械方面有: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代大口径机*--77式12.7mm高射机*(见图5)。该*设计新颖,结构紧凑,性能良好,特别是质量大幅度减轻,比54式高射机*的质量减轻了近40%。它的研制成功,使大口径机*装备到营成为现实,有效地增强了步兵的火力。79式7.62mm轻型冲锋*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代轻型特种兵单兵战斗/自卫武器,具有轻便灵活、火力较强等特点。该*发射51式手*弹,适合装备侦察兵、空降兵等特种部队。77式7.62mm手*是我国继式手*之后研制成功的又一支国产手*,该*小巧、美观、轻便,质量比54式手*减轻36%,特别是单手装填功能,使其独具特色。对现有*械的技术改造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63式自动步*通过数年攻关,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性能达到了原设计要求。对67式轻重两用机*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于1978年通过设计定型,被重新命名为67-1式重机*,突出了重机*的战术用途。此外,还开发研制了74式7.62mm轻机*,75式、75-1式14.5mm单管高射机*(两*分别于1981年、1983年通过设计定型)。仿制的产品有79式7.62mm狙击步*(仿苏СВД狙击步*)和仿苏РПК7.62mm班用轻机*。

另外,运动*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在近战武器方面,1977年12月,77式5个型号的木柄手榴弹设计定型,开始了从长柄到短柄和无柄、从非预制破片到预制破片、从大破片到高速小破片的转化。1979年,77-1式木柄手榴弹在实战试用时,受到部队的好评。1970年以来,还先后有71式燃烧手榴弹、73式小*手榴弹、79式火箭手榴弹和碰炸式手榴弹研制成功,使传统的近战武器--手榴弹向着品种齐全、用途广泛、质量减轻的方向发展。70-1式62mm反坦克火箭发射器和70mm手持反坦克火箭(简称手持火箭)也相继研制成功,并通过设计定型,列装部队试用。

这些新产品的问世,得益于整顿与提高,是正规化发展的硕果。它不仅使中国的轻武器保持了一定的发展势头,也促进了人民*轻武器装备的不断改善。此外,值得一提的是70年代中后期,我国及时开展了小口径步兵武器的论证与研究工作。

总之,70年代,中国轻武器事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开始走向了正规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4:02

中国核武器大事记表
--------------------------------------------------------------------------------

核武发展螫伏期:1946-1953年

1946年, 中国安全部门负责人康生倡导招募海外华裔科学家,特别是火箭和核能方面的专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恼羞成怒的美国多次威胁要对华动用核武。

1951年, 中苏开始联合在进行铀矿勘探。

1953年,中国原子能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

1月,由核科学家钱三强率领的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访问莫斯科。

7月,朝鲜战争结束。

核武急速发展期:1955-1965年

1955年1月4日,莫斯科宣布将按照协定提供给中国核裂变材料

1月15日*主持***处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发展战略武器。

9月,加州理工学院培养的火箭专家钱学森和150名旅居欧美的华裔科学家返华服务。

1956年,中国从苏联得到2枚仿德制R-1型火箭。

3月14日,钱学森向**提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建议书】并在与会上讨论通过。

5月26日,*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了要发展原子弹的目标;航空航天部的前身

--弹道导弹研究院及原子能研究设计院成立,钱学森任导弹研究院院长。

1956年十月十七日,*批准聂荣臻的“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导弹研究战略。

1957年,苏联赠送给中方2枚更先进的R-2型导弹。其中一枚留作研究,一枚进行仿制。

10月15日,聂帅在“中苏核技术合作协定”上签字。

1958年初,**军事委员会为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发展核武器的指导方针”。

同年,中国开始对R-2进行仿制,即东风-1。

三月三日,**处批准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导弹试验靶场,在辽西建立海上导弹试验靶场。

1959年6月20日,苏联单方面撕毁同北京签订的核技术合作协定,开始取消对中国的技术援助,到1960年完全停止了援助。

1960年11月5日, 由中国仿制苏联的东风-1短程弹道导弹首次进行了成功的试射。

19年6月29日,中程弹道导弹东风-2试射成功。

10月16日15时(北京时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成为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

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表声明,10月17日*总理周恩来致电世界各国*首脑,阐明中国对于核武器问题的立场: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965年,东风-2制导系统完成升级工作,改进后的导引系统采以电解积分仪为核心的全惯性制导。

同年,中国展开东风-3的设计工作。

*滞后期:1965-1976年

1965年3月,**做出研制洲际弹道导弹的决定,当时经论证确定为液体洲际导弹。

5月,东风-4的设计工作正式开始,东风-5的项目可能同时上马。

5月14日,一架装有原子弹的轰炸机从西北某机场起飞,飞临试验场上空,飞行员按照预定成功地实现了空爆。这是中国进行的第二次原子弹爆炸试验。

11月,东风-2A增程型弹道导弹发射试验成功。

1966年,中国首次部署东风-2中程弹道导弹。

10月,首枚直径为1,400毫米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

10月27日,长达10年的文化大*开始。中国唯一一次携核弹头实弹发射试验在甘肃双子成基地取得成功,一枚2万当量装药的东风-2导弹在900公里外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预定高度爆炸。

12月26日,东风-3进行了首次试射。

1967年3月,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专委命令七机部立即展开具有二级固体火箭的巨浪-1的研制工作。

1967年3月2日,周总理批准在东北地区建设中远程地地导弹试验场。

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在北京正式成立,周恩来亲自命名为“第二炮兵”。
1970年1月30日,东风-4中远程弹道导弹发射试验成功。

5月,正式部署东风-2A。

4月14日,由东风-4衍生的“长征-1”型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枚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射入近地轨道。

12月26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核动力潜艇下水。

1971年5月,东风-3开始服役。

11月15日,东风-4弹道导弹全程飞行试验成功。

1974年,中国建立了战略导弹作战指挥体系。

1975年5月,*决定抓紧东风-5洲际导弹的研制,同时积极进行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

8月4日,东风-3战略核导弹定型生产。

11月26日,长征-2运载火箭首次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侦察卫星),该卫星在3天后按预定指令返回地面。

核武研制恢复期:1976-1986年

1976年1月23日, 2,000吨级核弹头试验,从此实现了核弹头小型化。

10月,*结束。

11月27日,发射一枚限程洲际导弹,载有一枚400万当量的核弹头。

12月7日,用试验型的全程洲际导弹发射第七颗卫星。

1977年12月,*和**下达“关于加速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指出将以发展常规武器装备为主,有重点的发展导弹核武器。

1978年,*提出“以战略导弹打游击”的思想,直接导致了东风-21的产生。

10月14日,中国首次进行地下核试爆。

1980年,中国首次部署东风-4型中远程弹道导弹。

5月18日,东风-5洲际导弹自甘肃酒泉基地向南太平洋作全程试射,成功。

1981年初,夏级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下水。

同年,中国开始“试验性”部署2个东风-5陆基发射井。

9月21日,“风暴-1”型运载火箭一箭三星成功,向世人显示多弹头分导式重返大气层载具的能力。

1982年10月12日, 中国用一艘苏制Golf级常规动力潜艇,水下发射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成功。

1983年, 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开始服役。1980年末,巨浪-1完成增程任务,射程从2,000公里增加到

3,000公里。

1984年,二炮正式承担起战略值班的神圣职责。

4月8日,长征-3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成功。

10月1日,在35周年国庆阅兵式上,二炮首次向世人公开亮相。

1985年5月20日,东风-21试射成功。

9月28日,第一次潜射巡航导弹试验。

10月15日,人民*首次从夏级发射巨浪-1,因未成功,故未广泛报道。据西方情报机构的披露,9、10月前后中国共进行了四次巨浪-1试射,均告失败,其中一艘夏级核潜艇在发射中被全毁。

12月,据信,东风-3的增程工作告一段落(1981-1985),导弹射程从2,700公里增加到3,500公里以上。

*改革跃进期:1986-至今

1986年,用东风-4弹道导弹进行多弹头分导式重返大气层的第一次试验。

同年,东风-31/41/JL-2的研制工作正式展开。

3月21日,中国对外宣布不再进行大气层核试验。

10月11日,第八次回收侦察卫星。

12月16日,东风-5洲际导弹设计定型。

1987年,中国向沙特阿拉伯秘密输出了36枚东风-3战略导弹,此举震惊全球,尤其使那些曾对中国战略导弹生产能力质疑的西方核武专家跌破了眼镜。

6月5日,第33次地下核爆,当量为20万吨级。

1988年4月,中国访问学者从美国劳伦斯实验室回国,使得几项中子弹技术获得了突破。

9月7日,长征-4A运载火箭向太阳同步轨道发射“风云-1”号气象卫星。

9月27日,中国人民*首次从夏级潜艇上发*巨浪-1型弹道导弹,此枚导弹落在了半径为65公里

的目标区内,其中心为北纬123。53度,东经28。13度。巨浪-1导弹设计定型。

9月28日,中国进行了第34次地下核爆,当量仅为1~20千吨,美国率先报道中国刚刚试爆了一枚中子弹。

90年中情局参院听政会上承认中国掌握了从劳伦斯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Lab)带走的技术机密。

同年,M-9战术弹道导弹定型生产并对外出口。

19年8月,东风-21固体燃料弹道导弹以机动方式发射成功。

1990年5月26日,第35次核爆(地下),当量为40千吨。

8月16日,第36次核爆(地下),当量为50-200千吨。

1992年,M-11战术弹道导弹定型生产并出口。

3月9日,中国签署反核子扩散条约,成为该条约第174个会员国。

5月21日,第37次核爆(地下),此次核爆威力巨大,当量测得为1,000-2, 000千吨。

9月25日,第38次核爆(地下),当量为1-20千吨。

1993年10月5日,第39次核爆(地下),当量为80-90千吨。

1994年6月10日,第40次核爆(地下),当量为10-40千吨。

10月7日,第41次核爆(地下),当量为40-150千吨。

1995年,中国可装载战术核武器的歼轰-7进入预量产,并开始装备部队。

7月21-23日,江西乐平的二炮基地向外岛澎屿附近发*4枚东风-15。

5月15日,第42次核爆(地下),当量为40-150千吨。

5月29日,美、日国防部同时传出消息,中国的新型东风-31洲际导弹从山西太原向库尔勒地区成功地进行了首次高弹道的试射。

8月17日,第43次核爆(地下),当量为20-80千吨。

1996年,东风-31洲际导弹研制成功。

3月8日及13日,江西乐平、福建永兴岛与东山岛,向海域各发射2枚改良型东风-15。

6月8日,第44次核爆(地下),当量为20-80千吨*炸药。

7月29日,中国抢在禁止核试前进行了第45次核爆,当量为1-5千吨。同日,中国宣布从即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

9月24日,中国外长*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和美、俄、法、英等60多个国家联合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1999年8月2日,中国对外宣布试射“新型远程导弹”成功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218558.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4:03

武器是破坏生命和财产的工具。也因此被用来威慑和防御。当武器被有效利用时,它应遵循期望效果最大化、附带伤害最小化的原则。
任何可造成伤害的事物(甚至是心理上的)都可称为武器。武器可以是一根简单的木,也可是一枚高级的核弹头。
矛和后来的大型长矛是骑兵用来从事战斗的武器,适合用来刺杀徒步的敌军,尤其是投射武器部队。骑兵手持长*向前朝敌方冲杀的阵势,可以增加恫吓敌人的效果,马匹在奔驰中的冲击力,亦能透过撞击的那一刻经矛头传送而出,令冲杀中的骑士化身为一支惊人的利箭。
历史学家们一直为马镫在骑士兴起过程中的重要性争论不休。马镫最先出现于亚洲,并在公元第八世纪时传至欧洲。有些人相信它对于骑士的兴起十分具关键性,因为它可以让骑手支撑他自己和长矛,从而透过矛头把马匹在冲锋时的全部力量传送出来。尽管这种力量加乘后所带来的优势毋庸争议,却有人认为,在马镫出现于欧洲之前,罗马时期所发展出来的高身马鞍,已经可以让骑手传送这种冲刺的力量。一幅描绘威廉在1066年征服英国的巴多斯挂毯显示,颇受尊崇的诺曼骑士在使用长矛时,主要是伸出手持的矛来作刺杀或掷出他们的矛作投射,而非端着长矛作进攻;此时,欧洲人知道马镫这种东西应至少有两个世纪了。在接下来的中古时代里,由骑士端稳长矛所作的冲刺,只是作战场面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打法通常不是一个正确的战术。
骑士在作出首次攻击后,常常会失去手中的长*或长矛,或是陷入混战之中。无论是那一种结果,骑士都会换上另外一种武器,多半会是他们的剑。骑兵的配剑逐渐发展成阔大而沉重的马刀,站在马镫上的骑士能够带出极大的力气将马刀挥落在敌人的头或身上。剑是骑士最为珍视的的武器,因为它们能够携带在身上,格外彰显自己的身份和个性。它们是骑士之间作肉搏战时最常用的武器。好的剑造价昂贵,能够拥有一把好剑是贵族阶层的另一种象征。
其余几种用来搏斗的武器,包括了铁锤和锤矛(由棍棒发展而来)、斧头及连枷。从事战斗的教士和充任战士的僧侣普遍拥有铁锤和锤矛,因为他们试图要遵从圣经有关流下血液的告诫,而这些锋利的武器很容易就能杀得敌人满身是血。
无论如何,骑士都不会使用任何一种投射武器。当时认为,骑士若以箭、弩箭或弹丸等在一段距离之外杀伤敌人,是一件可耻的事。只要情况允许,骑士会尽量与位阶相同的人交战,作面对面的厮杀,有时根本不出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4:03

去查嘛!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