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有哪些类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53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30 00:17

社会组织面对的公众往往是很复杂的。不仅不同的社会组织有不同类型的公众,而且即使是同一个社会组织也是在与不同类型的公众打交道。同时,公众本身还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的公众作类别上乃至性质上的具体区别。

  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公众可以分成许多不同的类型,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按照公众与组织的关系,可以把公众分为相关公众与非公众

  1、相关公众(又叫对象公众)是指作为组织公关对象的具体公众,包括个人、群体或其他组织。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相关公众,如营利性组织,是指所有者、消费者。

  2、非公众是指与该组织没有相关关系的个人、群体、组织。从一般意义上讲,任何人都会与他人或组织产生这样那样的联系,反之对组织而言也一样。然而从具体的公关角度看,特定的组织,其对象公众只能是特定的、明确的。那些与公关主体没有相关关系的个人、群体、组织,只能是非公众。

  当然,组织与公众都存在着变化性,因而相关公众与非公众也是相对的,可以转化的。这种划分的着眼点在于明确公共关系工作的针对性,使组织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有的放矢地发挥出尽可能大的效益,避免公关工作的盲目性。

  (二)从公众发展变化角度,可把公众分为潜在公众与现实公众

  1、潜在公众是指已经与组织发生了某种直接关系而自身却尚未察觉的公众。潜在公众是由非公众转化而来的。

  2、现实公众是指已察觉到与组织直接利害关系乃至已作出某种反应的公众。现实公众又分为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前者指已明确与组织发生了直接利害关系的公众,后者指在此基础上已作出反应的公众。

  作为社会组织必须明确,潜在公众是一种警示,知晓公众是一种重大考验,而行动公众极可能对组织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及时解决处于“胚胎”中的问题,以化解潜在公众;坦诚对待知晓公众提出的问题,以求谅解、信任,防止事态激化;全力纠正引发行动公众的过失,缓和矛盾,达成和解。这种划分的目的在于及时根据公众的变化不断调整对策,使组织与公众的关系置于组织的可控之下,从而把握有利的航向,保持良好的声誉。

  (三)按照公众与组织的密切程度,可把公众分为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

  1、内部公众,是指由组织内部成员的一部分或直接隶属于某一个组织的部门所形成的公众群体,一般由员工、股东、部门构成。内部公众的类别由形成公众群体的相关问题来决定。

  2、外部公众是指组织以外与组织有直接联系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所形成的公众群体。不同的社会组织有不同的外部公众,一般可分为*公众、消费者公众、媒介公众、社区公众等。

  从公关的角度,内部公众构成了组织的“内部环境”。组织只有充分尊重员工的价值,照顾到部门的利益和股东权益,才能充分调动内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内聚力”。而外部公众构成了组织的“生存空间”,也是组织发展的目标所在,组织同样不可偏废。这种划分的目的在于把公共关系分内部公共关系和外部公共关系两大块,促进内外协调,从而使组织“内求团结”与“外求发展”两大目标高度统一起来。

  (四)按照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把公众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公众

  1、顺意公众是指积极支持组织的公众。他们既可能在组织之中,也可能在组织之外。他们对组织的方针、*、行动持积极赞同、支持的态度,并在行动上热情宣传、主动配合。

  2、逆意公众是指对组织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或抱有偏见敌意的公众。他们可能是由于误解,也可能是组织错误行动的受害者。

  3、公众是指介于上述两类之间的公众,他们对组织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或态度不明朗、不表态。公众存在着向上述两类公众转化的可能性。

  对公共关系而言,顺意公众是基本的依靠力量,因而必须经常保持联系,尊重他们意见;公众是必须争取的对象,通过积极的说服、引导,争取使他们转化为顺意公众:而逆意公众则是组织急需转化、缩小的对象群体,尤其是那些因组织错误行为伤害而转过去的逆意公众,组织必须采取积极对策进行挽救、补偿,以求谅解。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争取公众的支持、理解,化解公众的偏见、故意,从而使组织的生存发展更加顺利。

  (五)按照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可把公众分为首要公众、次要公众和边缘公众

  1、首要公众是指与组织联系最为频繁、最密切,对组织的前途、现状最为关心、最有影响力的公众,一般包括员工、股东、消费者等。

  2、次要公众是指对组织的生存、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没有首要公众那么关键的一部分公众,如*公众,媒介公众,社区公众等。

  3、边缘公众又叫一般公众,是指对组织的生存、发展具有一定作用但相关性有限的一部分公众,如相对于企业而言,社区大众、慈善团体、学校等即为边缘公众。

  由于首要公众是推动组织正常运转、促进组织发展的动力,因而在公关方面必须投入最多的时间、人力、财力。次要公众对组织的生存发展作用不可轻视,在特定条件下甚至可以转化为首要公众,因而组织也必须付出相当精力去维系和改进与他们的关系。对边缘公众必须进行必要预测,以便在情况变化之后及时调整行动,以求很快赢得他们的支持。这种划分在于确定不同公众对组织的不同作用,以明确公关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矛盾。

  (六)从公众稳定性角度,可把公众分为组织公众和非组织公众

  1、组织公众是指作为公关对象的各类组织。类型有社区型公众、集团型公众和权力型公众。社区型公众由组织所在地的居民组织、单位、社会团体组成;集团型公众包括各类社会团体以及工厂、商店、学校等;权力型公众是指*及各类行政管理机构。

  2、非组织公众是指处于无组织状态的个体公众总和,一般包括流散型公众、聚散型公众、周期型公众和固定型公众。流散型指一种为特定目标或有规律聚集的公众,如旅游者、出差者等;聚散型公众是指因某一临时特定活动而聚集的公众,如展览会、运动会的观众、报告会的听众等;周期型公众是指按一定规律聚集的公众,如竞选时的选民、校庆时的校友、节假日的游客等;固定型公众是指在某些特殊理由驱使下与某组织或某种商品保持稳定联系的公众,如某种商品的发烧友。

  这种划分主要为了更好地揭示不同类型的公众及其活动规律和本身对组织的影响,从而对他们采取不同的公关策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30 00:18

根据组织内外对象分类,可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可分为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

根据关系的稳定程度,可区分为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

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可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

根据组织的价值取向,可分为受欢迎公众、不受欢迎公众和被追求公众;

根据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可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30 00:18

特征
1、排己性;2、排他性;3、相关性;4、共同性;5、变化性;6、多样性
分类
公共关系学:20世纪90年代之前,学界一般称为公关的对象,或者说客体为”公众“(public)。 “所谓公众,即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