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剧的繁体是:平劇。
平剧的拼音是:píng jù。注音是:ㄆ一ㄥˊㄐㄨˋ。结构是:平(独体结构)剧(左右结构)。
平剧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平剧详细内容】
⒈即京剧。国民党统治时期称北京为北平,故京剧当时亦称平剧。
二、综合释义
即京剧。国民党统治时期称北京为北平,故京剧当时亦称平剧。平剧[píngjù]剧种名。清朝末年形成于北京的中国戏曲形式,又称「京剧」,由安徽的徽调(二簧调)和湖北的汉调(西皮调)结合后,并吸收崑曲、秦腔诸家之长形成。早期平剧演出以旦角为主,至道光后期转变为以生角为主,剧目亦由文转武。平剧最早分为生、旦、净、末、丑、副、外、武、杂、流十行,后来班社组织又分有音乐、剧装、容妆、盔箱、剧通、交通、经励七科,原本之十行缩减为生、旦、净、丑、杂、武、流七行。平剧的妆扮以明朝的服饰为基础,参考唐、宋、元、清的服饰为辅,不分朝代、地域和季节,但是对人物的身份、年龄和职位等,在式样、色彩、图案上都有着严格的区别。特别是富有装饰性和夸张性的脸谱造型,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容貌特徵,使人一望而知忠奸善恶,更被当作中国戏曲的象徵。平剧的伴奏乐器分成「文场」──京胡、京二胡、月琴、小三弦、笛、唢呐、海笛、笙,「武场」──板鼓、小锣、大锣、铙钹、堂鼓,近年来较大规模的演出均加入国乐团的伴奏,丰富了文武场的音响色彩。平剧融合了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种领域的艺术美学,集合了各行业的艺术工作者长期的研究创新,发展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戏曲剧种,闻名平剧演员有谭鑫培、王瑶卿、余叔岩、言菊朋、马连良、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张君秋、金少山、盖叫天等,均树立一家之风格。《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
三、国语辞典
国剧的别名。参见「国剧」条。平剧[píngjù]⒈国剧的别名。参见「国剧」条。
四、其他释义
1.即京剧。国民党统治时期称北京为北平,故京剧当时亦称平剧。
五、关于平剧的近义词
六、关于平剧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