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工友:
谈到激励,利用物质和金钱作为奖励是公司常用的激励手段之一,这是毫无疑问地是必须的,但却不是长期有效的,原因是公司不可能无限制地加大物质奖励成本;再者是人的需求欲望是无止境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迁,当旧的需求被满足或不完全被满足的时候,新的需求就会出现了。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论》所论述的那样,当人对生理、安全和归属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尊重的需要就会产生并支配着人的生活。显然,如果公司能基本提供相当甚至高于社会平均报酬水平的同时,也能不断满足员工的对尊重的需要,这种精神上的激励甚至比物质上的激励更来得持久,有效。
“尊重”这个词多数是在论述道德范畴的问题是被提及,在讨论管理问题的时候,就比较鲜见了,更不要说上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所谓尊重,是包括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或者称为自尊和尊人把。什么是自尊呢?自尊就是自我尊重,表现为人对自我行为的价值和能力被他人及社会承认或认可的主观要求,是个人对自我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自尊既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等的愿望,也包括来自他人的敬重,例如威望、承认、接受、关心、名誉地位和赏识等等。尊人,是指尊重他人、社会和自然。这里体现出尊重的二重性,即人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因而确定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性,也就是体现了自尊和尊人的互动性。人要想得到尊重、得到发展,就必须不断的调整自己和社会的关系,例如社会认识关系、社会实践关系,而其本质就是价值关系。一言蔽之,如果你不尊重他人,你也不可能获得他人的尊重的。
人本化管理中,要满足员工的对尊重的需要,就是使员工所从事的工作能反映其个人价值,满足其“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念,从而得到同事和上司的赞赏,甚至于社会的认同,那就是令其享受这种精神上的满足而达到激励的目的。这可是善用资源,提高收益,减低成本的激励法宝。
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如何运用“满足员工对尊重的需要”的激励手段,去提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呢?首先,公司必须要有“尊重”的氛围,也就是要建立一种尊重每一个员工的存在价值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公司领导人的个人特质的一种反映,即需要公司所有者或其所托者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使然。使这种文化糅合到管理实践的行为中去。
公司发展,人才是不可或缺的资源。东汉时期,刘邦被困巴蜀之时,筑台拜将,极大地满足了韩信的自尊心,终于在韩信的辅助下,杀出蜀中,取得天下。公司招贤纳士好比刘邦拜将,尊重才是取得圣贤归的良方,在公司的招聘行为中,一个好的招聘环境,认真而专业的考核程序,平等而友善的交流,没有歧视,没有质问,给慕名而来的求职者充分的礼遇和尊重,这一切会影响着人才对公司的认识,左右着他们的选择。或者公司不可能录用所有的应聘者,但公司礼贤下士的美名却会随求职者流传业界,这不失为公司形象建立的重要举措。人本管理,就是要从招聘开始的了。
如果领导了解员工的才能,人尽其才地进行任命,那才是对员工能力和价值的承认,也是对员工的莫大的尊重。而员工的涌泉以报,不就是领导所期待的吗?三国时期,诸葛孔明能为刘备和阿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报刘备屈尊枉驾,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吧。这正说明了尊重的二重性和互动性。领导对员工价值体现需求的尊重,同时员工也尊重公司使命,为公司贡献自己的价值。
领导或公司主管已经拥有了企业事实的权利和地位,也将会获得公司的实际利益。因此,在人本管理思维中,很有必要视员工为合作伙伴而不是下属,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自由发挥,直面挑战,实现员工自我的价值。尤其是对于知识员工,要相信他们不光是被雇佣来从早上九点干到下午五点的,而是要干出成效。明白这个道理的领导,就能吸引、留住人才,并且激励他们成为最佳员工。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公司应该扫清员工在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相反,如果管理者缺乏应有的包容和道德修养,则难以获得员工的尊重,甚至会遭遇人心背向。最近,曾经在IT业界闹得沸沸扬扬的“邮件门”事件,正是由于某外企的中国裔总经理因一些琐碎事情在电子邮件上严厉斥责了他的秘书,导致秘书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作出了过激的反应,致使企业的形象大受损害,而总经理本人也因此而丢掉了工作。可见,尊重是激励员工的法宝,而不尊重?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多数的美国公司,崇尚着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文化,尊重企业中每一个人的贡献,视其为企业的“英雄”,而数字则平衡着人与人之间的,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关系。他们比较容易地发挥团队协作的效用,取得企业的绩效最大化。与美国公司不同,中国公司生长在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或多或少也会获益于“君臣之礼”、“中庸之道”的文化,因此,公司老板如能“君使臣以礼”,则员工就“臣事君以忠”。在此,奉劝公司领导们不妨也修身养性,励精图治,塑造一个以尊重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指导和贯穿于诸如公司招聘、薪酬评估、工作任命、授权监管和绩效考核等等够公司行为中去。以此构建公司关键的竞争优势。以尊重作为一个激励手段,其成本之低,成效之卓,乃是人本管理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