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准确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品味文章形象生动语言的能力。
3、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获得简单的审美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难点】
1、 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 学会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使用说明】
1、在充分预习,朗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自学指导】
一、预习点兵。
读一读、写一写重点字音字形。
二、走进说明文,知识储备。
本文是一篇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然后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作解说,而是用描写景物,或者是抒发感情这样的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字进行说明,这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法。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三、初读课文,走进桥之美。
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何感想?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四、研读与赏析
1.结合课后研读与练习二,找出文中形象生动的语言并加以分析。(试着比较与规范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的区别。)
2.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说明文有很大区别,试具体说明。
五、拓展延伸。
通过阅读文章产,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好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也可搜集有关桥的诗歌、图片、资料等。)
【自学练习】
圆的魅力
①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着千姿百态的形状。其中既有大自然经过亿万年精雕细刻的得意作品,也有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杰作。
②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圆——最简单的形状之一,不仅是大自然的宠儿,也是现代文明所离不开的。圆,弥撒在我们周围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整个宇宙到处都有它的形迹。
③静态的,如锅、碗、瓢、盆、杯、碟、缸、桶都是圆的,顺手拿出几个硬币,又是圆的;头痛脑热服几片药片吧,好几个“圆”也被吞进肚子里;小到原子、电子,大到地球、太阳和宇宙天体,无一不与圆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④动态的,如最常见的圆周运动,把整个世界活动统一在有序的和谐之中。车轮的飞转,把我们从这里运送到那里。时针的转动度量着时光的流逝。地球的公转带来了春夏秋冬。电子的运动,泄露了微观世界的奥秘。无处不见的圆,似乎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主体。
⑤为什么圆会有这么大的魅力,竟能博得整个宇宙和万物万灵宠爱呢?这是因为圆的本身有着其它形状无法比拟的特性。
⑥善于思考的数学家总结:在周长一定的任意平面图形中,以圆的面积为最大。这句话反过来就成了:面积为一定的所有平面几何图形中,以圆的周长为最小。
⑦推而广之,将圆绕着它的直径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圆球。而圆所具有的特性,圆球也具有,这就是说,当体积一定时,球的表面积最小;或者,当表面积一定时,球的体积最大。
⑧用最少的材料取得最大的收益,不仅是大自然的宗旨,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许多制品以圆为基本形状的原因。
1.指出①②两个自然段的说明对象。
2.下面指出了③④两个自然段对圆进行分类的角度。选择正确的一项( )
a.存在方式 b.相对特性 c.功能作用 d.外在形状
3.⑥⑦两段概括了圆的什么特性?
4.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纤细( ) 驻足( ) 险峻( )
孕育( ) 颐和园( ) 煞它风景( )
2.解释词语,并解释加黑的字。
驻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晓风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煞它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自学练习答案
1.形状;圆。 2.a
3.⑥周长一定,圆的面积最大。或:面积一定,圆的周长最小。⑦体积一定时,球的表面积最小。或:表面积一定时,球的体积最大。
15.逻辑顺序 总分总14
当堂检测答案
2.驻,车马停止。停止脚步。
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拂晓风起,残月将落。常形容冷落凄凉的意境。在本文指夜晚的景色。
同“杀风景”。意思是破坏了景致。
厘,毫,计量的小单位。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3.用密密的芦苇,一隐一现,更显乌镇小桥的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