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名震天下的开封府,都有哪些牛叉人物当过开封府尹?

2024-08-13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中国历朝历代的首府衙门,没有第二个像开封府那样在民间具有如此巨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究竟是为何?


开封府是北宋京都东京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誉为天下首府。开封府之所以名震天下主要是与北宋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关。


北宋时期重视文治,政治比较开明,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苏轼等一大批文坛巨星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并先后执掌开封府,形成了开封府藏龙卧虎,人才济济的盛况。


据统计,北宋开封府先后共有183任府尹,其中有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钦宗赵桓等3人后来当了皇帝,另外还有寇准、欧阳修、蔡襄、包拯、范仲淹、宗泽、司马光、苏轼、苏颂等北宋名臣大多在执掌开封府后不久即升官进入国家权力中枢。



其中有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第一个是宋太宗赵光义,第二个是包拯。此二人执掌开封府时期,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太宗赵光义


赵光义,北宋第二个皇帝,是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960年(后周),赵光义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


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赵光义先后被封为殿前都虞候、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兼中书令、晋王等。



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饮酒,当晚共宿宫中。二十日清晨,赵匡胤忽然驾崩。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该事件留下许多谜团,史称“烛影斧声”。“烛影斧声”事件从侧面印证了开封府尹这一职位对于争夺或拱卫皇权的重要性。


赵光义执政阶段主要的历史影响,是大大扩大了科举的取士人数,奠定了宋代文治社会的基础,促使宋代社会文化、经济出现空前繁荣(包括北宋、南宋);同时也为宋朝武备松弛军力衰弱抵挡不住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埋下了隐患。


包拯


包拯是执掌开封府的官员中最有名气的一个。包拯是嘉佑元年(1056年)权知开封府事,同年升职为右司郎中(三品官)。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被人们誉为“包青天”。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宋代以来,关于包拯的口碑、话本小说、戏剧曲艺乃至当代的电影电视就演义了许许多多他清正廉明、刚直不阿的故事。演义的结果,使包公的形象更丰满,甚至神化、传奇化。包公“包青天”成了人们寄托、祈望的理想人物。



包拯在京官“权知开封府事”任上不到一年半光景,描写这一时期他断案的故事无疑是最精彩的华章,传播之广,渲染之烈,也使得北宋首府衙门开封府在民间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


包拯之所以能如此有所作为,与他碰上了一位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好皇帝有关。包拯时期的皇帝宋仁宗赵祯,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对下属宽厚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并且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史称“仁宗盛治”、“嘉祐之治”。


宋仁宗赵祯一朝名臣辈出,除包拯之外,还出现了在《岳阳楼记》中唱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以及倡导文章应明道、致用,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欧阳修,此二人也曾先后执掌开封府。


有一个流传至今的故事,据说包拯屡屡犯颜直谏,甚至唾沫都飞溅到宋仁宗赵祯脸上。但赵祯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未予以怪罪。


宋真宗赵恒


赵恒,北宋第三个皇帝,宋太宗赵光义第三个儿子,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997年即位为帝。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在主战派寇准等人的劝说下,北上亲征,与入侵的辽军会战于澶渊。当时局势有利于北宋,但因赵恒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以每年给辽一定银绢(“岁币”)为条件,于澶渊定盟和解,约为兄弟之国,即为“澶渊之盟”。此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


宋钦宗赵桓


赵桓,宋徽宗赵佶长子,宋高宗赵构异母兄,北宋末代皇帝。


赵桓生于1100年,1115年立为太子,1125年拜开封牧,不久受宋徽宗禅让登基,改元靖康。次年起用主战派李纲抗金,斩杀罢黜了蔡京一党,卓有成效,金兵北退。后听信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金兵围攻汴京,却无力抵抗。靖康之变时,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父子等被金人俘虏北去,先后在燕京(今北京)、上京(今黑龙江阿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多地辗转流离,受尽屈辱。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驾崩于燕京,终年57岁。


宗泽


宗泽,为人刚直豪爽,沉毅知兵。靖康年间,金兵包围开封,宋钦宗赵桓任康王赵构为兵马大元帅,宗泽为副师。宗泽率军大破敌军。


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宗泽任东京留守,知开封府,招集王善、杨进等义军协助防守,又联络两河“八字军”等部协同抗金,并任用岳飞等人为将,屡败金兵。金人畏惮宗泽,都称他为“宗爷爷”。宗泽在任东京留守期间,曾二十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临终三呼“过河”而卒。死后追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宗忠简公集》传世。


周世宗柴荣


除北宋朝之外,后周周世宗柴荣在登上帝位之前,也曾执掌过开封府。


柴荣,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养子,年轻时曾随商人在江陵贩茶,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后委任柴荣治理澶州,953年三月加封晋王并出任开封府尹,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


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动荡,政权更替频繁,多数皇帝均为平庸之辈,唯有周世宗柴荣英明神武,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


柴荣不仅精明强干,而且节约简朴,赢得了广泛的拥戴。柴荣处理宗教问题的策略、发展商业和城市等方面的做为,不仅深深影响了有宋一代,而且开启了中国走向商业文明和市民文化的先声。柴荣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为结束中唐以来二百多年割据动荡奠定了基础。



开封府开创官衙新政


开封府是后周及北宋首都东京的首府衙门。开封府初建于五代后梁,也称南衙,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代官府中,北宋开封府规模最为宏大,天下首府,地位显赫。府尹总领府事,掌管京师民政、司法、捕捉盗贼、赋役、户口等政务。北宋的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钦宗赵桓未当皇帝之前也曾坐镇开封府,寇准、欧阳修、包拯、范仲淹、宗泽等北宋名臣先后执掌开封府,体察民情,治理京畿。他们执法严明,清正廉洁,弘扬了“公生明,清慎勤”的功德正气,开创了“清廉刚毅,除暴安良”的官衙新政。


包拯执掌开封府时的官职是“权知开封府事”,而不是“开封府尹”


开封府尹,五代、宋朝一重要官职名,位在尚书下、侍郎上,一般是从一品或二品官衔,若为“储君”担任,则为一品官衔。下设官吏有判官、推官、府院、六曹等。五代、宋初,任开封府尹者,多为事实上的储君。周世宗柴荣、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钦宗赵桓于即位前都曾担任此职。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由其弟秦王赵廷美出任开封府尹。


开封府的最高职位是开封府牧或开封府尹,一般只有亲王有资格担任,在北宋时代前后有赵光义、赵廷美等四位亲王担任府尹。后来凡是让皇太子兼任开封府的工作的,要么叫判开封府牧,要么叫判开封府事。非亲王负责开封府的,最高职位是权知开封府事。包拯等大臣所担任的正是“权知开封府事”。



开封博物馆碑林之中,有一块北宋开封府历史文物《开封府题名记》碑,碑高214厘米,宽96厘米,厚24厘米,碑额篆刻“开封府题名记”六字,碑文为楷书,共21行。记载了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二月,到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园1105年)闰二月八日,共计146年间历任的府尹名录,碑文共有183人次。包括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钦宗赵桓、寇准、欧阳修、蔡襄、包拯、范仲淹、宗泽、司马光、苏轼、苏颂等...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