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刘思敏:春节旅游火热的背后

2024-08-13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原载《中国旅游报》20170123,第3版

图为:四川宜宾兴文石海

笔者一直崇尚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喜欢提前计划旅行,也不喜欢做旅游攻略。听朋友说起西双版纳的现状,忆及20多年前的那次旅行,忽然有了强烈的向往,破天荒做了攻略,打算春节前后带家人去深度度假,然后,在1月初就开始订票,竟然悲催了:不仅北京往返西双版纳的机票已经售罄,天津直飞西双版纳的机票也只能买到高价的去程,回程无票,经昆明中转的机票也没有了,搜索成都往返西双版纳的机票竟然高达8070元。1月21日,虽然已经放弃了去西双版纳的春节度假计划,还是怀着好奇的心理,再次搜索了北京往返西双版纳的机票,结果瞠目结舌,终于有票了,但往返价格是12538元。

分析了春节期间国内外旅游热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预测,今年春节长假期间旅游市场将接待3.43亿人次,同比增长13.6%,将成为史上旅游最热的春节。根据目前多家机构的预测,今年春节黄金周再创新高已无悬念。中国人春节过节方式变化的背后,到底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呢?

其一,大众旅游的兴起。近年来,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消费的第二次升级。第一次升级是20世纪90年代物质消费的功能性升级(主要体现在家电、日用品、汽车、住房等领域),而这一次是升级到精神消费,老百姓有钱了,就会有精神追求。而旅游就是一个最好的兼具物质和精神的消费方式,成为新的消费升级的重要载体。

其二,旅游是一个建立在有钱、有闲基础上的消费。现在主要缺少长假,虽然带薪休假写进劳动法已经20多年,也在不断取得进步,但相当一部分人还只能利用长假出游。剩下两个黄金周根本无法满足公众对于长假的需求。春节本来主要是用来探亲和团聚的,现在成了旅游消费泄洪的一个通道,旅游的需求压倒了团聚的需求,这才是根本原因。

其三,是观念上的转变。人们意识到春节的核心就是“在一起”。一方面,在旅游途中家人可以在一起,成为另类的团聚;另一方面,互联网、移动通信的发展也导致了“天涯若比邻”的感觉,刷新了“在一起”的含义。父母、子女、亲友哪怕天各一方,或宅或游,如影相随,感觉时刻“在一起”。

节日观念淡化,其实对应着时代的变化。春节属于农耕文明的产物,也就是农耕文明的生活方式。一年忙到头了,在开春之前的农闲时间,祭祀祈祷,杀猪宰羊,亲人团聚。但现在已经步入工业文明,这些农耕文明的传统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已经降低,自然就把春节主要当作假日来对待。因此,度假旅游就成了刚需。

如今,春节旅游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境外游在逐年增多。2016年春节期间,中国有600万人在境外过年。今年春节长假受用户欢迎的前十个目的地国家分别为泰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瑞士、美国、西班牙、德国。以老挝、越南、柬埔寨为代表的亚洲市场,以埃及为代表的非洲市场,以以色列为代表的中东市场,都将是出境旅游消费的新亮点。春节选择出游成为主流,出游选择出境又成为重要形式,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是因为中国大陆属于大陆型季风气候,很多地方冬天是旅游淡季。东北的冰雪景观还有待加强,滑雪的技能门槛又很高。除此之外,就剩下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的南部,范围比较狭窄。这就导致了供求失衡,价格上涨,甚至一票难求。东南亚国家反而性价比更好,高端一点的就会选择马尔代夫、夏威夷,欧洲地中海沿岸也适合旅游。而且现在签证、签注等各方面也更加方便,很多国外商家还有针对中国游客的便利服务。种种因素,推动了春节海外游市场的崛起。

其次是国内游的性价比较低,从前述云南西双版纳的例子就可窥见一斑。春节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其增速高于全年的平均增速。春节的旅游功能,尤其出境游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从价格上就能感受到,如今春节旅游水涨船高,去巴厘岛已经比去年春节涨了一万元,那是因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经供不应求。

在这种需求旺盛的情况下,航空公司为什么还不顺应变化调整策略,调配一些运力应对春节旅游市场?即使调配不了,那是否该考虑引进国外的航空公司来应急?笔者呼吁交通部门、旅游部门呵护国内市场。正常的供求关系导致的价格上涨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把这当成了杀鸡取卵的机会,那就得不偿失了。

整体上来看,春节旅游市场未来可能比十一长假的增长潜力还大一些,但已经逼近一种极限。由于时间上的灵活性,可以提前预期,提前计划,因此其出境游的上涨空间还很大。

针对这种过春节方式的巨大变化,相关政策是否应当做出调整呢?

笔者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要让市场来解决问题。政府要鼓励国有企业顺应市场做出改变,例如三大国有航空公司,市场化动力比较弱,就需要政府去鼓励、督导其春节期间增加旅游航班。

春节的属性发生变化,传统的节日内涵注入了后现代的内容。很多古老的仪式,也都逐渐被遗忘、被忽视了,留下标志性的仪式,比如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春节的烟花和团圆饭。其余的时间就被旅游度假、男女相亲或者别的什么借壳了,成为后现代社会的过节方式。

旅游过年将成为春节的主流过节方式,形成新的春节民俗,移动过年、在外过年、旅游过年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人们的乡土观念亦会越来越淡薄,春节的旅游属性会越来越高,节日的属性相对越来越低。无论是游历祖国大好河山,还是走出国门看世界,都是一种自我教育,不仅对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帮助,

(刘思敏,旅游专家、社会学者,黄金周存废之争“挺黄派”代表,“移动社会”等理论创立者;社会学博士;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