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经济学原理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6 实验(讨论)学时:12 学分:3
适用专业:会计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一)性质: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经济学、财经、管理类各专业普遍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在会计学的全部课程中,《经济学原理》处于基础的地位,为会计学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他们以后学习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的图表来分析说明这些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经济问题、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并能对一些经济政策有所了解。
(三)拟安排授课学期:第二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分十一章,以下陈述以“( )”出章次。“教学内容”中依次标出每章中各节的内容。 (一)绪论
1.教学内容:从经济现象到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发展史与研究。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掌握宏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法,了解机会成本及经济学的表达方式。
3.重点:经济学基本概念、稀缺性、宏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4.难点:选择与机会成本;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二)供给与需求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需求曲线,供给曲线,供需均衡。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供需理论与供需理论的基本原理,掌握均衡原理以及均衡原理的应用,了解常用的价格政策。
3.重点:需求与需求量变动;供给与供给量变动;需求弹性、供给弹性。 4.难点:难点:弹性理论;供求定理。 (三)消费者行为
1.教学内容: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2.教学要求: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理解消费者剩余的概念,了解影响消费者的其他原因。
3.重点:效用、总效用、平均效用;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消费可能线。 4.难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 (四)生产者行为
1.教学内容:生产过程,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最小化,短期生产成本与长期生产成本。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两种具有替代性的要素投入与产量关系有关基本理论。了解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和规模报酬的变动规律。
3.重点:生产函数;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利用;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4.难点:边际收益递减、等产量线、规模报酬 (五)生产要素与价格决定
1.教学内容:土地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市场,利润,收入分配理论和收入再分配理论。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的供需分析和各市场的价格确定;理解收入分配理论和收入再分配理论;了解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应用。
3.重点:资本、 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功能及其价格决定。 4.难点:公平和效率;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六)市场类型
1.教学内容:充分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四种市场结构的特征,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垄断市场上的歧视价格,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产品差别竞争,掌握寡头市场均衡的特点。
3.重点: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4.难点:市场类型的均衡分析、简单博弈。 (七)宏观经济概述
1.教学内容:公共物品;外部性;垄断;市场失灵。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公共物品、外部性等概念,了解政府在市场失灵情况下的作用。
3.重点:公共物品;排他性和竞争性;市场失灵。 4.难点:外部性。 (八)国民收入的核算
1.教学内容: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几个基本总量,了解国民收入的基本恒等式,理解国内生产总值GDP及核算方法。
3.重点:国内生产总值GDP及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及相互关系。
4.难点:两大基本恒等式。 (九)宏观经济政策
1.教学内容:宏观经济政策概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供给管理政策。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了解货币的概念、职能及中央银行同商业银行的职责。
3.重点: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运用。 4.难点:自动稳定器;财政赤字政策。 (十)失业与通货膨胀
1.教学内容: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菲利普斯曲线。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概念,了解菲利浦斯曲线的意义,理解失业类型及其原因。
3.重点:难点:失业的原因、通货膨胀。 4.难点:菲利浦斯曲线、 (十一)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1.教学内容: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经济波动的周期含义和特点,了解经济增长的因素,初步掌握用相关理论解释经济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
3.重点:经济周期含义和特点; 4.难点:经济增长的因素。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各章/节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供给与需求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第四章 生产者行 第五章 生产要素与价格决定 第六章 市场类型 第七章 宏观经济概述 第八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 第九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十一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总计 3 3 4 4 3 3 3 3 3 3 3 35 讲课 1 1 2 2 1 1 1 1 1 1 1 13 讨论课 习题课 习题均安排在课外完成,下同 各章小计 4 4 6 6 4 4 4 4 4 4 4 48 (上表的栏目可根据需要进行增加、删除)
四、教学与考核方式
(一)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本课程全部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一定的随堂讨论;引导课后自学。在讲授过程中,注意区别主次,突出重点;注重基本理论特别是基础知识的教学;讲授既有一定深度,又须防止过深过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授过程中,多举实例,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理解和消化。
(二)测试内容与方法
测试内容主要授课中的重点部分。
建议采取闭卷考试方式;采用平时考核和课程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采用百分制评分标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和提问、课后作业和考勤,占40%,期末考试占60%;注重简答题和论述题,少死记硬背,增加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材(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 (一) 推荐教材
1.马夏冰、郭佳、黄静波 编:《经济学原理》(“十二五”经济学与商务管理系列教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年8月出版。
2.罗红卫主编:《经济学原理》(财政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教育应用型系列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二)参考书目
1.[美]曼昆著,梁小民等译:《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高鸿业著:《西方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3.欧瑞秋、王则柯著:《图解微观经济学》(图解经济学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4.王则柯主编:《图解宏观经济学》(图解经济学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六、其他说明
考虑到我校“应用技术大学”及本专业的应用型特点,特选两种应用型特征较为突出的教材备选。目前尚未见到教材实物,在见到教材之后再最后确定。
大纲制(修)订人:lan 大纲审定人: 日期:2014年2月8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