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1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学情分析
我班的学生在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对周围的事物能够故意识的去观察、去 思量,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能够独立识字,了解文章大 意,进行质疑,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较简单词句的意思。但是 文章在表达上很有特点,采用了拟人、比喻、比较、列数字等方法来介绍蟋蟀 的特点,而这些写法是学生难以关注和运用的。
3、教材分析
《蟋蟀的住宅》是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的第二组教材中的第三篇课 文,是 19 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 爱慕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筑住宅的经过。对 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 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 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 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味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 来表达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蟋蟀的“住宅”是 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积累好词佳句,用小练笔和说话的形式学习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 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评价任务
第 1 页 共 10 页
评价一:带着你的疑问再读课文。
评价二:搜集关于描写昆虫的文章读一读,并写读书笔记。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词,同位互相检查,及时改错,必要时集体订正: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过渡:同学们能提出问题,说明你们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请大家细 读课文,找出答案并在小组内交流。
互动研讨:
1、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称做是“住宅”呢?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写 法?
2、“随遇而安”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的前三句话)
3、“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恰好照应了课题“住宅”一词。 读着这句话,你还会想些什么?(随机板书;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
4、指导朗读,体味“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过渡:作者不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 的工程”,你觉不觉得有点太夸张了?默读文中相关段落,想一想为什么? 答,引导学生抓住修筑时的 动作词来理解)
(学生可能会结合蟋蟀的弱小及住宅建造方面来回
5、你对这个工程的设计者、施工者怎样评价呢?(学生可能发出赞叹或者发 表自己的感受)用什么语气读这句话?(指导读)
三、积累佳句,感悟写法
1、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蟋蟀的住宅,这与他的细致观察是分不开 的,文中哪些地方讲述他是怎样观察的,找出来读一读,体味一下。
2、文中采用大量的拟人写法,说明了什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找出相关的语句多读几遍,
第 2 页 共 10 页
体味这样写的好处,再摘抄下来。
四、总结布置,拓展延伸
第 2 页 共 10 页
1、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或者启示?
2、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坚持长期细心观察的 敬业精神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平时,我们每一个人也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 身边的每一件事,从小培养耐心细致的观察习惯,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 一份力量。
7、蟋蟀的住宅
选址:排水优良、温和阳光(不随遇而安)
特点:外部:向阳、隐蔽、干燥、弯曲、有门、有平台(工程伟大) 内部:墙壁光滑、地面平整、简朴、清洁、卫生
时间:秋天动工
建造方法:扒、搬、踏、推(不辞劳苦)
整修:冬季不时整修
要求:平整、光滑、干燥、舒适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随遇而安” 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 “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味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
3、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观察自然界的兴 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味蟋蟀吃苦耐劳、 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难点:体味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第 3 页 共 10 页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第 3 页 共 10 页
1、联系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
2、教师引导:大家的家又美观又温馨,听得老师都想去参观一下了。无非 老师这也有一间“住宅”,大名鼎鼎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称之为“伟大的工 程”,那就是蟋蟀的住宅了,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 下蟋蟀的住宅。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1、结合课前预习,解决生字词,教师指导。
2、请学生快速读课文,思量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筑经过,理解课文主要内 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筑住宅的。
(1)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修筑住宅的?
(2)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者你修筑 住宅的经过?
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者本子 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者以在旁边标上问号;
(3)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1)小“蟋蟀”们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如何建 造。
(2)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
3、再读课文,谈感受;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请学生们展示课前搜集成果。
第 4 页 共 10 页
分享把自己采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筑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者关于作 者的相关资料。
(2)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者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畅所欲言。
第 4 页 共 10 页
(五)小结作业,收束课堂
最后是本节课的小结作业环节,教师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一方面总 结收获,另一方面鼓励学习积极性,为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课下则请学生观 察自己喜欢的动物的习性。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3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怀着对蟋蟀的爱慕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的住 宅特点和修筑经过,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课文开门见 山地引出说明对象。接着,从蟋蟀对住宅的选择写起,由内而外地写出了住宅 的特点。最后,具体描述了蟋蟀修筑住宅的经过。在表达上,通篇采用拟人的 手法,又运用比较、列举数字、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蟋蟀的特点。课文 生动而富有儿童情趣。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造的。体味蟋蟀吃苦耐劳、 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有感情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子细观察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筑的经过。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四、教学难点:
体味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第 5 页 共 10 页
一、启示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蟋蟀吗?知道它的俗名吗?(也叫蛐蛐。)我们每一个人都有
第 5 页 共 10 页
自己的家,蟋蟀也有自己的家,有家就要有住宅。今天,我们学习《蟋蟀的住 宅》这一课,就是讲蟋蟀的住处的。 (板书)“蟋蟀”两字怎么写,老师忘了, 谁帮老师一下?接下,学生说字形,老师板书“蟋蟀”,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 一遍。
2、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 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着重纠正字音和读破句的地方。
2、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读准生字的音。注意“宅”“慎”“址”“骤”是 翘舌音,“择”是平舌音。
三、练习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量,课文可以分成几段?
2、讨论分段。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讨论。
(1)蟋蟀出名有几个原因?
如果把第二句话改为“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住宅,还由于它的唱歌。” 行不行?为什么?(匡助学生体味到:如果用“不光……还……”写句子时, “还”后面的内容应该是强调的重点。课文中的这句话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蟋蟀 住宅的话题。)
(2)蟋蟀的住宅和其他昆虫的住宅有哪几点不同之处?结合课文具体说一 说。 (课文中强调了两点,一是谨慎选址,二是自己挖掘。)
3、齐读第一段。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第 6 页 共 10 页
2、讨论。
(1)人们为什么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第 6 页 共 10 页
(2)“柔弱”是什么意思?根据你对蟋蟀的观察,说说蟋蟀的挖掘工具怎 么样。
3、把第一、第二段连起来读一读。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蟋蟀的住宅》 (板书)齐读课题。
2、过渡语: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昆虫王国评选出十大最佳楼 盘,蟋蟀的住宅是荣立榜首,小家伙只用柔弱的工具,却造出这样优秀的成 果,确实令人感到惊奇,到底它的住宅为什么获奖?有兴趣知道吗?那我们就 跟着昆虫采访队去看看好吗?
3、师扮记者小蜜蜂,学生扮被访者蟋蟀工程师。
采访片断:
蜜蜂: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昆虫电台的记者小蜜蜂。我现在在全国十 大最佳楼盘颁奖典礼现场为你作独家报导。现在站在我身边的就是荣获本年度 昆虫世界十大最佳楼盘冠军得主——蟋蟀先生。
蜜蜂:蟋蟀先生,你好!你的房子被评为本年度昆虫世界十大最佳楼盘之 首,你的心情怎样?
蟋蟀:固然很高兴。
蜜蜂:那你能给泛博的观众朋友们说说,你为什么会获奖吗?
蟋蟀:我想:首先应该是我选择住址选对了,我选择住址很谨慎,我建房 子的地方一定要排水优良,还要有温和的阳光。
蜜蜂:那你看象蚊子,蟑螂他们,随便找个地方住下来,想什么时候换一 个房子就搬到别的洞穴去,既省事又方便,对于这一点,请问你是怎么想的?
蟋蟀:我一向不随遇而安,再说,我的房子不是现成的,是我用自己的双 手挖掘的,那舒畅的住宅是一点一点挖出来的`,从大厅到卧室都是,我想可能 这就是我获奖的原因吧!
蜜蜂:谢谢你告诉我们这么多珍贵的经验,再一次祝贺你成为冠军。
第 7 页 共 10 页
蟋蟀:谢谢!
4、我的采访已经结束了,可是蟋蟀先生刚才说的话里有几个词我不明白, 我想请个小老师教教我,行吗?(谨慎:谨慎认真。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 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5、我注意到了,刚才在场的小观众们看得可认真啦,谁能告诉我,你从刚 才的采访对话中都知道了什么?
(1)地址经过谨慎选择。 (书上是怎样说的?找出来,带领同学们去读)
(2)住宅不用现成的地方,而用柔弱的工具自己挖掘。 (也带领同学读)
6、过渡语:看来蟋蟀对于建房子的确有一套自己的心得体味,它的经验值 得其他昆虫学习,现在我们就来把它的经验推广出去,我们来比赛一下,看看 哪个组的同学读这段话读得最好。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蟋蟀这个小家伙能造出那末好的房子,连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爷爷也 对它产生了很大的好奇,书本怎么说?你们能找出来吗?(蟋蟀怎么会有建造 住宅的才干呢?它有特殊好的工具吗?没有。) (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2、蟋蟀的工具是那末柔弱,你知道它是用什么工具来造房子的吗?谁来猜 猜看。 (前足、钳子、后足,后腿)你从课文哪里知道的?指名读第 8 自然段。 (课件:出示蟋蟀图)
3、你们看,这么脆弱的工具居然能造出最佳的房子,蟋蟀真是了不起。指 导朗读“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4、过渡语:我真想去参观一下蟋蟀的房子,你们有兴趣吗?那我们就跟着 法布尔爷爷一起去看看好吗?齐读第四自然段。看看法布尔爷爷要用什么方法 找到答案?(搜索蟋蟀的巢穴)解释:搜索:子细寻觅。
三、自学第五、六、七自然段。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家伙的住宅是什么样的?你们 想了解吗?老师这儿有蟋蟀的住宅的录象,你们想看吗?(放录象)谁来说说 你看到的蟋蟀住宅是什么样的?
2、你们看,蟋蟀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我知道我们班很
第 8 页 共 10 页
多同学的家都很大很漂亮,可是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老师心里真不服气。今 天就礼聘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比一比,你 们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谁的住宅更了不起,好不好?
3、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是什么样的?有什 么特点?请各评委赶紧了解一下吧。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用“—— ”画下来, 再读一读。
4、汇报读书情况:现在,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指名读)
5、课件出示一张表格,四人为一小组成立评审组讨论完成表格,请各评委 根据你读懂的内容,列出蟋蟀的住宅和自己住宅的不同之处。 (请学生板书)
外部 内部
倾斜的隧道 墙壁光滑
微斜的门口 地面平整
平整的平台 简朴卫生
6、各位住宅评委们,你们辛苦了。通过刚才评委们的认真评审,看来这个 蟋蟀的住宅确实很了不起,难怪书上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了”。哎呀,这么美的房子我们还没有欣赏够呢!让我们把描写蟋蟀住宅的句 子好好读一读,再美美地欣赏一下这么精美的房子。个别读、比赛读、齐读。
四、自学第 8、9、10 自然段。
1、过渡语:今天我们参观了蟋蟀的住宅,收获很大,这确实是一座很不错 的房子,听说蟋蟀还被邀请去参加“昆虫联合国总部”召开的“国际建造经验 交流大会”。蟋蟀工程师将在大会上发言,介绍它是如何建造住宅的经验,我 们就一起去参加这个大会好吗?
2、现在,你们是建造专家——蟋蟀工程师,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昆虫联合 国总部召开”的“国际建造经验交流大会”现场。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 下你是如何建造住宅的,你所建造的住宅的特点及风格。
3、学生准备后,发言。
五、课外拓展: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国际建造经验交流大会,认识好多名的建造专家
第 9 页 共 10 页
——蟋蟀工程师。老师也想介绍几位你们的同行给你们认识,好吗?(有关蟋 蟀的图片资料)
六、总结:
学习了课文,又看了这么多图片资料,你懂得了哪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 识?
七、作业: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以《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的等。
(2)用以下小昆虫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重在展示小动物的特点, 表达爱慕之情。
蚂蚁、蜜蜂、萤火虫、胡蝶、
八、板书设计:
23、蟋蟀的住宅
特点 微斜的门口 地面平整
伟大的工程 平整的平台 简朴卫生
建造 建、修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