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衣服》的教学案例分析
张敏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12---1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2)通过买衣服的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人民币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新旧两种版本的大额人民币,鼓励学生发现其中的特征及分辨的方法。
(2)组织学生先估算买东西的价钱,再实际计算一下是否正确。
3、情感目标:
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听歌曲啊?
生:喜欢!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听一首儿歌好不好?
生:好!
教师播放歌曲《一分钱》,学生快乐的拍手跟唱。
师:好极了!同学们唱的真好听,那你们大家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
生:《一分钱》
师:很好,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面额的人民币的内容,都有哪些内容同学们还记得吗?
生:记得,有货币单位元,角,分还有1元=10角,1角=10分。
师:好极了!同学们真棒! 同学们,你们陪爸爸妈妈逛过商场吗?今天明明就陪着妈妈来到了商场买衣服(板书:买衣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师:(出示课件)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商场了,同学们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生1:有各式各样的衣服。
生2:还告诉我们每件衣服的价钱。
师:嗯,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讲得不错。用1元钱,5角钱来买这些衣服是不是比较麻烦呀!
生:是,非常麻烦要很多1元呢!
师:那我们就来一起认识更大面额的人民币吧!
﹝分析:心里学家研究表明,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越接近就越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在导课的情境创设上,我以这一理论为依据,从学生熟悉的商场入手,让学生对所学过的人民币进行回忆,且再一次的感觉到小面额的人民币买东西有些麻烦,为下面学生学
习新知作好铺垫,很自然的导入到认识更大面额的人民币。﹞
师:(出示课件)大家看这些新版和旧版的人民币,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说说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生1:人民币的数字都不一样,还有图案。
生2:它们的面额,和字样都不一样。
师:这二个同学都表现很不错,善于观察。我们可以从人民币的数字、面额、字样、图案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大面额的人民币大家已经认识了,那老师想考考看我们的小朋友会不会用,老师这有三位小朋友遇到了困难,大家有没有信心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呢?
生:有!
师:看谁今天表现最好,老师就把这份礼物送给他!有信心得到它吗?
生:有!
师:第一个小朋友,他的名字叫淘气,淘气想给妈妈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拿100元够吗?
生1:28+60=88(元),够!
﹝分析: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自主探究应该成为课堂主要的学习形式,而操作也应该是学生理解新知的重要手段。在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时,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自己去发现新版和旧版人民币的区别。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帮忙解决在生活中遇到大面额的人民币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并巩固这些知识。﹞
师:你说的真棒!第一个小朋友的问题我们解决了。来看第二个小朋友的困难。他想买一条围巾,可以怎么付钱呢?(34元)
生1:可以付3张10元,4张1元。
师:真棒,解释得非常清楚。用这一种方法做的请举手!
师:生2你来讲一下你的方法吧。
生2:可以给1张10元,1张20元,2张2元。
生3:可以给2张5元,1张20元,4张1元。
师:听懂了吗?
生:懂了。
师:你们真棒!你们的想法真多啊!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多动脑筋想想怎样付钱比较方便。
……
﹝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一些大面值的人民币,对50元、100元等并不陌生。通过买衣服和付钱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不同的付钱方式及认识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在生活中练习使用人民币,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的习题。
四、小结
师:这一节课同学们都表现得很不错,特别是党旭博同学,所以老师这份礼物要送给他。希望其他同学都像他一样善于思考和总结。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具体的买衣服情境中,学会如何进行简单的价值计算,并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学生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意见,认真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的补充和调整自己的观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