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资质认定
评 审 报
任务编号:
实验室名称:
评审组长及成员:
评审日期:
告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编制
2004年5月1日生效 2 第 页 共 44 页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说 明
1.本评审报告用于记录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派的实验室计量认证/
授权/验收评审活动,对现场评审结果给出初步评价,为最终结果的认可提供可靠依据,其结论在经审查批准前仅作为参考。
2.实验室评审是一种抽样调查活动,不可能包括被评审方的全部活动,评审结果只对评审中检查到的各方面负责,因此,未被评审部分仍可能有不符合。
3.评审组对在评审过程中获得的有关被评审实验室的所有信息负有保密责任,未经被评审实验室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泄露(有关法律法规要求除外)。
4.本报告中带有□的条款为可选项,评审员在□中打√者为有效内容。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实 验 室 评 审 报 告
一、实验室概况 名 称: 地 址(含注册、办公): 电话(Tel): 传真(Fax): 邮政编码(Post): 网址(Web. Site): 电子信箱(E-mail): 负 责 人: 联 系 人: 职务: 职务: 电话(Tel): 电话(Tel): 实验室所在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名称(非独立法人实验室填): 法定代表人: 职务: 电话(Tel): 二、实验室基本信息 实验室类别: □检测实验室 □带自校准的检测实验室 实验室设施特点: □固定的 □离开固定设施的现场 □临时的 □可移动的 □多场所 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计划情况: 最近3年内参加能力验证计划共 次,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共 次。 1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实验室人员设施: 该实验室始建于 年,现有工作人员 名,其中管理人员 名,检测人员 名。主要仪器设备 台(套),占地面积 平方米,其中试验场地 平方米。 获取证书情况: 最新计量认证证书编号: 证书有效截止日期 年 月 日 授权证书编号: 证书有效截止日期 年 月 日 验收证书编号: 证书有效截止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室认可证书编号: 证书有效截止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室已获认定/认可的检测领域描述: 三、评审简况 评审日期: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共 人日 评审地点:(当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分散在不同地点时,应分别填写) 评审类型: □ 初次评审 □ 复评审 □ 扩大认定范围 □ 监督评审 □ 其它(请说明): 评审依据: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 评审准则的应用说明: □ 管理手册:文件号: 发布日期: □ 其它(请说明): 评审范围: □(初次评审/扩大认定范围时填写)实验室申请认定的检测领域: ;申请认定检测的产品 项和参数 项;申请认定/扩大认定的授权签字人 名。 □(监督/复评审时填写)实验室本次评审的检测领域: ;包括检测 产品和参数 项;,实验室已认可的授权签字人 名。 □ 其他说明: 2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四、评审情况及主要结果 1.实验室质量文件的评审结果: (1)系统性 □覆盖全部要素 □未覆盖如下要素: (2)协调性 □基本协调 □如下条款相矛盾: (3)可操作性 □基本可操作 □如下要素存在欠缺: (4)完整性 □信息完整□缺少如下信息: 2.实验室管理体系满足评审准则及其应用说明的评审结果: (1)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的时间 (2)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情况 (3)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评述 3.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的情况与能力验证结果的利用简述如下: 4.评审组通过现场评审共发现 个不符合项, 个观察项,分布于下列条款 (以下5 7条在初次评审/复评审/扩大认定范围评审时填写) 5.评审组现场评审时安排了 项产品的 项参数的现场试验,其中利用测量审核结果 项;同时利用能力验证结果 项, 利用国家实验室认可结果 项产品、 项参数;面谈和考核 人次;召开了 人参加的座谈会;抽查主要仪器设备 台(套),检验报告 份,质量体系文件 份,质量记录 份。 6.实验室授权签字人考核的简要说明:评审组对实验室申请的 名授权签字人进行了考核,同意推荐 名授权签字人。(推荐认可的授权签字人名单见附表1) 7.评审组通过现场评审,确认实验室检测的产品 项,参数 项 。(推荐认可的检测能力范围详见附表2,)
3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以下8 14条在监督评审时填写) 8. 评评审组现场评审时安排了 项产品的 项参数的现场试验,其中利用测量审核结果 项;同时利用能力验证结果 项, 利用国家实验室认可结果 项产品、 项参数;面谈和考核 人次;召开了 人参加的座谈会;抽查主要仪器设备 台(套),检验报告 份,质量体系文件 份,质量记录 份。 9.实验室授权签字人的简要说明:实验室原已认可的授权签字人 名,授权签字人 的变化与授权领域的变化情况如下: 本次现场评审了 名,确认了 名授权签字人。(授权签字人的变化与授权领域的变化情况列入附表1) 审 10.本次现场评审的检测领域为 ,确认了实验室检测的 项产品,参数 项。监督时应将本次监督能力范围序号同时列入附件5.1,若前次评审认可范围描述与本报告要求格式不同时,也需将推荐维持认可的检测能力列入附表2。 11.实验室技术能力(特别是重要仪器设备、设施环境、依据标准)的变化情况简述: 12.实验室上次评审不符合项纠正措施有效性的评价: 13.实验室维持资质认定资格,遵守资质认定规定的情况: 14.需要说明的问题:
4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五、评审结论
5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1.评审组推荐意见 □鉴于以上评审结果,评审组认为被评审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技术能力满足评审准则要求,评审组同意将该实验室向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推荐/维持/扩大认定。 □鉴于以上评审结果,评审组认为被评审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技术能力不满足评审准则要求,评审组不予推荐/维持/扩大认定。 □鉴于以上评审结果,评审组建议实验室按规定要求,提出纠正措施,并在将落实情况报评审组长,经跟踪审核合格后,向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推荐/维持/扩大认定。 跟踪审核拟采用的方式是: □ 提交必要的文件或见证材料进行文件审核。 □ 对部分纠正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现场跟踪审核。 □ 文件审核和现场跟踪评审两种情况结合进行。 2.纠正措施的落实时间 评审组与实验室商定的纠正措施的落实时间是: 3. 推荐/维持/扩大认定范围 评审组推荐/维持/扩大认定范围见附表1、附表2。 六、评审组签名 评审组长: 评审员/技术专家: 七、实验室确认意见 □确认 □不确认 □其它: 实验室代表签名: 日期: 八、评审报告附表
6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附表1:《推荐批准的实验室授权签字人》 共 页 附表2:《建议批准的资质认定能力及限制范围》 共 页 九、评审报告相关附件 □附件1:《CMA/CAL计量认证/授权/验收评审表》 共 页 □附件2:《实验室授权签字人评审记录》 共 页 □附件3 3.1:《实验室检测能力确认方式及确认结果一览表》 共 页 3.2:《实验室现场试验记录表》 共 页 3.3: 《测量审核记录表》 共 页 □附件4:《实验室不符合项/观察项报告》 共 页 □附件5: 《 监督评审记录表 》 共 页 □附件6 :《实验室资质认定能力变更确认表》 共 页 □附件7:《评审组长对实验室整改的验收及最终推荐意见》 共 页 □附件8:《实验室资质认定审核表》 共 页 十、附加说明(可另附页)
附表1
7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推荐批准的实验室授权签字人
名称: 地址:
序号 授权签字人姓名 授权签字领域 备 注 填表说明: 1. 授权签字领域请按推荐/已获认可项目的专业领域或产品类别描述; 2. 授权签字领域请将检测领域和校准领域分开描述; 3. 授权签字领域中的内容应与附件2中“推荐认可签字的范围”相同。 4. 请在“备注”栏注明维持、新增或授权领域变化(指扩大或缩小授权领域)等情况(初次申请除外)。 5. 存在多办公地点或分支机构时,不同地点的授权签字人请分开填写。 评审组长: 日 期:
附表2
8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建议批准的资质认定能力及其限制范围
第 页 共 页
检 测产品序号 /类别 检测项目/参数 序号 名称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 限制范围或说明 机构负责人签名: 评审组长签名: 评审员/技术专家签名:
1“检测产品/类别”按领域类别、产品类别、产品,或领域类别、参数类别、参数分类排序。如既有产品又有参数须注: ○
分别填表; ②具备检测产品全部参数能力的,按产品名称填写;只具备检测产品部分参数能力的,在“说明”中注明能检或不能检的参数名称;③申请资质认定的检测能力,依据标准一般为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其他标准或方法应在“说明”5多场所的实验室,应按地点分别填写本中予注明;④“限制范围或说明”指对采用的标准、方法、量程、客户等的限制。○表。⑥评审组向实验室资质认定批准机关报送评审材料时,不必附带此注。
附件1:
9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CMA/CAL计量认证/授权/验收评审表
评 审 意 见 序 号 基 评 审 内 容 符 合 管理要求 实验室应依法设立或注册 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保证客观、公正和独立地从事检测或校准活动。 实验室一般为独立法人;非独立法人的实验室需经法人授权, 4.1.1 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 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 有独立帐目和独立核算。 实验室应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 4.1.2 应具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所需要的并且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临时和可移动检测和/或校准设本 符 合 不 符 合 缺 此 项 不 适 用 整改项 及 说 明 4. 4.1 备设施 4.1.3 实验室管理体系应覆盖其所有场所进行的工作。 4.1.4 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实验室及其人员不得与其从事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 不得参与任何有损于检测和/或校准判断的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动; 不得参与和检测和/或校准项目或者类似的竞争4.1.5 性项目有关系的产品设计、研制、生产、供应、安装、使用或者维护活动。 实验室应有措施确保其人员不受任何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并防止商业贿赂。 4.1.6 实验室及其人员对其在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有相应措施。 4.1.7 实验室应明确其组织和管理结构、在母体组织中的地位,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
10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评 审 意 见 序 号 基 评 审 内 容 符 本 合 符 合 4.1.8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技术管理者、质量主管及各部门主管应有任命文件, 独立法人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由其上级单位任命; 最高管理者和技术管理者的变更需报发证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确认。 4.1.9 实验室应规定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 必要时,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 4.1.10 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或校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 4.1.11 实验室应由技术管理者全面负责技术运作, 并指定一名质量主管,赋予其能够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职责和权力。 4.1.12 对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检验任务,应编制计划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适用于授权/验收的实验室)。 管理体系 4.2 实验室应按照本准则建立和保持能够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并与其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 阐明与质量有关的政策,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 使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有效实施。 4.3 文件控制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文件编制、审核、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的控制程序,确保文件4.4 序
不 缺 不 符 此 适 合 项 用 整改项 及 说 明 现行有效。 检测和/或校准分包 如果实验室将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一部分分包,接受分包的实验室一定要符合本准则的要求; 分包比例必须予以控制(限仪器设备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及特种项目)。 评 审 内 容 11
评 审 意 见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号 基 符 本 合 符 合 不 缺 不 符 此 适 合 项 用 整改项 及 说 明 实验室应确保并证实分包方有能力完成分包任务。 实验室应将分包事项以书面形式征得客户同意后方可分包。 4.5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选择、购买、验收和储存等的程序,以确保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 4.6 合同评审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程序, 明确客户的要求。 4.7 申诉和投诉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申诉和投诉处理机制,处理相关方对其检测和/或校准结论提出的异议。 应保存所有申诉和投诉及处理结果的记录。 4.8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实验室在确认了不符合工作时,应采取纠正措施; 在确定了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时,应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类似不符合工作发生的可能性。 实验室应通过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等持续改进其管理体系 4.9 记录 实验室应有适合自身具体情况并符合现行质量体系的记录制度。 实验室质量记录的编制、填写、更改、识别、收集、索引、存档、维护和清理等应当按照适当程序规范进行。 所有工作应当时予以记录。 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原始信息或数据的丢失或改动。 所有质量记录和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记录、以及证书 /证书副本等技术记录均应归档并按适当的期限保存。
12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评 审 意 见 序 号 基 评 审 内 容 符 本 合 符 合 每次检测和/或校准的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其能够再现。 记录应包括参与抽样、样品准备、检测和/校准人员的标识。 所有记录、证书和报告都应安全储存、妥善保管并为客户保密。 4.10 内部审核 实验室应定期地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 每年度的内部审核活动应覆盖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活动。 审核人员应经过培训并确认其资格, 只要资源允许,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 4.11 管理评审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定期地对管理体系和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管理评审应考虑到: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等。 5.1 人员 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实验室应使用正式人员或合同制人员。 使用合同制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胜任工作且受到监督,并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工作。
13
不 缺 不 符 此 适 合 项 用 整改项 及 说 明 5.1.1 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评 审 意 见 序 号 基 评 审 内 容 符 本 合 符 合 5.1.2 对所有从事抽样、检测和/或校准、签发检测/校准报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 从事特殊产品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的实验室,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求。 5.1.3 实验室应确定培训需求,建立并保持人员培训程序和计划。 实验室人员应经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 5.1.4 使用培训中的人员时,应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督。 5.1.5 实验室应保存人员的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等的档案。 5.1.6 实验室技术主管、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 熟悉业务,经考核合格。 5.1.7 依法设置和依法授权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其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 熟悉业务,在本专业领域从业3年以上。 5.2 设施和环境条件 不 缺 不 符 此 适 合 项 用 整改项 及 说 明 5.2.1 实验室的检测和校准设施以及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 5.2.2 设施和环境条件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实验室应监测、 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 在非固定场所进行检测时应特别注意环境条件的影响 5.2.3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安全作业管理程序, 确保化学危险品、毒品、有害生物、电离辐射、高温、高电压、撞击、以及水、气、火、电等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得以有效控制, 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14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评 审 意 见 序 号 基 评 审 内 容 符 本 合 符 合 5.2.4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环境保护程序, 具备相应的设施设备,确保检测/校准产生的废气、废液、粉尘、噪声、固废物等的处理符合环境和健康的要求, 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5.2.5 区域间的工作相互之间有不利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 隔离措施。 并正确标识。 5.3 检测和校准方法 法和程序实施检测和/或校准活动。 实验室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如果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测和/或校准结果,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5.3.2 实验室应确认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新方法。 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 实验室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 5.3.3 与实验室工作有关的标准、手册、指导书等都应现行有效 并便于工作人员使用。 5.3.4 需要时,实验室可以采用国际标准,但仅限特定委托 方的委托检测。
15
不 缺 不 符 此 适 合 项 用 整改项 及 说 明 5.2.6 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安全的区域和设施应有效控制5.3.1 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使用适合的方 5.3.5 实验室自行制订的非标方法,经确认后,可以作为资质认定项目,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检测。 5.3.6 检测和校准方法的偏离须有相关技术单位验证其可靠性或经有关主管部门核准, 由实验室负责人批准 客户接受。 将该方法偏离进行文件规定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评 审 意 见 序 号 基 评 审 内 容 符 本 合 符 合 5.3.7 实验室应有适当的计算和数据转换及处理规定,并有效实施。 当利用计算机或自动设备对检测或校准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记录、报告、存储或检索时,实验室应建立并实施数据保护的程序 该程序应包括(但不限于):数据输入或采集、数据存储、数据转移和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5.4 设备和标准物质 样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所需的抽样、测量和检测设备(包括软件)及标准物质, 并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 5.4.2 如果仪器设备有过载或错误操作、或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其他方式表明有缺陷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以明显标识, 如可能应将其储存在规定的地方直至修复; 修复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检定、校准等方式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 实验室应检查这种缺陷对过去进行的检测和/或校准所造成的影响。 5.4.3 如果要使用实验室永久控制范围以外的仪器设备(租用、借用、使用客户的设备),限于某些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或特定的检测设施设备, 且应保证符合本准则的相关要求。 5.4.4 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 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技术资料应便于有关人员取用。 5.4.5 实验室应保存对检测和/或校准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
不 缺 不 符 此 适 合 项 用 整改项 及 说 明 5.4.1 实验室应配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包括抽样、 及其软件的档案。该档案至少应包括: a) 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 b) 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16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评 审 意 见 序 号 基 评 审 内 容 符 本 合 符 合 c) 对设备符合规范的核查记录(如果适用); d) 当前的位置(如果适用); e) 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或指明其地点; f) 所有检定/校准报告或证书; g) 设备接收/启用日期和验收记录; h) 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适当时); i) 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5.4.6 5.4.7 所有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都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状态。 若设备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实验室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检查并能显示满意结果。 5.4.8 5.4.9 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当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实验室应确保其得到正确应用。 5.4.10 未经定型的专用检测仪器设备需提供相关技术单位的验证证明。 5.5 5.5.1 量值溯源 实验室应确保其相关检测和/或校准结果能够溯源至国家基标准。 实验室应制定和实施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或检定(验证)、确认的总体要求。 对于设备校准,应绘制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量值传递方框图(适用时),以确保在用的测量仪器设备量值符合计量法制规定。 5.5.2 5.5.3 检测结果不能溯源到国家基标准的,实验室应提供设备比对、能力验证结果的满意证据。 实验室应制定设备检定/校准的计划。
17
不 缺 不 符 此 适 合 项 用 整改项 及 说 明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评 审 意 见 序 号 基 评 审 内 容 符 本 合 符 合 在使用对检测、校准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测量、检测设备之前,应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进行检定/校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5.5.4 实验室应有参考标准的检定/校准计划。 参考标准在任何调整之前和之后均应校准。 实验室持有的测量参考标准应仅用于校准而不用于其他目的,除非能证明作为参考标准的性能不会失效。 5.5.5 可能时,实验室应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 没有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时,实验室应确保量值的准确性。 5.5.6 实验室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对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5.5.7 实验室应有程序来安全处置、运输、存储和使用参考 5.6 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以防止污染或损坏,确保其完整性。 抽样和样品处置 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和/或清理的程序,确保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完整性。 5.6.2 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样品的抽取、制备、传送、贮存、处置等。 没有相关的技术规范或者标准的,实验室应根据适当的统计方法制定抽样计划。 抽样过程应注意需要控制的因素,以确保检测和/或校准结果的有效性。 5.6.3 实验室抽样记录应包括所用的抽样计划、抽样人、环境条件、必要时有抽样位置的图示或其他等效方法, 如可能,还应包括抽样计划所依据的统计方法。 5.6.4 实验室应详细记录客户对抽样计划的偏离、添加或删节的要求,并告知相关人员。
18
不 缺 不 符 此 适 合 项 用 整改项 及 说 明 5.6.1 实验室应有用于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抽取、运输、接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评 审 意 见 序 号 基 评 审 内 容 符 本 合 符 合 5.6.5 实验室应记录接收检测或校准样品的状态,包括与正常(或规定)条件的偏离。 5.6.6 实验室应具有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标识系统,避免样品或记录中的混淆。 5.6.7 实验室应有适当的设备设施贮存、处理样品,确保样品不受损坏。 实验室应保持样品的流转记录。 5.7 结果质量控制 不 缺 不 符 此 适 合 项 用 整改项 及 说 明 5.7.1 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以监控检测和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监控和/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b) 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c) 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或校准 d) 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 e) 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5.7.2 实验室应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 当发现质量控制数据将要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断依据时,应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 5.8 结果报告 5.8.1 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要求和规定的程序,及时出具检测和/或校准数据和结果,并保证数据和结果准确、客观、真实。 报告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19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评 审 意 见 序 号 基 评 审 内 容 符 本 合 符 合 5.8.2 检测和/或校准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信息: a) 标题; b) 实验室的名称和地址,以及与实验室地址不同的检测和/或校准的地点; c) 检测和/或校准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系列号)和每一页上的标识,以及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 d) 客户的名称和地址(必要时); e) 所用标准或方法的识别; f) 样品的状态描述和标识; g) 样品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和/或校准的日期(必要时); h) 如与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相关时,所用抽样计划的说明; i) 检测和/或校准的结果; j) 检测和/或校准人员及其报告批准人签字或等效的标识; k) 必要时,结果仅与被检测和/或校准样品有关的声明。 5.8.3 需对检测和/或校准结果做出说明的,报告中还可包括下列内容: a) 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的偏离、增添或删节,以及特定检测和/或校准条件信息; b) 符合(或不符合)要求和/或规范的声明; 不 缺 不 符 此 适 合 项 用 整改项 及 说 明 20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评 审 意 见 序 号 基 评 审 内 容 符 本 合 符 合 c)当不确定度与检测和/或校准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有要求,或不确定度影响到对结果符合性的判定时,报告中还需要包括不确定度的信息; d) 特定方法、客户或客户群体要求的附加信息 5.8.4 对含抽样的检测报告,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抽样日期; b) 与抽样方法或程序有关的标准或规范,以及对这些规范的偏离、增添或删节; c) 抽样位置,包括任何简图、草图或照片; d) 抽样人; e)列出所用的抽样计划; f)抽样过程中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解释的环境条件的详细信息。 5.8.5 检测报告中含分包结果的,这些结果应予清晰标明。分包方应以书面或电子方式报告结果。 5.8.6 当用电话、电传、传真或其他电子/电磁方式传送检测和/或校准结果时,应满足本准则的要求。 对已发出报告的实质性修改,应以追加文件或5.8.7 更换报告的形式实施;并应包括如下声明:“对报告的补充,系列号……(或其他标识)”,或其他等效的文字形式。报告修改应满足本准则的所有要求,若有必要发新报告时,应有唯一性标识,并注明所替代的原件。
注:①在评审意见相应栏内画
②体系文件中有描述但未实施的,为不符合;体系文件中有描述但实施不规范的,为基本符合;体系文件无描述的,为缺此项。
③不符合、基本符合和缺此项者为整改项,应在说明栏内作相应说明。
不 缺 不 符 此 适 合 项 用 整改项 及 说 明 21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附件2
实验室授权签字人评审记录
由申请人完成 日期: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职 务: 职 称: 文化程度: 申请认可签字的范围: 由评审员在现场完成 日期: 具有相应的职责和权利,对检测/校准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 是□ 否□ 与检测/校准技术接触紧密,掌握有关的检测/校准项目限制范围 是□ 否□ 熟悉有关检测/校准标准、方法及规程 是□ 否□ 有能力对相关检测/校准结果进行评定,了解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 是□ 否□ 了解有关设备维护保养及定期校准的规定,掌握其校准状态 是□ 否□ 十分熟悉记录、报告及其核查程序 是□ 否□ 了解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条件、实验室义务及认定标志使用等有关规定 是□ 否□ 需要说明的问题: 推荐意见: □推荐为认可的授权签字人 □暂不推荐 □推荐认可签字的范围: 评审员: 评审组长: 日期:
22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附件3.1
实验室检测能力确认方式及确认结果一览表
检测项目/参数 序号 产品/类别 依据 标准/ 规范号 条款号/ 方法标准号 现场考核方式 测量利用实利用审核验室认现场能力(盲可/资试验 验证样试质认定结果 验) 结果 查阅现场现场记录演示 提问 /报告 是否核查确认仪器(Y/N) 设备配置 备注 序号 名称 评审组长: 评审员/技术专家: 日期:
填表说明:1.“现场考核方式”由评审员/技术专家填写,请在相应位置处划“√”,其中前四种为主要考核方式,允许使用单一方式对有关项目进行确认,即可单选;其它五
种为辅助考核方式,必须组合使用,即应复选;“核查仪器设备配置”的考核方式仅在无法进行现场试验时采用。
2. 本表列入的“序号”应与申请书配置表中保持一致,如采用共同的方式来确认重复的项目/参数时,重复的项目/参数可不列入本表,但应将序号在备注栏中说明。 3.当某些或某一系列产品标准使用的检测方法相同时,可按方法标准对参数进行确认,产品标准进行整体确认。
4. 评审员/技术专家应在其确认的项目的首末页签字,并注明其确认项目的序号,同时评审组长在评审员/技术专家签字的页面上签字。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22
附件3.2
实验室现场试验记录表
序号 产品/类别 序号 检测项目或参数 名称 标准 / 规范条款 试验设备 试验人员 试验要求 试验观察结论 备注 评审员/技术专家签字: 日期:
填表说明:1.“试验设备”应填写设备名称及设备编号,如现场试验使用的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等与申请书中的描述不一致时,需在“备注”栏内说明。
2.“试验要求”应填写“人员比对”、“设备比对”、“留样再测”、“常规试验”等内容。
3、“试验观察结论”应对现场是否符合测试方法要求做出评价:Y表示符合;N表示不符合,不符合时须注明不符合测试方法要求的条款号。 4. 评审员与技术专家只在本人确认的项目页上签字并注明其确认的项目序号即可。
24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附件3.3
测量审核记录表
序号 测量审核用 样品名称 样品型号 规格 检测项目或参数 名称 分领域代码 参考值(X)及不确定度(Uref) 实际测量值(x)及 不确定度(Ulab) |En|值 测量审核结论 备注 评审员/技术专家签字: 日期:
填表说明:1.第五和第六栏中的“不确定度”分别指参考值的不确定度和实验室被审核项目申报的不确定度;
2.“测量审核结论”以Y(即|En|≤1,表示满意)或N(即|En|>1,表示不满意)填写;EnxXU2labUref2
25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26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附件4
实验室不符合项/观察项记录表
评审员在 □文件评审时完成 □现场评审时完成 日期: 被评审部门/岗位: 陪同人: 评审记录: 依据的管理体系文件/检测项目: 详细情况: 结论:上述情况为一个 □ 不符合项,与 规定不符合。 □ 观察到的情况,应引起被评审方注意。 纠正工作将通过下列方式确认: □ 提供必要的见证材料 □ 现场跟踪访问 □ 其他 评审员: 被评审实验室确认意见: □确认 □不确认 被评审方代表: 评审组长确认意见 □确认 □不确认 评审组长:
27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附件5
监督评审记录表
评审类型 □定期监督评审 □不定期监督评审 评审日期 管理要求: 组织 管理体系 文件控制 检测和校准的分包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合同的评审 申诉和投诉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记录 内部审核 管理评审 技术要求: 人员 设施和环境条件 检测和校准方法 设备和标准物质 量值溯源 抽样和样品处置 结果质量控制 结果报告 本次评审的技术能力范围 其它情况说明 定期监督评审必查内容: 1、查证前次评审中要求的整改是否均已得到落实,效果如何; 2、实验室管理体系是否有重大变更; 3、实验室管理体系审核、评审情况; 4、认定标志的使用情况; 5、是否有严重的违反资质认定规定和认定准则的事项,是否有重大失误; 6、能力验证结果及其利用情况; 7、检查实验室技术能力跟踪最新标准/规范的情况,以及是否持续符合认定评审准则和相关技术要求。
评审组长: 日期:
评审涉及的要素 备注 28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附件6
实验室资质认定能力变更确认表
序号 原认可项目 产品 原依据标准(方法)/校准规范名称及代号(含年号) 现行检测标准(方法)/校准规范名称及代号(含年号) 说 明 检测参数 填表说明: 1.“说明”栏应填写新旧标准(方法)/规范之间的差异等情况。 2.评审组应对变更后的检测/校准能力进行确认,确认结果记入本报告附表2中,并在“限制范围及说明”栏内注明“变更”字样。 3.有变更的实验室携带变更确认表及本报告附表2前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处办理能力变更手续。
评审组长: 实验室负责人: 日 期: 日 期:
29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附件7
评审组长对实验室整改的验收及最终推荐意见
实验室名称 评审日期 要求整改项数 验收意见: 最终推荐意见: 授权签字人 名; 检测的产品/产品类别 项; 检测的参数 项。 评审组长: 年 月 日
30
整改完成时间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附件8:
实验室资质认定审核表
实验室名称 评审类型 序号 01 □计量认证;□计量认证+授权;□计量认证+验收 □初评 □复评 □监督 □扩大认定范围 □其它 审 核 意 见 审 核 项 目 意见 情况说明 被评定实验室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被评定实验室已建 立了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的管理体系,并已进行了有效运行,且能自我完善。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被评定实验室具备 评审组推荐认定的技术能力。 被评定实验室按规定参加适合的能力 验证计划,而且结果不满意的实验室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有证据表明被评定实验室能自觉遵守实验室资质认定规定(如正确使用标志),履行义务。 评审过程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程序 评审组开具的不符合项有充分的客观证据,对不符合项已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评审组专业能力能够覆盖评审能力范围 评审组成员不存在涉及评审公正性的投诉或争议,且对准则理解和运用准确,认真落实评审工作的规定和确认的现场评审日程。 评审组提交的评定材料完整、齐全,表述清晰,规范。 其它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注:“评定意见”栏内,用“Y”表示“符合”,“Y/’”表示“基本符合”,“N”表示“不符合”,“N/A”表示“不适用”;“情况说明”栏内,可根据具体情况填写相关内容。
31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审核意见: □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要求,建议给予该实验室□批准认定/ □维持认定/□扩项认定/ □暂停/ □撤消认定/ □缩小范围; □基本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要求,由□该实验室/ □评审组进一步采取纠正措施或说明澄清问题后,建议给予该实验室□批准认定/ □维持认定/ □扩项认定/ □暂停/ □撤消认定/ □缩小范围; □不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要求,建议□全部不予批准认定/□部分不予认定。 1、 部分不予认定的能力范围: 2、 □该实验室/□评审组需进一步采取纠正措施或说明澄清问题: 3、需转达给实验室/ 评审组今后改进/注意的问题: 审核人: 年 月 日 审批人: 年 月 日
32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附1
批准的实验室授权签字人
实验室地址: 第 页共 页 序号 授权签字人姓名 授权签字领域 备 注 以下空白
33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附2
批准的检测能力及其限制范围
实验室地址: 第 页 共 页 序号 检测产品/类 别 检测项目/参数 序号 名称 检测依据的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 限制范围或说明 以下空白
注:序号请从头至尾连续排号
34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附3
实验室资质现场评审资料汇总表
实验室名称 1.应提交资料 1)申请书 1份 □有 □无 2)管理手册及文件审查表各1份 □有 □无 3)评审报告及附件1份 □有 □无 2.评审情况汇总 1)评审日期: 年 月 - 日 2)评审确定的不符合项(含观察项)共 项。 4)首/末次会议签到表 □有 □无 5)现场评审计划 □有 □无 6)整改报告 □有 □无 3)整改情况: □已完成;□部分完成,尚有 项转入监督。 4)建议认可项目: 种产品和 项参数。 7)其他: 3.其它有关情况说明: 评审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注 :请在所选“□”中打“√”。
35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附3.1
文 件 审 查 表
1、实验室名称 □初评;□复评; □扩项;□监督 2、申请资料完整性 □完整 □不完整 缺少如下资料: 3、申请资料规范性 □规范 □缺项 □ 填写有误,缺项或有误: 4、质量手册 a、系统性 □已覆盖全部要素 □缺少部分要素 未覆盖如下要素: b、协调性 □基本协调 □部分有矛盾 手册中有如下条款相矛盾: c、可操作性 □基本可操作 □部分要素描述存在欠缺,具体如下: d、完整性 □信息完整 □信息不完整 缺少如下信息: 5、结论 □符合 □基本符合 □基本符合(需作局部修改) □不符合 6、对修改后文件的意见 说明:如需申请单位修改文件或退回,请将此表传递给申请单位,申请单位按提出的意见修改,
文件修改后连同此表反馈给评审组长,由评审组长填写第6项,文件审查完毕此表反馈认证处。
评审组长
36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
附3.2
现 场 评 审 计 划
实验室名称 评审依据 评审类别 评审范围 评审日期 日期 时间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其他 □初次评审 □复评 □扩项评审 □监督评审 □与申请获得认定项目有关的全部要素 □部分要素 年 月 至 日 工 作 日 程 安 排 工作内容 1、评审组到达被评审实验室; 2、评审组预备会 1、首次会议 2、考察实验室有关现场; 3、评审组完善现场评审计划; 4、下达现场试验任务; 5、软件组进行评审和审阅资料; 6、硬件组进行评审和现场试验; 7、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考核 8、现场座谈; 9、软、硬件组整理资料,并开沟通会; 10、现场试验和软、硬件评审工作补遗; 11、起草评审报告; 12、评审组与实验室负责人交换意见; 13、末次会议,宣布评审组意见; 14、在评审报告上签名。 作 息 时 间 备注 上午: 下午: 早餐: 午餐: 晚餐: 1、本表为评审工作参考,评审组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做时间安排 2、请在所选项前面的“□”内打“√”。 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