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人生
恁(nín)咋恁(nèn)厉害呀!
“恁”在河南话中,可以表示“你、你的、你们的”意思,这个时候,有的读nín的,也有读nèn的。读nín时如豫剧《朝阳沟》:“我只想恁大学毕业当干部。”另外,河南人平时基本上不区分你和您,多用恁,如小孩儿面对白胡子老头儿,也会这样问候:“恁好。”河南人离开中原后,感觉再说恁就太土气,又怕别人听不懂,一般会改成“你好”。不像北京人,你和您区分得很清楚,“您”是晚辈对长辈的敬称,遇到年长的人,不用“您”,别人就不高兴。
“恁”还可以用为副词,意思既可以是那么、那样、那,也可以是这么、这样,这个时候一般读nèn。如,当你想批评别人不懂事时,你可以这样说他:“你都恁(nèn)大了,咋还这样儿呀!”再如豫剧《唐知县审诰命》(又名《七品芝麻官》):“我说咧,也不能来恁快呀。”
有趣的河南方言
哕(yuē)——河南话中的呕吐
“呕吐”是普通话,“哕”是河南方言,两者意思基本一致,但也有细微区别。根据《正字通》的解释:既吐出声响又吐出东西叫呕(有物有声),吐不出声响却能吐出东西叫吐(有物无声),吐出声响却吐不出东西叫哕(有声无物),“哕”本是干呕的意思。现实中,只要是呕吐,管它有声无声,有物无物,河南人都说哕。
别看“哕”听起来不好听,可是它却还能入诗呢。唐代皮日休的《二游诗·徐诗》里就有“有此竞苟荣,闻之兼可哕”的诗句。下次再鄙视一个人的话,就可以用“闻之可哕”了。
生命感悟
鹰和马
意大利都灵大学的校门口,有两尊英格兰黑色大理石雕塑,左边是一只鹰,右边是一匹奔马。几千年来,它们成了都灵大学的标志,甚至连校徽上也是这两尊雕塑。
那只鹰代表的不是什么鹏程万里,它其实是一只被饿死的鹰。为了实现飞遍全世界的远大理想,这只鹰苦练各种飞行本领,却忘记了学习觅食的技巧,结果在它踏上征途的第五天就饿死了。
那匹奔马也不是人们认为的千里马,而是一匹被剥了皮的马。当这匹马来到人间后,最早在一个磨坊主家里干活。它嫌主人给它的活多、太累,就乞求上帝给它换一户人家。于是,上帝把它换到了马夫家。可没几天,它又嫌马夫给它吃的饲料不好,就又乞求上帝给它换主人。于是,上帝把它换到了皮匠家。皮匠给马的活儿不多,吃的饲料也好。可是,没过几天,这匹马就被皮匠杀了,剥了皮制成了皮制品。
都灵大学的创始人把这两尊雕塑放在大门口,就是要提醒人们,不要像饿死的鹰那样,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人一定要学会劳动和谋生的本领;也不要像被剥皮的马一样,贪图享乐,害怕艰苦,这山望着那山高,只有不怕吃苦,踏踏实实地做事,才是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
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