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资产阶级政治学理论的发展为西方行政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 理论基础 。
2. 行政权力 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赖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工具.
3.设置、组建和变更行政组织的目的在于有效地 推行政务 ,即有效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4.为保证行政领导决策的正确性、可行性,必须实现决策活动的科学性和 民主性 。 5. 信息 是决策的基础。
6。 政府支出 是指一级政府或单位按照批准的预算发生的资金耗费及损失。 7。方案的分析评估主要是对决策方案进行 可行性分析 .
8。公务员培训的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和 讲求实效 。 9。审计的 法律依据 是指与审计对象有关的审计时期当时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制度、纪律规定以及决议、指示等书面文件。
10。文书的制定与发布实施是由 法定 的组织或个人完成的。
11。 会议 是有目地把有关人员组织起来商讨问题的一种社会活动。 12。 事后监督 ,是对行政决策执行的结果进行的监督,检查行政任务完成的基
本情况以及产生的结果和影响,了解行政决策的正确程度和失误所在,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原因,对错误的决策和违法行为追查相关人员的责任,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13. 专断式 领导方式会造成下属积极性不高、主动性差,领导者主观武
断,高高在上,官僚主义严重.
14。 行政信息系统 主要由行政信息处理机构,人员及其信息通道、信息工具组
成.
15。所谓收付实现制,又称 现收现付制 ,是以本期各种款项的实际收付
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一种结帐方法.
16。审计中的 试验鉴定法 是通过实验和鉴定来确定财产物资质量高低的一种方法。 17. 信息选择 的重点首先应当是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指导性的信息。
18。 适度改革 的策略,指的是“根据某一特定时期进度和领导层情况而将全面改革和渐进改
革加以结合。”
19.法约尔认为管理的五项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__ 控制 。 20。林德布洛姆是__ 公共政策 学派的代表人物。 21. 行政体制 是行政权力的外部表现形式.
22。行政权力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体现为__财政和财务 决定权。
23.国家公务员因违法失职行为而引起的行政责任,其结果是接受行政处分或 行政处罚。。 24.行政职能结构包括 外结构 和内结构两个方面。 25。行政责任具有不可推卸性和法律的 规定性 。
26.上级直接领导下级,行政指挥和命令按照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和贯彻的组织体制是 层级制 。 27。领导者处理事的艺术包括抓中心工作、统筹兼顾、协调平衡、 弹钢琴 等。 28。有限理性决策模式用满意准则代替了 最优准则 .
29。 选任制 是通过选举来确定录用对象的一种制度和方法。
30. 单式预算 ,又叫综合预算,是将国家所有的预算收入与支出以单一综合的形式编制的预算。 31。公务员违法失职行为的构成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二是行为人必
须有 主观上过错。
32.一般来说,政府管理经济的方法通常有三种:行政方法、经济方法和 法律方法 。
33.我国行政职能的重心逐渐由阶级统治性职能过渡到_社会管理性_职能。 34。社会主义国家领导活动的本质就是__服务 。
35.__ 行政决策中枢 系统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中的核心部分,居于核心地位。 36.__人事行政 是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 二、选择题:
1。行政管理学真正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始于 [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2。持“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行政的中心,行政行为之根本就是组织中决策制定的整个过程”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 ] A。威尔逊 B.西蒙 C.古德诺
3.以产生原因为标准,行政责任分为依职位而产生的行政责任和 [ ] A.依法行政而产生的行政责任 B.依职能而产生的行政责任 C。依权力而产生的行政责任
4。法律监督的有效性取决于司法行为的权威性和司法机关的 [ ] A.独立性 B。权威性 C。法制性
5。在一级政府内部,根据行政工作的性质、内容和作用,可以对行政组织进行 [ ] A.微观分类 B。中观分类 C.宏观分类
6.一级政府机关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在其管辖区域内设立的代表机构称为 [ ] A.辅助机关 B。代理机关 C.派出机关
7.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所管辖的业务内容不同,但管辖范围大致相同,此类 组织体制称为 [ ] A.层级制 B。职能制 C.直线制
8。管理幅度与层次成 [ ] A.正比 B. 反比 C。无关系
9.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和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是行政编制管理法制化的 [ ] A。理论前提 B.实践前提 C价值前提
10。行政决策的范围越大,对决策所负责任越大意味着行政机关级别和行政领导者职位[ ]
A.越低 B.越高 C。不重要
11。下列不属于非正式的沟通方式的是 [ ]
A.聚会 B. 宴请 C.会议
12。缺乏严格管理,不利于工作任务的完成,常常造成人浮于事的情况的领导方式是[ ]
A。放任式领导方式 B.民主式领导方式 C。集权式领导方式
13。行政组织最基本的结构要素是 [ ]
A。行政职位 B。行政单位 C.行政单元
14。1982年宪法通过后,我国国务院确立了 [ ]
A。集权制 B.委员会制 C。总理负责制
15。领导者凡事都亲自决定,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领导者和工作人员关系紧张或冷漠的领
导方式是 [ ] A。分权式领导方式 B集权式领导方式 C。均权式领导方式
16。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要形成一个梯队,老、中、青相结合,并以中年为主是要求领导班子有一个
合理的 [ ] A.人才结构 B. 年龄结构 C.知识结构
17.比较系统地论证了决策概念,并建立了决策理论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 [ ]
A.西蒙 B.巴纳德 C。泰罗
18.我国公务员实行 [ ]
A.职位分类制度 B. 品位分类制度 C。 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相结合
19。整个财务行政的基础是 [ ]
A。预算 B。税收 C.审计
20。用相互验证和复核的方法对有关帐目的记录和数字进行查对,以查明帐证、帐帐、帐表之间是否
相符一致的审计方法称为 [ ] A.审阅法 B。查询法 C.核对法
21。要求预算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符合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需要的是[ ]
A。客观性原则 B. 相关性原则 C.可比性原则
22。机关管理的广泛性首先表现在机关管理具有普遍性,其次表现在机关管理内容的[ ]
A。广泛性 B.普遍性 C.多样性
23。档案的前提是 [ ]
A.有用 B。 文书 C。可保存
24.机关行政经费和预算支出全部为 [ ]
A。生产性支出 B。营利性支出 C。 消费性支出
25.公民或单位违反行政管理法规所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是指 [ ]
A.一般行政责任 B.特殊行政责任 C.专业行政责任
26。信息、经费、物材等物质因素的总称,也是行政管理的物质基础的是 [ ]
A。行政要素 B. 行政资源 C.行政环境
27.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政策方案、政策规划的机构称为 [ ]
A。辅助机构 B. 咨询机关 C.职能机构
28。行政组织中法定最高决策权由行政首长一人行使的体制称为 [ ]
A.委员会制 B。 集权制 C. 首长制
29。古典行政组织理论是以行政法学理论和经营管理理论为基础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
A.法约尔、韦伯 B.西蒙、林德布洛姆 C.孔茨、马斯洛
30。管理幅度与管理者的管理素质、管理水平、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等因素成 [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无关系
31。既是确定编制的依据,又是控制编制的重要手段的是 [ ]
A.财政收入 B. 财政预算 C。财务权力
32。领导者只决定总体目标、有关政策和应该完成的任务,而不过问具体细节和方法,并检查实施绩效
的领导方式是 [ ] A。集权式领导方式 B。 分权式领导方式 C。均权式领导方式 33。领导班子成员在性格、气质、兴趣、意志、风度、风格等方面的结构是指 [ ]
A.心理结构 B. 综合结构 C。 气质结构
34。决策活动的主体是 [ ]
A.领导者 B.一般行政人员 C. 人
35。满意决策模式又称为 [ ]
A.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B.无限理性决策模式 C。渐进决策模式
36。保证行政领导正确有效的关键是 [ ]
A.行政决策 B.行政权力 C.行政职能
37。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行政组织理论不包括: [ ]
A.“小政府,大社会” B。 议行合一的组织形式 C。 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政府
38。行政组织与政党组织相比,具有 [ ]
A。国家强制性 B。 社会性 C. 合法性
39。决策权集中在中央和上级机关,地方和下级机关必须根据上级机关的指令办事的权力体制称为
[ ]
A。集权制 B。分权制 C。均权制
40.新古典行政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 ]
A。怀特 B。威洛比 C.韦伯
41.决定政府组织规模和人员编制的先决因素是 [ ]
A.行政权力 B。政府职能目标 C.群众需求
42。领导者组织和指挥的对象,同时又作用于领导活动的对象的是 [ ]
A。被领导者 B。领导客体 C.领导对象
43.行政领导协调的活动内容包括决策工作协调和 [ ]
A.执行工作协调 B.反馈工作协调 C.各种活动协调
44.整个行政决策的起点是 [ ]
A。提出问题 B。领导抉择 C.发现问题
45.在现代管理理论中,最早提出决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 [ ]
A。西蒙 B。巴纳德 C.林德布洛姆
46.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标志是实行 [ ]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47.经过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选举决定的是我国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 ]
A.所有领导 B。领导人员 C。组成人员
48.在开展经济业务过程中,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社会公认的、正确的原理、原则、程序和方法是指审
计的 [ ] A.价值依据 B。理论依据 C.实事依据
49.领导者组织和指挥的对象,同时又作用于领导活动的对象的是 [ ]
A。被领导者 B.领导客体 C。领导对象
50.处于行政管理的中心环节,又是行政管理成功的关键的是 [ ]
A。行政指挥 B。行政决策 C.行政命令 51.行政决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 ]
A。公众利益 B.职能目标 C.行政责任
52。为实施公务员奖惩制度、职务晋升制度、工资制度等提供最重要依据的是 [ ]
A.培训 B。考核 C.测验
53。公务员“出口”环节的渠道不包括 [ ]
A.正常退休 B。辞职 C。转任
54。在绩效预算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确定的目标,着重按项目安排和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编制的预算称
为[ ]
A.计划规划预算 B.总预算 C。部门预算
55.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有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 [ ]
A。企业单位会计 B。 事业单位会计 C。分部门预算会计
56.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标志是实行 [ ]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57。经过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选举决定的是我国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 ]
A.所有领导 B。领导人员 C。组成人员
58。在开展经济业务过程中,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社会公认的、正确的原理、原则、程序和方法是指
审计的 [ ] A.价值依据 B.理论依据 C.实事依据
59。行政经费的收支、使用、审计等严格按计划进行是指机关财务管理的 [ ]
A。规范性原则 B.节约原则 C。服务原则
60.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的监督分为法律监督和 [ ]
A。一般监督 B.工作监督 C.行政监督
61。整个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核心部分是 [ ]
A.行政领导 B。政党领袖 C.人民群众
62.毛泽东曾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和 [ ]
A。做决策 B。行政令 C.用干部 63.经验决策的产生至少可追溯到 [ ]
A。原始社会初期 B.原始社会中期 C。原始社会后期
64。行政决策的科学化,要求实现行政决策体制的科学化、行政决策程序的科学化和 [ ]
A。行政决策方法的科学化 B.行政决策理论的科学化 C.行政决策结果的科学化
65。人事行政的范围及内容中,最具特色、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是 [ ]
A.实际操作类 B.组织体系类 C。政策制度类
66。人事行政的基本功能是 [ ]
A.依法管理 B。用人治事 C.优化目标
67。政府预算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及其执行结果一般是( )的核算对象。 [ ]
A.预算审计 B.预算执行 C.预算会计
68。预算的特点有计划性、统一性、法令性和 [ ]
A.民主性 B.灵活性 C.服务性
69。国家或单位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是指 [ ]
A.资产 B。收入 C。债务
70。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是 [ ]
A.净利润 B.净收入 C。 净资产
71.文书都是有形的,即文书出现的形式是 [ ]
A。物质形式 B。语言形式 C。书面形式
72。吸收下层人员参加议事,以确定问题和可供选择的改革方案的改革策略是 [A.上下结合的改革策略 B.自上而下的改革策略 C。自下而上的改革策略 三、名词解释题:
1。集权制 2。专门的行政责任 3。绩效预算 4。行政组织体制 5。人事行政 6.零基预算 7。职位分类制度 8。预算
]
9。档案 10.行政控制 11.预算会计 12.行政改革 13.行政责任 14。社会监督 15.审计 16.复式预算
17。机关总务后勤管理 18。要素评分法 四、简答题:
1。简述行政权力的基本功能。
2.简述现代组织理论对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和组织原则的批判。 3.理性决策模式的特点有哪些?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国家行政组织理论有哪些? 5.确定预算管理形式的原则有哪些? 6.行政决策民主化的意义有哪些? 7。预算的作用有哪些?
8。加强行政监督的意义有哪些?
9。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0.预算会计核算的原则有哪些? 11.行政职能体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2.简述行政组织的法治行政原则。
13。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4。简述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关系。 15。简述财务行政的任务和功能. 五、论述题:
1.试述电子政务的作用.
2。试述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目标和任务。 3.试述行政改革的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 4.我国机构改革历程曲折的原因有哪些? 5。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有哪些? 6.我国机构改革历程曲折的原因有哪些? 7。试述机关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8。试述审计的原则.
9.试述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制度的内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理论基础 2。行政权力 3。推行政务 4.民主性 5。信息 6。支出 7。可行性分析 8.讲求实效 9.法律依据 10.法定 11.会议 12.事后监督 13.专断式 14.行政信息系统 15。现收现付制 16.试验鉴定法 17.信息选择 18.适度改革 19.控制 20。公共政策 21.行政体制 22。财政和财务 23。行政处罚 24.外结构 25。规定性 26.层级制 27.弹钢琴 28。最优准则 29。选任制 30。单式预算
31。主观上 32.法律方法 33。社会管理性 34.服务 35。行政决策中枢 36。人事行政
二、选择题:
1。A 2。B 3.A 4.A 5.A 6.C 7.B 8.B 9。C 10.B 11.C 12.A 13。A 14。C 15.B 16。B 17。A 18.C 19.A 20。C 21。B 22.A 23。B 24.C 25。A 26.B 27.B 28.C 29。A 30。A 31。B 32.B 33。C 34.C 35.A 36.A 37。C 38。A 39。A 40。C 41.B 42.A 43。C 44.C 45。B 46.C 47.C 48.B 49。A 50.B 51。A 52.B 53.C 54。A 55.B 56.C 57.B 58.A 59.A 60.A 61。A 62.C 63.C 64。A 65.C 66。B 67.C 68。A 69。B 70。C 71.C 72。A 三、名词解释题:
1。集权制:又称中央集权制,表明行政权力大多集中于上级行政机关或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下级或地方行政机关是上级或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执行机关,并向它们负责.其代表为法国和西班牙。
2.专门的行政责任: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职权范围内应尽的义务和因违法失职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3.绩效预算:是指以项目的绩效为目的,以成本为基础而编制和管理的预算,由政府事务的项目及活动的类别,绩效度量和绩效报告三个要素。
4.行政组织体制:是一级政府内部的领导关系和组织结构方式,是行政组织内部各要素、各单位、各部门乃至层级之间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行政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各国普遍采用的行政组织体制主要有首长制与委员会制、层级制与职能制、集权制与分权制等.
5。人事行政:是指国家人事行政机关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和措施,对行政管理活动中的行政人员与行政事务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所实施的一整套管理活动或管理行为,包括对国家行政人员的录用、考核、培训、交流、奖惩、纪律、工资、福利、退休等方面的规划和管理.
6。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必须对新的预算年度中想做的所有事情进行审核,而不仅仅是修改上年预算或检验新增部分,以达到有效使用财政资金的目的。
7.职位分类制度:是以职位为对象,按照每个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等标准因素,分为不同类别和等级,为国家公务员各项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人事分类制度。
8。预算:是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批和执行的政府机关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使政府各项收支的总体规划,包括收支规模、支出用途、资金来源和筹集方式等,由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组成。
9。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10.行政控制:是指通过调节、纠正等措施将行政体系的运行纳入完成行政目标、行政计划的轨道,使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的行为符合行政目标要求的一种活动。
11.预算会计:是各级财政机关、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及其资金活动状况的专业会计,是以政府预算管理为中心,为政府预算管理服务的. 12.行政改革:是政府为了适应变化了的行政管理外部生态环境的需要,而有意识地对行政管理从结构、功能、过程到行为方式诸方面进行变革的活动。
13.行政责任: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国家公务员在其职权范围内必须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表现为工作上的义务;二是行政单位或个人实施了违反行政管理法规或有关规定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行政上的
法律后果。
14.社会监督:是指社会法人机构和普通公民对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行为的监察和监督活动。 15.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审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行为.
16。复式预算:是将同一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财务收支和财政支出按性质划分,分别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特定的预算收入来源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并使两者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 17.机关总务后勤管理:就是行政机关对机关环境、物材、日常生活事务、接待事务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18.要素评分法:是指通过抓住行政要素,分项确定记分标准,并把各项要素的得分相加,以比较行政效率高低的一种行政效率的测量方法。 四、简答题:
1.行政权力的基本功能有:
(1)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维护正常的国家和社会秩序。 (2)组织、调控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增进人民福利。
(3)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为人类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4)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建设作用,又有消极破坏作用。要注意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尽量防止或降低行政权力的消极破坏作用。
2。现代组织理论对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和组织原则进行了系统的批判,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化分工原则中的四项分工标准,不仅涵义不清,而且在内涵上互相排斥。
(2)行政幅度宜小的原则缺乏对行政层次的考虑,在规模庞大、人员众多的机关中,控制幅度小,
层次必然增多,而层次增多,势必增加沟通的障碍。
(3)命令统一原则中的命令是以权威为基础的,权威有基于层级地位的、有基于专业技术知识的,
如果不加分辨地规定行政人员只接受其直接上级的命令,基于技术专长的权威必须通过上级才能生效,自然就增加了沟通的历程。
(4)政治是决定政策,行政也是决定政策,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过程的始终。 (5)权变理论等。
3。理性决策模式,也可称为科学决策模式,其特点有:
(1)决策时要求遵循严格的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目标-设计方案-预测后果-分析比较-选择
最优方案等六个步骤.
(2)决策时要求运用科学方法.其科学方法的主要内容是在决策分析方法上出现了数学化和模型化,
在决策分析手段上出现了计算机化。
(3)把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该理论认为作为决策者的人始终是理性的,每一步活
动都是一种理性活动,不存在非理性的成分,整个决策过程都是一种理性化的过程。
(4)认为能够制定和选择出最佳决策方案。该理论认为决策者都是理性人,可以通过对决策问题的
理性分析,将解决决策问题的方案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经过评估比较,排列出它们的优劣顺序,从而选择出最优方案作出决策方案.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国家行政组织理论有: ①建立了议行合一的国家行政制度. ②提出了国家公务员制度理论。
③系统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集中制理论。 ④提出了首长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理论。
⑤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理论。 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精简和改革政府机构的理论。
⑦提出了理顺党政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理论设想. 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的理论.
⑨提出了行政体制与管理改革理论和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设想. 5.确定预算管理形式的原则有:
(1)根据行政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分别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预算管理形式。
(2)要有利于行政单位工作任务的完成。
(3)有利于行政单位积极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 (4)有利于行政单位的责权利相结合。
(5)有利于财政部门和主管单位进行监督管理。 6.行政决策民主化的意义有:
(1)民主参与机制有利于广开言路,集中更多人的经验和智慧,从而有利于提高决策方案的质量。
尤其是各类专家和咨询人员的参与,对于提高决策方案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民主参与机制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决策,提高决策的透明度,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3)民主参与机制为行政决策过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以防止决策者因滥用决策职权而
造成决策失误.
行政决策民主化,关键在于扩大行政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提高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实行依法决策。
7.预算的作用有:
(1)政府机关赖于存在的经济基础,是政府完成行政任务、实现政府职能的物质保障。
(2)立法机关控制行政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政府事先控制财政收支的有效办法,有利于政府节约
使用财政资金,提高工作效率。
(3)是整个财务行政的基础,是分析、考核、评价行政单位财务活动的主要准则和根据,也是实行
财务民主和财务监督创造了条件。
(4)可以保证政府机关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从而控制行政活动的方向。 8.加强行政监督的意义有:
(1)加强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是实行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有力措施和保证
行政管理法制化,要求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依法行政,依法设置行政机关和编制行政人员,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和进行行政管理.这些是行政管理法制化的保证。
(2)加强和完善行政监督制度是实现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为政清廉的重要保证 (3)加强和完善行政监督制度也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9。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1)以事为中心,又兼顾人的因素,把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有机结合起来.
(2)我国的职位分类制度,既遵循职位分类的基本原则,保持其基本特征,又从中国实际出发,方
法简便,程序简化,易于操作,利于推行。
(3)在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过程中,强调并贯彻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
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进行职位设置、制定职位说明书、确定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职位的后续管理等四个方面。
10.预算会计核算的原则有:
(1)客观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可比性原则 (4)统一性原则 (5)一贯性原则 (6)及时性原则 (7)清晰性原则 (8)收付实现制原则 (9)专款专用原则
(10)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 (11)实际成本原则 (12)配比原则
11。行政组织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表现为:
(1)要保持行政组织系统的相对稳定。要保持行政机构、行政制度和行政人员的稳定。
(2)行政组织机构要适应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需要,即根据行政环境的变化,
适时、适度地调整和改革行政机构,以保证行政组织的内部活力和外部适应能力,防止组织
僵化或弹性适应能力的丧失。
(3)要把稳定性与适应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地把握行政管理地实际需要,把行政机构改革作
为组织发展地一种恒常机制,在改革中力求稳定,在稳定地前提下锐意改革。
12.人事行政的地位和作用有:
(1)人事行政是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
(2)人事行政是实现政治稳定、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 (3)人事行政的发展与完善能有力地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4)科学的人事行政管理,能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极大地推动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13.财务行政的原则有:
(1)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原则 (2)积极服务原则
(3)量入为出、厉行节约、讲求效果原则 (4)兼顾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
14。简述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关系表现在: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是按照决策问题是否重复出现对行政决策所做的一种分类。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决策,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重复出现的行政问题所进行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又称非常规决策,是在行政管理中对非重复出现的行政问题所进行的决策。
程序化决策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确定型决策问题。所谓确定型决策问题是指这样一些决策问题,即它只受一种自然状态的影响,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可以提出各种具有确定结果的方案.
非程序化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有风险型决策问题和不确定型决策问题两种。风险型决策问题是指这样一些决策问题,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论决策者采用哪种方案,都会承担一定的风险。当风险出现的概率无法确定时,即为不确定型问题。 15。财务行政的任务和功能是:
财务行政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经费领拨、资金的筹集和合理有效的使用,对行政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实施有效的综合管理。具体包括:
(1)制定和实施各种财政财务收支计划。 (2)建立健全各种财政财务管理制度。 (3)加强财务检查监督。
五、论述题:
1.电子政务的作用有:
(1)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4分)
实施电子政务,使得公民和各种组织可以较快地获得政府施政信息,理解政府的决策行为,评价政府行为。
(2)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参政程度(3分)
在实施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公民可以通过网络与政府进行互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实施网上信访、网上投票等.
(3)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实施电子政务,首先要求政府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掌握电子政务的相关技术,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其次,还要求他们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4分)
(4)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有助于简化政府工作流程,优化机构组织结构。如“一站式”服务技术,要求必须重新调整政府机构和重新界定部门职能。(4分) 2。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目标和任务分别是: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目标:
(1)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行政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行政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力切实交还给企业.(2分) (2)调整行政组织结构,强化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培养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2分)
(3)按照权责一致原则,调整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行政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
的职能交由统一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2分)
(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职能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行政职能运行的法制化。(2分)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
(1)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定位(2分)
(2)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继续理顺政府部门内部的职能分工(1分) (3)坚决依法行政,从严治政(2分) (4)改革和简化行政审批制度(1分) (5)加快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建设(1分) 3.行政改革的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分别是: 行政改革的外部动力
(1)政治动力:政府系统是政治系统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政治变动对政府系统的影响最为直接。如国际性危机、政体的变更、政权的交替等都会推动行政改革。(2分)
(2)经济动力:经济体制的变化必然引起政府系统的相应变革;经济政策、经济状况、财富分配格局等也会导致行政改革.(2分)
(3)意识形态动力:对领袖思想的不同态度会引发对政府系统弊端的不同态度;对社会主义的性质的认识也会影响到行政改革的内容和政府职能的重新确定。(2分)
(4)社会动力:如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社会的权力再分配、识字率的增长等。(1分) (5)人口动力:人口过多和人口过少都会对政府系统形成压力。(1分)
(6)文化动力:任何一个政府系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行政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当一种旧文化转变为新文化时,政府系统的状态必然发生变化。(1分) 行政改革的内部动力
(1)新观念和新意识的出现:当各级行政首长和行政人员充满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时,就会产生改变行为规范和组织结构的迫切愿望。(2分)
(2)新技术的采用:新技术的产生使人们有可能在政府系统中采用这种新技术,而政府系统对新技术的采用,不但会使组织结构发生改变,也会影响到行政人员的观念、态度和工作方法。(2分) (3)利益需求:每一位行政人员都应被视为具有各自的利益需求的人。当行政人员以努力的工作来获得自身利益需求的满足时,行政改革的内驱力就形成了。(2分) 4。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有: (1)牢固树立效率观念(3分)
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提高行政效率,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的问题。为此,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目前行政效率低的现状、种种表现及其原因,充分认识行政效率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意义。
(2)行政机构设置的合理化(3分)
实现行政机构设置的合理化,主要是机构精简,消除行政机构重叠臃肿、职能重复交叉等不合理形象,理顺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沟通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使机构运转灵活、政令畅通,以提高行政效率。
(3)提高行政人员素质(3分)
第一,严把进口关,必须实行严格的考核录用制度,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原则,以保证公务员的基本素质。
第二,加强对行政领导者和所有公务员的政治、业务培训,包括脱产培训和岗位培训,以不断提高现有在岗人员素质.
第三,制定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注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各级行政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作用,积极工作,努力提高工作质量,以实现行政效率的提高。 (4)逐步实现行政管理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的现代化(3分) 在行政管理技术装备上,经济发达地区应尽快实现办公自动化,以提高行政效率;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采用逐步改造、分步实施的办法,也应把实现办公自动化提上议事日程
在行政管理的方法上,一方面要大力加以研究,以提高行政管理方式方法的科学化程度和现代化程度,另一方面要搞好推广应用工作,使现代行政管理方法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
以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5)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提高行政效率创造一个较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3分)
只有在一种具有充分民主和健全法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行政管理过程才能昨以顺利进行,一种民主的、法制的现代化行政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这是行政管理高效化的一个重要前提. 5.机关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有:
(1)机关管理观念的现代化(4分)
第一,实现机关管理观念的现代化要树立效率观念。根据这一原则,在机关管理中就能有效地处理好节约成本与实现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第二,实现机关管理现代化,要树立整体观念。机关管理的现代化不仅是技术设备条件的现代化,还包括了工作流程的科学化、管理理论的现代化等内容.
第三,实现机关管理现代化,还必须牢固地树立技术领先观念.管理中的技术设施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第四,机关管理现代化本身就包含了现代竞争机制,竞争是效率的有效保证. (2)机关管理人员素质的现代化(3分)
实现并保持机关管理人员素质现代化,不仅要在机关人员“入口”上严格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机关人员的在职培训、教育,实行“终身\"培训制度。 (3)机关管理制度的科学化(4分)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应该从两个层面考虑问题。第一是宏观层面。主要涉及法律、规章等等。第二是微观层面。主要涉及工作程序等具体操作性的问题。 (4)管理方法与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4分)
机关管理方法包括元理论方法、中介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三个层次.元理论方法或称根本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是方法论。中介理论方法或称相关理论所贡献的具体科学方法。技术手段是最具体的方法,技术机械是机关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6。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经验与启示有:
(1)从本国实际出发推进行政改革(3分)
西方各国的行政改革都深深植根于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这一坚实的基础这中,既具有共性,又有个性.从本国实际出发,把行政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使行政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西方各国行政改革的共同特点,也是行政改革的基本规律。 (2)行政改革是渐进性的过程(3分)
在推进行政改革的过程中,西方国家大都强调改革的阶段性和渐进性,坚持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地实施改革,使行政改革稳步发展.
(3)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前的方案论证(3分)
西方国家在进行行政改革时,都十分重视专家的咨询意见.为了保证专家意见的权威性,各国政府都成立了专门研究行政改革的临时性委员会或常设委员会。在西方国家,专家们的改革建议对政府的行政改革决策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甚至政府的改革方案直接来自于他们的建议和报告。 (4)以立法为先导,注重法律准备(3分)
为了实施行政改革,西方国家不仅对现行的有关法规进行修正,而且还相应地制定新的法规,使行政改革有法可依.
(5)建立精干高效的改革工作班子,推动和控制行政改革方案的实施(3分)
为了推动行政改革并控制改革不偏离预期目标的轨道,西方国家都成立了精干、高效的实施与监督行政改革的机构。
7。行政管理的程序性职能有: (1)计划职能(5分)
计划职能是政府行政机关确定目标、选择实现目标手段的过程,包括确立目标、进行预测、预算和方案抉择等。计划职能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包括计划的制定、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的检查监督三个基本环节,这三个环节必须相互配套协调,并形成回路。 (2)组织职能(5分)
组织职能是政府为了实现目标、计划而建立政府的组织体制,并对行政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指挥、沟通和协调,也是行政机关及其人员把确定的计划方案付诸实施的活动过程.组织职能的有效发挥
是实现决策和计划的关键,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织职能的充分发挥. (3)控制职能(5分)
控制职能是政府为了保证计划的实现而确立的职能,包括监督、检查和纠偏等方面的内容。控制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收集、加工、分析、研究计划执行和完成过程中的有关情报资料,对活动中数量、时间、质量等因素加以控制;二是通过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人事、组织、财务、物资和方法等情况,对活动中的各种行为进行控制。 8。审计的原则有:
(1)政策性原则:审计工作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制度作为审计工作的准绳,并保证国家的法律、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3分)
(2)独立性原则: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罢休和个人的干涉。审计机构不附设于其他部门内,是一个处于超脱地位的独立部门。(2分) (3)客观公正性原则: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以具有证据力的审计证据作为依据,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公正地进行审计并作出结论和决定,防止主观臆断和片面性。(2分) (4)群众性原则:审计监督的范围广、对象多、任务重,因此审计监督必须建立在群众监督的基础上,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及有关群众组织的监督任用,以提高工作效率。(2分)
(5)重要性原则: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必须针对审计目标,集中精力选择重要的经济事项和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审查监督。 (2分)
(6)系统性原则:个别经济业务只有在经济业务总体的相互联系中才能显现其本质所在,才能据此确定每项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2分)
(7)保密性原则:审计资料是重要的经济情报和财政财务情报资料,应予保密,不得任意泄漏.(2分)
9。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制度的内容有:
(1)强化法律监督机关和行政监督机关、纪检机关的职能(5分)
第一,加强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特别是强化对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的监督。
第二,加强党政一体的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建设,增强力量,完善运行机制,理顺关系,调动积极性,疏通信访渠道,强化举报工作。
第三,进一步研究和建立有效的监察领导体制。
此外,各级党的纪检部门、国家权力机关有关部门、政府监督部门和各级法律监督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互相支持,才能有效地行使行政监督权,促进廉政建设. (2)完善监督制度和法规(5分)
第一,缺乏一部较为完整、专业性强的监督法以及规范政府行为的行政程序法、行政道德法等。这给行政监督带来较大的困难。
第二,对行政监督的程序规定也不够完善。
完善监督制度还包括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公开举报制度、政务公开制度、信访制度、公民参与制度和其他民主监督制度
(3)加强纪检监察,执法队伍建设(5分)
加强纪检监察、执法队伍 建设是实行有效行政监督的组织保证。目前,我国监察队伍建设最突出的有三个问题:一昌监察队伍人数严重不足,二是监察人员素质不高,三是监察人员自身监督机制缺乏.
在行政机构改革调整中,加强监察机构和监察队伍的建设,扩大监察队伍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要提高监督人员素质,一是严格录用制度,实行公开竞争、经考试录用的制度,并对现有监督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使其尽快熟悉业务以胜任本职工作;二是健全监督机关内部制约机制,制定监督机关、监督人员自身监督的有关制度,使监督机关和监督人员也置于监督之下,造成人人监督、监督人人的局面,以防止监督机关和监督人员不依法监督或滥用监督权的事情发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