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保释与假释的不同点是什么

2023-09-10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保释和假释的区别:保释是在侦查或审查起诉阶段,通过提供担保或接受特定条件将被逮捕的人释放;假释是针对已经被法院判决的罪犯,在执行一定刑期后,通过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再危害社会的情况下提前释放。保释由法院批准,假释由监狱提出并得到公检法三机关的批准。

法律分析

一、什么是保释

保释,又叫做取保候审,是指在被逮捕的人提供担保或接受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其释放的制度,是英美法系中的,类似于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二、什么是假释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假释在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正确地适用假释,把那些经过一定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必要继续关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会上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鼓励犯罪分子服从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复归社会、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三、保释和假释有什么区别

1)适用对象不同:假释是针对已经被法院判决的;而保释还是在法院判决前,即侦查或者审查起诉阶段。

2)期限不同。

3)适用的条件不同

4)适用的机关或者说决定的机关不同。前者一般是由监狱提出,报法院批准,后者一般是公检法三机关都有权。

拓展延伸

保释与假释:释放与重新社会融入的差异

保释和假释是刑事司法系统中常见的两种释放方式,它们在释放对象、条件和目的上存在显著差异。保释是指在被告人等待审判期间临时获得自由,以确保其出庭应讯和不逃避司法程序。保释的目的是确保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保证社会安全。而假释是指在服刑期满之前,被判定有条件地提前释放。假释的目的是帮助罪犯重新融入社会,通过监督和改造措施,促使其改正错误、重建生活。保释的条件通常包括交付保证金、居住限制等,而假释则要求罪犯接受监督、参加康复项目等。总的来说,保释关注的是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而假释则关注的是罪犯的改造和社会融入。这种释放方式的差异体现了司法系统在不同阶段对待犯罪分子的不同目的和考量。

结语

保释和假释是刑事司法系统中常见的两种释放方式。保释是指在被告人等待审判期间临时获得自由,以确保其出庭应讯和不逃避司法程序。而假释是指在服刑期满之前,被判定有条件地提前释放。保释关注的是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而假释则关注的是罪犯的改造和社会融入。这种释放方式的差异体现了司法系统在不同阶段对待犯罪分子的不同目的和考量。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五节 逮 捕 第一百三十三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提请批准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对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提请批准逮捕。

公安机关在根据第一款的规定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时,应当对犯罪嫌疑人具有社会危险性说明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