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E4体化和集团化以及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

2024-07-12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集团化以及经济全

球化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需要面对与不可回避的问题。两种趋势既相互矛盾、对立,又相互统一,如何利用这两种趋势,更好的促进我国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互矛盾 统一 应对之策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集团化以及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世界之间依赖越来越紧密,逐渐成为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由于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当今世界在出现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强烈的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出现了许多区域性经济集团;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 (一) 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全球化”一词最初是由经济学家T·莱维在1985年提出,用以形容以前20年间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的扩散。经合组织(OECD)在1990年也使用了“全球化”这一概念,主要指生产要素以空前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寻找适当的位置进行最佳的配置。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通过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以及国际间人员和技术的流动,越来越紧密地把世界经济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致成为一种经济网络的状态和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是以市场经济体制在世界范围的广泛确立为前提,以世界生产力(在科技革命推动下)的高度发达国、际分工格局的重塑为基础,并以生产要素(特

2

别是金融资本)的全球规模的循环流动为其重要特征。因此,它是在战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出现的。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衡量指标包括:世界贸易额(或世界贸易量,其中包括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国际贸易的依存度(出口额与GDP的比率);资本国际化的程度(包括各个国家或地区对外投资或吸引国外投资的增长速度和规模);生产国际化的程度(主要用跨国公司发展速度和规模来衡量);劳动力(包括科技人才)国际流动的规模及其增长速度等。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

(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科技革命的大发展导致发达国家物质生产增长的速度、规模和数量达到新高度,从而使生产力无限扩大和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更加尖锐、扩展国外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导致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同时,科技革命的大发展促使运输和通讯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全球性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得以形成,这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2)跨国公司的大发展。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驱动者、组织者和载体,它以世界市场为舞台,以超过贸易障碍、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从而增加利润为目的,利用和重组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组织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从而把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直接联结起来,把各国之间的国际分工变成其公司的内部分工。

(3)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

3

以来,国际经济一体化大大加快。国际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区域范围内更加深化的具体体现,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区域经济组织采取的全球化政策措施,以及其内部经济贸易自由化的发展,都是迈向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环节。

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生产活动全球化。生产活动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国际分工正在演变成为世界性的分工:①国际分工的内容发生变化。国际分工从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成为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从产业各部门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和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从沿着产品界限进行的分工发展到沿着生产要素界限进行的分工;从生产领域分工向服务部门分工发展。②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在变化。即由市场自发力量决定的分工,向由企业,主要是由跨国公司经营的分工和由地区经贸集团成员内组织的分工发展,出现了协议性分工。③水平型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其内容为产品型号的分工,产品零、部件的分工和产品工艺流程的分工。④形成了世界性的生产网络。世⑤界性的国际分工使各国成为世界生产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它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使生产要素达到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⑴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拉动作用增强。它表现为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⑵服务贸易发展迅速。⑶国际货物贸易交换品种多样化。⑷发达国家同类货物

4

相互交换增加,主要的经济贸易大国一般既是某类商品的主要出口国,也是该类商品的主要进口国。⑸国际贸易趋同化。⑹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多边贸易体制正式确立。1995年1月1日诞生的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世界贸易体制开始形成。作为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组织和法律基础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其法人地位对所有成员方都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力。因此,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

(3)各国金融日益融合在一起。⑴金融国际化进程加快。⑵地区性经贸集团的金融业出现一体化。欧盟统一大市场建立后,银行、证券公司和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可在欧盟内经营不受国界限制的保险和投资业务;美国和日本的银行则可通过收购、兼并等形式加紧渗透欧洲市场,欧洲的金融市场将演变为真正的国际金融市场。⑶金融市场迅猛扩大。

(4)投资活动遍及全球,全球性投资规范框架开始形成。①投资成为经济发展和增长新支点。国际直接投资额年均额与年均国际贸易额的比例在缩小,国际直接投资额年均增长率高于国际贸易年均增长率。国②际对外直接投资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对③外直接投资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并行,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地区成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④国际借贷资金流动量增长很快,证券股权投资迅速发展。

(5)跨国公司作用进一步加强。其数量、规模、作用都日益增

5

强。

4、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传统的衡量国家之间经济贸易权益的概念与统计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与互动加强。①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经济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相互依存进一步加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发达国家之间货物、服务、资金、技术和市场高度融合,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上述关系也在加强。②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传递障碍在减少,互动性加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下,对外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在各国之间的经济传递中的作用在加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对外贸易与投资逐渐变成双向传递渠道,发达国家把经济发展与衰退通过对外贸易与投资传递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金融波动也将影响到发达国家。1994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机震动了全世界;1997年7月由泰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并未使发达国家幸免。

(2)经济全球化迫使人们的概念在创新。大①国际贸易概念出现。在经济全球化下,一国对外经济交往合作中,不能只考虑货物贸易,还要把货物贸易与直接投资、金融、服务、技术综合考虑。因为,货物贸易与投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两个支点。②将大国际贸易概念与本国经济的调整优化、改革开放密切地结合起来;\"贸易立国\"、\"贸易为本\"的传统信条已让位于\"经济接轨\"和\"市场融合\"。③变被动接受经济全球化为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越

6

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作用的结果,是大势所趋,纷纷主动改革本国经济体制,发展开放性经济,推行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为跨国公司创造投资条件,并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和活动。④变单边制裁为求得\"双赢\"。在经济全球化下,一国对另一国单方面采取\"贸易保护\"、\"贸易摩擦\"、\"贸易制裁\"等以邻为壑的措施,已开始由自我保护的工具变成了双刃剑,在制裁别国的同时也会使自己受到伤害。其上策是通过谈判,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促进双方的经贸发展,取得\"双赢\"。

(3)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冲击,相互协调成为时代主旋律。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传统的国家主权内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原本是一国独有的权利,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拥有的权力。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条约、协定、规范和惯例来运作;跨国公司在各国经济生活中地位的提高,使国家对产业政策的干预作用在减弱。在国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主权让与,但它是以对等为原则的。当今世界各国都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共享是让与的前提,没有共享也就不会有让与。经济全球化迫使各国把二者结合起来,出现了相互协调,使它逐步成为各国处理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基石。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运行,协调管理贸易政策在国际上和各国贸易政策中开始成为主流。

(4)经济全球化要求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体化。面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特别是产业内部贸易的增长,新贸易理论将产品差异、规模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等工业组织理论引进传统的比

7

较优势框架,为国际贸易理论分析做出了贡献。但它仍然假定企业只在某一个区位生产商品和服务,将对外直接投资排除在分析之外。同时,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理论成功地解释了不同类型跨国公司直接或间接地创造的各类贸易流动,但仍是以单个企业为依据的投资分析,未推广到国家层次。经济全球化要求把贸易与投资理论结合在一起分析贸易与投资利益与效益,出现了新的理论分析,其理论模式主要集中于纵向或横向一体化。在这些理论分析中,产品增值链活动的不同假定可以在不同地理位置上进行,在不同的国家可以进行完全相同的生产加工。现在的企业不仅通过价格和质量进行竞争,而且还通过生产的组织进行竞争。这些理论模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单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决定了国内、国际经营企业的总格局。这一问题属于理论分析中的国际化生产部分。一旦国际化生产活动分布格局形成,国际贸易的格局便随之确定。贸易与投资理论的一体化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能以单纯的贸易行为来衡量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 (6)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机遇。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和资本外投。②促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由于资本的流入、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活动和本国产业结构的改造,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③迫使发达国家把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予以考虑和解决。发达国家日益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下,它们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有赖于发展中国家。在债务解决、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联合国的改革等问题上不得不考虑发展中国家的权益。④经济全球

8

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改革。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构成了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国家构筑以其为中心的国际经贸基础。在此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将会受到更大的削弱。此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平衡在加剧。经济全球化为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国际资本开拓了寻求更高利润的地域和空间,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相差甚大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在拉大。并且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如不设法解决或抑制,将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集团化

1、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集团化的内涵

当今世界在出现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表现出强烈的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形成了大量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所谓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就是地理区域上比较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实行的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在区域集团组织中,各成员国之间取消了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实现自由流动,利用自由贸易的动态利益,扩大整个国家的经济循环,促进区域内贸易和经济持续增长。在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则分别或统一采取贸易壁垒措施,限制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跨国界自由流动,以保护区域内的市场、产业和企业。

2、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原因

9

那为什么会出现强大的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呢?具体来说,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来进行分析。

(1)内部原因。①区域经济集团化有助于集团化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因为它可以促使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的扩大,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自对外贸易的扩大,因而引起生产规模的扩大,随即导致生产成本降低。外部规模经济来源于整个国民经济或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的经济发展。区域性的经济结合可导致区域内部的市场扩大,市场扩大必带来各行业间的互相促进。②区域经济集团化对其内部的市场结构具有重大影响,既加强了竞争,又加强了垄断。原来靠关税保护而存在,经营效率较差的企业,在其内部的关税壁垒取消后,面对其他成员国的企业的竞争不得不努力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③区域经济集团化成员内部的贸易自由化必然促使其内部的国际分工格局的发展。经济一体化成员国间的关税壁垒的取消,使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的产品面临扩大的内部市场,从而可能引起更大规模经济的效应,而成本比较高的成员国的产品面临强大的竞争者。这种演化使各成员国的投资结构发生变化,其内部专业化生产会逐渐发展。

(2)外部原因。①美国与原苏联在欧洲的对峙迫使西欧联合。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与原苏联出现了冷战局面。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增加同美苏两国的抗衡地位,恢复和提高西欧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以及发挥其相应的作用,西欧国家的首脑们痛感要加强联合走一体化的道路。②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加强以及经济生活国际化的

10

发展,却受到国家壁垒的限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打破国家疆界,在彼此之间进行经济协作和联合。③激烈的世界竞争。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世界各国都被纳入到了“竞争全球化”机制的作用之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日趋白热化,世界各国,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具有成立区域经济集团组织的强大的欲望。

因此,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就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趋向联合,走向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和方向。 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必将对今后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

⑴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将有力地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所追求的目标来看,无论经济全球化还是区域一体化,其目的都是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率和增强产品竞争力,只不过是范围大小的不同而已。区域经济内部成员国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活动,必将加速资本的相互渗透,深化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国际分工,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例,北美地区的内部贸易只占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贸易总额的36%,所以该协定成员均把北美自由贸易区看作是对多边贸易关系的一种补充。

⑵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方向。二战后,由于西欧国家的实力大为削弱,在经济上面对美国垄断资本的扩

11

张显得势单力薄,难以竞争,以至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唯一超级大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西欧国家唯有联合起来,组成经济集团,才可能争得同美国平等的伙伴地位。1967年欧共体成立后,由于采取一系列推进经济一体化的措施,加速了共同体经济贸易的发展,50、60年代的欧洲共同体的出口增长率分别达到8.4%和10.2%,不仅高于世界出口的增长速度,而且也高于其它发达国家出口的增长速度,使欧洲共同体的世界出口比重由1950年27.7%上升到1970年的36.7%,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由1955年的17.5%,上升到1975年的22.1%而欧元的启动,使欧共体(1993年改为欧盟)更紧密地结成一体,成为一个足以抗衡美国、超过日本的强大经济实体,傲然屹立于大西洋之滨。欧共体经济实力的崛起,使美国感到威胁,加之战后日本经济的飞跃发展,美国的经济地位更是相对下降,它日益感到关贸总协定范围内对多边贸易谈判发挥更有效的协调作用越来越难,于是美国把目光转向临近的加拿大、墨西哥。而从加拿大,墨西哥来看,它们希望本国商品更多地打入美国市场,吸引更多的美国投资,与美国的结盟将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1992年,美国,加拿大与墨西哥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自由贸易区。并由此开创了打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组建区域经济组织的先例。

⑶区域经济一体化将促进区域政治联盟成为可能。实现政治一体化,建立欧洲政治联盟,是欧共体长期的憧憬。二次大战后,欧洲首先出现的不是经济一体化运动,而是政治一体化思潮,它直接反映了欧洲久经战乱之后对和平的渴望。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曾提议6

12

国形成共同的外交和防务政策,因该提议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分庭抗礼,故而作罢。但是,欧共体各国首脑在1969年12月海牙会议上,开始研究如何才能实现政治统一。1970年,欧共体正式建立跟共同机构分开但限于欧共体成员的”欧洲政治合作”制度。在政府间合作的基础上协调各国外交政策,对外部世界尽可能的以“一个声音说话”。1990年4月28日,欧共体各国首脑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举行特别会议,法国总统密特朗和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联合致函欧共体执行主席,建议将加快政治一体化列入峰会议程,获得绝大多数成员囤积极响应。1991年2月,《马城条约》在确定经济与货币联盟计划的同时,提出一起建立政治联盟的目标。1993年11月1日,根据内外发展的需要,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决定邀请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十个国家加入欧盟。2003年4月16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上述十国正式签署加入欧盟协议。2004年5月1日,十个新成员国正式加入欧盟。 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欧盟。2007年10月18日,欧盟27个成员国的首脑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就《里斯本条约》的文本内容达成共识。

另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远远不止于上述三方面,还应包括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私人直接投资和金融资产的增加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等等,它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13

区域一体化的不利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松散联盟,导致成员国内部矛盾重叠。市场的目的是自由贸易,但自由贸易的弱点也迅速暴露,1994年,墨西哥经济性赤字扩大,实行高利率政策,结果导致墨西哥比索暴跌。为此,美国付出了很大代价。

⑵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国家主权面临挑战。美国企业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在谈到区域经济时说:“这些区域并不取代民族国家,但使民族国家为之降格。其寓意在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要求约束甚至让出部分国家主权。在享受区域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优惠的同时,一国或地区也必须承担义务,如减免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和严格执行国民待遇原则。要想获得欧洲联盟货币一体化的好处,各成员国就必须同时满足欧盟在通货膨胀、财政赤字、汇率等方面给出的苛刻条件。这样一来,国家的决策也就不得不受到外部世界的强有力的影响。特别是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社会”,认为存在着某种超越主权国家的权力,其所谓的“人权”概念就是一种,它们常常籍此对他国的内政进行干涉,从而使国家主权受到损害。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地区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辩证关系。两者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

1、地区经济一体化使成员国可获得“贸易创造”带来的收益,即因同盟内部关税壁垒的降低而使成员国之间随贸易增长而带来的种种收益。然而,区域经济一体化还可能带来“贸易转移”的损失,

14

即因接受同盟统一的且高于原来未加入该同盟的对外关税而带来的贸易损失。它实际上可被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给世界贸易发展造成的代价。由此我们看到了区域一体贸易与世界贸易之间的相互矛盾之处。

(1)多个地区贸易一体的并存或对立可能会割裂世界市场; (2)这种市场的割裂可能引起不同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猜疑及由此而可能发生的各种争议;3、它可能使世界贸易组织的运作困难重重。

2、尽管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存在矛盾,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地区贸易集团中,各成员国间在互相取消贸易壁垒时,都同时对其它贸易集团或集团外国家不增设贸易壁垒。这既是通常所说的区域集团化中的“非排他”原则。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与地区一体化,大体而言将是两股平行发展、相互促进的历史潮流。每个区域经济集团都在集团内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体化政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同时,集团与集团、集团与国家间又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使每个集团实际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环节、一个中介、一个过 (四)我国的应对之策。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以其深刻的影响作用于各国经济,那么,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该如何作为,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1、应积极参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包括贸易依存度和投资开放度,提高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

15

为微观经济主体进入国际市场创造宏观环境。

2、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尽快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体系。

3、努力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改进技术和管理,扩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进入能力和占有份额。

4、建立风险防范意识和机制。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使各成员的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都受到挑战,面对较为频繁的外部制度的影响,内部制度冲突的机率与风险不断加大,存在着管理环境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这在短时期内是必然的,要注意形势研究及时提出对策。随着参与全球化、区域化的加深,在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领域都将有相当规模的交流,我国将更多地融入越来越自由化的国际金融市场,但由于我国金融体制还不健全,在这一进程中,我们要始终注意风险的防范和危机处理。

5、 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创造知识资源.经济全球化意味着生产,贸易,金融等跨国界的发展;要求生产,贸易等在世界范围内享受划一的国民待遇;各国政府不能对本国的公司实行补贴等.也越来越难以通过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等措施保护本国产业.因而,政府在扶持本国产业的作用方向上应有所转变,主要应注重提高本国的生产率,以提高本国公司的竞争力,这就与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有关.我国的比较优势一直停留在农产品和纺织品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方面.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越大,说明该国教育和培训及由此所制约的科技水平越落后.因此,政府和必须继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应继

16

续加大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力度,除加大对公办教育的投资外,还应继续鼓励社会办学.尤其要促进教育产业化和高教大众化的结合.政府和各级企业还要有侧重地培训一批高级经理和紧缺人才,如高级财会,电子商务,专业外语等,以尽快提高教育在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先导作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支持并稳定一支精干的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和各类学科领头人,实为当务之急.

总而言之,经济一体化的两大发展形式——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不可逆转,我们要抓住它所带来的机遇,也要应对随之而来的挑战,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寻找有利机会和条件。

参 考 文 献

[1] 谢康,超越国界:全球化中的跨国公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53、54页

[2] 杨圣明,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第103页 [3] 李琮,世界经济学新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第86、87、95页 [4] 张幼文,世界经济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第43、44页

[5] 刘力.经济全球化:福兮 祸兮 [Ml.北京:中国杜会出版社,1999,第65,66页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