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她为什么总偷人家的东西?

2020-10-24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http://www.ycxl.org/ 她为什么总偷人家的东西?

小雪老师:

我是一名初中老师。一直以来,很敬重您,也非常敬佩您为广大师生所做的一切工作,在此谢谢您了!

我有个问题,想向您请教:我班里有一名女生,叫小华(化名),她成绩十分优秀,是数一数二的学生。可是她却有一个令我头痛的毛病:爱拿人家东西。同学们都对她“敬而远之”。我讲个例子: 那是今年秋天的事儿,晚上我回到家里,正在备课时,听见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原来是我班的几名学生(我家就在学校院里),而且都是成绩不错的学生。当时已经快九点了,这么晚学生来到家里,我心里一惊:不会是学校发生了什么事儿了吧(因为我们是寄宿制,学生都住在学校)?我把学生们招呼进来,忙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儿,他们的回答,却让我没有想到。原来,这几位同学,都是来告状的,他们都反映小华总偷他们的东西,拿得最多的就是书。他们买了一些关于中考方面的书,本来自己也急着看,可是没等看,却发现丢了。开始还以为是放在家里忘了,等星期天回家时,发现家里也找不到。于是在闲聊的时候,他们彼此知道了原来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今天晚上,他们白天有意讲他们又有一本好书的事儿,并特意放在桌子里,看看今天还有没有人拿。趁值宿老师没打熄灯铃的时候,他们几个悄悄回到了教室(几个好学生有教室钥匙)。本来就怀疑小华,结果竟真的在小华的书桌最里面找到了这本书,同时,还有另外

http://www.ycxl.org/ 两本他们曾丢过的书。所以,他们打算趁热打铁,希望我能出面解决这件事情。

说实在的,我真的不愿意相信小华能做这样的事情。但面对这些气呼呼的学生,手里又拿着证据,我不决定“连夜出审”都不行。于是,我让这几个学生先回去,单独找来了正在洗漱的小华。起初她不承认,后来,我给她讲了一些道理,她承认了,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看别人有好东西,就想拿来,也不是买不起,只觉得这样方便,想改却改不掉。后来我又暗访了一些同学,他们也对小华的行为颇有微词,只因我对她有些“偏向”,所以没有人跟我讲起。我一听,终于明白了,班上为什么许多同学都不爱与她交往。此时,我感到了问题的严重。

我该怎样帮助她呢?

【小雪回复】

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很多人都曾有过偷拿人家东西的不良行为,但是不能就以此而视之为恶人,称之为“小偷”或是“贼”。这样贴标签的做法,有时不但于事无补,反却能够将其推向罪恶的深渊。犯了错误,只要能及时改正,都还是好学生,好孩子。 中学时代是人生最美好、最关键的时期,如果对中学生不良行为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将会误其一生,于家庭于学校于社会都是一种遗憾和损失,甚至是一种历史的犯罪。你是一位负责任的老师,所以,对于这样的学生,不能只看重他的成绩好坏,智力高低,而是要抓住

http://www.ycxl.org/ 时机,积极教育引导。

第一,了解一下她家里的情况,父母的为人品行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教育后代的基本场所,有其渗透性、灵活性、权威性、及时性等自身特点,了解一下是不是父母在此方面对孩子产生过什么不良影响。及时与家人沟通,看看她在家里的表现。要做到家里学校“双管齐下”。

第二,老师要充分发挥教育主导作用。可以利用营造一个良好班风所形成的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严明的纪律,健康正确的舆论及浓厚的学习风气,对小华形成一股巨大的约束力量,使其重新调整、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从心理学上所说的“从众行为”,强化进步意识。

第三,小华说她想改,但改不了。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是这可能是她受到错误的道德观念支配,意志薄弱,言行不一,自制力差,有时虽有改正的愿望,但因没有坚强的意志或已形成习惯,终没有改正不良行为。二是有些学生偷拿别人的东西是出于报复心理,因为自己感到受歧视,所以用偷拿他人东西的方式来报复。三是一些家里很富裕的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是为了从别人那里分享人家父母的爱。四是以前自己有严重过错,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自己良心上一直不安,于是想用偷拿别人东西这种可耻行为来惩罚自己以前犯下的过错。这后两种原因,当事人自己不一定意识得到,但是他的潜意识在发挥作用。

所以,建议配合心理学的方法来调适:

http://www.ycxl.org/ 第一,改变认知。先让她认识到拿别人东西是可耻的事情,它会使一个人身败名裂的。一定要克服这个坏毛病。无论是别人的东西,还是家里的东西,家里的钱,凡是不属于自己的都不可以随便拿。用乱拿他人物品及小偷小摸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已经侵害了他人的权益,是一种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不良行为。它潜在性的后果是,一旦形成了这一坏习惯,会严重地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非但成不了才,连“成人”都很困难。

第二,激发该生改变偷窃行为的强烈动机。具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往往比较自卑,人际关系较差,但他们自尊心却极强。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尊重和关心他们,关注她的心理变化,重视她的每一个行为细节,使她产生“自新”的愿望,帮助他们树立改变自己的信心。 第三,如果她再有类似行为的时候,一定让她将偷来的东西当面还给人家,最好让她自己去,如果她不愿意自己去,就带着她一起去。让她当面向人家道歉。培养她的羞耻心,强化她的自制意识。 第四,如果她说自己就是管不住的话,就是觉着拿别人的东西方便的话,那就用厌恶疗法,当她再拿人家东西时,施加以不良刺激,如用像皮筋弹手等。

第五,运用刺激控制技术。是指对情境中的有关辨别刺激加以控制,从而使相关的不良行为少发生或不发生。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技术: (1)排除。即把与她偷摸行为相关联刺激从情境中全部消除,从而使该行为得不到提示和强化,比如去除她拿人家书的情境,这样最终降低不良行为的发生。

http://www.ycxl.org/ (2)限制。就是把与不良行为有关的辨别刺激只安排在情境的某一小区域,或其余时间范围(即时空内),从而使不良行为的发生只限定在一个小范围内,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她发生不良行为的机率。 (3)代替。在消除不良行为时,为了更好地消除它,可以选择与之相应的良好行为,比如让她来写一篇作文评价乱拿人家东西的坏处,用这种积极观念来替代发生不良行为。当她表现出良好行为出现时则给予正强化,如奖励等;而她再次发生类似不良行为时,要给予加重惩罚,这样,坚持下来,良好行为就会逐步代替不良行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