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黄山奇石课文教案范例

2024-09-09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黄山奇石课文教案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整合;策略探究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的改变了小学传统教育形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呢?笔者结合自己在万全区第五小学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所积累的经验,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理性的认识融合意义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以它独特的优势彻底改变了传统不变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真正为小学教育注入了活力。具体表现为:一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呈现方式。。二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供身临其境般的真实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师生进行平等会话、协作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减轻师生负担。三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网络就如同一座随时可以打开的图书馆,只要交给小学生一定的搜索技能,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可以见识天下的奇闻趣事。四是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师的备课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引进最贴近新课标的教学资源,自己进行重组,以备上课使用。

二、充分发挥融合的优势

1.适时设置教学情境

应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必须合理适时。。。。接下来我又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你们喜欢黄山吗?那我们就走进黄山区旅游。”

2.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毋庸置疑,实施高效教学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如果我们合理地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就可以体现教学的高效性。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农村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根本无从体会,然而这两点却对突出全文中心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我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现圆明园当年的绮丽景观。首先通过出示电子版圆明园全景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圆明园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周围小园的分布;然后结合对“众星捧月”词语的理解,在远观图中分辨哪是“月”哪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等景物进行了全方位展示,到此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在学生心中有了大致的轮廓。课后,我又为同学们播放了电影《》片段,让学生体会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成为灰烬的悲痛和耻辱,使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三、促进合作探究

新课标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时,就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上网查询有关“水”的知识,通过网上搜索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然后当堂交流:“我知道了在地球的温度变化下,水可以以三种不同的形态在地球上出现,这就是冰、水和水蒸气。”“我知道了南极的冰山就是水的固体形态!”“我还知道水的用处很大,工业生产离不开水,农业灌溉也离不开水,就连我们人体百分之七十也是水,但是现在我们面临随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现代教育提倡合作学习,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我在教学《长城》一课时,我请学生为雄伟万里长城设计一个旅游广告,于是孩子们先在网上查阅了长城的相关图像资料,认真阅读后进行了交流,然后他们自己寻找合作伙伴结合成小组,开始了设计工作。。

四、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黄山奇石课文教案范文2

我谨记老师“教学设计要一线串珠”的教诲,抓“神奇”一词来设计教案,整堂课通过品词品句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感悟金蝉脱壳的“神奇”。。让学生习得表达方法去运用。”从这一刻开始,我对语文 。。

一、本真理念――表达和运用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去感知“本真”的含义,我读着吉老师著的《“语文味”课堂》《优课,凸显语文本真》等书,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吉老师在书中这样说:“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为特定的教学对象。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不仅反映在引导学生通过读文,在认识上、情感上习得和积淀语感,而且表现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思考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而不用那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理由,从而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规律。”

她不仅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表达,还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运用。吉老师常说:“教材是个例子,你们要学会运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教教材。学生不仅需要学会表达方式的运用,即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还要学会学习方法的运用,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认识、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如果不用语言去表达它们,它们只是学生精神空间中零散的、漂浮不定的烟云。只有用语言去表征它们的时候,它们才是完整的、可触摸的精神之花。另外,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新的语言和表达方法,但如果不给学生提供运用的机会,这些语言的因素就很难成为学生主体内在的东西。只有运用它去表达主体的思想情感,它才可能成为学生精神的使者、心灵的细胞。”言下之意就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学生要学会运用学法和写法。

二、本真行动――各年段对表达和运用的不同要求

“本真”理念是吉老师一贯的教学信仰,不仅在吉老师的书中可以感受到,在她的课堂中更能真切地体会到。吉老师对各年段表达和运用的要求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吉老师告诉我:“低年级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是:识好字,写好字,学好词,读好文,写好话。。”

听了吉老师上二年级《黄山奇石》一课,我真切地明白了对低年级学生表达和运用的要求。课上她先让学生读读几块有趣石头的名字,接着引导学生发现石头名字的秘密就是要和文字内容一致,然后引导学生发现石头名字在句子中不同的位置,紧接着圈出一些连词让学生发现表达的不重复,最后出示黄山奇石多幅照片,让学生先给石头取名,再运用书中表达方式练习说话。有的学生说:“两只灰色的猫都用爪子抓住了一只老鼠。那只老鼠被压在下面不能动了,这就是有趣的‘双猫捕鼠’”。有的说:“‘仙女弹琴’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天上飞来的仙女坐在山峰上,前面的山峰就像琴键,她弹着弹着,似乎发出了美妙的声音。”有的说:“早上,阳光照在巨石上闪着金光,一只石龟把头伸向大海,两只前爪撑着地面,不知道它想干什么。不用说,这就是‘金龟探海’了。”还有的说:“最有意思的是‘巨人踩高跷’了。一位巨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脚下的山峰就像是高跷,他踩在高跷上稳稳的,一动也不动。”

。。。。她还适时圈出“就说”“就更有趣了”“不用说,这就是”等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用得不重复。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了句子表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随即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着文本的句式来模仿表达。学生在学习和运用中,不仅收获了文本的思想内容,还收获了语言表达的技巧,更收获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中年级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又是什么呢?吉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中年级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是:开始以段为重点,逐步向篇章过渡,渗透篇章的写法。重视从文本中发现、挖掘语言表达的现象来训练。加强语言积累,促进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提升教师的课堂语言质量,为学生提供典范的语言。。

听了老师一席话我还是一知半解,但听了她上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后,豁然开朗。在上这节课时,吉老师先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填空形式让学生自由背诵;接着出示总分总的段落结构帮助学生记忆,随后引导学生看着或者想着画面背诵四个“有的”,最后吉老师让学生仿照这一段的结构来改写课文第六自然段。有的学生这样写:“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栖息着各种各样的鸟。有的头顶上长着灰色的羽毛,有的胸脯上有一撮珍珠似的小圆点,有的背上还有黄色的斑纹,有的脚上像涂上了红色的颜料。鸟儿生活真快乐。”有的这样写:“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栖息着各种各样的鸟。有的鸟在树上不停地唱着歌,有的在树上欢蹦乱跳,有的在喂着可爱的小鸟宝贝……”还有的这样写:“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栖息着各种各样的鸟。有的五颜六色,有的快乐地叽叽喳喳唱歌,有的飞来飞去,在做追跑的游戏,鸟儿们无忧无虑真自在。”

。亮点之一在背诵中发现构段方式。。一旦理清构段的方式,那么背诵的大致轮廓就已经在学生脑海中勾勒好了。亮点之二在看想画面中突破难点。最难背诵的就是分写部分中的四个“有的”,吉老师巧妙地让学生们看着或想着画面来背诵记忆,让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直观,便于记忆。亮点之三在练笔中迁移运用。学生明白了这一自然段的构段方法后,吉老师让学生用上这样的构段方法将鸟多这一自然段进行改写。这样既对文本空白处做了补充,体现了重视从文本中发现、挖掘语言表达的现象来训练,又加强了语言文字运用,促进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运用总分总这样一种构段方式。

我们不禁要问:“那高年级表达和运用的要求又是什么呢?”吉老师这么回答:“高年级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是:挖掘、提炼文本蕴含的核心价值内容,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学会取舍,一课一得。加强揣摩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注重读写结合。不断增强篇章意识,注重文本的整体性。语文学习要‘言’‘意’兼得。在开放的语文活动中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掌握的阅读、习作的方法和能力。”

这是吉老师上六年级《藏戏》一课时的一段实录:

师:从老师读开头的问句、你们读的相关语句中,发现文章在写法上的精妙特点了吗?

生:后面部分都是围绕开始的反问句来写的。

师:那中间部分呢?

生:中间部分写了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师:还发现了什么?

生:开头提出的问题在后半部分课文中得到解答,中间去写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特色。

师:我们的单元作文是介绍风俗人情,假如是介绍江南越剧的,是不是就可以模仿这种手法呢?江南越剧有三个特点:没有男演员,都是才子佳人,每部戏都有很多驸马的戏份。把这三个特点融进去,仿照课文样子表达,你们讨论讨论。

生:世界上有几个剧种没有一个男演员?世界上哪一个剧中演的都是才子佳人?世界上哪一个剧种每一部都有驸马的角色?告诉你吧?就只一个,是浙江越剧。

师:继续像课文一样布局,接下来可以写什么?

生:接下来就是写浙江越剧的来历,用故事的方式。

师:第三部分,也学习课文的表达特点。

生:针对上面的三个反问句,一个一个地回答。

。学生在读中发现文章的构篇方法:先排比反问句开头,然后引出传说故事;接着围绕反问句进行逐个回答;紧接着吉老师创设了介绍江南越剧这一语用情境,让学生口头编写写作提纲。真是独具匠心的教学。。由“教教材”变成“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

三、本真追求――言意兼得的教学境界

吉老师有着她自己的教学理念,有着她独特的教学实践,也同样有着她自己追求的教学境界――言意兼得。“言”,一个是文本中的外在语言形式,另一个是文本中的内在语言素材。所谓“意”,一指文本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内涵、思想、情感,二指学生口语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展现的精神世界。

吉老师的语文教学打破了一味追寻“意”的解读,构筑起在文本语言文字丛林中走进走出、走一个来回的框架。“寻找言意兼得落脚点,设计言意兼得路线图,展开言意兼得阅读场,实现言意兼得最优效。”“言意兼得”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得知文本内容含义,得见文本形式秘密,且运用于新的场景表达自己的心声,抒发自己的情感。

这是吉老师上《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所运用的事例、来加以证明观点的主体部分学习过程。

1.举一学习。请四位学生朗读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的事例。学生读后发现四部分的内容分别是“现象―质疑―探究―真理”。

2.反三学习。从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的现象……,学习发现也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

3.思考为什么这三个段落都这样写?

学生讨论后得知“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都发现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而且这些事例很典型,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国度。

4.学生整理说明伟大科学精神的资料。按照“现象―质疑―探究―真理”这样的顺序进行组合。

如:在60多年前,魏格纳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经过反复研究,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