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沈从文《边城》与传统文化

2023-11-27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沈从文《边城》与传统文化

现代的许多作家早年时期,接触的都是中国古典文化,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有的成为永恒的经典。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即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早年接触的文学作品比如《史记》、《清苑珠林》、《水经注》等对沈从文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文化,对其影响至深。沈从文以其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宁静淡泊的湘西风情,完成了对人性和生命美的歌颂与赞扬。他崇尚自然,自爱、爱人的精神,正是道家庄子“宗法自然”、老子“道生万物”思想的体现。他的代表作品《边城》就恰如其分地结合了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文化思想。

在谈到《边城》的创作时,沈从文曾说:“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二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大俗子,被一件人事连在一起时,各人应有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沈从文的这种观点与道家宣扬的“自爱而不自贵”(《老子》)是相通的。

胡适认为:“道的作用,并不是有意志的作用,只有一个‘自然’。”重视自然是道家精神的核心。沈从文出生在封闭而美丽的湘西凤凰县,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秀美。大自然的“清”“静”深深影响了作者,亲近自然山水,与之融为一体。这就使得他的作品保持着一种特有的自然之风,一种自由自在的生命活力。

《边城》中摆渡的老人囚为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敏感,被傩送二老误认为“弯弯曲曲”“不利索”,过渡人给的钱,他坚决不收,有时情

却过不去,他也决不占人家半点便宜,必用这些钱买止匕茶叶和烟草供过渡人享用。在外人看来,老头是助人为乐,是爱人,而在他自身恐怕首先是求得心里安稳与平衡,是出于自珍自爱,所以在这里自爱与爱人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庄子把对人性的理想寄托在“神人”身上,在《逍遥游》中写道:“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痴而年谷熟。”所有的描写都具有脱离尘世的美感。在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主人公翠翠,她的身影飘荡在山水相融的风景中,生活简单而义自足,她的身上散发着勤劳自然、美丽善良、恬淡温和、宁静执着的美。

依山傍水的湘西无疑孕育了沈从文对湘西的向往与崇敬,他的笔端,随处都流动着自然的身影,人则在自然的掩映之下生存活动。湘西清奇灵秀的山光本色成为人心目中的美景,而淳朴善良的男女老少成为活动于景中的人,它们交相辉映形成了人化的自然与自然的人化,构成了人类生存的理想境界。也正是在道家自爱思想、崇尚自然思想等等的影响下,创作出《边城》这样令人读来如痴如醉的作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