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王安石词风的形成

2022-12-30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I)2年8月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Aug.,2002 第23卷第4期 JOURNAL OF ZHANJIANG NORMAI.COU GE V01.23 N0.4 论王安石词风的形成 涂育珍 (抚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江西临川344O00) 摘要:王安石词作不多且良莠参差,但其词作无论就涉及题材的丰富性及创作风貌的独特 性,特别是禅语词所占比重之多来说,在王氏以前并不多见。王安石填词是他词学观点的具体实 践。王安石主张回复“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的创作道路,是东坡以诗为词的前奏。王安石的词 学观点是建立于其诗文化创作心理基础之上的,这是王安石词风诗化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王安石;词风;词学观点;诗化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7o2(2002)o4—0033—04 王安石传词不多,唐圭璋先生主编的《全宋 两类,抒写情志和阐释佛理。相应地,其笔下的语言 词》… 收其存词仅寥寥可数的29首,为人至今称道 也有两大系列,一为形象语,一为禅理语。他的一部 的大概只有《桂枝香・登临送目》一阕。但这29首词 分作品,写物咏怀,有许多表现周围环境景物、内心情 的内容和风貌却十分多样,与众不同。词中有怀古、 志的形象语言汇入词中。写景之语,多选取空阔苍 咏物、抒情写景,有生活情趣,甚至谈禅说理。也不大 茫、淡远纯朴的形象。诸如:千里澄江、残阳归帆、寒 计较音律,还把集句诗移到词中。词产生的初期直到 烟芳草、云垂平野、数家茅屋、平岸小桥、山桃溪杏。 王安石时代,一般来说,词为艳科,就其本质而言是一 这些景物形象环绕之中,尚有一个“我”的形象,并借 种通俗文学。从语言形式、题材内容和表现技巧等诸 此刻画以抒写情志。这个“我”以不同的方式出现,或 多方面,王安石突破了当时流行的艳科。安石词往往 登临送目、或穿云入坞,有单衫短帽者、有练巾杖黎 被后人视为诗化词或禅语词,即在文体意义上背离了 者,时而高歌一曲、时而松桂同攀,真是意态纵横,挥 词这一体性固有的柔媚婉约的审美特性。所以,我们 洒自然。这些语汇,围绕着怀古念今之情,归隐闲逸 分析其词风的形成原因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首 之趣,情景相生,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性 先,王安石词与众不同的语汇系列;其次,王安石虽然 世界,既不同于熏香拘艳的都市风情,也不同于深院 没有系统的词学理论,但其留下的不多言论也应该是 高楼的富贵气象,而别具潇洒豪迈、清新纯朴之美。 分析其词风形成的重要依据;第三,还有必要联系王 另一个系列则是禅理语。这些参禅悟道之词,述说着 安石诗学创作心理分析其词风形成原因。诗作为个 世情幻梦的人生空漠之感,表达他摆脱功名利禄束缚 人抒情的传统比词要悠久得多,文人以词写心之时, 的愿望,寻求的是空静彻悟之道。这一类解说禅理的 必然要受到诗的影响,甚至成为其潜在的心理背景。 词作有ll首之多,约占王安石全部词作的1/3强,因 其不借助形象描绘,纯粹说教,忽视、违背了艺术创作 规律历来受人诟病。但是,这些诟病并没有解决以下 王安石词的题材内容涉及面虽多,但大致可归为 的问题:王安石的词作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集中的纯 收稿日期:2001—09—03 作者简介:涂育珍(1974一 ),女,江西临川人,抚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助教,硕士,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①本文所引词均出自此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4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第23卷 粹说理的创作? 有‘平涨小桥千嶂抱,揉蓝一水萦花草’之句,盖追用 事实上,受到禅佛教思想影响的士大夫文人固然 其语。” ”这句词清雅新奇,“略无尘土思”。…P.aO) 很多,而且援禅佛人文学者也不在少数。就诗而言, 而他的那些禅语侵入词的领域,跨越学术和歌词两种 有著名的王维,就词而言.大量援佛人词的第一人就 不同的阅读经验,如江西诗人韩驹所说:“今人作诗复 是王安石,而他们二位在后来读者心目中的评价显然 用禅语,盖是厌陈旧而欲新好也”,l5I(P” 陌生化即使 是有高下之分的。王维的许多小诗描绘了清寂而又 不能成功带来审美的效果,也体现了宋人造语艰难和 灵动的弹境,形成极为优美深邃的艺术世界,如“空山 苦 tL,孤诣。 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等 等,至今脍炙人口。王安石则以禅语、俗语解说禅理. 干燥枯涩,味同嚼蜡。如《雨霖铃》《望江南・归依三宝 王安石词是其词学观念的实践,在作为文学内容 赞》。不同的创作方法产生不同的阅读效应,而不同 的情志和作为乐曲形式的词调之间,他显然更强调情 的创作方法是出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心态 王 志的抒发,他认为词和诗一样可以用来吟咏情志,从 维多才多艺,以一位诗人的审美心态把握和表现禅 而把诗学内核置于词体之中,这是词的诗化或文人化 理,他的这些禅理小诗是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的完美 的关键性的一步。赵德鳞《侯鲭录》中记载: 融合,通过内在之禅心与外在之物境的契合获得了悟 荆公云,古之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故日诗 与解脱,所以,他自然而然地采用了借物写心、情景交 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后 融的抒写方式,使艺术世界与哲理世界合而为一。而 填词,却是永依声也。… 79) 王安石研读佛书,意在了解一种学术,《续资治通鉴长 王安石主张词体的创作应该回归诗言志,歌永 编》记录了一则王安石与宋神宗有关佛学的一段谈 话: 言,声依永的古之歌的道路,强调了词作为一种文学 安石日:“臣观佛书乃与经合,盖理如此则虽 体裁创作时抒写情志的重要性。魏泰的《东轩笔录》 记载了王安石的另一则逸事: 相去远,其合犹符节也一”上日:“佛西域人,言语 王荆公初为参政,闲日阅读晏元献公小词而 即异,道理何缘不异?”安石日:“臣愚以为苟合于 理,虽鬼神异趣,要无以易” :_(P ’ ) 笑日:“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平甫日:“彼亦偶 从本质一致性作为审视的出发点,以合乎理的角 然自喜而为耳,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时吕惠卿 度把握禅佛教义,这表明他是以一位学者的学术心态 为馆职,亦在座,遽日:“为政必先放郑声,况自为 来把握禅理,再加上重理尚学的时代风尚,所以,他选 之乎?”平甫正色日:“放郑声不若远佞人。”吕大 择理性思辩的方式研讨佛教教义、弹学思想也是顺理 以为讥己,自是与平甫相失也。… 钾) 成章之事。 这段话里王安石并未明确说出他对这场闲谈的 这两大语汇系列的表现其实都说明王安石不是 结论,但他不苟同晏殊为宰相而作小词的态度是明显 以合乐应歌的心态作词,而是以诗为词。以诗为词常 的,而且,他也同样重视放郑声和远佞人。北宋前中 常被概括为词的诗化或文人化的途径,它有两个层次 期,中原息兵,汴京繁庶,歌台舞榭,竞赌新声。在《乐 的意义都不应被忽略,一是诗心,一是诗法。王安石 章集》中,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到“雅歌都废”“尽新声” 晚年诗律精严,求细求工;另一方面,他又有许多集句 的情景。①所谓新声,就是直接取自市井俗乐或是依式 诗等游戏之作,(他的集句诗、集句词和禅语词一样常 创制的新曲,最显著的个性是世俗性和娱乐性。这些 受诟病)。这其实也是一体两面,对其词的创作都有 民间俗乐广为传播,甚至被外国使者艳羡不已,欲抄 影响。荆公尝言:“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 写带回他们的国家。苏轼《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 俗言语,已被乐天道尽。” 面对这情状,他试过 “近据馆伴所申,乞与高丽使抄写曲谱。臣谓郑卫之 两种途径,一是精益求精,在工致与清雅上更超过前 声,流行海外,非所以观德。若画朝旨,特为抄写,犹 人.,一是以故为新.以俗为雅 后一种似乎开宋诗脱 为不便,其状臣已收住不行。” )“新声”被士人们 胎换骨之先河 吴聿《观林诗话》记载过这样一件事: 认为有违风化,不利宣德,指斥为郑卫之声。由于依 “半山尝于江上人家壁问见一绝云:‘一江春水碧揉 曲定体是词体形成的基础,所以词乐的世俗性也决定 蓝,船趁归潮未上帆:渡口酒家赊不得,问人何处典 了词体的世俗性,反映世俗观念和世俗生活是其文学 春衫。’深味其首右丁,为踌躇久之而去。已而作小词, 内容的本质所在 王安石反对“先撰腔子后填词”,就 ①柳永《玉山枕≯:“讼闲时泰足风情,便怎奈、雅歌都废。省教成,几阕新歌,尽新声,好尊前重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涂育珍:论王安石词风的形成 35 是出于吟咏情性的要求,反对乐曲形式对自由抒写情 求”,一8_( ’这是与晏殊相同而与王安石不同的。苏 志的束缚,也反对俗乐对情志的濡染 轼革新词体是在自己创作基础上进行的,对于文体新 他的这一观点在词与乐的荚系开始出现松动的 变而言,他更深更广地拓宽词境,提升词格,最后实现 时刻显得尤为引人注目:俗乐的繁荣创制r丰富的 了词由倚声之体向吟咏之章转变这样一个调整的过 词调,但词调一经创制就基本固定,而歌询的内容却 程。把安石词置放于这样的动态过程中考察,可以认 不断发展变化,逐渐多样化的内容与相对固定的形式 为其词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一笔。 之间必然会有松动,这就是变之几了。如《雨霖铃》这 篇谈禅之作,模仿柳永名作却迥异于柳作 《雨霖铃》 这个调子相传是玄宗悼念贵妃而制,曲以寄恨,声极 所谓以诗为词的“诗心”,即是指诗文化背景下的 哀怨。柳永此词道别离之悲,正 曲调相符。而李清 创作心理。具体而言,即内在情志的阐释和外在风格 照之所以取笑王安石的词“人必绝倒”,大概就像这首 的追求。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一种独特的 《雨霖铃》词用哀怨伤感的调子谈禅说理,不但不可 风格,一般被人称为“荆公体”或“半山体”。具体分 歌,而且几乎是不伦不类。而这里显示的词与乐声情 析,发现其中表现出三个引人注目的倾向:对杜甫的 不符的现象在以后却屡见不鲜。所以,王安石以后, 学习,愉悦自然和以理遣情。而这些倾向也是宋诗学 不断有人表示同样的观点。如那位曾高度赞扬苏轼 意识指向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指出向上一路”的王灼就一再说过类似的话: 在王安石以前,杜甫的地位还不像以后来得那么 “有心则有诗,有诗则有歌,有歌则有声律, 崇高,但王安石对杜甫的追慕和学习则是明显的。王 有声律则有乐歌、永言,即诗也,非于诗外求歌 安石欣赏杜诗中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以及把这种自觉 也:今先定音节,乃制词从之,倒置甚 的责任感纳入到儒家的道德意识范畴。“杜甫的诗同 矣:” j( ) 时也具有抒情性,这也是他所推崇的”,而且“他(王安 王安石似乎是有意识地在词的创作中实践他的 石)的诗歌抒情的成分,在同时诸家之上。” 。 ) 观点。试以稍早和稍后于他的晏殊、苏轼作比较。晏 这里的抒情性是与体道见性的内涵联系在一起的,体 殊虽然在词中表现出雍容闲雅的个性风度,言辞也都 现为以志代情,以人格的追求为深层内容,并将之凝 明洁雅净,没有“尘下”语,但他的作品与“花间”词一 聚外化为沉郁顿挫的艺术力量。王安石据说编选过 样产生于酒筵歌席,描写世俗生活,其人生惋叹多半 一部《四家诗选》,以杜甫为第一,以李白为最末,认为 由此感发。吕惠卿所以指斥晏殊词为郑声,便是看到 李白的诗“十首中九首手妇人与酒”,l J( ”’虽“豪放 它与新声俗词一样具有的世俗化特征。晏殊词虽然 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而已”,而“白之才格词 是用于消遣,也着重于真情的抒发,体现了缘情说发 致不逮甫”之处正在于杜甫的诗格高力大、绪密思深, 展一个阶段。词体由倚声应歌转向吟咏情性,从观念 杜甫以天下为己任的弘毅志向使其创作显示出伟大 到创作都还需要更大的突破:王安石词体现一种文 的人格力量。王安石对“抒情性”的理解还建立在他 体上的“出位之思”,试图在词里表现诗所表现的内 “情性”观念的基础上。王安石认为:“性者,情之本; 容,咏古抒怀,谈禅说理,诗词中贯穿着同样的哲理思 情者,性之用,故吾日:‘性情一也”’ ( 如’把情与性 想,承担着同样的心理功能,这种诗词一理的“出位之 的关系比附为体与用的关系,从而使他对抒情性的理 思”的理论基础来自于他对抒情性的新的考虑,情志 解与晚唐五代以来的缘情说相沟通。晚唐五代的缘 合一的倾向。《桂枝香》可以看成是王安石词作中较 情说有两种倾向,一是强调娱乐性而追求轻艳,一是 早的一首 这则词调第一次见于王安石的笔下,以后 个体真情的抒发,李商隐就提出了“人秉五行之秀,备 也不算多见(全部北宋词只见黄裳有两篇写的这个词 七情之动,必有咏叹,以通性灵。”所以王安石领悟到 牌),可见并非流行熟曲,王安石选择这则词调,写得 的学杜途径是经由西昆,上溯李商隐,最终达老杜之 豪迈疏宕,感慨万千,正是说明他一开始就有意识地 境,①也就不难理解了。这实际上体现了宋诗学日趋 不蹈袭前人语,自出机杼,自抒胸臆 从这一点来看, 明显的情志合一的理念特点。宋人所言之志,已不仅 他似乎相对苏轼更具备“出位之思”的文体自觉。苏 是指“兼济之志”,所言之情,也不仅指一己之情,而是 轼早期词作表现了他“对于歌词的向往,有某种个人 都融摄入对自身内在品格的涵养追求里。王安石词 情感的新的觉醒和对审美与感官娱乐的追 学观念里强调情志的特点就来源于这种诗学心理背 ①《冷斋夜话》卷四述及王安石晚年茸义山诗技曲昆怵,《蔡宽夫诗话》也指出王荆公晚年喜称义山诗,以为唐人学老杜 而得其藩篱,惟义山一人而已 王安石学杜之法,于此甚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景。 第23卷 耽佛习禅是王安石晚年重要的生活方式,他曾以 故相之尊,安家山野,并且在他64岁时,即元丰七年, 上奏请求“舍宅为寺”,延请禅宗黄龙派创始人慧南的 大弟子前来住持。还将自己在江宁府上元县的3 40O 折,即由早年的为文“务为有补于世”到晚年诗风始悟 深惋不迫之趣;这种思考也在安石词里留下了非常深 刻的痕迹。 王安石悟悦禅定,思考他对人生存在的认识,《南 乡子》二首中写到:人因为对现实世界和现实人生的 余亩良田,施舍给蒋山太平兴国寺为寺产。王安石对 佛学作过相当深入的研究,梁启超的《王安石传》指出 “公晚年益簟精哲理,以求道本,以佛老二氏之学,皆 有所得,而其要归于用世。”_11_【P 294)是说他研佛老之 术目的在于借他山之石以攻玉,他对各派学术思想都 作过探讨,吸收融合佛老思想也是创制荆公新学的重 执着而烦恼、痛苦、沉沦难以自拔,若能破除这种执 着,不计较,不痴迷,也就获得了自然适意和清净超脱 的人生意趣。王安石的词也突出表现闲淡的意趣。 在安石词中“闲”字的使用频率是很高的,景致是闲淡 幽静的,笔致是清疏淡远的,如“数间茅屋闲临水”,如 “水静”“云闲”,而茫然忘却邯郸道的人自然是“爱 要辅助力量。但是,世事变易,宏图殒灭,以及爱子王 闲”,并且“性长闲”。这种闲淡是从明心见性和自我 勇的早逝,更加重了人生无常的悲哀,这些幻灭与悲 化解中得来,是理性的获得和智慧的愉悦。 哀的心理,应该也会要借助山水静观和禅定之乐予以 总之,王安石的词风的形成是基于语词表现、理 排遣吧。从熙丰政局里退出,一方面是其参政意识和 论指导和创作心理三个方面的因素。以此由浅而深 当世之志的淡化,另一方面,则是个体生命价值取向 的途径,更可以挖掘出其与宋诗学的内在联系,当然, 的重新思考。这种思考,带来了王安石创作心理的转 这是另一篇文章的任务了。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全宋词[M].郑州:中州占籍出版社,1965. [2]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附拾补):卷233[M].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986 [3]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陈辅之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4]张惠民.宋代词学资料汇编[C].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 [5]魏庆之.诗人玉屑・室中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6]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7]王灼.碧鸡漫志-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8]谢桃坊.宋词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9]吉川幸次郎.宋元明诗概说[M].郑州:中州占籍出版社.1987. [10]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67[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11]梁启超.学术论著集・王安石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On the Forming of the Style of Wang Anshi’S Ci TU YU—zhen (Chinese Department,Fuzhou Teachers College,Fuzhou Jiangxi 344000,China) Abstract:Wang Anshi’S was small in quantity and diferent in qualiyt.His Ci,predominantly dhyana ci,had uniuqe features of topic varieties and writing styles.Wang’S Ci Was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his view。 point of Ci.Wang Anshi insisted that Ci shoud retUlTl to the writing way of“A poem speaks out one’s imnd;a song chants what to be said;a tone accords with chanting”.His Ci Was the prelude of Su Dongpo’S idea:‘‘composing Ci as poems”.Wang’S viewpoint of Ci Was based on his poetic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That Was why Wang had evolutde a opetie style of Ci. Key words:Wang Anshi;Ci;the Viewpoint of Ci;poetif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