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议论文是表达作者对所议论问题的见解,主张的文体。 议论文写作的目的:以理服人。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作者对所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一篇议论文一个中心论点和N个分论点)
怎样找论点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
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怎样证明)
三、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
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观点,增强论证说服力和权威性。 3、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
深奥 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二、论点的提出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4、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5、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6、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四、题型分析: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经常出现的位置是:标题、开头、结尾 ..
(2)文章第二段:如果第一段列举生活的种种现象.就可能在第二段出现论点。
(3)文章有分论点出现,没有中心论点,要把分论点进行整合,自己概括中心论点。但这种情况在中考中很少出现。
1
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指代什么内容?
解题:首先在原文中找到这个词语,然后联系上下文寻找所指代的内容。这类题基本都在这个词语的前面不远处出现,回答一般可以直接摘抄原文。有时也需针对题干进行概括、删改等加工。
例子:“霍金是一个神话,残疾人和科学巨人两种身份特征在他身上合为一体。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这样的功绩和一个高度残疾的人联系在一起,确实能给人极大的震撼。”这段话中加点的“这样的功绩”指代什么?
答:“这样的功绩”指代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
3.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
(1)作为文章的道理论据或事实论据。(2)引出论点或论题。(3)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开头段的作用的答题技巧:
(1)通过写***事例(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2)通过引用名人趣事(典故,传说,诗歌,寓言)提出**论点(或引出**论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把**事例(名言)作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来证明文章的**论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4.前后两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先看这两断与前面的段落之间有没有照应的关系.如果没有。再看这两段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时间上,逻辑上等,分析后即可作答。
两种答法技巧:(1)不能。因为这几段和第*段的**几句是一一对应关系。 (2)不能。因为这几段存在着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或不符合人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习惯.) 5.根据文章.给文段补写一个恰当的论据。
首先要认真读文段,明确文段的论点是什么,然后在看题干要求你补充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再搜索你平时积累的论据是否符合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并且注意与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同时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从而补写出恰当的事实论据或则道理论据。 6.文段中用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答法技巧:用了***论据,„„证明了***论点。
7.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题技巧:(1)不能。(2)这个词文中的意思是***,(3)删除后的意思是***(4)这样表达不严谨.语言不严密,使论证缺少说服力。
8.结合生活阅历和自身实际评价作者观点,或谈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此类题目形式虽然开放,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考题一般紧扣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因此,只要我们找到文章的论点并紧扣其解题就能拿到一半分数,再按题目要求结合自身或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言之成理,就能将此类题目的分数全部拿下。
答题技巧:(1)论点。(2)结合文段阐述论点的由来。(3)联系实际(用上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4)发出号召。 训练一:
①孩提时代读过一则童话:一天,种子很不理解地问稻子:“你把全身都献出去了,得到人类
2
的什么报酬呢?”稻子自豪地回答:“得到人类的珍视。”——故事意在告诉孩子们,只有对人类作出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②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的。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战斗里,战士们出生入死,献身疆场;在抗洪救灾的斗争中,英雄冒险救人,激流勇进……无数无名英雄在工作,在贡献,在奋斗……正因为如此,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伟大的。
③为国家、为集体、为他人,历来被视为高尚人格的表现。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今天,宋庆龄同志又加了句名言:“爱的本质是给予。”这些是那么地震撼人心,他们的精神实质是何其相似啊!
④把个人的利益放在前面,不平衡的心理就产生了——忌妒眼红,行动上则争名夺利,乃至蝇
营狗苟。只有把贡献放在第一位,把“自私的我”踩在脚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好处理了,这时 个人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⑤“心底无私天地宽”,砸碎了狭窄的“自我”桎梏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幸福——因为那开阔的胸襟,那崇高的理想已经使你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高尚的人。 1.全文的论点是: 2.②段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作用是 。 ③段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作用是
训练二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选文有改动)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第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②段中说,所谓“天才”和“神童”由于不注重后天的勤奋学习,“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请你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限于选文以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三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① 自信,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相信自己。人们常说,人要有主见,才会办好事。唐代韩愈初次考举人时,文章并未受到主考官的赏识,结果落第了。三年后他再次去考,主考官还是此人,连文章题目也未变,韩愈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将上次所写的文章原封不动地写了一遍,出乎意料的是,这次主考官对他的文章大为欣赏,结果当然中了举。初看这则故事,觉得韩愈有点“狂妄”,可仔细一想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自信”。如果他惶惶惑惑另外重写一篇,也许又是名落孙山。
②自信,是坚持正确的意见,面对困难不灰心,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爱迪生一生中进行了大量的发明创造工作,但他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如果他当时认为“我不行”,就自暴自弃,那么他还会至今被人们所称道吗?周总理也对共青团干部说过,要吸收各方面的意见,但又不能六神无主,无所适从,要善于吸取好的建议,坚持正确的,也就是要有自信的精神。
③ 但是,盲目的自信则是骄傲。西楚霸王项羽在秦末时势力最强,由于刚愎自用,即过分自信,听不进劝告,一意孤行,结果“无颜见江东父老”。
④“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并非靠自信就能成功,成功必须靠汗水和勤奋才能换来。爱迪生的发明创造正说明了这点。所以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不是惟一的秘诀。 1、自信的作用是 。(用第1段文中的原话来回答) 2、西楚霸王的事例说明了:
A不自信就不能成功 B盲目自信也不能成功 C只有自信才能成功 D只要有自信就能成功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4、本文的事实论据有 5、本文使用了 和 的论证方法。
4
1、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2、承上启下(或:引起下文)。 3、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答对两种得1分,答对三种得2分) 4、所举事例必须有典型性,表述简明,意思完整。(例如:宋代方仲永小时候天资聪明,“指物作诗立就”,因为不注意后天学习,才能逐渐衰竭,终于成了一个普通人。) 5、择录语句必须准确,写出一条得1分,。例如:①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②天才出于勤奋。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