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慧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20期
李慧
(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129)
摘要:宫斗题材电视剧近年来不断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电视媒体和网络平台中长期占据重要位置。影视艺术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有重要作用,作为传播影响面广的宫斗题材电视剧中也蕴含着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契机。本文以热播剧《甄嬛传》和《琅琊榜》为例,以文化美学为切入点,探索此类电视剧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宫斗题材;电视剧;思想教育;《甄嬛传》;《琅琊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039-02
作者简介:李慧(1990-),女,陕西西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文艺美学。
宫斗题材电视剧是近年来关注度高、传播面广的影视艺术形式之一,此类影视剧的热播往往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电视媒体多轮次复播,网络平台持续推荐,原本小说与影视作品一起受到热捧,无论观众、影评人或是各类媒体纷纷参与其中,甚至催生出有持续性的、特定时间段内的、针对某部作品的社会“舆论场”和“文化场”。无论是作为影视艺术的目标受众本身,或是置身于这样的社会“舆论场”和“文化场”中;无论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参与,热播宫斗题材电视剧都毫无疑问将进入大学生的关注视野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宫斗题材影视作品中寻找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契机,以学生喜爱的内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命题。
一、影视艺术———当代大学生思想引导的有效途径
在今天看来,影视艺术的传播优势早已得到研究者的一致认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的深入,这样的优势还在不断扩大。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过程,影视艺术也表现出独特的传播优势。
从传播的广泛性来看,当今的影视艺术除了以传统的电视机、电影院,还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新时代移动互联终端为载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后者的使用频率甚至高于前者。传输终端的改变进一步扩展了影视作品的传播媒介,在时间和空间上极大拓宽了影视艺术的传播范围和传播的可能性。
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和推进,传统课堂式的思想政治课在学生中逐渐面临影响力减弱、接受度下降的挑战,高校辅导员教师和其他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进行的面对面谈心谈话也因人际交往的传播特点,往往受到教师个体、学生个体、谈话的时间和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而难以保证效果。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影视作品为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和载体,这种隐性教育跳出了学生对课堂和教师可能产生的压力与厌倦,使学生在没有过度防御的心理条件下相对畅通地获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思想教育观念。
二、从热播剧《甄嬛传》到《琅琊榜》———宫斗题材影视作品的思想教育价值
本文中,我们将这类以《甄嬛传》、《琅琊榜》为代表的近期热播古装影视作品定义为“宫斗题材影视作品”,以区别于“以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背景,将后宫嫔妃或女官等女性角色作为故事主体,以人物情感纠葛或政治权力倾轧为剧情主线的电视剧集”的传统意义上的宫斗剧。事实上,除去将女性作为故事主体这一点有所区别,此类影视剧的情节结构、美学风格等方面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具有合并讨论的可能。我们将以这类影视剧的广泛影响为基础,探讨其对于大学生思想引导和教育的意义。
极高的社会关注度和传播覆盖面是这类影视作品对在校大学生乃至社会各阶层受众产生影响的前提。据国内专业视频新媒体数据监测公司Vlinkage数据显示,仅截止2013年3月31日,网络播放量达10亿的电视剧仅有48部,其中《甄嬛传》以68.78亿的播放量超出了第二位约25亿,结合各电视台的多轮次播放,这一播放量还有上升空间。如此高的播放频率和点播频率,该剧对观众的吸引力可见一斑。笔者近期对所在学院本科生进行了一次电视剧观影情况调查,在国产剧部分,受访的280名学生中有46.94%的学生近期观看电视剧为《琅琊榜》,观影比例位居榜首,如图1所示。在影视作品资源丰富的今天,对于具备网络使用能力的在校大学生,这一观影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该剧的传播有效性。与此同时,在这一调查结果中,《甄嬛传》也出现在了学生观影比例的前5名。
作为官方主流媒体的《人民日报》曾于2011年12月30日、2012年5月8日、2013年2月21日三次撰文探讨《甄嬛传》,对其判断也从“不妨俗得那样雅”到“隐藏着对权力、恩宠、一夜走红、一夜暴富的向往和对享乐主义的崇拜,既无益于认识历史,也无益于思考人生”,再到“电视剧重播热的背后,也有着存在即合理的现实逻辑。很多精品剧重播时所取得的高收视率,足以代表一定观众群的心理需求和审美倾向。”这样的变化过程反映出此类作品在传播学层面、美学层面和价值观层面的积极意义进一步得到了肯定和认可。而对于《琅琊榜》,其间所包含的“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照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正符合了*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对优秀文艺作品的要求和期望。
《甄嬛传》中皇后、华妃、安陵容、曹琴默等女性角色,机关算尽亦不得善终,主角甄嬛从纯洁、善良的少女走向精于算计的宫妇,看似复仇成功铲除异己,却也失去了人生中最宝贵的真情。事实上,这样的设计正是在以批判的视角,通过悲情的人物命运呼唤真诚、善良这些人性中本该葆有的美好品质。《琅琊榜》播出后曾被形容为“男版《甄嬛传》”,同样的被欺凌者,同样的反击成功,如果说《甄嬛传》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一种“反其道”的呼唤,那么《琅琊榜》在此主题下的情节设计和人物设计则更加明晰,林殊与蒙挚、蔺晨、萧景琰等角色间相随不弃的真诚、执着与守护;林殊在面对“性命和道义,顾此就会失彼”的每一个选择时都坚信他所追求的“公平”和“清白”;被丈夫疏离的誉王妃在任何情境下对丈夫无怨无悔
的爱与关切;等等,包括飞流、霓凰、静妃、言侯、言豫津、夏冬等众多角色的言谈举止,都表达着一种“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朴素的真、善、美。
在永恒的对真、善、美的追求下,从《甄嬛传》到《琅琊榜》,宫斗题材影视剧也表现出从关照个体生命到心系家国天下的价值取向格局化,这对于利用此类题材作品实现大学生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甄嬛传》着力于对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将历史作为一块背景幕布,《琅琊榜》则在刻画人物命运的同时,将人物性格和命运融入江山社稷、百姓民生,以林殊赤焰旧事的沉冤昭雪为线索,进一步升格到公正清明、心怀社稷、为天下苍生谋福、为社会发展谋利这些具有厚重历史感的大情大义。靖王萧景琰说过“平衡官场、收服各方,我不仅这次不会学,以后更不会学,朝廷自有朝廷的法度”,表现出他不忘初心、任人以贤、心系百姓的政治信仰;林殊在最后的时刻选择回到战场安邦定国,“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若无社稷何来主君,若无百姓何来天子”,阐述的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的历史观;包括户部尚书为灾荒饥民请求靖王主持赈灾,霓凰郡主为天下割舍个人情感;等等。剧中的焦点人物能够在家国天下与一己之身中毅然选择国家,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保持刚正不阿的处世态度,这些优秀的品质足以映射进现实生活,强化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的爱国信念、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宫斗题材电视剧的价值取向与观念输出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启示
正如*总书记所说:“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这类制作精良、价值观正确、体现真善美追求的宫斗题材电视剧同样可以对大学生思想引导和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包括《甄嬛传》和《琅琊榜》在内,当前宫斗题材的热播剧都是经由当红网络小说改编,继而广受关注。在接受访谈的学生中,以这两部作品为例,同时观看过电视剧和小说作品的占绝大多数。网络文学本身因其时代特征,媒介载体更加贴合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宫斗题材作品虽以历史为背景,然而更多的是以人物发展为主体线索,具有“小写历史”的文化倾向,契合年青一代的认知方式。加之其情节性强、转折点多,易于与影视传播的优势相结合,在青年大学生受众里实现多次传播。我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重视流行影视作品与网络文化产品结合后,对于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价值塑造过程中的作用,将这类流行的、受学生喜爱的作品转变为学生思想引导的有效素材。
影视文化、宫斗剧文化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有积极作用,也不可避免的有消极之处。通过解构历史来制造剧情冲突,为追求商业价值而迎合大众趣味,宫廷斗争中的无所不用其极展示出的是人性的复杂和阴暗,阴贽的美学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消解受众对真善美的感受力。宫斗题材电视剧也具有古装剧“内在文化品格来讲是大众文化对历史和现实的交互式再现”这一特点,大学生的价值观毕竟尚未成熟,面对价值多元化、复杂化的宫斗题材影视作品时,更要求我们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影视素养水平,从主观上引导教育学生如何在影视剧的价值输出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高学生的理性鉴别能力,在主流价值观与艺术多元化之间找到平衡点,将作品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脉络继承发扬。
参考文献:
[1]李璐.宫廷剧热播缘由探讨———以《甄嬛传》为例[J].戏剧之家,2015,(09):148.
[2]刘李敏.影视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探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3] 夏远望. 从《琅琊榜》看契约精神[N]. 河南日报,2015-10-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