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凯羊高速公路RK9滑坡形成机制及治理措施

2020-06-29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铁2Ol7年第5期 道 建筑 l09 Railway Engineering 文章编号:1003—1995(2017)05—0109—04 凯羊高速公路RK9滑坡形成机制及治理措施 吴 坤 ,舒中文 ,程谦恭 ,吕 波 ,李 星 (1.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30;2.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摘 要 基于野外地质勘查、现场监测及数值计算,对凯(里)羊(甲)高速公路RK9滑坡地质条件、形 成机制、治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为大型牵引式顺层滑坡,平面形态具有二级滑动特征;滑 坡变形最大值为5 673.3 mm,变形主要集中在暴雨期;引发滑坡的主要因素为降雨及工程活动;采用清 方、坡面防护、抗滑桩加固、综合排水等措施对滑坡进行综合处治,效果良好。 关键词 公路路基;滑坡;形成机制;治理措施;现场监测 中图分类号U4l6.1 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995.20l7.05.29 滑坡是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多发 于我国西南、西北、中南、东南等地。作为一种复杂的 地质综合体,滑坡的诱因各不相同,在不同时问节点滑 坡的几何形态、内部应力应变及失稳特征往往呈动态 变化 。 。近年来许多专家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成因 及破坏特征的滑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 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对于贵卅I省凯里至羊甲区域内的 滑坡研究甚少 。鉴于此,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通过 图1 滑坡总体形貌 现场工程地质勘察、位移变形监测及数值计算对贵州 凯羊高速公路RK9+130一RK9+410段RK9滑坡进 行研究,对该滑坡地质环境、形成机制及防治措施深入 1.2滑坡形态及规模 根据钻探、位移监测及实地测量结果,滑坡形状大 体呈古钟状,滑体纵向最大长度320 m,前宽后窄,前 缘宽260 m,前缘高程863 m,后缘高程1 040 m,相对 高差177 m,坡度40。,面积6×10 m ,滑面最大埋深 分析,旨在为该区域内滑坡稳定性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1 滑坡概述 1.1地质情况 35.5 m,滑体平均厚度18.2 m,体积约1.1×l0。m ,属 大型牵引式顺层滑坡。 滑坡分为二级,见图2。一级滑坡后缘高程 920 ITI,剪出口位于前方公路临空处,总体呈勺状,该 滑体纵向长度140 m,面积1.8×l0 m ,最大深度 22.5 m,一级滑坡主要沿坡积层与崩积层接触面滑动。 凯羊高速公路RK9滑坡位于贵州高原腹地,属于 构造剥蚀、溶蚀砂岩及泥岩低山地貌区 ,地势起伏 大,路线穿越一山脊,坡度35。,高程866.9~893.6 m, 相对高差26.7 m。场区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南台陷贵 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东端,构造较发育,右侧135 m附 近有区域逆断层通过,滑坡中部有一向斜通过。断层 上盘地层为志留系中统翁项组砂岩,产状142。/50。; 下盘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砂岩夹炭质泥岩,产 状150。/_45。。滑坡区位于断层下盘,受构造影响较 大。滑坡总体形貌见图1。 收稿日期:2016-12.10;修回日期:20l 7一O2.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30639) 作者简介:吴坤(1985一).男,工程师.硕士。 E・mail:327185406@qq.con| 图2滑坡纵断面示意 ll0 铁道建筑 二级滑坡后缘位于古钟顶部,高程1 040 m,前缘位于 清方大平台,总体呈圆弧状,滑体纵向长度240 m,面 积4.8×10 m ,最大深度35.5 m,二级滑坡主要沿滑 体内软弱带滑动。 滑体上部为残坡积粉质黏土、角砾土,厚度0~ 20 m,下部为崩积块石土。下伏基岩为全~强风化二 叠系上统吴家坪组砂岩夹炭质泥岩及志留系中统翁项 组砂岩,岩层总体上陡下缓,节理裂隙发育。 1.3滑坡形成过程 1)一级滑坡形成过程 2013年9月底对该边坡进行清方减载施工,导致 坡体内堆积体卸荷松动,向I临空方向产生变形。2014 年2月在进行抗滑桩施工时护壁变形强烈,开挖后回 填过程中对土体扰动较大。2014年2—4月滑坡区雨 量大,地表水下渗软化土体,导致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降低,支挡体系尚未形成,最终导致一级滑坡形成。 2)二级滑坡形成过程 2014年9月在后部坡体清方减载未完成的情况 下开挖滑坡前缘路基,导致滑坡变形进一步加大,后缘 裂缝逐步扩大,抗滑桩锚固段岩体受到扰动。滑坡体 在清方减载施工完成后,坡面的地表排水系统一直处 于失效状态,同时未设置地下排水措施。2014年1 1 月受贵州地区连续强降雨的影响,大量雨水下渗,锚固 段岩土体软化,导致抗滑桩侧向承载力不够,滑坡再次 发生加速变形,抗滑桩受力后倾斜变形,后缘裂缝扩 展、贯通,最终形成二级滑坡。2015年3月4日一5月 4日滑坡中后部位移缓慢增大,5月7日一17日受暴 雨影响滑坡变形加剧,采取回填反压应急措施延缓了 滑坡进一步变形。2015年5月7日一6月25日滑坡 中后部累计水平位移达3~5 in。之后降雨量减少,加 之采取相应施工措施,滑坡变形逐步收敛。 2 滑坡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该滑坡共设l9个变形监测点,分别处于滑坡后部 (H1~H3)、滑坡中部(zl~z3)、滑坡前部(Q1~Q6) 以及抗滑桩顶部(K1~K5)。本研究选取各部位位移 最大的测点(Hl,Z1,Ql,K1)进行分析(参见图1)。 监测时间为2014年12月28日一20l5年8月9日,累 计长达250 d。 图3、图4为滑坡后部(H1)、中部(Z1)、前部 (Q1)及抗滑桩顶(K1)的累计水平及竖向位移时程曲 线。可知:2014年l2月28日一2015年3月20日地 表基本无位移,3月20日一5月4日位移缓慢增大,5 月4日一6月25日位移急剧增大,6月26 El一7月4 日位移量减小,于7月7日滑坡中后部监测点损坏,前 图3 滑坡中后部累计位移时程曲线 250 200 蠢 。 趟100 5O 日期 图4 滑坡前部及抗滑桩顶累计位移时程曲线 部及抗滑桩顶的监测点在6月22日一8月9日位移无 明显变化,变形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滑坡后部最大 累计水平、竖向位移分别为2 840.7,一2 056.5 mm,降 雨期间日最大水平、竖向位移分别为221,一151 mm。 滑坡中部最大累计水平、竖向位移分别为5 673.3, 一2 568.4 mm,降雨期间Et最大水平、竖向位移分别 为389.2,一188.7 mm。滑坡前部和抗滑桩顶累计位 移较小,最大累计水平位移在200 mm左右,竖向位移 无明显变化。 3滑坡成因分析 滑坡的形成主要受以下5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地质构造 滑坡下部岩层基本顺倾,滑坡中部发育一向斜构 造。岩体节理裂隙发育,节理裂隙破坏了原岩完整性, 促进岩体风化,为地表水渗入岸坡提供了通道 。同 时岩层上陡下缓,也为岸坡变形破坏创造了有利条件。 2)降雨 滑坡的变形量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场区为单斜地 貌,地形较陡,山体为蓄水构造,后部坡体延伸长,汇水 面积大,清方减载后的平台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滑 坡坡面地表排水系统失效,大气降水透过上覆的粉质 黏土、角砾土和崩积块石土,持续渗入到下伏基岩裂隙 内,促使裂隙进一步发展,形成贯通的滑裂面 。 。下 伏基岩为全~强风化砂岩夹炭质泥岩。炭质泥岩相对 2017年第5期 吴 坤等:凯羊高速公路RK9滑坡形成机制及治理措施 隔水,遇水易软化,极大地改变了滑体的力学性质,减 弱了岩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容易在坡体内形成多 处软弱夹层,滑坡进一步恶化。 3)人类工程活动 5滑坡治理措施 5.1清方及放坡 滑坡治理方案见图5。于现40 m宽清方平台I 后的一级边坡坡顶设置82 m宽清方平台Ⅱ,清方平台 Ⅱ平面上呈梯形,梯形上底宽20 m,下底宽268 m,高 82 m,清方平台Ⅱ坡度10%。清方平台Ⅱ后一级边坡 按1:2放坡,二级边坡按1:1.5放坡,三级、四级边坡 高速公路线路以深路堑方式从坡体中前部通过, 坡脚开挖使坡体前缘形成临空面,打破了坡体内部原 有应力平衡。高速公路施工时先施工抗滑桩,后对坡 体进行清方,未能有效控制滑坡变形,同时治理滑坡过 程中对下部岩体扰动大,对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产生一 定影响。 4)抗滑桩侧向承载力不足 滑坡抗滑桩的锚固段处于全~强风化砂岩夹炭质 按1:l放坡,单级坡高均为20 m;五级边坡按l:0.75 放坡。 泥岩中,岩质较软,雨水下渗至锚固段,岩土体强度降 低,导致抗滑桩侧向承载力不足,抗滑桩受力后容易倾 斜变形 。 4滑坡稳定性分析 选取RK9滑坡典型的工程地质剖面,运用极限平 衡法进行分析,依据相关规范 评估该滑坡的稳定 性。不同工况下滑坡的安全系数及稳定性系数见 表1。 表1 不同工况下滑坡的安全系数及稳定性系数 图5滑坡治理方案 5.2坡面防护 对清方平台Ⅱ后边坡坡面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处 理,防护面积36 380 m ;对桩顶以上坡面采用挂网喷 射混凝土处理,防护面积5 000 m ;对桩间平台铺设 20 cm厚C20混凝土进行封闭处理,并设置平台排水 沟。于滑坡后部一级、二级坡面处设置框架锚索对后 边坡进行预加固处理,框架尺寸为8 m×8 m,单根锚 由表l可以看出,滑坡滑面I及滑面2在相应工 索长23 m,锚索间距均为4 m×4 m。共设置框架57 个,锚索228根、5 244 m。 5.3抗滑桩加固 况下均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为进一 步分析该边坡的变形及其稳定性,对该滑坡从变形开 始至治理结束不同时段的变形情况采用FLAC3D软件 考虑到抗滑桩嵌固段岩土体侧向承载力低,容易 发生不同程度的倾斜,采用花管注浆及桩身锚索对抗 滑桩支护结构进行加固处理 ” 。注浆花管总计858 进行数值模拟,评估不同施工阶段各级滑面的稳定性。 结果见表2。 表2不同施工阶段各级滑面稳定性 根、15 099 m。每根抗滑桩上设置2根锚索,锚索单根 长均为68 m,共设置锚索58根、3 944 m。 5.4 排水 疏通并加长部分仰斜式排水孔,单根长45 m的排 水孔有56个,单根长30 m的排水孔有l6个,单根长 12 nl的排水孔有l2个,共计84个、3 144 m。在清方 平台I处设置I型渗沟,在清方平台I后一级边坡设 置Ⅲ,Ⅳ型渗沟,清方平台Ⅱ处设置Ⅱ型渗沟,总长 2 850 m。于坡口线5 m以外设置截水沟,总长 1 030 m,采用cl5片石混凝土砌筑。于各级清方平台 坡脚及坡口分别设置A,B,C,D,E 5种排水沟,总长 2 520 m,采用C15片石混凝土及C20混凝土砌筑。 112 铁道建筑 May,2017 6 结论 1)凯羊高速公路RK9滑坡面积约6×10 m ,滑 面最大深度达35.5 133,平均厚度约18.2 m,滑坡体积 约1.1×10 m ,为大型牵引式顺层滑坡,具有二级滑 动特征。 [2]黄波林,陈小婷.香溪河流域白家堡滑坡变形失稳机制分 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9,29(6):938—942. [3]许湘华.贵州省滑坡灾害危险性分区图编制研究[J].铁道 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6(4):59—63. [4]林锋,赵锐,吉世祖,等.贵州省德江县香树坪滑坡特征及 形成机制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5,23(2):194—202. [5]孙树珩.滑坡破坏机制及稳定性评价[J].铁道建筑,2011 (9):87—89. 2)滑坡变形主要集中在边坡中后部,滑坡后部最大 累计水平、竖向位移分别为2 840.7,一2 056.5 mm,中 部最大累计水平、竖向位移分别为5 673.3, 一[6]朱亮,曹先康.巴中黑山坡平推式滑坡变形特征及演化机 制研究[J].铁道建筑,2014(11):129.132. [7]代贞伟,殷跃平,魏云杰,等.三峡库区藕塘滑坡变形失稳 机制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6,24(1):44-55. [8]许强.滑坡的变形破坏行为与内在机理[J].工程地质学 报,2O12,20(2):145—151. [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 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 2 568.4 mm。降雨期间该滑坡日最大水平、竖向位 移达到389.2,一188.7 mm。降雨及工程活动是该滑 坡形成的核心因素。 3)采用清方、坡面防护、抗滑桩加固、综合排水等 措施对滑坡进行综合治理。治理后边坡的稳定性系数 >1.38,治理方案安全性及经济性良好。 参 考 文 献 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0]楼金其.抗滑桩加固岩质边坡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J]. 铁道建筑,2012(5):120—122. [11]王世梅,徐瑞春,陈勇.古树包滑坡抗滑桩工程效果分析 [J].人民长江,2005,36(4):28-29. [1]黄润秋.2O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型滑坡及其发生机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3):433—454.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reatment Measures for RK9 Landslide on Kaili-Yang jia Expressway WU Kun ,SHU Zhongwen ,CHENG Qiangong ,LYU Bo ,LI Xing (1.Nor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Limited Company of CREC,Lanzhou Gansu 730030,China;2.School of Geoscien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031,China) Abstract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monitoring and numerical analysis,the geology conditions,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the RK9 landslide located in Kaili—Yangjia expressway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K9 landslide is a great pull—type bedding landslide wih a secondary sltide planform.The maximum deformation value was 5 673.3 mm,and the deformation mostly generated during the storm period.It indicates that the main factors triggering landslide are rainfall and engineering activities.Volumes removing,slope surface protection,anti—slide piles reinforcement,drainage and other measures were conducted to treat landslide,and 山e effects are noticeable. Key words Road subgrade;Landslide;Formation mechanism;Treatment measure;Field monitoring (责任审编 葛全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