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教师版教育短论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思考
张朝玉
【华坪县人民小学,云南丽江674800】
-尧读——阅读教学的核心
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灵相融”。
所以教师要围绕朗读要求,加强指导和训练。一般课 文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内容,领悟方法,学习 运用。包含感情的课文、段落,必须让学生读出情,进入 境,品出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 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 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 受。”这就是说,在读叙事性文章时,要把自己的心放在文 章中,尽力将自己的情感贴近文中主要人物,去感受他们 的情感,这样才能理解、感悟其含义。
教师要训练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展 开丰富的想象。而只有多读,学生的想象才可能丰富,思 维能力才能迅速提高。小学阶段的学生“物欲未染,知识 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利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使之 多读熟记佳词妙语,精美诗文,就能够更深入地体悟遣词 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而学生在读书实践活动中 所感知领悟的写作技法,往往是教师在作文课上难以指 导出来的,指导学生诵读,特别是用心灵去读、去彳面听、去 倾诉的阅读教学方法,真正使感悟一
在诵读中突现。
二、 读——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四、读——阅读中思考、质疑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 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 而且是读者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则是学 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的过程,学生作为读者,是富有巨大认识潜力和主观能动 性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 者,但教师的指导只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外 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是阅读教学有效,教师必须 随时洞察学生内因的动态生成,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内 因向提高语文素养的方向转化。最重要的是贯彻多读、 少讲的阅读教学思路,让读者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疑问,因为阅读的 过程就是不断呈现质疑的过程。其实,学生在进入阅读 情境中,本身就会出现一连串的质疑,但由于年龄小、阅 读经验不足,可能无法把问题进行梳理,有时问题在脑海 中稍纵即逝,出现“无疑而不悟”阶段。所以教师必须吃透 教材,吃透阅读内容,善于抓住学生心理特征,精心设计 疑问,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学生在阅读时能提出质疑,说明会读书会思考了。思 考与读书联系密切。读的过程就是把读物上的书面语言 内化为读者个体语言的过程,只有边读边想,才能达到这 一点。所以,会读书的人自然会思考。会思考了,自然能提 出质疑。对于学生的质疑,要视情况灵活处理。有些浅层
三、 读要要是理解、感悟的过程
古训说,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用心最为要 紧。一方面是对文字作品的用心思考、用心体会;另一方 面又是对自己的诵读用心品味,用心体验。
高年级阅读的重头戏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每 个学生都有一个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世界,在阅读教学 中,要运用各种有效方法,让学生用真情对课文进行理 解、感悟,才能准确与作者及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达成
次的问题不必解答,由学生自行完成,而深层次的问题、 重点问题可组织学生读书时讨论,还有些与本课教学目 标联系不大的问题,可放到课后,让学生探索解决。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努力去解读课改的 新理念并付诸实践。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需 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创新,加强以读为本,把 阅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SS
2016」2| 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