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2020-05-01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在教学中,为了打造精品课堂,本人对执教的六年级语文教学进行了认真准备,教学中就课文应设计到的问题进行了挖掘,并耐心向学生进行了讲解。因为在我们农村,学生学习不得法,学习效率不高。一些学生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地学习训练之中。加上基础不够牢固,多数学生的成绩、素质普遍较差,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是自主学习较难,教师是讲得多。一个星期下来了,当我在回头在反馈看看学生究竟学到了多少,效果确让我吃惊,学与不学好像没什么两样。使我不得不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

我再次认真看了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了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本着“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自己在《学弈》《两小儿辩日》等教学中讲得太多,主导得太多,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不能被别人的思维所代替,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老师讲得太多,而学生没有占主体地位,没有进入到文本中,没有参与互动学习,老师所讲等于白讲。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时刻注意着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来进行,并在每节课后进行了反思,语文教学改变了当初的现状。

针对农村学生部分是随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在一起生活,在家是很少谈学习,即使父母在家因忙于农活,孩子学习也基本是没有过问,光靠课堂几十分钟让学生进入状态这是不可能的。于我注重了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在读课文前,先看本单元教学要求,看课后思考和练习题,看学习重点、看自读提示,看课文注释。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把预习的所知及感悟写下来,不能马虎了事,不知道的地方及读中的困惑记下来,因为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学习不能让学生脑子养成惰性。这样一来,在课堂学习及交流中每位学生学生都有了底气,不碍于不熟悉文本而进入不到课堂,合作学习交流无从下手。

进入课堂后,进行预习检查,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认读,课文是否读通,对课文有了哪些初步的感受,在预习《囚歌》后使我发现时代背景没有向学生介绍,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就有了难度。通过预习了解了是否对课文的脉络、主要内容以及情感基调有了个性化的感知,梳理主要还有哪些问题。使教学中能有针对地进行引导。对学习文本、挖掘文本有了事倍功半的效果,也督促学生课外进行了练习,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要环节。

结合检查预习情况,梳理学生问题,结合预设,调整并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提出中心话题。留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品读重点段落,体会语句含义,感受语言表达特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办好领路人的角色,要学生有所思索、有

所疑惑、有所争执、有所感悟,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辨析真伪,勇于探索。

在阅读中还应注重学生的练笔,结合阅读内容设计相应的小练笔。让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通过写读书笔记和练笔的等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求新;通过读书笔记展评等轻松多样的形式吸引和激励学生广泛地去交流、去创新、去超越。从而为“习作”减缓了坡度,加快了速度。

阅读教学还应重视课内外的结合,为了充实课内的收获,教师要挑一些课外的文章或书籍让学生去阅读,扩展知识,开拓眼界,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就课文涉及的问题,让学生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或是亲身参加实践,从实践的体会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其进行情感熏陶,建立纵横联系的优化的教学,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当时的情况“因地制宜”,通过阅读实践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指导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

当然,教无定法,只要我们本着用心从教,负责任地执教,搞好阅读教学应不是难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