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第1节 感觉世界
1、人的感觉器官(5个):眼、耳、鼻、舌、皮肤。
2、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皮肤有触觉,冷热,痛觉等感觉功能。
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测试温度)。 3、嗅觉的形成:气味→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形成嗅觉)。 4、嗅觉的特点:时间长了,会闻不出鱼腥味,这是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人的嗅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不同。动物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 5、舌的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 味觉主要可分为酸味、甜味、苦味、咸味、鲜味。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会产生混合的味道。
第2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 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 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3、 声音传播的形式:声波。声波(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即回声。(可用于测距离)
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速度不同。同一温度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同一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越快。15℃时,空气中声速是340米/秒。
第3节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位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保持身体平衡。(解释晕船、晕车现象)。
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声音放大并传导)→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把振动转化为声音信号)→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神经中枢(大脑产生听觉)。
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或发生障碍会造成传导性耳聋——可用助听器;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会造成神经性耳聋—不能用助听器。
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或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5、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 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
声音尖细刺耳或低沉描述的是音调,震耳欲聋描述的是响度,闻其声知其人描述的是音色。
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
7.乐音:悦耳动听的声音。噪声:使人烦躁不安,环境中不需要的声音都可判定为噪声。 预防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
第4节光和颜色
1、自身会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例:(①小孔成像(阳光下树影中的圆形光斑)②影子的形成(手影、皮影戏)③月食、日食④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⑤坐井观天。
3、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4、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3×108m/s)。光速:真空>空气>水>玻璃。 1光年指的是光在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1012千米,是长度单位。
5、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所以太阳光(白光)是多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还有红外线、紫外线为不可见光。 6、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应用:红外线电视遥控器、红外测温仪。
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验钞机)、杀菌、消毒。(适量照射有助健康,过量诱发皮肤癌)。 7、物体颜色:
a) 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颜色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b) 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c)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所有色光。
注意:物体的颜色在不同的光线下颜色不同!白加任何色等于任何色,同色加同色仍然是同色,不同色相加吸收看不见:黑!
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了解)。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1、 光的反射:一束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会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反射回来的现象。 2、 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①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
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越大,反射角也越大。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垂直反射面时三线重合两角为0°
注意:入射角、反射角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作图关键找法线,法线⊥反射面)
光路具有可逆性。
3、 反射分为镜面反射(表面光滑)和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黑板反光看不清字,是由于此处黑板平滑发生了镜面反射。
为了使各个方向的人能看到字或电影,黑板或屏幕表面应粗糙些好,发生漫反射。 4、.平面镜作用:能成像;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5、平面镜成像规律(利用光的反射原理):
①像与物体大小相等;②像到镜面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成的是正立的虚像(用虚线表示);⑤像与物体左右相反——以镜面为对称。 作图技巧一:①利用对称性找到像点②任何一条反射光线必经像点;
作图技巧二:利用反射定律,随意在物体上同一点作出两条入射光线,作出对应的两条反射光线(是刺入人眼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得像点。虚像只可用眼看到,不能用光屏呈接。
6、凸面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汽车后视镜);凹面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制成太阳灶)。(了解) 7、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8、光的折射定律:
①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三线共面)②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分居)③入射角越大,折射角也越大。④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变。 ⑤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当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离)。-----空气中角度最大 9、有关折射题注意三步:
①确定法线;(根据两角相等)②确定入射光线、折射光线;③确定界面(根据空气中角度较大) 10、光的折射形成的: 筷子折断(上翘)、在岸上看水中物体如鱼变浅、在水中看岸上物体位置抬高、海市蜃楼、彩虹、看早晨的太阳(太阳落到地平线以下还能看到)
作图技巧:随意在物体上同一点作出两条入射光线,作出对应的两条折射光线(是刺入人眼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得像点。
第六节透镜和视觉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2、这个像能呈现在光屏上,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这样的像叫做实像。 实象既能用眼睛看到,又可用光屏、底片、胶卷、墙壁等接到。
凸透镜成像作图技巧:在物体同一点画出两条光线,一条平行于主轴折射后经过焦点,另一条穿过光心方向不变,得两折射光线的交点就找到了该像点。
3、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的性质 物距u 像距v 倒立或正立 实像或虚象 放大或缩小 u>2f u=2f 应用(P24) f 7、近视: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用凸透镜矫正。 8、色盲是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