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研究

2020-08-10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研究

唐维菊

(江苏省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江苏盐城 224000)

摘 要:近年来,不断涌现的青少年心理问题让人们逐渐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这些问题中,人们也发现了另一个现象,就是很多心理问题都与道德和法治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因此,如何找到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法治教育的共同点和切入点,并将两者相互结合、渗透,从根本上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是社会普遍关注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5-0077-02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引 言

其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因

一、结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思路,渗透健康教育

此是思想品德培养和教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道德品质素质教育提出的将德育教育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

段,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从医学领域回归到基础教育和家和法制意识,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思想保障。现阶是要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相对于书本知识的获取,品德教育更会伴随学生一生,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1]。

小学德育和法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共同庭教育范畴,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之前的德育教育,更多的是对一些人物事迹的学习,教师只是单纯地将这些人物背后的故事育和心理健康发展的有利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发展,教师和全社会需要共同努力,为学生创设德育教

致学生最后只记住了一些故事,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

讲给学生听,却忽略了对学生品德方面的培养。这就导

四、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概念教学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是高中物理电学中的重

B. 要概念。其中,在高中物理教材中,“电场强度”通过D. ac点的电场强度大于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d点的电场强度 比值为电场强度进行定义。“电场强度”的定义并不难强度

点的电场记忆与理解,该题目是对电场强度和电场线两

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这两个重要概念,使学生理解两了方便研究电场强度,人们引入了“电场线”这一概念。

但是由于电场强度无法用肉眼观察,因此,为个概念的理解进行深度的考查。通过回顾不同电荷的电场线方向与分布,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考虑到两个概念的特知电荷殊性,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一方面,教师线疏密之间的关系可知,P带正电。由电场强度与电场可先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解“电场强度”和“电场线”两度大于a点的电场强度,b点的电场强图1

强度,因此正确选项为A、D。

c点的电场强度大于d点的电场

使学生认识到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场强个概念,使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尤其方向一致。同时,电场线不是电场里实际存在的线,而是为了形象描述电场假想出的。另一方面,为了给学生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教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结 语

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即向学生展示不同电场的电场线分布情况,如实验、师应当结合讲解的物理概念,灵活运用生活情境、物理

正电荷、负电荷以及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要求学生认断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使学生充分理解物相关问题、多媒体技术等多种途径开展教学工作,不真观察,充分掌握电场线的性质,认识到电场线的疏密理概念的本质,以灵活应用。可以反映电场强度的大小,同时能根据电场线的走向判断电荷的正负。另外,为了深化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参考文献]

[1] 朱良宏.展开多元对话 提效物理概念教学[J].中学

求学生思考解答:

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以下习题,要

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6):39-40.

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A. 电荷作者简介:朱浩然(1976.8—),男,广西岑溪人,本科B. 电荷P1所示,则( )。P带正电 带负电

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

教学案例ANLI JIAOXUE-077-2019年

第45期︵总第193期︶

教学案例并没有很大帮助。

ANLIJIAOXUE起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手段也经历现阶段的德育教育已经走过了最初的迷茫期,建立

了创新和完善,为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第一单元“我是小学是小学生进入小学阶段的第一节课。这一章节的教学目生啦”为例。其中,第一节就是“开开心心上学去”,这

标是帮助学生克服上学的不良情绪,更快地适应学校生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学生

活,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校园礼仪。对于第一节课,教从小到大的照片,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也可以播放学校升旗的视频,学生都戴着红领巾,高唱着国歌;还可以将幼儿园升旗的图片和小学升旗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到其中的区别,并让学生感受到上学的意义,培养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还可以让学生讲一下上学的心情,引导学生进行不良情绪的排解,让学生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和学校生活。在学生逐渐适应之后,教师再引导他们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可以从整理书包这些小事做起,逐渐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意识。

二、结合学生身心发展,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

理念应用到现代教学就是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不

从孔子时代的教育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其

同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目的中标关于个性化的培养。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和理解是不同的。因此,对于小学道德和法治课程,教师要考虑到学生所处的阶段,也就是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身心发展状况。针对不同状况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之后,更要将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作为教学手段选择的重要依据。

刚走进校园,身心都需要进行适应和调整,同时又缺

同样是道德与法治课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

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教师开展这个阶段的教

学,更多的是侧重于不良情绪的疏导和生活常识的传授。三、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建立良

好品格

实践性,主要因为这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对道德和法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具有生活性和

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对思想道德品质的衡量也要-078-健康也具有这样的特征,只有通过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以以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表现为依据;同样的道理,心理

2019及与人的沟通交往过程中的表现,才能正确判断学生是年否存在心理问题。因此,对这类课程进行教学时,教师第要重视生活体验。一方面,通过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形45期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待人接物的礼仪等;另一方面,通过生活体验,能够总第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真实状况,有助于教师及时193发现问题,并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

期︶

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更体验式教学主要是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设计的,这

加适应学校的生活,更愿意接受新的事物,也具有更强的表现欲望。例如,五年级上册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中有关于“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和“学会沟通交流”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

遇到的问题,课余生活的选择,更多体现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一样,不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和衡量的过程。教师可以组织能一概而论,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这也是

学生对自己选择的课余生活进行分享和讨论,教师针对学生的想法做好点评和引导工作。学会沟通和交流更加重要,有效的沟通能够避免误解的产生,拉近人与人之个题目,让学生自己来思考,如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间的距离,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教师可以拟定某一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更具有实用性。

性别的人该如何寻求帮助等,这样的体验教学环节,更

四、将教学与实践相融合,提高教学效率

上谈兵”。道德与法治教育更是如此,教师要为学生提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不能局限于课堂上,否则就是“纸

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形成明确的法治意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相较于单纯的理论教学,实践环节更能促进学生阔学生眼界,促使学生形成坚强的品格。

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为学生更多的生活体验,开该教学内容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中的“安全护我成长”为例。易,学会热爱生命、关爱生命;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面对危险时学会应该如何应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借助多媒体宣传一些安全常识,帮助学生常见的交通安全、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游泳安全等。同建立安全防范意识,形成远离危险的安全观念,如比较地震逃生等。

时,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逃生常识,如火灾逃生、

注的重点,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广泛渗透到教育的各如何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界关

结 语

起,提高思想道德高度,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及时关个环节中,尤其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要从自身做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动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心理健康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而是一项任重道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排解不良情绪,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从

远的工作。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进学生全面发展。手段,将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教育充分融合,促

[参考文献]

[1] 杨阳.小学英语课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J].

名师在线,2019(26):62-63.

作者简介:唐维菊(1983.4—),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