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感受空气-2、1教学设计 教科版

2021-11-20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教科书 感受空气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7月 教学目标 1.说出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说明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观察空气的特征;能以讨论、绘画、文字、图表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尝试以气泡图组织、整理信息。 3.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4.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观察空气的特征。 教学难点:尝试以气泡图组织、整理信息;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3’ 1.出示充气泳池图片:仔细观察,这个游泳池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塑料+空气)它利用了空气的什么特征? 2.谈话:我们在一年级的科学课上观察过一袋空气。你还记得空气有哪些特聚焦 征、它有什么作用吗? 3.用气泡图整理对空气的认识 把你知道的有关空气的知识用气泡图表示出来,画在学习单上。 4.讲述:同学们写的对不对呢?先不急着下结论。接下来我们将用8节课的时间进一步认识空气的特征和作用。在每一节课学习结束之前,我们都有机会补充和修改这张气泡图。 1. 感知空气的存在  思考:哪里有空气吗?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感知它的存在? (1) 出示材料:扇子、塑料袋、水盆、塑料杯、海绵 (2) 参与活动:用上述材料证明空气的存在,在学习单上画图记录你是怎么做的。 (3) 交流研讨:你看到什么现象能说明空气的存在? 10’ 探索 (5)小结:用一句话说一说哪里有空气——空气无处不在,总是充满各处。 2.捕捉空气,感知它的特征 (1)谈话:知道哪里有空气,我们就可以研究空气的特征了。要想研究空气的特征,首先要捕捉空气。你会用什么容器装空气呢? (2)出示材料:透明大塑料袋、气球 (3)参与活动,在学习单上记录你的发现。

 捕捉一袋空气,用多种方法观察、感知它的特征  抛接气球,观察有哪些现象,说明空气有什么特征 (5)交流研讨:看到什么现象,说明空气有什么特征 装着空气的塑料袋、气球都变鼓了,又都容易按出坑,说明空气容易被挤压,没有固定的形状;装空气前后的塑料袋和气球感觉不出重量的差别,装满空气的气球抛起来后会慢慢落下来,说明空气很轻。空气很容易从塑料袋口、气球口漏出来,说明空气会流动。 3.做传递游戏,在比较中感知空气的特征 (1) 游戏规则 出示需要传递的物品:几块石块、一杯水、空气(需自己捕捉) 传递的要求:可以从上述任何一种物品开始,先观察需要传递的物品的特征,再把它传递给另一个人进行观察。要求不能遗漏或掉在地上。 可选择的辅助材料:塑料碗、塑料杯、密封袋 (2) 准备材料:石块、水、塑料碗、塑料杯、塑料袋 (3) 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做传递游戏,在学习单上记录你的发现。 (4) 交流游戏体会及发现 你是怎样传递这三种物品的?在传递物品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们的哪些特征? 石块较多,放在碗里传递;水容易洒,装在杯子里传递;空气容易泄漏,装在密封袋里传递。 传递过程中发现:石块很硬,有颜色,有固定形状,容易被传递;水没有颜色,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传递过程中容易洒漏;空气没有颜色,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不太好密封,传递过程中容易泄漏。空气特别轻,几乎感受不到它的重量。 (5)小结:通过游戏,我们感知到空气在颜色、形状、流动性、轻重等方面有与石块和水不同的特征。 1. 整理对空气特征的认识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空气的特征有哪些新的认识?补充修正你的气泡研讨 图。 2. 空气和一般物体相比,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呢?  可以被感知、可以装起来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石块是固体,水是液体,空拓展 气是气体。你还能举例说出一些固体、液体和气体吗?人们是怎样区分它们的?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查找资料。 2’ 1’ 《1.1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①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②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③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

走一定的热量。

④能通过实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勇于表达的科学品质。 3.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4.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三、教学难点

能通过实验探究常温下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四、教学用具

一杯水、湿布、酒精、温度计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出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定条件下冰、水和水蒸气这三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谁能说说水蒸气是什么样的气体?

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和水有关的现象,(出示图片生活中会有这样的现象:大雨过后,地面上留下很多水坑,几天后水坑会有什么变化?坑里的水到哪里去了?洗过的衣服放到阳光下,不久衣服变干,农民刚收获的玉米湿湿的,晒晒会变干,衣服和粮食为什么会变干?“水到哪里去了”(板书课题)生可能答:飞走了、变成水蒸气

了……

(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感受蒸发,学习新知

1.在黑板上快速的写出一个“水”字,师: 让我们一起来体验“水”飞走的过程。(学生观察交流)

出示问题:

①黑板上的“水”字的水迹哪里去了? ②你看到水是怎样跑掉的?

③这说明水变成什么样的物质跑掉了?

2.在蒸发的过程中有没有温度限制呢?(举例:鱼缸中的水日渐减少) 请生描述蒸发现象。(出示蒸发定义)

3.在蒸发的过程当中,还有没有其它的现象呢?

学生活动体验: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或酒精,抹在脑门上或手背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们可能会说感觉有点儿凉,从而得出是因为水或酒精蒸发时要吸热的原因,带走了一部分热量。

教师利用温度计做实验,让学生观察体验蒸发需吸热的科学原理。(用温度计先测室温,然后测酒精温度,最后取出温度计看温度的变化。)得到结论:物体的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也就是蒸发时会吸热。

4. 联系生活,实际运用

让同学们说说生活中的事例。课件直接出示以下事例,让学生们分析:

(1)游泳后为什么会感觉冷? (2)酷暑,洒水车为什么洒水? (3)平时你们怎么晾衣服的?

(三)大胆设想,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师:洗完的衣服我们希望它干的快一些,说明蒸发有快慢的问题,那么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猜想。

教师讲解要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

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探究目标,共同协作,共同研究,设计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法并请同学到讲台上演示他们的方法,请其他同学们评价这个实验方法的可行性。由于蒸发实验需要时间较长,具体操作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实验结论将在下节课讨论交流,共同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谈谈感受,启发学生关于水蒸发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鼓励学生们课下进行探究,成为学生新探索的起点。

板书设计:

水到哪里去了

水 蒸发 吸热 水蒸气

(液体) 沸腾 吸热 (气体)

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