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习题与案例集)
第一部分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习题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正确的说法是( )
(A) 有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
(B) 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就属于精神异常
(C) 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是完全异常的
(D)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无法转换
2、关于心理异常错误的说法是( )
(A) 异常心理可以部分的改善
(B) 异常心理无法被校正
1
(C) 精神障碍者心理活动并不是完全异常的
(D)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3、异常心理活动得到矫正,需要经过( )
(A) 健康咨询 (B) 心理咨询
(C) 系统治疗 (D) 发展咨询4、关于“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负性情绪过程为对象
(B) 以变态心理的治疗过程为对象
(C) 以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为对象
(D) 以错误的认知结构为对象
5、精神病学研究的侧重点是( )
(A) 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B) 个体的基本差异
2
)
(C) 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的影响
(D) 异常的心理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
6、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共同研究对象是( )
(A) 心理与行为的联系
(B) 心理与行为的异常
(C) 各种不良行为模式
(D) 各种脑的器质性病变
7、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呈现出“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推论的雏形
(B) 是东方科学发展的产物
(C) 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学说”无关
(D) 始于公元前800年
8、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 )3
)
(A) 把异常心理现象和大脑功能联系起来
(B) 变态心理学比精神病学更为活跃
(C) 变态心理学更为独立了
(D) 更倾向于用为新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9、符合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是( )
(A) 意识与潜意识同样的重要
(B) 性的冲动是精神并与神经病的重要起因
(C) “超我”与神经症绝对没有关系
(D) 心理过程主要是意识的
10、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下列命题中基本不正确的是((A) 意识与潜意识同样的重要
(B) 性的冲动是精神并与神经病的重要起因
(C) 潜意识在心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4
)
(D)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11、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A) 合理使用不同形式的“心理防御机制”
(B) 力比多的驱动
(C) 顺利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D) 潜意识的结构
12、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的看法是( )(A) 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不确定的发展阶段
(B) 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C) 不一定是人类的生物本能
(D) 是人格结构的核心
1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表述的是( (A) 人的心理结构缺乏层次性
5
)
(B) 心理结构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含义相类似
(C) 有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D) 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
1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表述是( )
(A) “本我”按“快乐原则”活动
(B) “自我”按“现实原则”活动
(C) “超我”按“道德原则”活动
(D) 人格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15、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是( )
(A) 完形主义疗法的核心 (B) 行为主义的观点
(C)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推断 (D) 认知理论的核心
16、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早期记载是( )
(A) 从现象学角度描述异常的心理行为
6
(B) 巴浦洛夫用高级精神活动学说明了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
(C) 从纯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角度
(D) 通过意识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
17、巴浦洛夫通过( ),来解释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
(A) 现象描述结果 (B) 精神病学结果
(C) 实验研究结果 (D) 心理研究结果
18、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巴浦洛夫对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的解释是( )
(A) 通过动物实验
(B) 通过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
(C) 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
(D) 通过演绎式的方法
19、依据巴浦洛夫的理论、下列表述中符合区分神经症和神经病的判断的是((A) 两者的区别在神经活动的感受性上
7
)
(B) 两者的区别在大脑组织的解剖关系上
(C) 两者的区别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或精细特征性上
(D) 两者的区别在大脑皮层的新陈代谢上
20、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神经症与神经病的原因的描述的是((A) 是大脑结构和功能这两个基本因素的相互关系上
(B) 是大脑兴奋和抑制的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
(C) 是脑的新陈代谢障碍
(D) 是弱的、经常性的神经刺激
21、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一般路线,下列书法中正确的是( (A) 通过动物实验结果,经而演绎推论人的心理过程
(B) 以一种动物为实验对象,并与其他动物的实验结果相比较
(C) 通过人的行为功能试验推断动物的心理现象
(D) 以人为实验对象,研究其行为与思维的关系
8
)
)
22、下列表述中符合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是( )
(A) “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和趋于完善的“潜能”特征受阻
(B) “人格结构”和“行为过程”的不平衡
(C) “心理动力学”特征发展受阻
(D) “情绪”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偏离
23、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 )
(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B) 存在与潜能的冲突
(C) 潜能与本能的矛盾 (D) 本能与社会的冲突
24、下列描述中不属于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主要功能的是( )
(A) 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B) 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
(C) 能防止人的各类躯体疾病
(D) 能使人类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9
25、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标准化区分”法的内容的是( )
(A) 医学标准 (B) 伦理学标准
(C) 内省经验标准 (D) 社会适应标准
26、对人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下列表述中符合“医学标准”的含义的是( (A) 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B) 将心理问题与统计学标准联系起来
(C) 将症状当作内性经验标准
(D) 将心理过程当作重要的分析点
27、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下列表述中反映了“统计学标准”局限性的是((A) 远离平均数的两端被视为“异常”
(B) 多以心理测量法为工具,获得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
(C) 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不一定成常态分布
(D) 位于平均值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
10
)
)
28、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 )
(A) 有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
(B) 事件不确定性的函数
(C) 由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程度决定的
(D) 心里不稳定性的函数
29、在判断人的心理正常与否的情形下,下列表述中符合“内省经验标准”的含义的是( )
(A) 病人的内性经验 (B) 亚健康人群的内省经验
(C) 健康人群的内省经验 (D) 普通人的内省经验
30、在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时,按照“社会适应标准”的要求,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能够( )
(A) 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B) 根据自己的思想意识行事
(C) 按照自我认可的方式行事 (D) 与自我要求一致
31、在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时,下列表述中不属于“社会适应标准”的内容的是( )
(A) 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
11
(B) 人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C) 人能按照自我认可的方式行事
(D) 人能够维持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
3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的是((A) 主、客观世界统一的原则
(B)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C) 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一致的原则
(D)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33、“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不含( )
(A) 对自身状态的反映错误
(B) 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
(C) 对“自我”概念的错误认知
(D) “自我认知”与“自我实现”的统一性的丧失
12
)
34、在临床上,可以将“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作为( )
(A) 对“自知力”概念的错误认知 (B) 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
(C) 对“自我”概念的错误认知 (D) “现实自我”的解体和丧失
35、下列表述中符合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的是( (A) “高级神经类型”的功能协调
(B) 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
(C) 各种情绪活动和情感活动的协调、一致
(D) 意识活动和心理动力过程的一致
36、下列描述中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是( (A) 可以稳定地表达一个人的“心境”
(B) 心理结构与人格类型之间具有对应关系
(C) 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
(D) “自我状态”与“自我理想”的协调关系
13
))
37、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是( )
(A) 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
(B) 人格类型与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对应关系
(C) 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稳定性
(D) 人格特征具有倾向性和独特性
38、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 (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
(B) 心理过程通过人格表现出来
(C) 人格在各种条件下都应是稳定的
(D) 人格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39、心理咨询师掌握心理异常的症状,是为了( )
(A) 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 (B) 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
(C) 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咨询 (D) 对变态人格进行有效的咨询14
)
40、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师有条件的,下列表述中不符合这些条件的规定的是( )
(A) 必须是在经过系统的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基本消失以后
(B) 主要以社会功能的康复为主
(C) 必须停药以后才能进行心理咨询
(D) 必须密切地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41、以下不属于“感知障碍”的是( )
(A) 感知综合障碍 (B) 感觉障碍
(C) 躯体障碍 (D) 知觉障碍
42、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 )
(A) 能够进行自我校正 (B) 感知综合障碍
(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D) 感觉功能障碍
43、无对象性的知觉是( )
(A) 幻觉 (B) 错觉
15
(C) 妄想 (D) 谵妄
44、临床上最常见的幻觉是( )
(A) 幻味 (B) 幻触
(C) 幻视 (D) 幻听
45、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
(A) 真性幻觉 (B) 假性幻觉
(C) 主观幻觉 (D) 脑内幻觉
46、区分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的依据是( )
(A) 幻觉体验的形式 (B) 幻觉体验的来源
(C) 产生幻觉的器官 (D) 产生幻觉的原因
47、( )符合幻觉体验不同真实性分类的特点。
(A) 内脏幻觉和幻触 (B) 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C) 幻听和幻视 (D) 躯体幻觉
16
48、( )不属于特殊条件下的幻觉类型。
(A) 心因性幻觉 (B) 功能性幻觉
(C) 假性幻觉 (D) 思维鸣响
49、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属于( )
(A) 内感性不适 (B) 非真实感
(C) 内脏性幻觉 (D) 被洞悉感
50、下列描述中不符合“感知综合障碍”的涵义的是( )
(A) 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
(B) 感觉周围的人监视自己
(C) 感觉周围的事物像“水中月”、“镜中花”
(D) 感觉自己的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
51、非现实感属于( )
(A) 感觉功能障碍 (B) 感知综合障碍
17
(C) 思维功能障碍 (D) 思维综合障碍
52、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是( )
(A) 思维奔逸 (B) 思维散漫
(C) 被洞悉感 (D) 妄想心境
53、“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两个症状的鉴别要点之一,是前者((A) 在回答问题时的语速明显地减慢
(B) 在回答问题时的语言中断
(C) 在回答问题时语速加快
(D) 在回答问题时的内容极为简单
54、“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的一个重要鉴别点是( )
(A) 语速是否减慢 (B) 话语是否中断
(C) 语句是否通顺 (D) 话语是否流畅
55、意识清楚时出现的谈话内容缺乏逻辑性,可能是( )
18
)
(A) 思维松弛 (B) 思维不连贯
(C) 思维中断 (D) 破裂性思维
56、“思维内容障碍”的类型不包括( )
(A) 强迫观念 (B) 音联义联
(C) 妄想 (D) 超价观念
57、“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其类型不包括( )
(A) 关系妄想、被害妄想 (B) 夸大妄想、自罪妄想
(C) 病理性象征思维 (D) 内心被揭露感
58、把与自己本无关系的事情认为有关,这种临床表现最可能出现于( (A) 被害妄想 (B) 钟情妄想
(C) 关系妄想 (D) 夸大妄想
59、按照妄想的起源分类,可以将妄想分为( )
(A) 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 (B) 嫉妒妄想和被钟情妄想
19
)
(C) 被害妄想和牵连性妄想 (D) 疑病妄想和自罪妄想
60、关于“继发性妄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指以错觉、幻觉、情感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为基础所产生的妄想
(B) 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另一种妄想
(C) 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其临床价值大于原发性妄想
(D) 可以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61、违背本人意愿地在脑海中涌现出大量观念,这种症状可能是( )
(A) 破裂性思维 (B) 强迫观念
(C) 强制性思维 (D) 超价观念
62、关于“强迫观念”与“强制思维”的临床意义,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 强迫性穷思竭虑属于强制思维
(B) 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强迫观念多见于强迫症
(C) 强迫性怀疑属于强制思维
20
)
(D) 强迫性对立属于强迫观念
63、关于“超价观念”,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患者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
(B) 它的发生虽然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这种观念是片面的
(C) 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点
(D) 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
64、关于“注意”,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属性
(B) 注意对判别有无行为障碍具有重要的意义
(C) 意识障碍总是伴随有注意障碍
(D) 注意障碍也可见于激情状态
65、关于“注意”,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属性
21
(B) 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C) 注意对判断是否意识障碍有重要意义
(D) 意识障碍总是伴随有注意障碍
66、关于“注意狭窄”,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注意范围显著的缩小
(B) 可见于激情状态
(C) 鉴于智能障碍患者
(D) 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
67、关于“注意减弱”,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
(B) 多见于精神衰弱症状群
(C) 多见于智力障碍群
(D) 见于意识障碍时
22
)
)
68、如果出现注意范围缩小,主动注意减弱,这可能是( )
(A) 注意减弱 (B) 注意狭窄
(C) 自知力不完整 (D) 内心被披露
69、关于“记忆衰退”的临床表述,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远记忆衰退
(B) 近记忆衰退
(C) 脑器质性损害者在早期容易出现近记忆减退
(D) 神经症患者在早期易出现远记忆减退
70、记忆增强是一种理性改变,下列疾病中一般没有记忆增强的是( (A) 抑郁发作 (B) 躁狂发作
(C) 偏执障碍 (D) 强迫障碍
71、记忆减退临床上较多见,他的主要特点是( )
(A) 远记忆丧失 (B) 近记忆丧失
23
)
(C) 远记忆力和近记忆力的减退 (D) 远记忆力减退主要见于脑功能性障碍
72、关于 “遗忘”,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有顺序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
(B) 对局限于某一件事或某一时期的经历不能忘记
(C) “顺行性遗忘”是指患者忘掉受伤前一段时间的经历
(D) “逆行性遗忘”是指患者忘掉受伤前一段时间的经历
73、将过去事实上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说成是的确有此事,这种症状属于((A) 错觉 (B) 幻觉
(C) 虚构 (D) 错构
74、下列说法不符合“虚构”的概念是( )
(A) 以记忆中中的事实来弥补他所遗忘的一段经历
(B) 虚构内容常常变化
(C) 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
24
)
(D) 很容易受暗示的影响
75、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精神活动,它不包括( )
(A) 感知觉、注意力 (B) 记忆力、理解力
(C) 分析综合能力 (D) 计算能力、判断力
76、关于 “痴呆”,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综合症
(B) 是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后天获得的记忆、智能的明显受损
(C) 绝大多数是功能性的
(D) 常伴有精神和行为的异常
77、关于假性痴呆的特点,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由心理应激引起 (B) 与环境污染有关
(C) 预后一般较好 (D) 大脑无质性损害
78、下列说法不符合“自制力完整”含义的是( )
25
(A) 是指患者对自己的精神病态认识批判的能力
(B) 不能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和接受治疗
(C) 可以随病情的演变而发生变化
(D) 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应
79、下列说法不属于“情绪低落”的临床特点的是( )
(A) 自我评价低、自信心不足 (B) 自责自罪、有自杀的企图和行为
(C) 常常伴有思维内容的极度贫乏 (D) 思维迟缓、愉快感消失
80、关于“恐怖情绪”,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出现与处境不符的情绪反应
(B) 属于心理学性质,一般无明显的自主神经缭乱的症状
(C) 伴随明显的无法摆脱的紧张、害怕
(D) 紧张、害怕的感受与特定环境或事物有紧密联系
81、弗洛伊德认为,道德性焦虑来自于( )
26
(A) 超我 (B) 冲动
(C) 自我 (D) 现实
8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弗洛伊德对焦虑分型的是( )
(A) 道德性焦虑 (B) 客体性焦虑
(C) 心因性焦虑 (D) 神经性焦虑
83、A.Lewis(1967)认为,焦虑作为一种病理现象不具有((A) 指向未来
(B) 情绪状态
(C) 欣快体验
(D) 躯体不适感、神经运动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缭乱
84、漂浮焦虑的特点是( )
(A) 情绪反应强烈 (B) 持续时间较短
(C) 有明确的对象 (D) 无明确的对象
27
)的特点
85、处于焦虑中的人会出现来回走动,这种表现属于( )
(A) 情绪的主观体验 (B) 精神动动性不安
(C) 植物神经系统缭乱 (D) 精神运动型抑制
86、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不包括( )
(A) 情绪迟钝 (B) 情绪焦虑
(C) 情绪淡漠 (D) 情绪倒错
87、关于情绪迟钝性症状,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正常情感反应量少
(B) 患者的义务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等受损
(C) 鉴于焦虑症患者
(D) 见于脑器质性障碍
88、关于 “情绪淡漠”,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对事物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B) 表情比较呆板
28
(C) 内心体验丰富 (D) 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
89、关于 “情绪倒错”的临床表现,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情绪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
(B) 多见于广泛性焦虑
(C) 情绪反应与思维内容不协调
(D)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90、情绪反应与现实刺激性质不相称,这种表现可出现于( )
(A) 情绪淡漠 (B) 意志增强
(C) 情绪倒错 (D) 意志减退
91、关于“意志缺乏”,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活极端懒散 (B) 行为被动
(C) 多见于狂躁症患者之中 (D) 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92、抑郁症状和较轻度的意志缺乏都可以出现意志减退,他们的区别是( 29
)
(A) 主动性缺失程度 (B) 行为减少程度
(C) 内心的情绪体验 (D) 被动性的表现
93、关于“缄默”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患者缄默不语不回答问题
(B) 有时可以用手势或写字与人交流
(C) 机械、复刻版的重复某一单调动作
(D) 多见于癔症患者
94、紧张性木僵、是紧张性综合症的一部分,其临床症状不包括( (A) 以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 (B) 被动服从、刻板动作(C) 缄默、模仿动作和语言 (D) 意向倒错、作态等
95、患者对他人要求做出完全相反动作称为( )
(A) 被动性违拗 (B) 被动性服从
(C) 主动性违拗 (D) 主动性服从
30
)
96、关于“精神分裂症”,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是一组器质性障碍症候群
(B) 患病期患者基本丧失自制力
(C) 患者的情绪、情感以及行为及其脱离现实
(D) 自己的内部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保持一致
97、关于“精神分裂症”,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是一组精神性障碍症候群
(B) 患病期的患者基本丧失自知力
(C) 患者的情绪、情感以及行为及其脱离现实
(D) 自己的内部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保持一致
98、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特点是( )
(A) 以思维障碍为主的精神性障碍 (B) 妄想常有系统化的倾向
(C) 病程进展快速 (D) 有时人格可以保持完整
31
99、下列说法中符合“偏执性障碍”的特点是( )
(A) 病程演进迅速 (B) 妄想常有系统化的倾向
(C) 以意识障碍为主的精神障碍 (D) 常有人格分裂样改变
100、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是( )
(A) 在六个月内痊愈 (B) 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
(C) 在两周内急性起病 (D) 起病前经历相应的创伤
101、关于“心境障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
(B) 是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
(C) 常伴有意志减退
(D) 也称“精神性障碍”
102、“躁狂发作”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A) 精神运动性兴奋 (B) 语词新作
32
(C) 情绪高涨 (D) 思维奔渝
103、“抑郁发作”的特点不包括( )
(A) 思维缓慢 (B) 思维中断
(C) 情绪低落 (D) 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
10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持续性精神障碍”的是( )
(A) 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
(B) 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
(C) 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
(D) 不足以达到轻度抑郁
105、心理冲突的变形是( )
(A) 道德性的 (B) 精神病性的
(C) 现实性的 (D) 神经症性的
106、遭受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的精神障碍称为(33
)
(A) 感情障碍 (B) 急性应激障碍
(C) 认知障碍 (D) 创伤后应激障碍
107、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受到强烈的或灾难性的精神创伤之后,在( )
出现的精神障碍。
(A) 数分钟后 (C) 一至两天内 108、创伤性应激障碍又称( )
(A) 延迟性心因反应 (C) 反应性精神病 109、常见的人格类型不包括( )
(A) 偏执型人格 (C) 反社会型人格 110、焦虑性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是( B) 数周至数月之内
D) 半年以后
B) 急性心因反应
D) 灾难综合症
B) 内向型人格
D) 强迫型人格
)
34
( ( ( ( ( (
(A) 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 (B) 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
(C) 不能独立地解决问题 (D) 习惯性夸大潜在危险
111、( )人格障碍,是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的。
(A) 冲动型 (C) 强迫型 112、心理生理障碍是与( (A) 社会事件 (C) 生理因素 113、进食障碍不包括( (A) 神经性贪食 (C) 神经性厌食 114、梦游属于( )
(A) 分离性障碍 (B) 焦虑型
(D) 表演型
)相关的精神障碍。
(B) 心理因素
(D) 饮食习惯
(B) 神经性呕吐
(D) 神经性消化不良
(B) 转换性障碍
35
)
(C) 睡眠障碍 (D) 运动障碍
115、癔症多以( )为发病基础,在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病程反复迁移。
(A) 躯体疾病 (B) 人格倾向
(C) 社会环境 (D) 季节变化
116、癔症分离性障碍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是癔症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其中包括( (A) 意识障碍 (B) 遗忘障碍
(C) 梦游 (D) 情感爆发
117、适应性障碍是指在遭遇生活事件之后,( )起病。
(A) 2个月至3个月 (B) 1个月内
(C) 超过6个月 (D) 不超过1年
118、许又新综合考察心理健康标准不包括( )
(A) 操作标准 (B) 体验标准
(C) 统计学标准 (D) 发展标准
36
)
119、通过观察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过程及其效率的指标,被称为( )
(A) 体验标准 (B) 综合标准
(C) 发展标准 (D) 操作标准
120、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病作为评价指标,被称为( )
(A) 体验标准 (B) 综合标准
(C) 发展标准 (D) 操作标准
121、根据许又新的发展标准,评估心理健康水平时,应该对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 )
(A) 项目考察 (B) 横向考察
(C) 背景考察 (D) 纵向考察
122、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个标准是由( )提出来的。
(A) 许又新 (B) 郭念峰
(C) 钟友彬 (D) 李心天
123、遭遇精神打击时,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反应各不相同。这种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被称为( )
37
(A) 心理活动强度 (B) 心理活动耐受力
(C) 心理康复能力 (D) 心理自控力
124、衡量心理健康水平,从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来判断,被称为( )
(A) 心理活动强度 (B) 心理活动耐受力
(C) 心理康复能力 (D) 心理自控力
125、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被称为( )
(A) 心理活动强度 (B) 心理活动耐受力
(C) 心理康复能力 (D) 心理自控力
126、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控制程度进行调节的能力被称为( )
(A) 心理活动强度 (B) 心理活动耐受力
(C) 心理康复能力 (D) 心理自控力
127、个体始终不脱离生存的环境,并随其做顺应性改变的能力,叫( (A) 环境适应能力 (B) 受暗示性
38
)
(C) 周期节律性 (D) 社会交往能力
128、个体与亲友、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沟通交流的能力,叫( )
(A) 环境适应能力 (B) 受暗示性
(C) 从众 (D) 社会交往能力
129、心理活动的形式和效率存在自身的变化规律,叫做心理活动的( )(A) 环境适应能力 (B) 受暗示性
(C) 周期节律性 (D) 社会交往能力
130、当生活环境的条件改变时,个体试图采用忍耐环境的这种适应方式是( (A) 积极适应 (B) 消极适应
(C) 主动适应 (D) 拒绝适应
131、个体能够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这种能力,被称为( )
(A) 自信 (B) 自卑
(C) 自负 (D) 自嘲
39
)
132、心理活动耐受力强是指在遇到精神刺激时,( )
(A) 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B) 有较快的恢复能力
(C) 有较持久的经受力 (D) 有自如的控制能力
133、“心理正常”意味着( )
(A) 包含精神病症状在内的心理活动
(B) 包含心理不正常在内的心理活动
(C) 一切可能的心理活动
(D) 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
134、“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这对范畴,是用来讨论( )的问题的。
(A) 个人能力发展 (B) 心理上“有病”与“没病”
(C) 心理健康水平 (D) 人格特点
13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概念应包含在心里正常范围内
40
(B) 心理不健康不等于有心理疾病
(C) 心理不健康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
(D) 区分心理正常与不正常的标准与区分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不同
136、个体是否患有心理疾病,( )
(A) 只有在心理咨询工作中被关心
(B) 只有在精神病学工作中被关心
(C) 心理咨询学与精神病学都不关心
(D) 咨询心理学与精神病学都关心,但关心的动机和目的不同
137、心理咨询工作关注来访者是否心理异常,是为了( )
(A) 选出有精神疾病的人立即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
(B) 选出没有精神疾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
(C) 选出有精神疾病的人,永远不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
(D) 将其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
41
138、从发展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 )
(A) 健康常模 (B) 心理状态
(C) 心理相对平衡的过程 (D) 心理绝对平静的过程
139、从静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 )
(A) 健康常模 (B) 心理状态
(C) 心理相对平衡的过程 (D) 内心无任何矛盾
140、健康心理学( )
(A) 已经拥有了明确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B) 是试图依照现代医学模式开始探索健康问题的学科
(C) 有清楚界定的内涵与外延
(D) 是一门发展成熟的学科
141、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不包括( )
(A) 疾病控制的管理问题
42
(B) 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
(C) 健康和疾病中的心理学问题
(D) 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
142、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不包括( )
(A) 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
(B) 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
(C) 生活方式及心理活动与疾病的关系
(D) 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43、一般情况下,躯体疾病患者在住院时不大可能产生的心理变化是((A) 感到自己更独立、自由
(B) 情绪低落
(C) 更多的关心自己身体的感觉和状态
(D) 感到时间过得很慢
43
)
144、躯体疾病患者伴有( )的症状时,是意识模糊的先兆,应请精神科医生会诊
(A) 虚弱症 (B) 谵妄
(C) 抑郁 (D) 夸大疾病体验
145、意识障碍会出现在( )时
(A) 疾病慢慢发展 (C) 疾病严重 146、神经官能症类的症状会出现在( (A) 严重中毒现象存在 (C) 疾病迅速严重 147、心理健康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各类((A) 心理不健康状态 (C) 功能性机能失调 148、心理健康咨询的对象不应当是( (B) (D))时
(B) (D))
(B) (D))
44
疾病逐渐严重
疾病减轻
疾病迁延发展
康复
异常心理状态
神经过程紊乱
(A) 心理不健康状态 (B) 严重心理问题
(C) 心理问题 (D) 升学、就业时的困惑
149、借鉴许又新对神经症分类的模式,我们对“心里不健康状态”进行分类的目的,不包括( )
(A) 限定心理健康咨询的范围、对心理健康问题深入探索
(B) 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
(C) 进行个体心理过程的研究和探索
(D) 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进行职业培训
150、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确定“心里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效度标尺时,下列指标中错误的是( )
(A) 症状学效度 (B) 统计学效度
(C) 预测效度 (D) 结构效度
15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界定的是( )
(A) 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的
(B) 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
45
(C) 情绪反应已经泛化
(D) 不良情绪的激发仅局限于最初事件
15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界定的是( (A) 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性控制
(B) 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C) 一般伴有人格障碍
(D) 内容充分泛化
153、关于“严重心理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性控制
(B) 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C) 心理冲突是道德性的
(D) 持续时间可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
154、“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不包括( )
46
)
)
(A) 心理问题 (B) 严重心理问题
(C)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D) 确诊的神经症
155、从心理学的角度,下列说法中符合“压力”的定义的是( )
(A) 压力是大气层对地球表面形成的作用力
(B) 压力是物体所承受的与表面垂直的作用力
(C) 压力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
(D)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的过程
156、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是( )
(A) 灾难性压力 (B) 生物性压力
(C) 叠加性压力 (D) 精神性压力
157、精神压力源是指( )
(A) 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
(B) 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
47
(C) 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活的事件
(D) 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事件和外在事件
158、社会性压力源是指( )
(A) 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
(B) 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
(C) 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活的事件
(D) 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事件和外在事件
159、因社会交往不良而形成的压力源属于( )
(A) 生物性压力源 (B) 社会性压力源
(C) 精神性压力源 (D) 混合性压力源
160、除了( )外,其他各项均可成为生物性压力源
(A) 躯体创伤 (B) 噪音
(C) 歪曲的认知结构 (D) 饥饿
48
161、社会在适应量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量表有局限性
(B) 该量表针对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
(C) 该量表中,负面生活事件遭遇着易患精神疾病
(D) 得分低的个体医患感冒、心脏病、骨质疏松等
162、日常生活小困扰量表提出( )
(A) 日常生活压力小比主要的生活改变更能预测健康状况
(B) 生活事件的数目和严重性有关
(C) 健康状况与小困扰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无关
(D) 兴奋性事件与健康无关
163、咨询中,有时会让求助者确定生活中那些事件超越了自己的应对能力,这种工作叫做((A) 知觉压力测评 (B) 重大生活事件评估
(C) 情绪体验测评 (D) 生活小困扰评估
49
)
164、( )的心态不会产生压力体验
(A) 无法选择 (B) 无所适从
(C) 左右为难 (D) 漠不关心
165、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出现时,称为( )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166、当面临两种不利情景时,如“腹背受敌”时,称为( )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167、当同时面临两种既有利又有弊的选择时,我们将体验到的冲突称为((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168、下列说法中符合一般单一生活压力特征的是( )
50
)
(A) 经历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
(B) 经历无法避免的生活事件
(C) 经历某种足以使个体崩溃的,并不能通过努力适应的事件
(D) 经历某种不足以使个体崩溃的,并可以努力适应的事件
169、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的后效是( )
(A) 灾难性的 (B) 有延缓作用的
(C) 高强度的 (D) 有积极作用的
170、我们往往用“四面楚歌”来形容( )
(A) 单一性压力 (B) 同时性叠加压力
(C) 继时性叠加压力 (D) 破坏性压力
171、我们往往用“飞来横祸”来形容( )
(A) 单一性压力 (B) 同时性叠加压力
(C) 继时性叠加压力 (D) 破坏性压力
51
172、我们往往用“祸不单行”来形容( )
(A) 单一性压力 (B) 灾难性压力
(C) 继时性叠加压力 (D) 破坏性压力
173、继时性压力是指( )
(A) 同一时间有若干构成压力的事件发生
(B) 经历某种不足以使个体崩溃的,并可以努力适应的事件
(C) 两个以上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
(D) 极为严重和难以应对的压力
174、下列事件中属于破坏性压力的事件是( )
(A) 空难 (B) 恋爱
(C) 旅游 (D) 迁居
175、“灾难症候群” 是指( )
(A) 经历破坏性压力后的心理反应
52
(B) 经历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
(C) 由破坏性压力造成的各种疾病
(D) 由强大自然灾害造成的各种疾病
176、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一般经历以下阶段( )
(A) 警觉期——恢复期——康复期 (B) 警觉期——搏斗期——恢复期
(C) 惊吓期——恢复期——康复期 (D) 惊吓期——衰竭期——恢复期177、“失魂落魄”的状态,意味着个体处在灾难综合症的( )
(A) 初始期 (B) 惊吓期
(C) 恢复期 (D) 康复阶段
178、经受破坏性压力的个体,出现逢人就诉说自己遭遇的行为,可推断其处在( (A) 初始期 (B) 惊吓期
(C) 恢复期 (D) 康复阶段
179、( )描述了适应压力所付出的生理学代价的特征
53
)
(A) 勒温 (B) 坎农
(C) 塞利 (D) 米勒
180、塞利提出的适应压力三阶段是( )
(A) 警觉阶段 (B) 搏斗阶段
(C) 衰竭阶段 (D) 恢复阶段
181、一个处在全力投入对事件应对的过程中,或消除和适应压力,抑或退却,这一阶段是( )
(A) 警觉阶段 (B) 搏斗阶段
(C) 衰竭阶段 (D) 恢复阶段
182、个体表现出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加快分泌,血压、体温升高等促进新陈代谢的状态时,表明该个体处于压力的(
)
(A) 警觉阶段 (B) 搏斗阶段
(C) 衰竭阶段 (D) 恢复阶段
183、塞利提出的适应压力三阶段又被称为( )
(A) 战场疲劳综合症
(B) 一般适应症候群
54
(C) 创伤后应急障碍 (D) 灾难综合症
184、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以及活动强度和活动频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病。这种压力引发疾病机制的解释是(
)
(A) 器官敏感论 (B) 体质、压力论
(C) 心身转化论 (D) 心身一体论
185、压力和个体的身体素质对疾病的发生同时起作用,这种观点的理论被称为((A) 器官敏感论 (B) 心身特化理论
(C) 心身一体论 (D) 体质——压力理论
186、( )的压力时间可能引不起个体的强烈反应
(A) 生物性 (B) 社会性
(C) 精神性 (D) 未来发生
187、压力作用个体后,会经过( )系统的增益或消解
(A) 认知、情绪、意志 (B) 认知、免疫、社会
(C) 免疫、情绪、人格 (D) 社区、家庭、学校
55
)
188、个体对事件的实际反应取决于经过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后,压力的( )
(A) 稳定程度 (B) 相对强度
(C) 主要特点 (D) 本质属性
189、在( )的认知情况下,可是压力时间的强度相对降低
(A) 能正确认识和评估压力 (B) 了解自己的实力不够全面
(C) 难以正确认识和评估压力 (D) 夸大了压力的程度
190、拉扎鲁斯认为,认知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方式不包括( )
(A) 当事人对自我能力的评估 (B) 认知结果是两可的
(C) 对客观事件严重性的评估 (D) 对个性特征的认识程度
191、面对压力,个体能否控制行为的自由是关于( )的问题
(A) 行为的自我控制 (B) 认知的控制
(C) 环境的控制 (D) 对他人的控制
192、外控型人格( )
56
(A) 认为命运主宰人的生活
(B) 认为成功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C) 遭遇压力事件后,很少怨天尤人
(D) 体验到的压力强度较低
193、人在经历压力事件时,并不感到孤独、无助,这可能是( )
(A) 认知支持系统的作用 (B) 心理调节能力强
(C) 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D) 压力适应能力强
194、不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能是( )
(A) 使压力的强度相对降低 (B) 使压力的强度相对增强
(C) 能更好的抵抗压力 (D) 减少压力造成的不良反应
195、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在社会支持系统中,压力的有效缓冲器是( )
(A) 较少的社交活动 (B) 现代化的家庭居住条件
(C) 较多的家庭成员 (D) 亲密的和可信任的关系
57
196、良好的生物调节系统功能,可以防止或降低应激引起的( )
(A) 认知功能的失调 (B) 躯体化的症状
(C) 人格结构的变化 (D) 心理冲突强度
197、个体响应压力后,经过中介系统处理,迅速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是( (A) 及时型症状 (B) 滞后型症状
(C) 中间型症状 (D) 心理冲突强度
198、关于滞后性临床症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压力初次经由认知系统处理时,形成意义模糊的观念并积存起来
(B) 当类似的事件出现时,积存的观念被激活并还原为其原来的意义
(C) 原先模糊的观念在事件中被明朗化
(D) 明朗化的观念对个体再次发生作用而形成临床症状
二。、多项选择题
199、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58
)
(A) 有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
(B) 精神异常群体的比例较小
(C) 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是全部异常的
(D)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是可以互换的
200、以下陈述中正确的是( )
(A) 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并不一定都是异常的
(B) 精神障碍者的心理异常必须要接受系统治疗
(C) 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一定都是偏离常态的
(D) 精神障碍者的心理异常须通过心理咨询矫正
201、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
(A) 变态心理的定义 (B) 变态心理的种类
(C) 异常心理的特点 (D) 异常心里的转归
202、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59
(A) 明确提出了“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科学判断
(B) 是东方科学发展的产物
(C) 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学说”有关
(D) 始于公元前400年
203、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 )
(A) 把心里异常现象和大脑功能联系起来
(B) 变态心理学只能使用神经科学进行解释
(C) 变态心理学渐渐融入精神病学
(D) 促使用威武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204、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看法有( )
(A) 心理健康的充分何必要条件是个体要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B) 性心理发展受挫,就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发展“固著”
(C) 性心理的“退化”或 “固著”,会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和心理异常
60
(D) 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上,接受刺激太多或者太少,都会使其发展受到挫折
205、巴普洛夫解释人的异常心里的基本概念包括( )
(A) 消退 (B) 兴奋
(C) 分化 (D) 抑制
206、正常心理活动能保证我们( )
(A) 顺利适应环境 (B) 维持生理技能
(C) 进行人际交往 (D) 认识客观世界
207、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基本概念包括( )
(A) 内省经验 (B) 社会适应标准
(C) 人格的稳定性 (D) 主客观相统一
208、根据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的社会适应标准,正常人的行为一般应该
( )
(A) 符合社会准则 (B) 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
61
(C) 遵守道德规范 (D) 能完成社会要求的各种活动
209、按“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包括( )
(A) 主——客观世界的统一 (B)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
(C) 情感与理智协调原则 (D)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210、“自制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是指( )
(A) 自我意识对身体状态的反应
(B) 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
(C) 对“自我概念”的扭曲
(D) “自我认知”与“自我实现”的统一性的丧失
211、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师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主要包括( )
(A) 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基本消失以后
(B) 主要以社会功能的康复为主
(C) 必须停药以后才能进行心理咨询
62
(D) 必须密切的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212、关于“感知障碍”的类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感知综合障碍 (B) 感觉障碍
(C) 躯体障碍 (D) 知觉障碍
213、关于“感知障碍”的类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感觉过敏 (B) 内感不适
(C) 外感性过激 (D) 感觉减退
214、根据幻觉涉及的感受器官的不同,幻觉类型包括( )
(A) 幻听、幻视 (B) 幻嗅、幻味
(C) 幻触 (D) 内脏性幻觉
215、根据幻觉体验的不同的真实性,幻觉可以分为( )
(A) 内脏幻觉 (B) 真性幻觉
(C) 假性幻觉 (D) 躯体幻觉
63
216、根据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幻觉可以分为( )
(A) 心因性幻觉 (B) 功能性幻觉
(C) 假性幻觉 (D) 思维鸣响
217、关于思维鸣响,正确的说法包括( )
(A) 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幻觉
(B) 认为别人能知道自己没表达的思想
(C) 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妄想
(D) 能听到自己头脑中思维活动的内容
218、下列描述中符合“感知综合障碍“的含义的是( )
(A) 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
(B) 感觉周围人在监视自己
(C) 感觉周围的事物像“水中月”、“镜中花”
(D) 感觉自己的面孔或体型改变了形状
64
219、思维形式障碍包括( )
(A) 强迫观念 (B) 思维插入
(C) 思维鸣响 (D) 思维贫乏
220、下列表现中符合“思维奔逸”的主要表现的是((A) 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
(B) 思维活动量增加
(C) 思维联想速度加快
(D) 表现为语量多,语速快,滔滔不绝
221、“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的临床特点是( )(A) 思维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
(B) 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
(C) 对问题的思考吃力,反应迟钝
(D) 给人感觉患者的回答是“答非所问”
65
)
222、强制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
(A) 思潮大量涌现并不受意愿支配
(B) 某种观念反复出现而无法摆脱
(C) 思维的内容与环境保持联系
(D) 思潮的内容往往杂乱多变
223、妄想是( )
(A) 是一种思维内容障碍,表现为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B) 一种具有自我卷入性,以自己为参照系的病理性思维
(C)一种建立在毫无根据的设想的基础上并违背思维逻辑
(D) 一种表现为用普通概念来表示某些特殊含义的思维
224、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它的主要特点是( )
(A) 对荒唐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讲道理、进行教育以及亲身精力来纠正这种结论
(B) 与人交谈中不能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在谈话中夹杂了不必要的细节
66
(C) 已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
(D) 以一些普通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自己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义
225、“原发性妄想”的主要特点有( )
(A) 是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
(B) 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
(C) 不是起源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
(D) 找不到任何心理学上的解释
226、原发性妄想的形式包括( )
(A) 妄想感觉 (B) 妄想知觉
(C) 妄想心境 (D) 妄想焦急
227、关于“强迫观念”与“强制思维”的临床意义,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 强迫性穷思竭虑属于强制思维
(B) 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67
)
(C) 强迫观念多见于强迫症
(D) 强迫性对立观念属于强迫观念
228、强迫观念的主要表现是( )
(A) 某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出现在脑海中
(B) 不受意愿支配的思潮涌现在脑海中
(C) 知道没有必要并努力摆脱,但无法摆脱
(D) 内容周围环境无任何联系且杂乱、多变
229、关于“超价观念”,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患者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
(B) 它的发生虽然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这种观念是片面的
(C) 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D) 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疾病
230、关于“注意”,下列标书中正确的是( )
68
(A) 注意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心理过程
(B) 注意对判断是否有记忆障碍有重要意义
(C) 注意对判断是否有意识障碍有重要意义
(D) 智能活动也需要注意的参与
231、下列情况中,符合“痴呆”的特点是( )
(A) 先天大脑发育不良
(B) 后天获得的知识、能力下降或丧失
(C) 本能的意志活动亢进
(D) 意识常常不能保持清醒
232、“自制力完整”是指患者具有( )的特点
(A) 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 (B) 主动的叙述自己的病情
(C) 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D) 主动的要求治疗
233、“自知力”是精神科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临床意义包括( )
69
(A) 判断患者有无精神障碍 (B) 判断是否与心理应激有关
(C) 判断精神你障碍的严重程度 (D) 判断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
234、情绪低落的表现包括( )
(A) 自我评价过低 (B) 自信心不足
(C) 内心体验缺乏 (D) 愉快感缺失
235、德国精神病学家GeBsattel说过,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所以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用的和可取的,这是因为( )
(A) 焦虑是对生活持冷漠态度的对抗剂
(B) 焦虑是自我满足而停滞不前的预防针
(C) 焦虑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和对文化的认同
(D) 焦虑推动着人格的发展
236、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 )等类型
(A) 道德性焦虑 (B) 课题性焦虑
(C) 心因性焦虑 (D) 神经性焦虑
70
237、A.Lewis(1967)基于文献复习和临床实践,认为焦虑作为一种精神病理现象,具有( )的特点
(A) 焦虑情绪指向未来
(B)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
(C) 焦虑情绪是一种不快的和痛苦的体验
(D) 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乱
238、我们把焦虑情绪稍加归并和简化后,焦虑症状主要包括( )
(A) 明显的人格障碍
(B) 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的情绪体验
(C) 精神运动性不安
(D) 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239、病理性焦虑的主要表现包括( )
(A) 无名焦虑 (B) 精神运动性不定
(C) 抑郁情绪 (D) 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71
240、意志缺乏者的临床症状包括( )
(A) 精神活动不协调 (B) 自知力不完整
(C) 缺乏应有的主动性 (D) 生活极端懒散
241、精神运动性兴奋常区分为( )
(A) 协调性 (B) 不协调性
(C) 先天性 (D) 后天性
242、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的表现包括( )
(A) 行为增多 (B) 意志减退
(C) 行为可以理解 (D) 动作有目的
243、刻板动作的特点是( )
(A) 反复的重复某一动作 (B) 动作违背个人意愿
(C) 常伴随有刻板的言语 (D) 能体验到内心痛苦
244、关于紧张症性综合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72
(A) 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
(B) 紧张性木僵可单独出现
(C) 紧张性兴奋可单独出现
(D) 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
245、关于“强迫动作”,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患者感到痛苦,但又无法摆脱
(B) 多见于强迫症
(C) 是一种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
(D)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46、“强迫动作”包括( )
(A) 强迫性意向 (B)(C) 强迫性洗涤 (D)247、关于“精神分裂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73
强迫检查
强迫性穷思竭虑
)
(A) 是一组器质性障碍症候群
(B) 患病期的患者基本丧失自知力
(C) 患者的情绪、情感以及行为及其脱离现实
(D) 自己的内部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一致
248、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会表现出( )
(A) 自知力受到破坏 (B)(C) 精神活动不协调 (D)249、抑郁发作的特点是( )
(A) 情绪低落 (B)(C) 动作减少 (D)250、根据神经症的定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自知力
(B) 社会功能相对良好
74
智能低下
意识障碍
思维混乱
感觉过敏
)
(C) 痛苦程度基本一致
(D) 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但非应激障碍
251、各种神经症的共同特征是( )
(A) 意识的心理冲突
(B) 具有躯体机能障碍且是器质性的
(C) 持久的精神痛苦
(D) 具有人格特质基础而非人格障碍
25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症状是( )
(A) 闯入性回忆 (B) 过度警觉
(C) 失眠 (D) 情绪迟钝
253、适应障碍是指( )出现的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
(A) 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之上 (B) 由于精神障碍
(C) 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 (D) 受到过多关怀
75
254、适应障碍在发病时间上的特点是( )
(A) 通常在遭受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
(B) 通常在遭受生活事件后数小时内起病
(C) 病程一般不超过3个月
(D) 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255、焦虑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
(A) 总是感到不安 (B) 对他人的意见过分敏感
(C) 一贯猜疑、偏执 (D) 习惯性的夸大潜在危险
256、睡眠障碍包括( )等类型
(A) 失眠症 (B) 嗜睡症
(C) 睡行症 (D) 梦魇
257、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定的心理健康的标志包括( )
(A) 适应环境 (B) 有幸福感
76
(C) 追求第一 (D) 受到赞扬
258、许又新认为健康可以用( )的标准去衡量
(A) 操作 (B) 体验
(C) 评价 (D) 发展
259、评估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包括( )
(A) 心理活动的强度 (B) 心理冲突的类型
(C) 环境适应的能力 (D) 心理自控的能力
260、郭念峰提出的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包括( )
(A) 心理活动的灵活性 (B) 自信心
(C) 神经活动的平衡性 (D) 暗示性
261、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强度的因素包括( )
(A) 认识水平 (B) 生活经验
(C) 性格特征 (D) 事件性质
77
262、心理自控能力好的人,往往( )
(A) 不过分拘谨 (B) 不过分随便
(C) 情感表达恰如其分 (D) 行为自如、言语流畅
263、心理异常包括( )
(A) 确诊的神经症 (B) 严重心理问题
(C) 一般心理问题 (D) 各种人格障碍
264、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 )
(A) 心理健康的人 (B) 心理不健康的人
(C) 心理正常的人 (D) 心理异常的人
265、心理咨询主要针对那些( )的人而进行
(A) 有精神疾病 (B) 没有精神疾病
(C) 心理健康状况欠佳 (D) 心理健康
266、关于健康心理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78
(A) 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
(B) 它涵盖着一切有利于个体生存与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心理活动
(C) 它是围绕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的过程
(D) 它在某一段时间内,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
267、在压力作用后,出现滞后型临床症状,是由于潜在的模糊观念( )
(A) 因类似情境出现后而被还原
(B) 因被赋予新意义而明朗化
(C) 再次发生效用并重新隐藏了起来
(D) 再次发生效用并表现在临床相上
268、从动态的角度看,健康心理活动( )
(A) 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 (B) 始终能发挥出自身功能
(C) 有利于个体生存与发展 (D) 可围绕常模上下波动
269、躯体疾病患者一般的心理特点主要是( )
79
(A) 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
(B) 把注意力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
(C) 时间感觉发生变化
(D) 精神偏离正常状态
270、医院中,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应包括( )
(A) 医院诊治患者的躯体疾病
(B) 医生应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辅导
(C) 医生按照患者要求行事
(D) 患者应减轻医生的精神压力
271、医生如果出言不慎,可使一些有( )倾向的患者产生医源性心身疾病
(A) 易受暗示性 (B) 固执己见
(C) 歇斯底里 (D) 神经官能症
272、借鉴许又新对神经症分类的模式,我们对“心里不健康状态”进行分类的目的,主要包括(80
)
(A) 限定心理健康咨询的范围、对心理健康问题深入研究
(B) 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
(C) 咨询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定、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D) 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进行职业培训
273、对心里不健康状态的“自然发展的预期”,包括( )
(A) 心理不健康导致心理抗压能力和耐受性下降
(B) 在三个月内,部分人有可能出现了自行缓解
(C) 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会泛化到其他类似对象
(D) 成为脑器质性的易感人群
274、刚出现的“心里不健康状态”,若自然发展,其结果可能是((A) 部分人的不良情绪因迁延时间久而泛化
(B) 部分人三个月内有可能出现了自行缓解
(C) 部分人很快就可出现严重的躯体性疾病
81
)
(D)部分人成为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易感者
275、“非专业的社会支持”,是指在心理健康状态出现后,来自( )的支持
(A) 亲朋好友 (B) 心理咨询师
(C) 援助机构 (D) 社会福利机构
276、按“结构效度”的理论,促成或影响“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因素有((A) 身体健康水平 (B) 社会变迁
(C) 人口学因素 (D) 个性心理特征
277、寻找造成个体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原因时,应该考虑( )
(A) 人口学因素 (B) 个性心理特征
(C) 社会适应状况 (D) 身体健康水平
278、与心理不健康有关的人口学因素包括( )
(A) 文化程度 (B) 性格特点
(C) 动机水平 (D) 生活方式
82
)
279、求助者要被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 )的条件
(A) 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B) 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
(C) 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
(D) 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
280、关于“一般心理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现实因素激发 (B) 持续时间较短
(C) 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 (D) 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
281、下列表述中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界定的是( )
(A) 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性控制
(B) 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C) 关键问题是与神经症问题相鉴别
(D) 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83
282、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包括( )
(A) 痛苦由比较强烈的现实刺激引起
(B) 痛苦情绪产生后持续半年以上
(C) 痛苦情绪的反应对象已经泛化
(D) 痛苦情绪对社会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283、压力源的性质包括( )
(A) 生物性的 (B) 叠加性的
(C) 社会性的 (D) 灾难性的
284、社会环境压力源的种类包括( )
(A) 纯社会性问题 (B) 人际适应问题
(C) 自然条件改变 (D) 物理属性改变
285、研究发现,人的健康状况与生活中小困扰的( )有关
(A) 出现频率 (B) 变化
84
(C) 出现顺序 (D) 强度
286、知觉压力测评( )
(A) 可以测评个体认为超出能力的事件
(B) 可以评估个人习惯性压力或慢性压力
(C) 由坎纳编制
(D) 可以预测早期健康问题
287、承受一般性压力并适应后,人们通常会( (A) 降低应对各种压力的能力
(B) 积累许多适应压力的经验
(C) 提高和改善自身的适应能力
(D) 被压力所击垮
288、破坏性压力可以造成( )
(A) 灾难综合症 (B)85
)
兴奋行为
(C) 破坏性行为 (D) 创伤后应激障碍
289、面临压力时,人的认知系统对局面的控制类型包括( )控制
(A) 人格的 (B) 认知的
(C) 环境的 (D) 适应力
290、面对压力,个体通常会进行( )的认知活动
(A) 评估压力对自身的利弊及程度
(B) 评估压力的性质
(C) 评估自己的实力
(D) 确定自己对待压力的方式
291、认知系统对压力的控制作用是( )
(A) 个体认为自己能否自主地控制和调节压力
(B) 个体认为自己能否自主地调整自己的适应行为
(C) 当不可控压力出现时,个体感受的压力常常减弱
86
(D) 当可控压力出现时,个体感受的压力常常增强
292、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属性调节系统主要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
(B) 中介系统的总体功能是由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决定的
(C) 个体对事件的实际反应,是由中介系统对压力增益或消解后的相对强度决定的
(D) 压力影响免疫功能系统,但不影响其他组织系统
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