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谢克平

2024-06-15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现代水泥企业实现精细运转的路线图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实现精细运转,已经成为当今水泥企业获得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精细运转的核心要求是什么?用什么标志衡量这些要求已经实现?达到这种标志要具备什么基本条件?通过什么手段满足这些基本条件?为什么实施这些手段必须符合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与要求?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与要求又是什么?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因果关系的链条,用现在最时髦的话说,就是需要一张从掌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特点和要求出发,通过符合逻辑思维的步骤,最终达到精细运转水平目标的 “路线图”。本文正是要试图对此路线图进行描述与论证: 一、精细运转的三大核心内容

1、以消耗指标作为各项生产指标的核心

至今,水泥企业经营中仍惯用将单位产量作为核心指标去抓,认为只要有较高台产,不仅可以增加产量、产值,而且会使单位产量的固定成本降低。尤其当产品处于卖方市场时,更是如此。但是,当企业将“拼产量”作为行动目标时,往往造成的局面是:产品质量下降,能耗指标提高,设备带病运转。事实证明,这些从计划经济时代遗传过来的管理理念,并不科学,应该尽快转变。

如果建立将消耗指标作为核心指标的理念,企业将不遗余力地努力降低各项消耗,其结果反而会促进提高产量、质量及设备完好运转率。企业所做的每一项决策、制定每项制度、下达每项考核指标及奖罚办法,都会紧紧地围绕降低消耗、特别是降低能耗的目标展开,而不是再单纯追求包括产量在内的其它指标。

之所以如此强调消耗指标成为核心,这不仅是因为从社会大局讲,保护地球环境,减少温室效应,保障人类身体健康,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减慢不可替代的资源消耗速度;也不仅仅从企业自身效益讲,能耗已占水泥生产成本达1/2以上,当前我国水泥能耗水平又确实偏高,有较大潜力可挖。而是在经过科学论证产量、质量、消耗及运转率四大经济指标关系之后(此论证在上届精细论坛会上已发言),完全可以得出“消耗指标确实是其它经济指标的核心”的论断。

严格说,在产量、质量、消耗和运转率这四大企业经济指标中,只有降低消耗才是最不容易实现的硬功夫,正因为如此,热耗、电耗指标才能表示出企业管理与技术的真实水平。换句话说,只有用它来衡量企业的运转水平,才真正令人信服。

2、认真地履行环境保护的要求 当企业的能耗指标最低时,就会有更多资金投入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高标准内容中。当前,众多企业仍处于对环保部门要求的应付阶段,随着国民素质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环保指标提交到企业治理的日程表上,如限制SO3、NOX排放、防治噪声污染、禁用高铬耐火砖等治理要求,而这些内容还未列入大多水泥企业的议事范围。因此,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的环保任务并不轻松。

之所以强调环境保护的高标准,不仅是企业的社会义务,更是企业管理档次上升的标志,它将彻底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改善设备的运行环境。同时,也是水泥行业持续发展的自身要求,为了大量吸纳其它行业的工业污染及生活垃圾,只有精细管理与操作才能做到。

3、 建立高尚的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持续快速发展,就要依靠先进的企业文化推动。凡是有作为的企业家都会认真培育和仔细呵护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且代代相传、一脉相承的努力发展。最初,它是企业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自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具体体现。以后,它将潜移默化地成为企业成功运行的理念。

之所以它应当是精细运转的核心内容,是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效益有着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它对企业发展产生着无法估量的巨大推动力。任何现代企业,包括水泥企业都不可能离开它。

二、衡量能耗水平最低的两大标志

既然能耗水平是精细运转的核心内容,如何衡量能耗水平就成为关键问题。本来,最准确的办法就是通过准确的计量,如单位熟料产量耗煤量,单位水泥产量耗电量。但是在实践中,水泥及其半成品,作为大宗原物料的计量准确性,确实还有一定的难度,常常碰到由于计量不准而产生各种争议。

为此,这里推荐评价企业实际能耗整体水平的两大标志,直接检查系统各工艺参数的合理性及设备完好运转率的高低,便可获得直观而又基本符合事实的结论。

1、工艺参数不合理就不可能有较低的能耗水平

对于窑系统,一级预热器出口温度,熟料从篦冷机排出温度,头排风机废气温度都应该越低越有利热耗降低;二、三次风温度越高越说明熟料的冷却热利用得越充分;系统散热及漏风量越少,说明系统热耗有可能越低。企业的管理中,预分解窑的温度测量,要比下料量、下煤量的计量准确、容易,同行们对这些参数的合理范围早已心明如镜,很好判断。

对于磨系统,在产量相同的情况下,主电机功率、主风机功率越小,系统压差越小,才说明系统电耗可能不高。只是磨机种类繁多,规格各异,使得这些参数可比性较小。在众多种类的粉磨装备中,当数立磨、辊压机最为节电,仍旧使用管磨机的系统不可能有理想的低电耗。

总之,对于某一设备及原燃料相对固定的生产线而言,实现高产、优质、低耗、安全运转要求的最佳参数只会有一组,实现该组参数下的稳定运行是能耗水平最低的必要前提。

2、设备频繁开停或带病运转不可能节能

谁都承认,窑与磨机的频繁开停不可能有低能耗,尤其是窑。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一味追求产量及运转率时,设备的带病运转会增加能耗,尤其是以产量作为员工收入计算依据时,拼设备的运转极其常见,如果这样的企业报出较低的能耗指标是绝对无法令人信服的。

应该明确,系统不能获取最佳参数运行,设备不能以完好状态运行,虽然未影响系统的运转率,但所造成的能耗潜在损失决不亚于停车损失。 三、实现精细运转不可或缺的四大基本条件

1、四大基本条件是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

四大条件分别是:原燃料均质稳定;高性价比装备;仪表自动化高水平;高素质员工队伍。它们是保证实现最佳工艺参数及设备高完好运转率的基本条件。

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看,分析任何一个事物的影响因素时,都是从人、机、料、法、环的思路分析。在这四大基本条件中,原燃料均质稳定是指“料”;高性价比装备是指“机”;仪表自动化高水平是指“法”;而高素质员工队伍是指“人”。严格说,应该还有第五大条件——基本建设的高质量,它是为高效益运行创造最好条件的“环”。只因为它无法通过生产管理去改变,除非重新作重大投资,变更工艺方案与装备,甚至推倒重来。因此,这里暂且还是只讨论四大条件为好。

只要完成上述四大基本条件,就使实现精细运转有了充分条件。那么,为什么这些条件中的每一项条件又都是必要条件呢?不妨分别讨论:

2、为什么原燃料稳定是实现精细运转的必要条件 ⑴ 社会对水泥产品质量要求所必须

凡是化工产品都有“均质稳定”的要求,水泥也是必须经过化学反应的产品,在水泥的使用中,对水泥的均质稳定既是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之所以是基本,是因为任何一

家水泥产品不能做到均质稳定,就不会有大工程敢于使用;之所以是最高,是因为均质稳定程度的提高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尤其对于像水泥这种通过以固相反应为主形成的固态粉状产品,比通过液气相进行反应的固态产品,以及本身就是液态、气态的化工产品而言,其均质要难得多。评价水泥质量不能只是强度、泌水性等指标的高低,更是其稳定性。它决定了混凝土及砂浆性能的均质稳定,由此决定建筑物整体质量的均衡与耐久性,因为建筑物决不允许由于局部薄弱而导致整体垮塌。

回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并没有新型干法工艺,为了达到均质稳定要求,国家曾硬性规定水泥出厂要多库搭配,一个年产二、三十万吨的水泥厂,至少有十个以上的水泥库,当时的生产规模小,事后搭配尚比较容易;用户使用批量也小,均质稳定的要求也不高。更何况,当时建厂条件要比现在正规得多,一个年产20万吨规模的水泥厂,都要拥有自己开采的石灰石等原料矿山。但是随着现代建设的发展,不但水泥生产大型化,而且建筑物越来越大,因此,对水泥生产的管理与操作就需要越发重视均质稳定的要求,传统工艺无法适应,新型干法生产工艺应运而生,并不断地发展与完善。遗憾的是,当前新线建设中不用老而笨办法稳定完全正确,但让原燃料稳定的新办法却忽略得如此干净,实在是一种观念上的倒退。尽管预分解技术对原燃料的适应能力强,但是这种忽略使新型干法技术的效益大打折扣,它为社会及企业造成的损失决不可忽视。

⑵ 难以实现控制最佳工艺参数

原燃料的波动,必然为高产、优质、低消耗、长期安全运转目标实现设置更大障碍,这是同行们都深有感触的,尤其是拥有使用稳定原料燃料经验的人,更会有深刻体会。这里不必要再浪费篇幅。

3、为什么高性价比装备是实现精细运转的必要条件 设备质量合格是订购设备时的基本要求,也是最低要求,随着设备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 采购者应该努力追求最高性价比装备的高要求。只有高性价比装备,才可能实现精细运转对节能降耗的核心要求。

⑴ 设备质量影响系统运转率

凡预分解窑年运转率低于90%,在扣除工艺更换窑砖以及堵塞、结圈或结雪人等工艺故障因素之外,其余因素就是设备原因的停机,影响全年窑的运转率少则5%,多则20%以上。如果细究其原因,除了维护不当,就是装备购置只追求低价,而不追求高性能所导致。

纵观不少近来新建成的预分解窑生产线,不过几年时间,已经千疮百孔,破烂不堪,比过去二十年的老窑,都要显得苍老。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只有一个,业主为了节约投资,造价一压再压,投资一省再省,最后连除锈、喷漆之类的工序都被砍掉了。

⑵ 设备的性能影响工艺操作效果

设备管理者应该明确,设备虽未停机,并不一定已经尽职,如何为满足工艺上选取最佳参数提供条件,是更高要求。常常有两种情况影响这种满足:一种是设备本身性能不高;另一种情况则是,明明设备已经带有重大隐患,却因某种原因还需要坚持运行。

⑶ 对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

设备性能在具有一定的富裕能力时,系统才可能稳定运行。而稳定运行才能使企业获得效益。随着设备制造技术的提高,设备的规格越来越大,运转的稳定程度也越来越高,万吨生产线的正常运转说明了这点。就像人要想长期健康工作,其负荷应当均衡的道理一样,设备如果总是在极限状态下工作,一是很难稳定运行,二是很难长期运行。当然,这种富裕能力要有经济性,并不是越富裕越好,至少有5%富裕量是应该的。但是在现实生产中,常常负荷量达到110%以上,设备根本谈不上稳定,只能带病短命运行。

4、为什么仪表自动化高水平是实现精细运转的必要条件

既然实现精细运转,必须选择最佳工艺参数,保证设备安全运转,从而降低产品能耗。

如果离开仪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这就成了一句空话。尤其是系统运转达到一定水平后,自动化将成为关键的关键。

当今我国的单位熟料热耗、单位水泥电耗水平之所以较高,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计量与自动化控制水平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有关。就以当前煤粉喂入量及生料入窑量计量的现状为例,虽然设计规范中要求计量精度要达到1%以内,但能实现精准控制的生产线并不多。使得窑内煅烧温度无法稳定,影响熟料质量,而且用煤量或大或小,降低热耗只能是纸上谈兵。尽管如此,在大窑已经停下时,少有领导安排查找喂煤、喂料设施不准的原因并进行修复。更不会有专门因为计量不准而停窑处理,更少有人计算如此运行的损失有多大?

在众多降低消耗的措施中,稳定并准确喂料量、喂煤量是很重要的条件,这决不是任何人有意强调之。首先,计量的准确时刻能控制着生料配料成分的稳定,从而影响着半成品的质量及消耗。其次,要求喂入的生料量及煤粉量高度稳定,自动化程度越高,稳定化程度越好,熟料在高产优质的前提下消耗就会越低。不少企业的运行正是以不顾计量的可靠条件为前提,其结果使熟料热耗至少提高20kcal/kgcl,这是保守的估算。

自动化控制的效益可以用分解炉的温度控制为例。如果靠人工掌握分解炉的用煤量控制炉温,从而实现分解率的稳定,显然出现波动的状态要大得多,且不说影响分解炉温度的因素很多,操作人员能否分析准确,只说对分解炉温度波动的反映灵敏程度就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谁都知道,分解炉加煤无论是过多或不足都会导致分解炉温度的下降,这其中明明存在最佳喂煤量的控制与选择问题,能完成这种控制与选择的最理想“人选”只有自动化控制。只是这个最理想“人选”所需要的条件仍是计量控制的相对稳定。

5、为什么高素质员工队伍是实现精细运转的必要条件

在以上三个必要条件中,其中任何一项都需要高素质的员工完成。 ⑴ 原燃料的均质稳定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肯定离不开高素质的人。 ⑵ 选择最佳工艺参数更离不开高素质的中控操作员

中控操作员的素质应当具体表现在较高的预见性与正确的思路两方面。提高预见性,是大家已经公认的高水平,即完成稳定操作所必须,它需要一定经验的累积;而开扩正确思路则被不少人所疏忽,尤其是要想理顺正确的思路,没有一定的对比、鉴别、分析、实践、总结,是很难升华到一定高度,缺乏这种升华,就很难实现最佳参数的确定。当然,预见性与最佳参数的选择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两种能力。

⑶ 设备要能在高水平上运行,除了要求购置高性价比装备以外,离不开责任心强、技术精湛的维护员工,尤其是高素质的维护与润滑队伍。

四、落实四大条件的措施必须符合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与要求 1、落实四大条件的措施

已经同时满足四大条件的水泥企业并不多,每个企业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差距,更何况这种条件随着技术的进步未还会提高,因此,企业必须不断为之付出努力。

众所周知,企业经常进行着技术改造与培训,这就是为了满足四大条件的两个基本手段。其中,原燃料均质稳定;高性价比装备;仪表自动化高水平这三项条件是靠技术改造逐步实现的;而高素质员工队伍则要靠不断地开展培训,接受新理念、新知识而实现。

技术改造可以按照改造对象、内容、规模分类,一般分为工艺技改、设备技改、配件技改、材质技改。不同类技改的投资大小与难易程度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决策与计划实施中可以采取不同的办法与安排。

⑴ 工艺技改

从生产工艺流程上进行较大幅度地改进,这种技改往往要伴随机械、电气及仪表等设备的大幅度变动,甚至总平面也要变更。因此,这是一种大型技术改造,要有充分的论证。比如:当前开始应用的生料辊压机终粉磨工艺,以生料电耗可降低30%明显效益为吸引力,日

渐得到业内人士认可。但这种技术只有在基本建设中确定,日后改造将要较高投资而困难。

⑵ 设备技改

作为整体设备的升级换代会是经常发生的。这种技改的幅度多数会比工艺技改小得多,但是因为要整机改换,费用也较高。比如,现在呼声较高的第四代篦冷机,模式较多,究竟哪种类型更好,以什么标准衡量是关键。那种以熟料温度低、篦板不漏料作为主要优点宣传的篦冷机并不是关键优势。又比如,螺杆式空压机对往复式空压机的取代,虽然价格较高,但性能以节电、维护方便而成为大势所趋。

⑶ 配件技改

配件类型的更新换代要快捷而简单,推广速度也会大大提高。它常常借助水泥行业以外的各种技术发展而来。同时,配件的改进费用并不多,即使多,也可在原有配件需要更换时进行,不必单独设立技改项目。对这类技改内容,关键是能尽快取得先进技术信息。比如:先进皮带托辊的寿命可提高数倍,而且运转轻便;又如:耐磨衬板、锤头、通过风速高的收尘袋等的先进配件都属于此类范畴。

⑷ 材料技改

只是提高材质的挡次,便可提高使用寿命或节能,与配件同样是可以利用检修过程予以更新,无需大的投资。如新型耐火浇注料及耐火砖、耐磨钢板、用陶瓷预热器内筒等。

2、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与要求是均质稳定

所谓“要求”是指必要性,即水泥新型干法生产必须具备均质稳定的条件才能获取预期效益。所谓“特点”是指可能性,即只有新型干法工艺具有均质稳定的独特优势,才是使其能发挥理想效益的根本。

“均质稳定”中的“均质”是指任意一批原料、半成品及产品中的任一部分取样,对任何指标的测试结果,都能代表这一批号原料、半成品及产品母体的该项指标;“均质稳定”中的“稳定”是指不同批号原料、半成品及产品之间的质量是一致的。按照数理统计学的概念说,在同一批次物料中任意取样的各项指标的标准偏差应该小于要求值;而不同批次物料的标准偏差中心值的波动应该小于允许范围之内。“均质”是“稳定”的条件,“稳定”是“均质”的保证。以熟料强度为例,如果熟料库内任意取出的熟料样品,检验的熟料强度之间的标准偏差小于±2MPa,而每天作为一批的熟料平均强度中心值都为60±2MPa。这样的熟料就应当是理想的均质稳定的熟料。用这种熟料生产水泥,在其它原料及工艺条件均质稳定的条件下,其水泥的均质稳定就非常容易实现。

3、每项措施都必须符合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与要求 同样是技改与培训两大手段,为什么实行后的效果差距会有天壤之别呢?有这样一句名言:“成功的秘诀是进入工作, 无为的原因是应付工作。”不符合新型干法生产特点与要求的技术改造与培训,是应付工作,十之八九是无为的。比如说,有的企业大修中将使用效果不理想的三次风闸板、预热器内筒取消,或用其它方式代替,都是不理解稳定运行重要性及选取最佳参数最终要求的反映;还比如说,用原有的生产习惯套用过来的培训内容,而且批批延续下去,培训中或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或脱离实际的理论,造成至今很多操作违背了应当遵循的规律。不但操作不利于稳定运行,更不知道有最佳参数去选择。还比如,不重视仪表自动化的投入与维护,实在是没有认识对新型干法生产必须均质稳定这项根本要求,也没有认识到当今的自动化仪表,对均质稳定生产的重要性。

要想得到“均质稳定”的目标和结果,必须用追求均质稳定的思想指导技术改造与培训。凡是符合均质稳定的技术改造才能执行,而且应该大胆果断的实施,并一定会获得好的效果;凡是用均质稳定的思想培训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才可能造就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人才,使生产线时时都围绕着均质稳定的目标运行。

综合以上所述内容,绘制路线图如下:

该路线图仅供有志于实现精细运转的水泥同行们参考,本文是对现代水泥企业管理思路的一种抛砖引玉式的讨论,决不想是纸上谈兵式的高谈阔论。其中每一个方框中的内容都值得展开细说,本人也曾在不同场合与媒体中发表过并不成熟的看法。

祝愿我国水泥企业的快速发展能够通过精细管理的途径,变得更有效益、更加强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