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一:环境的复杂性——Information Box.运河站
1 训练目的
建筑依托环境而存在,同时,建筑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生成建构过程无法脱离对其与环境之间关联度的审视。作为本科三年级建筑设计教程的第一个练习内容,在之前侧重建筑本身物质组成方式这一由内而外的设计训练的基础上,着重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影响制约建筑设计的外部环境因素,结合内部功能要求,提出相应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框架的能力。
2 课题设置
本课题为“Information Box.运河站”,要求学生在明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及水上客运站基本功能要求的基础上,着重训练其对影响制约建筑设计的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并以之确立设计架构。基于这一原则,项目用地设于杭州市西湖文化广场对岸:南临环城北路与武林广场相望,西靠坤和大厦,东接通往西湖文化广场的步行桥,北依京杭运河——与运河水位有较大落差。基地地下部分为已建地下停车场,基地西南角设有地下停车场人行出入口。滨河这一特殊的场地条件,加之周边环境因素的复杂,交通流线多样,使得对于建筑与环境之间关联度的分析成为设计的关键。同时,水上客运站作为交通设施,并与Information Box这一城市对外信息服务窗口现对独立,又部分相互关联,如何合理梳理两者的空间组织模式是设计的另一侧重点。本课题的训练时间为5周。
3 训练要点
一、要求学生在充分了解项目用地周边环境要素的基础上,分析、综合、评价场地条件的制约和启示,并合理应用于后续的建筑设计中。
二、要求学生根据不同使用行为模式,合理组织功能流线及相应的空间格局,同时兼顾建筑界面与城市环境的合理衔接。
三、要求学生学习掌握水上客运站的基本功能特点和要求。
4 专题讲座
4.1 建筑的功能特点
4.1.1 功能分区及流线
一)Information Box
主要由办公区和综合服务区组成。其中,综合服务区包括:接待中心、多媒体及网络服务、导游图书阅览、运河文化陈列及模型展示、 休息吧及相应服务配套用房。
二)运河站
运河站根据课题规模由三个基本功能模块组成:候船综合区、办公区以及售票区。其中,候船综合区包括:候船厅、问询及寄存处、医务室等;办公区:站务管理用房及广播室。售票区也可纳入到候船综合区。作为小型巴士旅游码头,不考虑行包功能区及流线。(附图1)
运河站按进出站流线考虑布置,其交通组织流线方式可分:a.平面错开式;b.立体与平面交叉式;c.立体、平面错开式。站房楼按竖向设计可分:a.单层式;b.跃层式;c.双层式。(附图2)
设计注意事项:功能分区应明确合理,按乘客进出站顺序力求流线通顺便简捷,避免流线交叉、干扰和迂回现象,尽可能缩短各种流线的流程。竖向设计上考虑运河常水位、洪水位变化与建筑的关联。
Information Box与运河站,两部分相对独立,在明确使用模式的基础上,局部功能可适当相互关联。
4.1.2 空间组织及要求
一)Information Box
Information Box综合服务区各功能组成,根据使用模式及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分可和,各部分要求自然通风采光,净高不宜小于4.2米,其中模型展示区净高不宜小于7.5米,并提供竖向两层可观赏区。
二)运河站
各功能区块要求自然通风采光,候船厅净高不宜小于4.5米,售票区净高不宜小于4.2米。
4.2 建筑与环境之关联
“。。。设计问题千变万化,多种多样,且各具特征,五花八门,多到几乎难以描述。尽管如此,开业建筑师要是打算与这门学科打交道那就必须弄懂他们。”——(《建筑设计方法论》,J.约迪克)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联即是关乎设计诸多纷繁复杂关系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环境”广义概念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
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与其周遭环境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同时,建筑所处的环境决定其所承载的文脉。对建筑空间内外产生影响的文脉与环境因素的分析即是去理解场地的原有条件、场所精神,以及自然、视觉、听觉和其他影响建筑生成的诸要素。由此,本课题将建筑与环境之间关联度作为训练要点,从中找到设计方式确立的切入点,培养学生以此构建一套方法用来解释、评估和利用诸如城市场所空间、自然环境要素、历史人文脉络等物质因素的设计能力。 4.2.1 环境限定因素
项目用地位于杭州市中心商业区,比邻古运河,与西湖文化广场及其城市综合体相望。因此,周边人群流线复杂多样,且区域位置突出。基地自南向北标高变化依次为场地标高6.60米(局部可利用地下空间)并与桥前广场相连,沿河步道3.60米及水面常水位1.13米(洪水位3.87米)。由此,设计中应关注建筑内外的流线组织,建筑自身的竖向设计以及建筑在不同层面与场地、水面的衔接关系,城市不同方向的建筑景观界面。(附图3)
4.2.2 建筑与城市环境
案例:大哥伦布会议中心 ,美国。艾森曼。
建筑与城市环境:通过对建筑与周边城市建成环境及建筑尺度分析,形成相应的建筑形态,以实现新旧建筑之间、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对话。
以外部形态为条件的建筑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关联:部分空间与形式相一致,部分内部空间与外部形式相脱离。
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形体构成手法:建筑形态与内部功能空间之间的关联被解构,建筑形式在此占主导地位。(附图4)
案例:古根海姆博物馆,西班牙。盖里。
建筑与城市环境:不同的城市界面及城市景观节点,采用不同的对话方式。于城市沿河开放景观界面充分展示建筑的艺术性;于城市建筑环境相邻界面,采用相应尺度、材料的建筑形式语言,以取得和周边环境相协调。
特殊形态下包含与之相应的特殊的建筑内部空间,与方正空间并存:工艺及功能使用要求高的建筑内部空间仍旧采用经典正网格空间布置,而在功能限定相对自由的开放空间采用用外部形态相应的
非先验性空间形态。
建筑造型:以前卫而不可捉摸的外部形态作为城市地标建筑的物质表征,同时仍然兼顾建筑和城市之间和谐的对话。(附图5)
案例:流水别墅,美国。莱特。
建筑的场所感:建筑如何融入环境,巨大的混凝土挑台从山壁向前伸出,横向阳台板上下穿插错叠,如岩石般生长在溪流之上,与垂直方向拔地而起、就地取材的毛石墙面烟囱取得平衡。四周的树木在建筑的交错处穿插延伸,溪流形成的瀑布沿平台的下部欢快迭落,达到了自然与建筑浑然一体互相映衬的效果。水这些水平的推力以一种诡异的空间秩序紧密地集结在一起,整个建筑看上去就像是从地里生长出来一样,但它更像是盘旋在大地之上。
建筑与环境:流水别墅无法异地再建,此地为其而在,建筑因地而生。(附图6)
建筑与环境因人的活动而休戚相关,同时设计中应关注人与建筑由内而外的观望,以及由外而内的审视。(附图7)
5 训练计划
根据课题设置的目标以及训练要点的要求,主要通过以下环节进行训练。
第一、开题讲座。首先通过专题讲座形式,向学生讲解课题的基本功能要求,解释课程训练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分析阐述项目用地及其周边环境的基本特质,并通过若干实例的分析来说明课程训练的要点。
第二、环境分析(2周)。以学生个体介绍和小组讨论、教师点评的形式,通过对建筑环境要素的综合分析及评价,探讨建筑生成框架的切入点,并确立基本的建筑布局。
第三、建筑生成(提交小作业)。在明确各人设计框架的基础上,通过构思草图、实物模型、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手段讨论并深化建筑单体的设计。
第四、设计深化(2周)。以学生个体介绍和教师点评、改图的形式,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深化,最终完成设计内容。
第五、成果制作(1周)。学生完成设计成果的最终制作。
第六、设计答辩。以学生与授课教师交叉答辩的形式,由学生介绍设计概念,教师提问和点评,对学生设计成果进行交互式的讨论。
6 文献阅读
1.《建筑设计方法论》,J.约迪克著,冯纪中,杨公侠译,华中工学院出版社社,2003 2.《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美)保罗·拉索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存在、空间和建筑》、《场所精神》诺伯格-舒尔茨
4. 《设计结合自然》(美)麦克哈格 著,黄经纬 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5.《外部空间设计》:(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 《交往与空间》,(丹麦)杨·盖尔著 何人可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 《解析建筑》[英] 西蒙.昂温,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8.《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6[M]. 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9.《建筑学报》、《世界建筑》、《新建筑》、《时代建筑》、《domus》 中文版(期刊)各期
7 设计任务书
Information Box ● 运河站
宗旨:从城市整体环境出发,保护、研究和拓展地域文化特征,切合时代发展需求,在用地制约
中创造具有特定意味的空间形象及场所氛围,同时满足功能使用要求。 地点:城市风景区用地
性质:博览建筑,展示主题自定。
基地概况:本基地南临环城北路与武林广场相望,西靠坤和大厦,东接通往西湖文化广场的步
行桥,北依京杭运河。基地地下部分为地下停车场,于基地西南角有人行出入口。基地周边环境条件丰富,流线多样,建设区域特征明显。同时,基地比邻运河处与运河水位有较大落差。
规划要求: 1、从建筑与环境分析出发,以城市的角度整合基地与周边建成的关系,注意远近各
视点的空间效果和建筑构成关系。 2、利用现有道路系统完成交通组织。
3、建筑空间组合应考虑适当体现其开放性和灵活性要求。 4、建筑密度不得大于40%,绿地率不得小于30%。
设计要求:1、着重处理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2、合理安排功能组织及各部分流线,合理布置建筑各出入口。 3、关注建筑本身空间形态、建筑造型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联度。 5、场地布置需考虑与桥前广场的衔接。
设计内容:该设计包含两部分内容:
1-Information Box为城市提供城市名片之用——城市运河文化展示、区域旅游信息咨询与接待、休闲购物;
2-运河站提供城市水上客运交通服务,对原有地块水上巴士站功能的延续与扩充。 两者相对独立,在明确使用模式的基础上,可适当相互关联。
设计分项指标:
I 总用地面积: 约4000M² II建设用地范围面积: 3420 M²
III总建筑面积: 2000M²(含建筑灰空间) IV建筑功能使用面积指标: Information Box
a. 办公: 5x24=120 M²
b. 接待中心(游览咨询、住行安排、纪念品销售、门厅、休息)、多媒体及网络服务、导游图书阅览、运河文化陈列及模型展示(模型放置尺寸为3Mx5M,展示空间要求为复合空间模式)、 休息吧(茶水、咖啡)及相应服务配套用房,同时各功能组成可根据各方案自身的设计出发点,允许灵活调配 1000~1200 M² 2-运河站
a. 候船厅: 200 M² b. 售票处: 30 M² c. 问询及寄存处: 30 M² d. 广播室: 20 M² e. 医务室: 20 M²
f. 站务管理用房: 2x25=50 M² 3-其它
a. 公共厕所(兼顾对外服务): 60 M²
b. 配电机房(设置地面一层): 40 M² c. 警务室: 30 M² d. 基地内布置40辆自行车停车位及机动车临时停靠点
e. 考虑两艘小客轮(4.5mx15m)四艘小游船(3mx6m)的船泊停靠位置。
图纸要求:最终成果要求图纸(580x830mm)1~2张,总平面、单体平面、剖面要求必须手绘。 1、总平面图 1:500(屋顶平面、环境设计,要求设计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场地布置,表达范围见
地形图要求)
2、建筑各层平面 1:200或1:300
3、建筑立面 1:200或1:300(不少于2个) 4、建筑剖面 1:200或1:300(不少于2个)
5、建筑表现图 (不小于400x300mm幅面,表现方法不拘) 6、建筑分析及局部透视(自定) 7、建筑设计说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设计进度要求:(作业迟交按系有关规定处理) 时间 9.6-9.19 9.20 时长 2周 交小作业1,成绩占总分之20%。 内容要求 讲课、布置任务书;调研及查阅资料,分析环境要素,确定设计基本框架。 提交中期设计草图。 内容要求:1、分析总平面设计。 2、单体平面功能关系。 3、建筑形体组合关系。 文本规格:要求A3大小,图文并茂,表达方式不拘。 9.20-10.3 10.4-10.14 10.14 2周 1周 交正图 讨论、修改方案,定稿。 上板绘正图。 下午16:00提交最终设计成果,晚19:00公开答辩。
8 作业选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