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要求考生用简练的文字表述来回答问题。它具有取材广阔、内涵丰富、立意新颖、设问巧妙、思考容量大、能力要求高的特点。而且常把识记、理解、实验、推论和计算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求融于一题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简答题常见失分点 一、卷面不按规定位置填写
网上阅卷发给 每一位阅卷老师的题目都是切块扫描的,绝不会看到考生姓名之类的资料,批哪一道题电脑屏幕上就只显示哪一道题;每份试题两人看,若两人误差大于零,则就有第三人批阅,即理综阅卷误差是“零误差”。阅卷老师必须做到“给一分有理,扣一分有据”。严格标准,全力以赴,认真评卷,确保客观、准确、公正。
网上阅卷的基础是对学生答题纸的扫描。所以要求学生①保护好自己的答题纸,不能有污损;②扫描后的字迹与原来的有着很微小的差距,所以学生在答卷的时候字不但要好看,还要清晰;③答题时一定要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能超出边框。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往答题卡上书写答案前,一定要整理好思路再写。
“高考直通车”联合衡水毕业清华北大在校生将于2013年5月中旬推出的手写版高考复习笔记,希望对大家复习备考有所帮助。该笔记适合2014年、2015年、2016年高考生使用。凡2013年5月中旬之后购买的高一、高二同学,每年指定日期可以免费更换一次最新一年的笔记。另外,所有笔记使用者将被加入2014年高考备考专用平台,每周定期提供最新资料和高考互动。笔记对外公开时间:5月20日左右
二、不按要求答题而失分
不按题目要求答题,虽然会做,但一分不得,所以在答题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落笔之前,应看清要求,如:
①要求填“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②要求填“元素名称”“符号”还是“代号”“序号”等; ③要求填“大于”还是“>”、“增大”还是“变大”等;
④要求填“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还是“电子式”; ⑤要求画“离子结构示意图”还是“原子结构示意图”; ⑥要求填写“a”“b”“c”“d”还是“A”“B”“C”“D”; ⑦要求填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还是“价电子排布式”。 三、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而失分
1
高考评卷时,对考生乱写错写化学符号、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以及卷面乱写乱画都要扣分。这类情况虽非比比皆是,但也屡见不鲜。如:
①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注明反应条件以及“―→”“===”“
-1
”“↑”“↓”等;
②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物质状态、“+”“-”号、“kJ·mol”、系数与热量值的对应; ③把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写成“g”;
④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质量、溶解度、密度、压强等的单位漏掉; ⑤无机化学方程式错用“―→”,有机化学方程式中错用“===”; ⑥有机物结构简式书写不合理;
⑦电极反应式不考虑得失电子数与离子的电荷关系;
⑧铜的元素符号Cu写成Ca,一氧化碳的分子式CO写成Co,磷化氢的分子式PH3写成H3P等。 四、书写不规范而失分
写错别字:在高考阅卷的评分细则中“中文名称”答案正确,但出现错别字,则根据该空的分值大小适当扣分,不少考生因书写错别字、生造字、潦草字而被扣分,常见的有:
氯气写成绿气;溶解写成熔解;分馏写成分流;蓝色写成兰色;苯写成笨;硝化写成消化;油脂写成油酯;酯化写成脂化;铵盐写成氨盐;金刚石写成金钢石;坩埚写成坩锅等。
五、文字语言表达不规范、不严谨而失分
简答题要求按要点得分,语言叙述要符合逻辑关系,前因后果要明确。“因”应是指“化学原理”,只有紧扣化学原理去分析解决问题,逐步解答才能得到相应分数。答题中应注意语言突出原理、层次分明、文字精练,符合科学性、逻辑性、准 确性、规范性,若思路混乱,言不及题,词不达意,即使长篇大论也不得分。
凡此种种,多是由于答题时一系列的不规范所致。因此,考生参加高考在答题时必须自始至终地事事、处处规范,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知识性失分。
高考评分细则实录
实录1 (14分)硫—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Ⅰ SO2+2H2O+I2===H2SO4+2HI Ⅱ 2HI
H2+I2
Ⅲ 2H2SO4===2SO2+O2+2H2O
(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2
a.反应Ⅲ易在常温下进行 b.反应Ⅰ中SO2氧化性比HI强
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2O d.循环过程中产生1 mol O2的同时产生1 mol H2 (2)一定温度下,向1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I(g),发生反应2HI H2+I2,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0~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___________。该温度下,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___________是原来的2倍。
a.平衡常数 b.HI的平衡浓度 c.达到平衡的时间 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
(3)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
___________移动(填“向左”“向右”或者“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___,产生H2的速率将增大。
a.NaNO3 b.CuSO4 c.Na2SO4 d.NaHSO3 (4)以H2为燃料可制成氢氧燃料电池。
已知2H2(g)+O2(g)===2H2O(l) ΔH=-572 kJ·mol。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228.8 kJ电能时,生成1 mol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________。
-1
高考评分标准: (1)c(2分) (2)0.1 mol·(L·min)-1(2分)注:不写单位或者单位写错不得分;64(2分)注:写单位不得分;b(2分)。注:写成B错。 (3)向右(2分);b(2分)注:写成B错。 (4)80%(2分)注:写成0.8不得分。 实录2 (12分)对金属制品进行抗腐蚀处理,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1)以下为铝材表面处理的一种方法:
①碱洗的目的是除去铝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碱洗时常有气泡冒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
离子方程式表示)。为将碱洗槽液中的铝以沉淀形式回收,最好向槽 液中加入下列试剂中的______。
a.NH3 b.CO2 c.NaOH d.HNO3
3
②以铝材为阳极,在H2SO4溶液中电解,铝材表面形成氧化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少量废电解液,加入NaHCO3溶液后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镀铜可防止铁制品腐蚀,电镀时用铜而不用石墨作阳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下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 若X为碳棒,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置于____处。 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______。
高考评分标准: (1)①2Al+2OH-+6H2O===2[Al(OH)4]-+3H2↑ (或:2Al+2OH-+2H2O===+3H2↑)(2分) 注:方程式配不平不给分;非离子方程式不给分。 b(2分)注:写成B错。 ②2Al+3H2O===Al2O3+6H++6e-(或2Al+3H2O-6e-===Al2O3+6H+)(2分); 注:电子写成e不给分。 HCOeq \\o\\al(-,3)与H+反应使H+浓度减小,产生Al(OH)3沉淀。(2分)(合理答案即得分) 注:(1)必须体现酸性减弱,碱性增强; (2)双水解不给分:Al3++===Al(OH)3↓+3CO2↑不给分 (2)补充溶液中消耗的Cu2+,保持溶液中Cu2+浓度恒定。(2分) 注:保持Cu平衡、保证Cu浓度、防止Cu浓度下降、补充Cu、提供Cu+、增加Cu2+浓度、保持Cu2+的数量、不断提供Cu2+等等均不给分 (3)N(1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或牺牲阳极保护法)(1分) 注:(1)核心是体现牺牲阳极; (2)活泼金属保护法、阴极保护法、原电池保护法、牺牲负极的阳极保护法,正负极等等一律不给分; 2+2+2+2+2 4
(3)关键字不能错,否则不给分。 实录3 (16分)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Fe2(OH)n(SO4)3-0.5n]m,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过程如下:
(1)验证固体W焙烧后产生的气体含有S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2,所需仪器如下。装置A产生SO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装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制备绿矾时,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______,充分反应后,经______操作得到溶液Y,再经浓缩、结晶等步骤得到绿矾。
(4)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为______。若溶液Z的pH偏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______。
高考评分标准: (1)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加热恢复原色。(2分)(合理即得分) 注:以下三种答案同样给分,但其他答案不给分。 A.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 B.将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或KMnO4)溶液,溶液褪色; C.将气体通入溴水溶液,溶液褪色
5
注:(1)褪色写成退色也对 (2)必须体现方法学原理:①气体通入;②品红溶液或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③溶液褪色 (3)关键字错不得分 (2)d→e→c→b(2分);注:写成大写字母算错 防止倒吸(安全瓶)(2分)注:错别字不给分; 吸收(多余的)SO2或除去多余的SO2(2分)注:(1)必须体现出SO2;(2)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与尾气反应等等只要没有体现出SO2都不给分。 (3)铁屑(2分) 过滤(2分)注:只要出现错别字均不得分 (4)将小片pH试纸放在点滴板(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2分);注:只要关键字出现错别字均不得分 低(小)(2分)注:写成少算错 解题指导与答题规范
解简答题的一般思路是:①认真审题,抓住核心,分清要说明问题,还是要归纳结论,还是要验证原理。②分析题意,找出题中所有的大小知识点,并抓住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③学会知识迁移,把书本知识渗透到题目中,积极思维,寻找交联点。④草拟方案,联系题意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小结,并对语言进行加工提炼,做到:原理正确,回答切题,操作规范,语言精练,意思完整。
最简单有效的训练方法就是复习近期做过的化学题及其参考答案的表达方式、教材上的叙述以及化学教师规范的化学语言。同时,还应适当揣摩出题人的意图,顺着出题人的思路去分析和答题。
类型一 实验操作型
要求回答“怎么做”。往往用来考查化学实验知识,最常见的是实验的基本操作及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分析时要运用同中求异的思维方法,设计出简便而可行的实验方案。回答时,需用文字陈述实验的操作步骤、所用药品、现象以及结论。一般不必阐述 “这么做”的理由。
常见的答题模式: (1)试纸使用的答题模式:
检验液体:①取放试纸→②蘸待测液→③点滴试纸→④观察颜色(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检验气体:①取润湿→②粘棒端→③近气体→④察颜色。
6
(2)气密性检验的答题模式:①装置形成封闭体系(这是常忽视失分的地方,如关闭活塞、导气管放入水中、液面没过长颈漏斗尖端等)→②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③描述现象→④得出结论。
(3)物质鉴别的答题模式:①各取少许→②滴加试剂→③描述现象→④得出结论。
(4)可燃 性气体的验纯:①试管集(一般用排水法)→②拇指堵→③近火焰→④松拇指→⑤听声音→⑥得结论。
(5)实验现象的描述模式:描述实验现象时,我们经常因叙述不全而 失分,如果我们从“海”(溶液)、“陆”(固体)、“空”(气体)三方面再结合特殊要求进行分析,就能全面准确描述:①溶液应从颜色变化、液面高度变化、变浑浊、变澄清等方面分析;②固体应从颜色变化、体积变化、溶解消失等方面描述;③气体应从颜色变化、气味变化等方面描述。
【例1】现有实验药品一定质量的锌(分片状和粒状两种)、浓硫酸(密度1.84 g·mL)、水以及下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量气管B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甲管有刻度(0~100 mL)。甲、乙管可固定在铁架台上,供量气用。实验时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利用此装置可测定锌的相对原子质量。(设锌全部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超过50 mL)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稀释浓硫酸,应如何稀释?简述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
(3)按图示装置实验,要保证不逸出H2,应如何操作?简述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较准确地测量H2的体积,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时,除应注意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外,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计一个不用量气管,而用中学常用仪器来测量H2体积的装置,应用的仪 器(自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规范答题:(1)固定A、甲、乙三管,将A、甲两管橡皮塞塞紧,在乙管注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静置片刻,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沿烧杯内壁向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缓缓注入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3)向试管A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将试管倾斜,把锌片放在试管内壁上(但不与H2SO4接触),塞紧塞子,慢慢直立,使锌片滑下与稀硫酸接触反应 (4)调节甲、乙两管液面高度至相平使气体的压强与外界气压相等 减少测量误差 (5)洗气瓶、带导管的双孔塞、50 mL量筒
7
解析:(1)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有“气泡法”和“液面差法”,据此装置的特点,应选用“液面差法”,按照操作、现象、结论进行回答。操作中要注意答清楚加水之前的准备及加水的限度问题。要保证操作中不逸出气体,则一定要在形成了一封闭的体系以后再让锌与硫酸接触,而且要根据题目所提供的药品只有浓硫酸没有稀硫酸,锌有片状的和粒状的供选择,考虑到了以上几点再下笔答题。(5)用量筒进行排水法收集,然后读出量筒中收集到的水体积即为产生的气体的体积。
类型二 实验评价型
评价一个实验方案,必须符合设计原则,对于不合理的设计能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能提出合理建议,对于不同的设计作出比较,实验方案的评价要比设计实验的难度稍大,要求稍高。
思维方向:可行性、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等方面思考;
常见的考查方式:①评价装置的作用意义;②评价某项操作的作用及意义;③评价实验方案的优劣;④评价整套装置的优劣;⑤误差分析等。
【例2】(2012福建理综,25)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发生装置如图所示)。
(1)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______(填序号)。
A.往烧瓶中加入Mn O2粉末 B.加热
C.往烧瓶中加入浓盐酸
(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AgCl质量。 乙方案: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
丙方案:与已知量CaCO3(过量)反应,称量剩余的CaCO3质量。 丁方案: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H2体积。 继而进行下列判断和实验:
①判定甲方案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
②进行乙方案实验:准确量取残余清液稀释一定倍数后作为试样。
a.量取试样20.00 mL,用0.100 0 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消耗22.00 mL,该次滴定测得试样
-1
中盐酸浓度为________ mol·L;
8
-1
b.平行滴定后获得实验结果。
③判断丙方案的实验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已知:Ksp(CaCO3)=2.8×10,Ksp(MnCO3)=2.3×10-11]
④进行丁方案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
(ⅰ)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中。
(ⅱ)反应完毕,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
次减小,直至不变。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9
规范答题:(1)ACB(按序写出三项) (2)①残余清液中,n(Cl-)>n(H+)(或其他合理答案) ②0.1 100 ③偏小 ④(ⅰ)Zn粒 残余清液(按序写出两项) (ⅱ)装置内气体尚未冷至室温 解析:(1)注意加药品时先加入固体MnO2,再通过分液漏斗加入浓盐酸,最后才能加热。
(2)①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4H+2ClMn+Cl2↑+2H2O,可以看出反应残余液中c(Cl)>c(H+),用甲方案测得的是c(Cl-),而不是c(H+)。
②根据c(盐酸)·V(盐酸)=c(氢氧化钠)·V(氢氧化钠),c(盐酸)=c(氢氧化钠)·V(氢氧化钠)/V(盐
-1-1
酸)=22.00 mL×0.100 0 mol·L/20.00 mL=0.1100 mol·L。
③由于Ksp(MnCO3)<Ksp(CaCO3),过量的CaCO3要转化为一部分MnCO3,由于M(MnCO3)>M(CaCO3),故最
+
终剩余的固体质量增加,导致测得的c(H)偏小。
④如果把残余清液转移到Zn粒中,则Y形管内壁就会附着一些清液;Zn与盐酸反应放热,因此,冷却后气体的体积将缩小。
类型三 理论解释型
要求说明“为什么”。多用来考查基 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最常见的是分析说明和解释一个化学现象或事实。分析时要运用由果索因的思维方法,先分析题中给出的结果,然后结合化学原理、物质的
+
-
2+
-
9
性质等知识,推测出产生结果的原因,力争自圆其说。回答时侧重于化学用语(如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特别是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时,一定要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常见的答题模式:
叙述时一般可使用因果表述法,不但要回答出“是什么”,重点还要回答出“为什么”,回答问题一般要体现“前提、理由、结论”的答题过程,切 忌顾此失彼;最后联系题意综合分析、归纳,并作语言的加工提炼,做到原理正确、回答切题、语言精练、意思完整。
【例3】(改编自2011北京理综)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溶液A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 (2)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pH在2~3之间,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盐酸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范答题:(1)NaOH (2)2Cl—+2H2OH2↑+Cl2↑+2OH- (3)Cl2与水反应:Cl2+H2O HCl+HClO,增大HCl的浓度使平衡逆向移动,减少Cl2在水中的溶解,有利于Cl2的逸出 解析:(1)从加入原料(水含少量NaOH)可知A为浓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从电极反应推测,右室生成+-+
H2,H得电子,OH浓度增大,Na向右移动,所以生成物为NaOH;(3)审题关键词:阳极区、化学平衡,
-
阳极区的电极反应为Cl失电子生成Cl2,氯气与水反应,使氯气损失。
类型四 信息给予型
高考考试说明对能力要求中明确提出了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而在多年来的高考试卷中信息型试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这一类试题要求考生要把题中给出的新信息与已学过的旧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关键 是通过一个结合点把信息知识与旧知识整合成一体,形成一个新的知识链,然后找到问题的答案。
当面临新问题情境时,必定将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待求条件及可能用到的解题方法等进行周密的思考,从而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迅速把握正确的解题方向。不少同学在练习或考试时抓不住关键字、词、句,却被一些表面现象和节枝问题所迷惑,从而匆匆作答,自以为满有把握,实际却离题万里。 【例4】氢化亚铜(CuH)是一种难溶物质,用CuSO4溶液和“另一物质”在40~50 ℃时反应可生成它。
+
CuH具有的性质有:不稳定,易分解,在氯气中能燃烧;与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气体;Cu在酸性条件下发生
+2+
的反应是:2Cu===Cu+Cu。
10
根据以上信息,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CuSO4溶液和“另一物质”制CuH的反应中,用氧化还原观点分析,这“另一物质”在反应中作__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2)写出CuH在氯气中燃烧的化 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uH溶解在稀盐酸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如果把CuH溶解在足量的稀硝酸中生成的气体只有NO,请写出CuH溶解在足量稀硝酸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范答题:(1)还原剂 (2)2CuH+3Cl2 (3)H2 (4)CuH+3H++ ===Cu2++2H2O+NO↑ 2CuCl2+2HCl 解析:由CuSO4+“另一物质”→CuH知,反应中铜元素价态降低,故“另一物质”是还原剂。CuH中铜、氢元素均处于低价态,与强氧化剂氯气反应时,均可被氧化而生成CuCl2、HCl。CuH溶于盐酸时,氢
2+
元素会发生价态归中型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气。CuH放在硝酸会被氧化成Cu与+1价氢。
类型五 图表数据型
近年来高考中出现了大量的图表、数据分析型题目,这就要求我们能对图表及各组数据进行分析,并抽象成化学知识或规律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5】地下水中硝酸盐造成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文献报道某课题组模拟地下水脱氮过程,利用Fe粉和KNO3溶液反应,探究脱氮原理及相关因素对脱氮速率的影响。
(1)实验前:①先用0.1 mol·LH2SO4洗涤Fe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②将KNO3溶液的pH调至2.5;③为防止空气中的O2对脱氮的影响,应向KNO3溶液中通入________(写化学式)。
(2)下图表示足量Fe粉还原上述KNO3溶液过程中,测出的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部分副反应产物曲线略去)。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t1时刻前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1时刻后,该反应仍在进行,溶液中浓度却没有增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浓度在增大,Fe的
2+
-1
11
规范答题:(1)去除铁粉表面的氧化物等杂质 N2 (2)4Fe+ +10H===4Fe+ +2+ +3H2O 生成的Fe2+水解(或与溶液中的OH-结合) 解析:(1)抓住洗涤关键词,洗涤铁表面杂质,再分析铁粉表面可能的杂质;(2)由图像可知
、、H2O
2+
c(H+)逐渐减小、c(Fe2+)、
逐渐 增大,所以反应物为Fe、
+
、H,生成物为Fe、
-
+2+
配平即可;由图像可知溶液的碱性 逐渐增强,所以c(H)逐渐减小,c(OH)逐渐增大,考虑Fe的性质
2+
即可推知Fe没有继续增大的原因。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