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策略研究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215000)屈荷军
[摘
要]针对目前美育“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的现象,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把美
育工作整体架构,从环境资源、课程建设、审美意识和教育合力四个维度进行研究,实现美育系统化、课程化、立体化和本土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即审美的知觉力、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以美育人;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1)09-0001-02
美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实现和谐的发展。
“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这是蔡元培先生对美育的定位,揭示了美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因此,美育对提高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笔者对多个区域的学校,从环境资源、课程建设、审美意识和教育合力四个维度进行调研。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容易忽视的问题具有共性,表现如下:(1)美育环境资源方面:美育环境建设呈碎片化,如部分学校的经典艺术展示没有按历史发展或艺术流派设计明确的文化标识、公共环境艺术创设缺乏学生参与等;(2)美育课程建设方面:偏重技能的培养和传承,较少组织学生赏析经典作品和去相关艺术馆进行实践活动,对于审美理解、人文素养的引导有待加强,且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仅面向社团学生;(3)师生的审美意识方面:幼儿园的审美引导优于小学,小学的审美引导优于初中,初中的审美引导优于高中,即美育发展的延续性有待加强;(4)教育合力方面:教师、家庭在日常生活中较少进行美育教育,鲜有学校重视教师的审美培养和家庭的美育指导,尚未形成鲜明的美育合力。
“尽管美育的典型形式是艺术教育,但美育却不等同于艺术教育,更不等同于画画和唱歌等简单的艺术技法教育。”因此,教师要坚持以问题导向,在美育系统化、课程化、立体化和本土化的目标指引下,以美启智,以美育人,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实施、优化美育的策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以美的环境熏陶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
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体现,而且是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的集中展示。校园文化和环境对师生的审美教育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美育的导向和质量。
1.形式向内容延伸形式向内容延伸,,真正让每一堵墙说话除了墙面布置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外,学校要系统设计校园文化内容,不仅要精挑细选,经得起推敲,
还要有系统性、连贯性,突出美育的特点。如中国艺术可以时间为轴线进行设计,国外艺术可以艺术流派为类别进行布置,且精选的内容有注解,突出美学。例如,某学校创新“地面文化”,即一楼公共区域的水磨石地面上为明亮的“康定斯基”式样抽象图形,这样可营造校园的自由氛围,激发学生进行自由、欢乐的想象。
2.室内向室外延伸室内向室外延伸,,真正让每一处体现美公共空间增设艺术体验区、涂鸦区、艺术阅读区、视听区等,这样可使学校少一些绿化隔离带,多一些创作缓冲带,有利于学生进行艺术互动,实现共同成长。同时,添加一些户外桌椅,这样可让学生从固定的专业教室中走出来,在绿树红花中写生、表演、阅读,亲近自然。如有些学校营造国画特色氛围时,在室内布展经典的国画作品,在室外布置山水砖雕,供学生拿着笔蘸着水体验砖雕上山水的线条。这样设计景物与文化,突破了空间的局限,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化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3.平面向立体延伸平面向立体延伸,,真正多维度创造艺术
在学校的公共区域多一些学生创作的装置艺术,如凳子的堆砌涂鸦、水管的排列描绘等,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的环境建设,而且可以使学生的艺术创作从平面走向立体,提高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如笔者学校在建校初期就确立“处处是舞台,处处是博物馆,处处是美术馆”的美育目标:校园的水池边有罗丹创作的“思想者”,樱花树下有学生制作的陶俑,连廊处有师生扎染的蓝衣花布装置……校园每一处都有“美”的影子,让学生浸润其中、享受其中。
二、以美的课程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审美创造
美育课程的研究与构建主要从美学的角度,包括哲学美学、艺术美学、科学美学等,探讨课程与审美之间的问题,把各种审美法则引入课程研究之中,构建课程与教学美学的新思维和新行为方式,从而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构建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美育课程体系,,开设丰富优质课程以学校特色价值文化体系为基石,开设分层次、
1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21·3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图音体
多类型、阶梯式、学科化的课程体系,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美术、摄影、影视、书法等艺术种类,包括校本教学和社团活动,确保每位中小学生至少拥有一项艺术爱好和掌握一项艺术技能。如笔者学校在学科框架下实施开发国画和版画两大课程,即一至五年级学生学习国画课程,六至八年级学生学习版画课程,通过单元主题课程设计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均以“园林境像”为主题,集中开展普及性的教学和特色化的艺术工坊,实现课例的学习和作品的完成,让学生的成长具有苏州文化底色。
2.统整艺术活动主题统整艺术活动主题,,推进活动项目化管理在学校美育课程统领下,对艺术游戏、艺术实践活动、艺术展示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进行规划设计,确定主题,成系统、成体系,一以贯之,不可每次随意更改主题,缺乏美育向心力。如笔者学校的“园林境像”艺术主题,在探索传统美术(国画、版画、苏州泥塑、剪纸)和西方艺术(油画、粉画)文化的同时,融合Steam课程项目现代园林微景观设计理念以及3D打印等技术,致力于表现创意奇特、意境悠远的“新园林”。又如,油画俱乐部侧重探究苏州古典园林的创新表现;色粉画俱乐部侧重探究园林与昆曲“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剪纸俱乐部侧重探究苏州园林景物与水中倒影的表现技法……学校每年的“园林镜像”艺术展,学生的作品精彩纷呈,各具特色。
3.统筹社会美育资源统筹社会美育资源,,加快美育实践进程席勒说过:“从感觉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的转变,只有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家庭是美育的起点和摇篮,营造良好的家庭美育氛围,提升家长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的意识、行为,这是小学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如笔者学校常利用家长活动等平台,探索家庭美育教育,进行家庭审美文化的定期宣传。同时,定期开展“巧手妈妈进课堂”等活动,提高父母在美育课堂中的形象和作用。此外,还与学校美育特色相符合的美术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单位签订实践基地协议,与社会艺术团体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加强互动交流,定期组织师生、家长开展实践沙龙活动。
三、以美的教学涵养艺术气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趣
康德说过:“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因此,教师要创新美育的教育形式,把握审美内涵,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使学生具有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形成自觉的理性力量。
1.优化艺术教学改革优化艺术教学改革,,加强经典作品赏析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最主要的内容和最基本的途径。因此,注重发展技能的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审美情感、人文素养,提倡体验式学习和深度学习,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21·32特别要加强经典作品的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如笔者学校的审美课程中有“我把艺术讲给你听”活动,即艺术教师先探索设计名家名作图谱,再指导和协助学生进行课外艺术选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深入研究,然后以艺术演讲的形式,根据课前制作好的PPT进行讲解,与同学们分享。同时,在学校官方微信上开设专栏,师生共同介绍不同主题的艺术,带动更多的学生欣赏艺术、了解艺术。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又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获得好的效果。
2.加强美育渗透融合加强美育渗透融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高尔基曾经说过:“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德育是方向,教育是基础,体育是保障,美育是贯穿一切的中轴线,所以应将美育渗透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如某学校在每个教学环节运用不同的音乐,加强对学生艺术审美感受力的培养:排队集合时播放轻松欢快的《铃儿响叮当》,午间休息时播放恬静的《竹林深处》,自主学习时播放空灵的钢琴曲《初雪》,运动后休息时播放宁静的《摇篮曲》……学生每天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之中,感受音乐的声律美、韵律美,享受美的生活,使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更有活力。此外,学校要将美育融入评价体系中,制定统一的美育评价体系,强化学生的美育效果,激发学生的创新内驱力。
四、以美的传统树立文化自信,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美育塑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丰厚的价值理念。价值理念存在于家国情怀之中,存在于民族情感之中,存在于家庭和谐之中,也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潜藏在我们的民族意识里,淋漓尽致地显现为中华民族精神。如在我国园林文化艺术中,园林砖刻、木刻等题材有苏武牧羊的故事,表达坚定的信仰和民族气节;有“愚公移山”的故事,传达不畏艰辛、筚路蓝缕的开创精神。
此外,加强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教育,要研究区域文化。如笔者学校挖掘“苏式文化”“吴门书画”等优秀资源,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这样可用美育温润“苏式美学”,用美育滋养“中国血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正如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培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总之,美育能让学生在欣赏美的愉悦中唤起自身的高尚情怀,以人性的目光来看待人的享受,以高雅的情怀来支配物质的获取和享用。因此,学校应不断探索美育教育之法,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责编杜华)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