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苏2016届九年级中考复习【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记叙文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2021-02-02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专题——记叙文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一、专题导入

二、专题知识梳理

常见考点之一:修辞手法

六种常用修辞手法的定义:

(1)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喻体)跟甲事物(本体)作比。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要注意的是,用“像”“仿佛”不一定就是比喻。

(2)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有人一样的感情和人一样的动作神态。

(3)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4)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句子或短语量上够不上三个的,不是排比。

(5)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以肯定形式问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

(6)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特点:自问自答。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设问、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

常见修辞的答题模式

比喻、拟人的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的作用:强调了+对象+特性,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夸张的作用:强调突出了+对象+特性,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1 页 共 8 页 第

设问的作用: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的作用:加强气势,强调了肯定的语气,强化了对……的……之情;引发对……的思索,引起读者思考和关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常见考点之二:记叙顺序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常见考点之三:描写 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三、专题精讲 (一)记叙文开头的作用

文章的开头是除题目外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内容。一个恰到好处的开头,往往能迅速抓住读者,给读者明晰第一观感。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考察文章开头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这里说的“题”主要是指“标题”而非“主题”。题为文之眼,记叙文的开头是文章主体与标题的第一触点,开头或紧承题目点明写作对象,或写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 2 页 共 8 页 第

均可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

如《一起长大的玩具》的开头:“忘记了是在哪一年的庙会上,看到了一种通体漆黑的泥玩具,形状像狗,又像猴,有的像独角兽,有的像九头燕,奇禽怪兽,多的是,我一时看得眼花缭乱。”开篇直接点明本文的写作对象是玩具,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总领全篇,引出下文

有些文章在开头用简洁的话语概述全文的总体内容,后文围绕这一概述从不同方面具体描述,这类文章的开头即起到了总领全篇并引出下文的作用。

如《只要翻过那座山》的开头即属此类:“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开头用一句话总领全文,点明后文。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有些文章的开头设疑或提问,往往能起到制造悬念、抓住读者、激发阅读兴趣的效果。 如宗璞《紫藤萝瀑布》的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看似一句不起眼的话,却能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疑问:“作者为什么会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读者的心一下子就被抓住了。

4、写景状物,渲染气氛

有的文章以写景状物开头,这类开头或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已达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展开故事的作用。

如《海鸥乔那坦》的开头:“清晨的海面波光粼粼,一艘早航的渔船撒向海面的网,引来了成群的海鸥”开头的这段环境描写交代了海鸥的生活背景。

5、抒发感情,奠定基调

有些文章的开头往往通过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或某些修辞、表达方式来体现或明快、或晦暗、或激越、或舒缓、或爱怜、或讨厌等不同风格和感情,借以奠定文章的基调。 如朱自清的《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的强烈感情,欢快、抒情的格调跃然纸上。

(二)记叙文的结尾

记叙文中一个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不同的结尾在文中往往起着不同的作用。 1、画龙点睛,卒章显志

有些文章的结尾处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用简洁的语言,通过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明确地表达主题或写作意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周素珊《第一次真好》的结尾:“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简明的语言点出“第一次”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并表达作者真切的期望。

2、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3 页 共 8 页 第

部分文章在结尾处从内容、结构或情感的角度对全文进行总结,并通过议论或抒情对文章的主题进一步挖掘,使之更加接近事理的本质。

梁衡《母亲石》的结尾:“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不仅首尾呼应,而且总结全文,深化文章的主旨,在赞颂母爱伟大的同时,警醒天下儿女多关爱母亲。

3、照应前文,首尾呼应

某些文章的结尾或者与文章的标题、开头相照应,或者与前文的某一部分相应和,从而使文章显得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如莫怀戚的《散步》的开头写到:“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结尾则是:“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两段在情节、人物、内容上均构成了照应,使文章显得严密紧凑。

4、抒情议论,升华主题

有写记叙文在结尾通过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对文章主题进行拓展,使文章主题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升华。

鲁迅的《故乡》的结尾:“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议论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为创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四、专题过关 检测题1:

蓝 丁立梅

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 蓝,蓝色的蓝。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

②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

③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每一个人,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饱满得枝叶葱茏。“你真不简单”,我们由衷地夸赞。她听了,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④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 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原来,都不是冷漠的人哪。

⑤很快的,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那个腹泻,她给止泻药。有人削水果,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手,她伸手到口袋里一掏,就掏出几块创口贴来。仿佛她会变 4 页 共 8 页 第

魔术。大家对她敬佩和感激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⑥西藏地广路遥,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⑦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措。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地欢呼奔跑,然后,双膝突然跪下,泪流满面。我们都吓一跳,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听到她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我来了。

⑧原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地塌。她在意过很多,得失名利,都曾是她的主题曲。她玩命地去争,甚至因此忽略了家庭。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曾经双手紧握着的那一些,都成浮云了,她只要自己能活。

⑨ 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 出门旅游,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心里都会腾起一阵欢喜:感谢上帝,我又拥有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作是崭新的,是重生。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她活过了医生断定的三个月,活过了一年,活过两年,还将活下去。

⑩生命本是如此珍贵,理当爱惜。我们不再说话,一起看湖。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 (选自《扬子晚报》2013年3月18日,略有改动)

文章开头写到“蓝蓝的天空”,结尾又写到了“湖的蓝,天的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题2:

夜深同花说相思

⑴她叫秀花,果然手巧,擅长绣花。我有时候笑她,你的名字可真够土的,这时候她总是露出很羞涩的样子,仿佛自己犯了错遭到批评,又自我解嘲地说,土吗?都是这样的名字啊,我妹妹还叫秀莲呢。

⑵上大学那年,女生宿舍时兴拉床帘。我给她修书一封,不久,一幅床帏就绣好寄过来了,白色的细棉布,彩色的丝线缀着一朵一朵的花儿。我拉上床帘,小小的个人世界也跟着芬芳。可惜,毕业后,那块很长的白色绣花棉布,跟着日子弄丢了。

⑶我打电话问,干吗呢?她说,十字绣呢。她在绣十八个美女,原来想绣《红楼梦》里的十二金钗,可惜那个图案刚刚卖完,她就买了十八个美女,说是绣完送给我搬家用。我心想《红楼梦》我是喜欢的,毕竟有典,您弄十八个没有出处的美女,我挂墙上多俗啊。于是,我委婉地说,您绣那多费事啊,少说也要两三年,再说眼睛、颈椎也受不了啊,我可不落忍,千万别绣了。她不听,还是要绣。我只好放狠话,我不太喜欢的。她讪讪地说,那我就挂自己墙上。

⑷然而,我还是劝她别绣了,她又说,闲着也没意思。搬家后,她离开了故居旧邻,陌生的环境里,她和夕阳一般孤单,我也就不好再强行阻止。高楼的西窗下,这个叫秀花的女

5 页 共 8 页 第

子拿着绣针,在西晒阳光下低头做着十字绣,一针一针,绣着一幅画,绣着寸寸光阴。远远看去,也是一幅画。

⑸和她住在同城,却也不总 见面,为此我常常自责。忙碌了一天,下班后只想回家,休息日只想放松,只觉得精力不够,不够再去腾出心打点一份感情,然而她有。

⑹我接到她的电话,说已经坐公交车到了单位门口,我急忙跑出去。看到她穿着齐整,站在银杏树下,在过往的人流中冲我笑,又露出那点少女般的羞涩。她的手里拎着沉重的布袋书包,都是吃的,牛肉蒸饺、炒花生、山楂酱、红烧肉、柿子、白萝卜。她从西向东,穿过多半个城市,只为给我送饭。有时候时间晚了,也会在我回 家时路过的公交站点下车,于尘埃中等我。我接了沉重的布袋书包,开车绝尘而去,留她在黄昏的暗影里,继续等候开回的公交车。

⑺衣柜里的衣服换了一茬又一茬,压箱底的是一件紫色缎面棉坎肩,她亲手缝制的。床上的床品换了一套又一套,压床底的是一床粉色缎面的棉被,她亲手缝制的。有些东西,不可再生,而你却贪婪地想此生永远拥有,只好压在箱底。

⑻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有能力,就给她建造一个世界,好比秦王的阿房宫,唐王的大明宫,我要把她妥妥地雪藏起来。有时候我又想,她的整个世界,无非是我开放的平安幸福花。如此深情如此夜,我真想热热地唤一声,娘。夜深同花说相思。她叫花儿,我的娘亲,已经老去,正在更老。

(选自《2013年季度精选集〈读者·原创版〉春季卷》,有改动)

1、文章开头介绍母亲的名字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说说第8段饱含了作者哪些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末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个段落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一只鸟 芦芙荭

每天清晨走进公园时,他总要在那位盲眼老头面前徘徊好久好久。盲眼老头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着只鸟笼,笼里养着一只他叫不上名的鸟儿。鸟儿一身丰泽的羽毛油光水亮;一双乌黑的眼珠,顾盼流兮;叫声清脆悦耳。更重要的是,那只鸟有一个令他怦然心动的名字——阿捷。每次,盲眼老头用父亲喊儿子般亲昵的口气“捷儿、捷儿”地叫着那鸟儿,教那鸟儿遛口时,他的心就像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一般,令他踯躅不安。 退休后,他除了每早来这公园里遛遛达达外,不会下棋,不会玩牌,对侍弄花儿、草儿,养狗儿、养鸟儿也几乎没有什么兴趣。但自从见了盲眼老头养的那只鸟儿之后,他就莫名其妙地从心底生出了一种欲望——无论如何也要得到这只鸟儿! 6 页 共 8 页 第

有了这种强烈的占有欲,他就千方百计地去接近那个盲眼老头。盲眼老头很友善,也很豁达。没费多少力气,就和他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他简直有点喜出望外。 盲眼老头孤苦伶仃一个人。每天早晨他便准时赶到公园去陪老头一块儿遛鸟。他把那只鸟看得比什么都贵重。隔个一天两天,他便去买很多鸟食,送到老头家。他和老头一边聊着天,一边看鸟儿吃食物。常常就看得走了神,失了态。好在这一切,盲眼老头无法看见。 有一天,他终于有点按捺不住了,对盲眼老头说:“你开个价,把这只鸟卖给我吧。”他的话说得很诚恳,可盲眼老头听了,先是吃了一惊,继而摇了摇头:“这只鸟儿,怎么我也不会卖的!”

“我会给你掏大价的,”他有些急了,“万儿八千,你说多少,我掏多少。”

“你若真的喜欢这种鸟的话,我可以托人帮你买一只。”盲眼老头也极其诚恳地说。 “我只要你这只!”

不管他好说歹说,盲眼老头自然是不卖。此后又交谈了几次,老头仍然是那句话:“不卖!”一次次的失望,使他感觉到自己的心像堵了一块什么东西似的,便病倒了。他心里明白是因为什么。

几天以后,盲眼老头才得知他病了,而且知道是因为这只鸟儿。他虽然对鸟儿是那样恋恋不舍,还是咬了咬牙提了鸟笼拄着拐杖来到他家中。 “老弟,既然你喜欢这只鸟,我就将它送给你吧。”

听了这话,他激动得差点掉下泪来,从床上忽的坐起来,一把握住老头拄着拐杖的手,久久地不肯放下。 “老弟,其实它不过是一只极普通的鸟。我买的时候才花了十多元钱。不过,这多年……” “老兄,你别说了。我想要这只鸟,并没有将它看成是什么名贵的鸟。”

几天后,盲眼老头又拄着拐杖去看他,也是去看那只鸟。可是进屋时,却没有听到鸟的叫声。盲眼老头忍不住了,问:“鸟儿呢?阿捷呢?”

许久许久,他才说:“我把鸟放了。”他没敢正眼去看盲眼老头。可他能想像得出盲眼老头听了这话时那种满脸诧异的样子。

“什么?把鸟放了?你怎么可以放了阿捷呢?”果然,盲眼老头说话的声音变得异常激动。 “是的,老兄。我把鸟放了。你不知道,我这一生判了几十年的案子,每个案子不论犯法的是平民百姓或是达官贵人,我都觉得自己是以理待人,判得问心无愧。可是我却判错了一个案子。当我发现了事实真相后,未来得及重判,他就病死在牢狱里了。我现在不在岗位了,这事也没有任何人知道。可自见了你提的鸟笼和笼中那只叫阿捷的鸟儿后,我的心就再也不能安宁了。老兄,我错判的那个青年也叫阿捷呀!”他说着说着泪水扑面而下。泪眼朦胧中他发现,听了这话盲眼老头竟变得木木呆呆,慢慢用手去擦拭那双凹陷下去的眼睛淌出的泪水,但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几年后,盲眼老头先他而去了。他亲手为其操办后事。就在为盲眼老头整理遗物时,从盲眼老头的一个笔记本里发现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后生。他看着看着,不禁心头一震:这不就是那个被错判的阿捷吗……

1、文章第一段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全文来看,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最末一句才点明“他”与盲眼老头及其儿子的关系,对此,前文有三处暗示,请一一找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页 共 8 页 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以“一只鸟”为题,请简要概括“一只鸟”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检测1

结构上,首尾照应,与文题相呼应;在内容上,开头交代了惊讶的原因。结尾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生命是如此的珍贵,理当爱惜”。表达了对主人公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检测2

1、母亲的名字是秀华,与绣花同音。是为后文描写母亲绣花的手艺高超做铺垫。 2、对母亲的感激、疼爱、体贴、思念之情。(意思对即可) 3、抒情的表达方式,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深化主题 课后作业

1、运用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鸟儿的外表漂亮,声音清脆悦耳,充满生机。为后文描写作者非常想得到那只鸟儿所做的努力做铺垫。

2、①盲眼老人用父亲喊儿子般亲昵的口气“捷儿,捷儿”地叫着那鸟儿,他的心就像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一般,非常不安——为后面交代“他”错判阿捷的情节做铺垫。

②他和老头一边聊着天,一边看鸟儿吃着他带来的食物。常常看着看着就走了神。——暗示这只鸟引发了“他”的痛苦回忆。

③“我只要你这只!”他口气坚决地说。他好说歹说,盲眼老头还是不卖。——暗示这只鸟对双方都有不同寻常的人生意义。 3、①作为题目,引起阅读兴趣。

②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所有情节、人物都与“一只鸟”密切相关。

③对塑造人物形象有重要作用:“一只鸟”寄托着盲眼老人对儿子的思念,把鸟送给“他”又表现出“盲眼老人”忍痛割爱、善良无私的品德。鸟的名字叫“阿捷”,这触动了“他”灵魂的忏悔。

8 页 共 8 页 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