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之作文结构设置悬念(好)

2021-09-19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之作文结构:巧妙设置悬念

点击数:205 次 录入时间:2014/7/10 10:27:00

误区透视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做解答,以唤起读者“穷根究底”的欲望和急切期待的心理,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悬念法一般运用于叙事性作品中,通常在叙事过程中有意结下一个“扣子”,以引起读者对事件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急切关心。这种写法容易引人入胜,形成波澜。悬念的设置一般要有三个环节:第一是提出悬而未决的问题,设置谜面,把读者置于悬念之中;第二是利用“悬”而有“念”的心理因素,使读者产生急切求解的心理;第三是拨开密布在读者心头的疑云,即解决矛盾,揭示谜底,让读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艺术上的享受。

许多同学在写作布局上,比较缺乏行文的峰回路转。如叙写一件事,只知平铺直叙,没有起伏、没有波澜、没有悬念,不懂道出令自己记忆犹新的原因,不能很好地突出中心。

平铺直叙,是指作文写成鉴定式、记账式、日程表式,不加修饰,没有起伏,让人一览无余,难免单调、乏味。所以记叙文中叙述讲求有波澜,这样才能引人入胜。

在写作中要做好以下三点:

1.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观察生活,将事情写得迂回曲折、富于变化,充分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丰富文章内容。

2.记叙文以描写细腻取胜,不能全文都是概括性的讲述。交代介绍是“面”,细腻描写

是“点”,只有点面结合,文章才能主题突出,相得益彰。

3.学会巧妙设置悬念。

对所要表现的内容不一语道破,而是在适当暗示的前提下设置疑问,引起读者的关注,以唤起人们强烈渴望了解的愿望,然后随着对事件的叙述,逐渐解出其“答案”。

前车之鉴

回报,为之晚矣

从小时候起,我就和奶奶住在一起。每一次外出,你总是不停地说“小心”。可我还是会调皮地在车流中穿梭,还是会跑跳着不看路地嬉戏,还是会躲过你的视线,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也许这时候,我毫发无损地从马路那边蹦跳过来的样子,就是给你最好的回报吧。

每天早上你都轻声敲我的门,问我想吃什么。“随便”,我每次都这样回答你。你没有说什么,只是笑着转身走了。等我梳洗完走到饭桌前的时候,扑鼻的香味就迎面而来。我很高兴,于是临走之前给你留了张纸条:“谢谢奶奶,今天的饭好好吃哦!”几个星期以后,我无意间打开你的针线盒,看到那张纸条安详地躺在那儿,像一个来之不易的收藏品。原来,我一句不经意的赞美,就是给你最好的回报。

那天,你说你要回老家调养。晚上,一家人决定好好聚一聚。可我很快地吃完了饭就回房间学习去了。我根本没有觉察你在极力掩饰失落的神情。第二天你要走了,在楼下,你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舍,可是我当时满脑子还是解不出来的几何题。而我怎么也不会想到这竟成了诀别。

奶奶,你难道就不能等我回来吗?奶奶,你能接受这灵堂上迟到的忏悔吗?你的孙女多么希望在病床前给你端碗水、捶捶背、说说话……

但是——回报,为之晚矣。

【升格意见】

本文叙事倒也顺畅,只是行文平淡,没有波澜。如果这篇文章能在记叙的顺序上略有调整,兼用倒叙和插叙,设置一些悬念,就能使得文章跌宕起伏,吸引读者。设置悬念,文章的开头是关键,如果悬念设置得巧妙,那么接下来的情节一定会引人入胜。

【升格示例】

回报,为之晚矣

走进灵堂的时候,我是忏悔着的。因为我知道我再也没有机会回报奶奶长久以来给予我的不求回报的爱了。

从小时候起,我就和奶奶住在一起。每一次外出,你总是不停地说“小心”。可我还是会调皮地在车流中穿梭,还是会跑跳着不看路地嬉戏,还是会躲过你的视线,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也许这时候,我毫发无损地从马路那边蹦跳过来的样子,就是给你最好的回报吧。

晚了,此刻一切都晚了。我多么想不再任性,我多么想挽回这一切。我不由自主地伸出手,却触到了伴随奶奶一生的针线盒。

每天早上你都轻声敲我的门,问我想吃什么。“随便”,我每次都这样回答你。你没有

说什么,只是笑着转身走了。等我梳洗完走到饭桌前的时候,扑鼻的香味就迎面而来。我很高兴,于是临走之前给你留了张纸条:“谢谢奶奶,今天的饭好好吃哦!”几个星期以后,我无意间打开你的针线盒,看到那张纸条安详地躺在那儿,像一个来之不易的收藏品。原来,我一句不经意的赞美,就是给你最好的回报。

奶奶,你的神情那么安详,没有了牵挂,也没有了奢望。可是留给我的却是无尽的遗憾。

那天,你说你要回老家调养。晚上,一家人决定好好聚一聚。可我很快地吃完了饭就回房间学习去了。我根本没有觉察你在极力掩饰失落的神情。第二天你要走了,在楼下,你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舍,可是我当时满脑子还是解不出来的几何题。而我怎么也不会想到这竟成了诀别。

奶奶,你难道就不能等我回来吗?奶奶,你能接受这灵堂上迟到的忏悔吗?你的孙女多么希望在病床前给你端碗水、捶捶背、说说话……

但是——回报,为之晚矣。

美文引路

妈妈的坟墓

〔韩〕金河苏茉/译

一个下着鹅毛大雪的冬天,山势又高又险的某个小山沟里来了两个人。年龄大的那个是美国人,年轻的那个是韩国人。走了整整一天后,他们来到了山沟里的某个坟墓前。

坟上积了厚厚的雪,墓碑看起来非常简陋。年长的美国人对年轻人说:“这就是你妈妈的坟墓,鞠个躬吧……”

这个故事发生在1952年。年轻人“扑通”一声跪倒在雪地上。

那时,韩国由于朝鲜战争的摧残,已经成了不毛之地,为了挽救败局,韩国为“联合国军”增援了一批士兵,韦尔森就是其中一员。当时最激烈的一次战斗就发生在这个小山沟里,夜以继日的血战已经持续了好几天。

人民军的强烈攻势使得“联合国军”节节败退,撤退途中,韦尔森离大部队越来越远。 仔细一听,是婴儿的哭声。韦尔森顺着哭声走过去,原来是一个雪窟窿里发出来的。他本能地扒开积雪,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在一个母亲的怀里,婴儿大声地哭着。更令人吃惊的是,母亲一丝不挂。面对眼前的景象,韦尔森无法做出判断。原来,是一位母亲背着孩子避难的时候,被困在了这个山沟中。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下起了大雪,为了救活自己的孩子,母亲把自己所有的衣服都给了孩子。然后把孩子紧紧抱在自己的怀里,虽然赤裸的母亲已经死去,但她怀中的孩子却活了下来。

韦尔森被这意外的景象深深感动了,无法就这样默然转身。他用野战工具在冰冻三尺的雪地上挖了坑,把这位母亲埋葬了,然后抱着大哭的婴儿追随大部队去了。战争结束后,他领养了这个孩子,并把他带到美国去抚养。孩子慢慢长大了,长成了仪表堂堂的年轻人,韦尔森把当年发生的事告诉了孩子,于是他们来到了山沟里找妈妈。

跪在坟墓前的年轻人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

过了一会儿,年轻人站起身开始拨开坟墓上的积雪,他大汗淋漓地把周围的积雪都清理完了,然后把衣服一件件脱下来,盖在了坟墓上。然后扑到坟墓上,把长久以来藏在心里的话说了出来:

“妈妈,这么多年你多冷啊!”

【评析】

文虽短小,却撼人心魄,悬念迭生。文章写了50多年前后两个大致相似的情节:朝鲜战争期间,躲避炮火的妈妈在冰天雪地里将自己的衣服全部脱下来,裹在婴儿身上,婴儿得救了,自己却被冻死;孩子长大,来到母亲墓前,扒开坟上的积雪,把自己的衣服全部脱下覆盖在母亲的坟墓上。前者表现的是母爱的无私,后者表现的是感念、报答之情。一个美国士兵收养这孩子并带他来祭扫,进一步显示了人性的伟大。

写作训练

【作文题】

生活中的矛盾无处不在。比如,不愿献爱心,不愿帮助别人,很多人想做好事又怕惹火烧身,想帮他人却又怕连累自己。我们与父母、朋友、同学之间总会有矛盾产生,就是在矛盾产生与解决的过程中,我们之间的关系得以磨合,爱意更加深厚。矛盾,让我们的生活在波澜里出没;矛盾,让我们的内心在煎熬中成熟。

以“矛盾”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叙事要有波澜,要有真情实感,600字左右。

【思路开拓】

“矛盾”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汇,包含了太多的概念和倾向,审题的时候必须把它具体化,否则中心不易明确。“矛盾”是指因认识不同或言行冲突造成的隔阂、嫌隙;或是指相互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事物或思维中的两个对立面。矛盾包含了对立的两方面,只单纯揭示其中的一面是不对的,只停留在材料表面去累赘地记叙事件是肤浅的,必须要对这些现象有自己的分析和认识,从而升华,提炼出中心。

比如我们可以整理出这样一个思路:矛盾是什么?矛盾是怎样产生的?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方法、智慧去应对、化解、解决矛盾?从矛盾的解决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后两者才是这篇作文的重心,这样的立意倾向才算是吻合了命题者的基本意图。

【素材锦囊】

●警句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

——毛泽东

生命在于矛盾,在于运动,一旦矛盾消除,运动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

——〔德国〕歌德

生活本身就是五花八门的矛盾集合——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有想象的也有现实的。

——〔印度〕泰戈尔

●故事

锁·铁杆·钥匙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化解矛盾的力量

有一次,一位读者给巴尔扎克写了一封信,把巴尔扎克臭骂了一顿。巴尔扎克看完信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写了一封回信,他在信中说:“其实仔细想来,您的认识非常有价值。我很高兴知道您对这本书有别的看法。今后您来巴黎,欢迎光临,相信我们会有更好的交流!”

巴尔扎克的一位朋友知道后忍不住说:“你怎么能这么软弱?别人写信骂你,而你竟然还邀请别人来做客!”

信寄出后过了两个月,那天巴尔扎克正在家中和他的朋友谈论文学,忽然有人敲门。巴尔扎克让他进屋后,一聊才知道,原来这位读者就是前不久写信骂他的人。三人坐在一起谈人生谈文学谈价值观,非常融洽,直谈到天黑时这个人起身准备离去。他站起来由衷地对巴尔扎克说:“我非常敬佩您的胸怀,我当时的那封信措辞是那么激烈,假如我是您,收到信后一定会大发雷霆,没想到您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还那么客气地邀请我来做客!”

巴尔扎克的那位朋友不解地说:“我只是觉得你很软弱,可是他为什么却会那么尊敬你呢?”巴尔扎克说:“一味的强硬不仅不能化解任何矛盾,反而还会导致两败俱伤!”

●点拨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两面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各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不可以千篇一律。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这个道理,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

优秀习作示例

拐角之后,风景更美

山之所以陡峭,是为了让那些懦弱的人退缩。——题记

帘外雨潺潺,随心所欲地行走,又随心所欲地停止,心中的思绪如这绵绵细雨,剪不断,理还乱,这一切只因我的一次关键考级失败……

六年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回报,付出的血汗付之东流,我犹豫不决——放弃还是坚持?

前面一座山阻挡了我的脚步。不如爬山散散心吧!我没多想便沿着青色石板路向上走。由于雨水的浇灌,土地泥泞,路不好走,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山中艰难地穿行着。不一会儿,我就开始大口喘气,额头上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下,身子上就如同绑着千斤石块,每往前挪动一步,都十分吃力,胸腔如汹涌的波涛,肋骨火燎般疼痛,嗓子快冒烟了。

忽然,一个拐角使我停止了脚步。拐角的那边或许风景优美,水清树荣;也或许更加险峻陡峭,艰难险阻。而我的体力剩余不多,如果走过拐角,继续前进,或许还没到达山顶,就累倒在半路;走回去吧,不仅看不见美丽的风景,还浪费了不少力气,前功尽弃。

我的心里十分矛盾——放弃还是坚持?我无法轻易下决定。不经意间,我瞥见了一棵在石缝中生长的小草,经过雨水的冲刷翠绿欲滴,惊艳了我的双眼。石缝间没有多少养料,但小草选择了坚持。我不知道它忍受了多少苦难才生存下来,看见这美丽的世界。我的心突然醒悟过来——没有坚持,哪来成功?

我咬紧牙关,用手背抹掉了汗,走过那个拐角。风慢慢吹散绵绵的云,青雾缭绕的山峰渐渐露出真容。当我跨上最后一阶时,眼前的风景那般美丽,清丽而又脱俗……

我笑了,心中的矛盾和犹豫也消失了。播下坚持的种子,用血汗浇灌,定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拐角之后,风景更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