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14课《故乡》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024-04-21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课题名称 《故乡》 课时安排 第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读写“阴晦、潮汛”等词语,会解释“愕然、鄙夷、嗤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3理清小说结构层次,感悟作者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4.分析本文通过对比手法塑造的人物形象,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重点:理清小说结构层次,感悟作者情感脉络。 难点:赏析本文通过对比手法塑造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重难点 一、 情境导入: 贺知章曾写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写作者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时,乡音无改,可是故乡已经变得不认识他了。鲁迅在回到故乡时又有怎么样的际遇呢? 二、交流展示: 1、资料助读——小说的有关知识: (1) 定义: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 (2) 要素介绍: 人物:以某一真人为模特,综合他人事迹的典型人物。 描写角度::正面、侧面。 描写方法:肖像、语言、行动、神态、心理。 故事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表情达意。 社会环境:历史、时代、具体个别情景。是人物行为的依据。 2、默读背景资料,理解文章主题。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 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 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 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 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3、作家、作品介绍: 鲁迅,我国 现 代伟大的 文学家 家、 思想 家、革命家 家。原名 周树人 ,字 豫才 ,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4、自由朗读全词,注意读准下列加点字。 阴晦( ) 瓦楞( ) 胯( )下 獾( ) 秕( )谷 鹁鸪( ) 髀( ) 嗤( )笑 絮絮( ) 瑟( )索 蜷( )缩 寒噤( ) 折( )本 惘( )然 恣睢( ) 潺潺( ) 黛( )色 愕( )然 5、解释 (1)阴晦:阴沉昏暗 (2)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起居住 (3)愕然:吃惊的样子 (4)鄙夷:看不起 (5)嗤笑:讥笑 (6)瑟索:即瑟缩,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 (7)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8)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9)辗转: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10)恣睢:放纵,放任。 三、精讲点拨: (一)、感知课文,明确文章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人物:本文设计到了 闰土 、 杨二嫂、 我 、 母亲 、 宏儿 人物形象,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 闰土 。 情节:小说以 时间 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按 “(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组织安排材料。 环境:本文自然环境: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的故乡环境 社会环境:农民生活痛苦,城市平民破产的现实 理清各人物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主人公是: 闰土 为主人公作陪衬的人物是: 杨二嫂 线索人物是: “我” 母亲、宏儿、水生------次要人物,寄寓希望 2、朗读课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5)回故乡。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时的复杂 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时间和目的。 第二部分(6——77)在故乡。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重点写了闰土的变化,插入对杨二嫂的描写,作为衬托。 一层(6——8)写老屋的冷寂和母亲的神态,以及“我”与母亲商量搬家的事。 二层(9——33)回忆“我”与少年闰土的友情。 三层(34——52)刻画杨二嫂的市侩嘴脸。 四层(53——77)刻画中年闰土的形象,表现闰土的愚昧麻木。 第三部分(84——88)离故乡。写“我”离开故乡时的心情、感触,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执著追求。 (二)探寻故乡的变化 1、人变 A、以闰土为例,讨论完成表格 对比内容 少年闰土 十一二岁、红活圆实的手 紫色的圆脸、头、项 活泼刚健、干净利落 中年闰土 外貌 动作 语态 第55自然段 吞吞吐吐、谦恭、含糊 说话热情、朴质 对我态度 生活态度 不怕我、无等级观念 纯真友谊 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热爱生活、农村知识丰富 恭恭敬敬、喊我“老爷” 悲哀、痛苦、麻木 思考: 闰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闰土这一形象揭示了什么? 明确:闰土的变化最大是精神状态。是因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及封建思想的毒害。揭示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村经济萧条、衰败的悲惨景象。 B:杨二嫂:(1)除了闰土,杨二嫂也有了变化,课文从哪些方面去描写杨二嫂的?表现她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外貌、 语言、神态、动作 昔:文静俊秀、安分守己 对比 今:尖酸刻薄、自私势利、贪婪、搬弄是非 (2)既然闰土的变化已经反映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了,作者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杨二嫂呢? 明确:从更广泛的的阶层展开生活场景,小市民日益困窘,农村日益萧条,人与人关系不合理,突出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必要性。 2、景变: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故乡的景色有怎样的变化呢?将描写故乡景物的词语或句子标出来,看看哪些是描写故乡的过去的,哪些是描写故乡的现在的,哪些是描写故乡的未来的,并说说所描写的各个时期的景物特点。 二十年前(1一5):五彩缤纷、美丽神异 二年后(12):低沉、萧索、荒凉。 未来的故乡(88):美丽,充满生机 (2)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①对情节的推动作用;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预示人物的命运;④反映社会现实,交代时代背景;⑤表现主题 (3)现实中的故乡与回忆中的故乡相比,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看到什么?(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明确:说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统治给农村造成的悲惨现实,以及农民生活的日趋贫困。同时,暗示着小说人物的悲剧命运。 (4)小说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有什么作用? 明确:小说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对记忆中的故乡的眷恋和怀念正反映了“我”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一种朦胧的憧憬。 (三)阅读54——61段,回答下列问题。 1、\"我\"面对久别重逢的闰土由\"不知道怎么说才好\"直至\"说不出话\"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闰土信守的封建等级观念,让我感到无限悲凉。 2、闰土\"欢喜\"的原因是什么?\"凄凉\"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欢喜:故友重逢。 凄凉:劳累贫困的生活使他感到痛苦。 3、\"我\"为什么\"打了一个寒噤?\"厚障壁\"指什么?他为什么是可悲? 明确:原因:闰土城“我”为老爷而震动。 厚障壁:一种人的观念、地位、生活环境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 可悲:在生活中近于“合理”地存在着,而且也是精神伦理上难以打破的。 (四)阅读86——88段,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处\"辛苦\"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明确:奔波劳碌辛勤劳苦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2、\"我\"想的内容概括起来有几点? 明确:⑴与闰土有隔膜,后辈们要一气⑵不希望他们像我们一样生活⑶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3、\"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这\"新的生活\"具体内涵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具体内涵——自由、幸福、安逸、文明的一种新生活。 思想感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 4、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明确:因为愿望的实现困难重重,须长期的奋斗 5、为什么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 明确:因为他的愿望是消去饥寒、得以温饱,所以容易实现。我的愿望是创造新的生活,不容易实现。 6、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 明确:只空有希望而不奋斗,希望便没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为之而奋斗、实践。希望便有。鼓励人们向希望前进,就会迎来新生活。 四、总结全文: 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 辛亥革命前后农村日益衰败的面貌 ,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 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纯真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渴望。 五、反思拓展: 与先生对话:同学们,从阴晦的《故乡》中走出来,让我们畅然的呼吸新时代的空气。忽然有所感悟:鲁迅先生之于“希望”的阐述,不正是今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目标吗?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美好的图画与“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又是何等相似啊!先生若地下有知,定会含笑于人间了! 请以“鲁迅先生,让我告诉您”为题,谈谈你身边的和谐社会。 六、限时作业(见附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