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综合实践课的认识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其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与实践。充分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初步的设计能力。这就需要通过更多的研究来完成。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又是一门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方式的新型课程。当今社会发展客观的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种基本素养。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这一课程的实施者,通过课程的培训学习和平时的工作实际,我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实践,今天我把自己的体会谈一下,请大家多多指正!
一、主题的选择应注重学生的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基本成熟,同时可塑性强。他们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同时也是培养他们有责任感的生活、有创意的生活、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阶段。拓展初中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成为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会利用网络来搜集材料,教师在教学时不仅教会学生使用信息工具,更要教会学生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正确理解、判断、评价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无疑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精英学生;要促进学生各具特色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更不是单纯发展应付考试的能力;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而不是将学生培养成只会被动学习,机械接受知识的学习机器。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活动。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应选择能让孩子们感兴趣,贴近孩子们的好奇心的活动主题,这样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如《:走进奥运》为主题,分设几个小主题《,中国人的骄傲》、
《奥运金牌榜》、《历届奥运会盈亏统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些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在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中,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可见,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新颖的引导方式去吸引学生,指导学生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去关心社会,从而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
二、学生能力的培养应从生活实践中挖掘
一个人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历练”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在实践中感悟,在探究中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获得搜集信息的能力和探究实践的情感体验。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只有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才能感受到世界之大、感受到世界的精彩,才能获取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体验到探究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才能懂得做人的道理。
综合实践活动明显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主动性愈强,对教师的要求也越高,愈是要求教师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研究各种类型的活动内在的规律。”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的全新课程。是让学生将实践、体验的收获整理,形成多种多样的成果如:报告、图片、表演、作品等,进行评价、交流、研讨、辩论。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合作、分享,学会客观分析与辨证思考。在实践活动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养成活动前的准备充分,事前考虑周到的好习惯,并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和别人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设计好活动中每一个面临的问题,使学生各项能力得以提高,从中学会收集信息、分析和整理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此同时,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着眼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其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已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新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并能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三、学生在成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活动本身以及探索的结果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而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反思是更值得关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就是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就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发展,并且学生通过对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 我们知道握在手中的鸽子是飞不出去的,所以在实践活动的教学中,我们老师一定要更新理念大胆放手,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天地里自由翱翔。瞧着凝聚全组成员智慧的作品,听着全班同学由衷的赞赏,孩子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反思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更学会了相互接纳、赞赏、争辩和互助,也就学会了交往。更重要的是让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让别人
认可自己,同进也认可了别人,让学生在这种成果展示中内化品质,提高学习积极性,最终使自己走向自信、体验成功。
四、学生主动探究,优化评价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而是将关注的视角指向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在活动评价时,教师可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积极性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他们的标准,尽可能地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即时性评价便捷、有效。教师应注意实践者在活动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给予恰当评价,促进活动的开展、深入、创新。这种评价可能是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翘起的大拇指,一句恰倒好处的指点,一句中肯善意的批评……但它一定是肯定,是点拨,是启发,是鼓励……
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多元评价,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通过调动他们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他们自觉记录活动过程,投入到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与思考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为,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这样更有利于开展下一次的探究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为沉闷的教改带来活力,让老师们走进了新鲜丰富的教育时空,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开放自主的痛快。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国教育与世界的接轨,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网络的运用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平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代性和综合性会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总之,综合实践课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综合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