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王权与西方王权之比较

2024-03-28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中国王权与西方王权之比较

摘 要:中国与西方都存在着较长的王权专制时期,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当代政治发展的方向,中国的王权表现出极度的集权,而西方的王权则表现为对王权的制衡,因此造成了目前不同政体间的内在差异。从中国与西方王权的产生和发展原因入手,客观分析这些因素对当代政治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王权;君主专制;政治体制

中图分类号:d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012-02

人类历史的发展总是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因为构成社会的基本条件都是相似的,不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前进的轨迹。从国家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之时,在东方与西方就伴随着奴隶制的兴起,随后,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君主专制时期,最后在东西方文明不同价值观的判断下,才逐渐变得大相径庭。 以往历史的“使命”、“目的”、“萌芽”等词所表明的东西,无非是从后来历史中得到的抽象,无非是从前历史对后来的积极影响中得到的抽象[1]。社会的发展就如同前行的列车,曾经走过的道路,必然会影响前进的方向,然而时至今日,由于文明与意识形态的差异,使得当代政治的发展变得极富多样性。 一、中国王权概述

相对于西方历史,我国拥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统治时间之长、政权组成之复杂、地域之辽阔都是西方不可

比拟的。那么,如此长时间的专制统治,它就必然会对我国当代的政治构成与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并非在任意情况之下都是一件好事。 (一)专制王权的建立

夏朝是我国古代“家天下”的起点,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王朝,在这之后相继为商朝与周朝,夏商周被称为“三代”,这一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许多方面都为随后的朝代开创了先河。在夏朝之前,王位(部落首领)采取的是禅让制,即不依靠血缘关系来进行王位继承人的选定,而是靠人格魅力与治世的能力,大禹因治水有功被推举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但是禹并没有将自己的王位禅让给别人,而是让自己的儿子启来担任部落联盟首领,也就是从夏启之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先的禅让制,王利用手中的权力,制定王权统治体制,且具有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威。那么,以“家天下”取代“公天下”,国家成了一姓之家,一切社会形态之中最古老而又唯一自然的社会就是家庭[2]。

随后的商周两朝,对这种“家天下”的格局不仅没有弃用,相反却更加青睐,并且采取了巩固和强化的措施,商朝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分封制度及以尊卑贵贱等级为特征的礼仪制度,这些制度无一不是对王权的进一步发展。

周朝将分封制度实施的范围再进一步扩大,周天子自称为上天的儿子,所辖制的土地和人口均为上天的恩赐,并成为王的附庸。随

着分封制的扩大与成熟,从宗法的角度看,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而同姓诸侯则成了小宗。把宗法的专制家长制引入政治关系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大特色,而“君臣”、“父子”关系并论亦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之特色[3]。当周朝分裂之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了,这一时期为了适应社会制度的变革,各种政治思想百家争鸣。在诸多的学说之中,对于王权的论述是最为突出的,儒家、道家以及法家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学说理论。最终以法家为治国思想的秦国依靠强有力的军队和严刑峻法扫平了六国,统一天下,建立起了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中央君主集权帝国。 (二)君主专制体制的形成

在“三代”时期,王权尚未稳固,分封制成为了最大的障碍,可以说,在君主专制体制建立的初级阶段,王权的强化主要依靠血缘宗法关系和等级制度,特殊时期也利用鬼神迷信来愚弄百姓,所谓“殷人过信,《礼记》说:‘殷人尊神,平民以事神。’”[4]秦国建立之后,嬴政对于以往的这些控制方法进行了革新,在中央,建立了以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为核心的“三公”,自丞相之下分为“九卿”;而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县令由中央任命,这实际上是王权的进一步集中,自此,君主专制体制形成。 (三)中国王权产生及发展的原因

1.气候原因。夏朝的民众生息于黄河中游内陆地区,农业社会是离不开土地的,再加上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没有机会扩展视野,这就使得民众有着天然的且局促的地域观念,那么这就使得氏族血缘

关系逐渐变得稳固,从而使得“家天下”的产生变成了可能。 2.监督机制的作用。先秦时期,国王高居于宗法限制之上,除了神鬼、上天之类的说法可以偶尔制约一下国王,可以说基本不存在对于王权的监督。可以这么说,专制主义在无数祸患的挤压下,曾经试图用锁链束缚自己,然而却是徒劳无益的,它用锁链把自己武装起来,从而变得更加骇人[5]。

3.农业社会的局限性。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就是一部壮阔的农民战争史,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历史上存在着反对暴政的起义,但是这个针对性仅仅是对于昏君而言,而并非是对于皇帝制度的否定,实际上农民更是潜在的王权争夺者,并且人数众多,农民起义在推翻了腐朽的政权之后仍然采取君主专制体制,而且往往会为了王权的实际归属而引发战争。这样一种改革方式就本质上来说就是破坏之后再重建,但是重建的图纸还是以前的样式,丝毫没有变化,就因为这种特质,就使得中国古代不具备产生民主与法制的土壤。 4.理论与学说的支持。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思想与学说基本上都是来支撑王权的,沿着时间的轨迹,可以说政治思想的发展越来越偏向对王权的支撑,为巩固和强化王权献力献策。 二、西方王权概述 (一)雅典时期

公元前8世纪,希腊由氏族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城邦制的出现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在这种小国寡民的城邦之中,雅典是规模最大的城邦,公民大会与执政官成为了基本的形式。可以说,雅典的

民主制是西方政治的起源,为后来的政治社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罗马时期

罗马共和国时期可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上承雅典的民主制时期,下启中世纪的王权时代。在这一时期,执政官的权力最大,执政官有两名,既是军事主管同时也是行政首长,也是人民大会和元老院的召集人。两名执政官权力相同,任期为一年,这样就可以做到相互牵制。在长期的征战中,执政官手中的权力极度膨胀,在这种不受监督的环境下,执政官开始把元老院变成为自己服务的工具,自此罗马共和国走向了君主专制的帝国之路。 (三)中世纪西欧国家王权与教权之争

与中国古代的王权与相权之争一样,在西方的中世纪,同样存在权力纷争的问题——王权与教权之争,这看上去明显是两种争端,但实际上是一回事,都是为了争夺对现实世界最高权力的掌控。 托马斯·阿奎那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他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阿奎那将教权提升到了一个最高的境界,这个境界甚至凌驾于国家之上、王权之上。因此在中世纪,教会对于国家的干预行为可以说是面面俱到的。随着近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社会随之进入新时期,才使得政教分离。

(四)君主立宪制的诞生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得他们没有将革命进行到底,这就使

得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产生了一个新的政权组成模式——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是指在宪政体制下由一个世袭或选出的君主作为元首的政体。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国家元首是一位君主。与其他国家元首不同的是,一般君主是终身制的,君主的地位从定义上就已经高于国家的其他公民。但君主的产生方式与权力,会依各个国家的制度而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国家,往往在不同时期,君主的产生方式与权力范围也各不相同。 (五)西方王权产生及发展的原因

1.历史的必然。从奴隶制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过程之中,君主专制体制是一个必然的经历段落,受到土地、人口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君主制的诞生在那个特定的时期来看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率的。并且由于权力的特质,就使得专制的产生看上去是如此的正常。 2.议会制的制约。西方的封建时期相对于中国来说,仍然显得民主特质十足。作为制衡王权而产生的议会在西方的历史上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部分,它将王权加以限制,也为随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埋下了伏笔。

三、对当代政治发展的影响

对中国而言,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体制所留下的思想根源绝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被根除掉的,自辛亥革命起,至今已经有一百年的时间,我们现行的政治体制与治世思想依然保留着浓厚的集权因素,官本位思想依然十分突出,官场之腐败也是触目惊心,可以说农民式的思维模式大行其道,改革变得举步维艰。可以说,对

中国的政治体系来说,最根本的就是体制问题,其次才是思想问题。因此中国未来的发展如果不能打破旧的体制,应该说在现在的中国社会,集权的优势是大于其弊端的,但是权力的滥用才是问题的源头,我国古代就缺乏对行政首长的监督,现在也不例外,那么监察职能的缺失与不作为就使得权力得以被滥用,这才是我国所有问题的出处。

对于西方来说,教权与王权之争早已经画上了句号,随着民主制的深入人心,从目前来看,西方的制度反映了人性与自然的统一,政治生活也不是那么冷冰冰的。君主立宪制的实质与总统(理)制没太大的区别,只不过个别国家拥有一个象征性的王而已,资本主义为当代政治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理论与经济基础,从而可以使得西方社会在当代成为成功政治模式的代表。

综上所述,尽管东西方拥有着不同的政治遗产,但是都对当代的世界政治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政治家们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将世界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邵德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3:53.

[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9. [3]刘泽华,葛荃.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修订本)[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4][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许明龙,译.北京:商务印书

馆,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