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质培养之我见
宾三勇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山口铺中学)
摘
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构筑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为以后学生教育培养工作的开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综合素质和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融入语文日常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不同素养的综合协调发展,通过教学改革、教学实践、教学评价把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质;培养
最新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是以科学
感知的是语言文字的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
细心感受,比如,《紫藤萝瀑布》一课,老师可以问学生“大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生感知,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社会参与包括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也就是在三大方面之下又包含六大核心素养。传统教学中,认为语文、数学、英语是三大主科,另外有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美术、音乐、体育等副科。这样的分类观念,其实主要从升学考试的角度进行划分的,而不是站在学生的发展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纵观整个学科体系,语文可以说是综合性、基础性最强的学科,也是能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直接产生最大影响的学科。所以语文教学是进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学科。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我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为出
家觉得这样的紫藤萝美不美?如果你觉得不美或者你见过更美的景象,可以给大家描述一下。”
人文情怀指的是对文化、对自然景观、对习俗等产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对作者描述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风俗习惯产生了心理上的波动。这时,老师就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情感波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作者的情感,并且把这种情感内化成自己的感情。比如,课文《那树》,让学生切身感受课文中的每一个人物的心理,感受作者如何为一棵不能发声的树说话,最后引导学生为自己身边的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说话。这就是人文情怀从课本到实际生活中的延伸。《端午的鸭蛋》是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描写,以端午节的鸭蛋为切入点,描述的是对传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发点,根据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统节日的情怀。在引导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节日可以不用局限于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谈一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说的是文化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很空泛的概念,我们会说一个人有文化,但是当问到为什么会觉得他有文化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说他说话有礼貌、举止优雅等,我们不会说那些“有文化”的人看了多少书,这就是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看的书、学的知识最终会内化成思考、行为和说话的方式。所以在核心素养中首个提到的就是文化基础。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
1.培养人文底蕴,关注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遣词造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从教材内容来看,初中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对美的感知力、对生活的感知力、对情感的感知力。在感知以后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和行为处世办法,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比如,《紫藤萝瀑布》培养的是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沁园春·雪》让学生感知的是祖国的大好山河和文人广阔的胸怀。古诗词让学生-124-端午节,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的各种传统习俗,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产生心理的共鸣。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而言,这些即将长大步入社会的学生,是文化继承和传播的中坚力量。
2.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理性思维不是自然科学的专属,同样的,感性思维也不是学习人文学科的人才有,无论是什么学科都需要培养理性思维。拥有理性思维,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并概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始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思考问题的递进性,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解答,待学生建立起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由浅及深地提问,然后再自己尝试解答,这就是一个训练理性思维的过程。
比如,以七年级的语文课本,第一单元文章和最后一单元文章为例,《散步》一文中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这篇文章一共有几个人?他们分别是谁?每个人在文章中有什么特点?他们做了什么事情?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这就是一个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再到七年级下册的《狼》,这篇文章从行文来看,比《散步》难了很多。这里的“难”并不是指行文的复杂,而是文字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不容易理解,在预习阶段,就要让学生由表及里地提出一些问题,并
教学篇誗教学反思
让他们尝试回答,当然如果回答不出来也可以留到课堂上和老师同学讨论。老师也可以在预习阶段给学生提问,比如“你觉得狼是什么样的动物?为什么?”这时候,不再有铺垫问题,而是开门见
的,什么是应该放弃的,什么是应该学习的。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教材的编排是很注意的。比如,七年级第一篇文章《散步》反映了祖孙之爱、父母之爱,教给学生的是尊老爱幼。九年级第一单元的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反映的是浓浓的家国山,直接提问,听学生自己分析。当然要建立在已经培养了学生一《我用残损的手掌》段时间的理性思维的基础上,才能这样做。
二、自主发展
自主发展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剖析自我,养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加强自我管理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健康生活。
1.自主学习,勤于思考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来源。在培养学习积极性方面,教育界已经做了很多的讨论和实践。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选择趣味性较强的内容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
情怀,对学生进行的是爱国主义教育。所以老师其实只要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注意到对这些价值观的灌输,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有好的生活习惯的学生,通常学习习惯也好。所以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在家是好的生活习惯的实践,而在学校是对好的生活习惯的灌输。很多人可能以为观念的灌输对生活习惯而言是无用的,真的是这样吗?还记得很多年以前,中央电视
虽然反映的是父母自主学习是学生积极性的重要体现,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台播放过一个小男孩打水给妈妈洗脚的视频,
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但是其实这个广告本身也对观看的孩子产生了影响,让孩子具体知道了自己应该怎么关心父母。在生活习惯的养成方面,老师更多的就像这个公益广告,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一两次学生可能会忘记,但是把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学生最终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记住一些习惯,并
播放课文的阅读语音,也可以给学生看与教学有关的影视作品。且去实施。比如,给学生播放抑扬顿挫的古诗朗诵,再比如,在学《愚公移山》时,可以给学生看愚公移山的动画片。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和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前课后老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上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不能离开社会单独存在,社会作为人创造的一个虚拟名词,离开了人的社会也就没有了意义。初中生作为具有一定判断能力的青少年群体,应该具备一定的公民意识,遵守和履行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
1.勇于当担,关怀家国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
课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听取学生的观点并引导学生。虽然课本的.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内容是固定的,但是作为文学作品,就像那句话说的“一千个读者
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要善于从文章中发现有趣的切入点,提高实践能力,用新颖的视角、有趣的观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兴趣的支撑下,学生才会自觉自主地学习。文章是固定的,教学大纲也是固
的书生。对社会而言,学生更多的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定的,但是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后给学生提一些有趣的问题,圣贤书”比如,《范进中举》中如果范进年纪没有那么大,是不是就不会疯了?如果范进没有胡屠夫那样凶的丈人会不会就不去考试,也就不会中举?为什么范进不去做别的事,一心就想着中举?这些问题可能不在教学大纲里,和文章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有偏差,但是这些多角度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展学生的思维。这些都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之后,如
继续发展的动力,是社会革新的源泉,所以国家才会把“教育”作为一项国策。新时代给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初中生来说,在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之前,他们首先是一名小公民。作为一名公民,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义务也是责任。在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基础上关注国家大事,建立家国情怀也是很重要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浓重的家国情怀,周恩来总理少年立志
,国破家亡的观念也深入中国人的血液里。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呢?在习惯养成之前,布置学生执行性“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强的课前预习任务是很重要的。比如,安排读课文几遍,然后回答老师布置的问题。关于课前问题的布置方面,老师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因材施教,基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性分配问题,并且课前任务要适量。不科学地安排课前任务只会加深学生的厌学心理,效果适得其反。
2.自我管理,健康生活
加强学生自主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包括自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管理以及自我生活习惯的管理。首先是“三观”的培养方面,老师就像灯塔,告诉学生方向在哪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哪里,什么是应该坚持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还不成熟,就为老师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要求。从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到李大钊先生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再到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反映了中国动荡时期,解放军的英勇,以及面对国家沦陷是李大钊先生、鲁迅先生为中国人民发出的呐喊。从杜牧的《泊秦淮》到艾青的《我爱这片土地》反映的是从古至今文人面对国家存亡时发出的痛心疾首的叹息。这些是文学也是历史,是文人个人的情感,也是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语文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篇章时,应该要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时势会让这些大文豪发(下转第127页)
-125-
教学篇誗教学反思
的各种注解,还包括课外背诵篇目的简要赏析,从这一教材的变化中,我们可以读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材对于学生要求记
增加。
除此之外,在实践中,我们语文教师还应当积极总结古诗词
忆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教师需要教授的知识也逐渐呈现上升趋势。教学经验,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具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当积极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分析教材发生的细微变化,从而及时查缺补漏,尽量使学生接受到的古诗词教学信息更加全面。
3.注重前期引导,逐步增加学习难度
教学的知识要讲究递进式,逐步增加难度等级的,但是在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部分学生由于刚刚来到陌生的学习环境,一时间难以接受大量的知识灌输,因此,往往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成绩下滑的现象。为避免这样类似的现象发生,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简言之,就是采取教师适应学生的教学原则,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的能力,进行不同的古诗词教学尝试。
比如,在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前期,由于学生在以前长期适应了教师说课式、逐句翻译式教学方式,因此,教师不能盲目采用让学生自由结合学习小组的方式,自主学习古诗词知识,这样的赋予学生极大自由程度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古诗词教学终将流于形式。因此,在教学的前期,教师应当结合教学问题,一边锻炼学生的思维,一边调动
有我们东方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世界文学历史上也可以称得上一绝,因此,作为中小学生一定要具有传承和发扬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要尽最大努力缩短中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距离,保证基础教育阶段古典诗词文化教学实现有效衔接。
概言之,做好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衔接工作意义重大,但是我们也应当发现,在实践中,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阻碍教学有效衔接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的初衷,各级语文教师首先应避免脱节,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其次,关注教材知识的变化,实施有针对性教学;最后,注重前期引导,逐步增加学习难度,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等,皆可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恰当尝试,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衔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汤世峥.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有效教学[A].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年4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2]王艳华.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过渡[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
[3]刘舒宁.浅谈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格律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4).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逐渐适应了这种教学方式后,再尝试让.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知识,包括自主阅读诗词、自主翻译、自主背诵等,如此,可以呈现古诗词教学的阶梯性,实现难度的逐步
誗编辑谢尾合
让学生知道国家安定和团结对(上接第125页)出这样的感叹,
社会、对家庭乃至于对个人的影响。拥有广博的家国情怀,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除此之外,老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在学习《谈生命》《那树》《地下森林断想》时,要引导学生感知大自然的美以及人类已经对自然界造成的破坏。让学生知道保护自然环境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以后他们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承担起这份责任。
2.收集灵感,敢于创作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每一次写作,都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有人说,人工智能最终会取代一切,除了文学和艺术。每一个作家、大文豪都是从造句开始的。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尤其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创新的过程其实更多的是创作新的文学作品的过程。老师要鼓励学生敢写、多写、善写,鼓励学生把一闪而过的念头记下来,然后勇敢地写出来,和同学一起分享,共同进步。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写周记的习惯,每周给老师交一篇小文章,内容题材不限,要求有感而发。在敢写和多写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向善于写作、善于用文字表达内心情感的方
向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出发,遵循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点发展要求,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从青少年时期就志存高远,成为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丹旭,许茂勇.多样化特色办学助推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24):38-39.
[2]王超群,韦冬余.初中写作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理论的分析[J].教育探索,2016(3):60-62.
[3]李服.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36):31-33.
[4]张本根.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3,19(6):14.
誗编辑
-127-
谢尾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