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
命题:李春玉 考试时间: 70分钟 校对:李建国 考试分数: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48 分)
装
一、单项选择题:(共17题,1—3小题每题2分,4—17题每题3分,满分48分)
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随着党的十八大号召“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提供丰富的养料和动力。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
①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②文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文化决定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象征
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西安市把唐大明宫遗址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从城市废墟中解救出来,建设起大明
订 宫遗址;大明宫遗址保护所遵循的理念是“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弘扬文化、改善民生、提升城市”。这一理念体现的文化道理有( ) ①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的传承决定着城市的发展
③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线 4.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
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 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②④ B. ①② C.①③ D.③④ 5.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 )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 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政治试卷(第 1 页,共 4 页)
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④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由此可见( )
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 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 D.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
7. 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 A.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 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 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8.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 )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 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9.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 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10.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④ B. ①② C.②③ D.②④
11.一个小儿醒目地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见下图)。“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汉字文化内涵丰富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 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2. “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表明( )
政治试卷(第 2 页,共 4 页)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 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13.穿越剧以“穿越”的手法演绎历史,满足了不少人的欣赏需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以“穿越的方式解读历史也引来了更多的反思,甚至受到批评。这就要求影视作品的创作要能够 ( )
A.满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 B.提高人们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 C.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D.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4.图表是某地不同群体对所喜爱的文化活动的选择情况
群体 喜爱的文化活动 老年人 中年人 青少年 上网、听音乐„ 听戏曲、打太极拳„ 看电视、阅读书报„ 某班同学分配表中信息后提出下列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倡导高雅文化,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 B、提高文化素养,缩小人们鉴赏水平的差异 C、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 D、增加经济收入,改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选择 15.广州“托举哥”周冲、杭州“最美司机”吴彬、黑龙江“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这一系列的英雄模范人物,成为当代青年的楷模,很多学校纷纷开展学习活动。开展学习活动对于青少年学生成长的意义在于( )
①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陶冶思想情操 ②有利于丰富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
③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④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四有”公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一个中国、两岸相连、三生有幸、四季飞歌、五谷丰登„„百折不回、千秋伟业、万众同心、亿人祝福!”在低俗不良信息充斥手机网络空间的今天,“红段子”正在掀起一波引领时代“心”风的浪潮。网络“红段子”的盛行( )
①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②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③可以为社会大众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④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7.2012年4月,某地干洗店店主全家不幸罹难,店主姐夫含泪通知顾客前来取衣退卡还钱,被人们誉为“信义姐夫”。他的行为感动了许多市民,欠账的顾客也赶来还钱,商户们还自发挂出了“崇尚诚信,传递温暖”的横幅。这件事情表明诚信( ) A.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B.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C.能够引领社会主义良好风尚建设 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
政治试卷(第 3 页,共 4 页)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52分)
18.(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山东省一方面坚持依靠群众,大力支持群众文化创造,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批文化品牌叫响全国,提高了山东的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陆续全部免费开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发展成果。
材料二: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行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创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的道理。(10分)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14分) 19.(15分)2012年7月18日至24日,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将在宁夏首府银川市隆重举行。本届文艺旅博会坚持“开放性、平等性、共享性”原则,遵循“搭建国际交流舞台,聚焦世界关注目光,共享文化艺术盛宴,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宗旨,以“神奇宁夏,激情中国,和谐世界”为主题,届时将举办开、闭幕式及《欢乐中国行》大型演出、第九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等10项大型活动。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谈谈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的举办体现了什么道理(9分)
(2)结合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说明举办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的意义。(6分)
20.(13分)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某网站开设“思想道德论坛”,引起网友关注。论坛中呈现的以下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热议,请你参与探究。
网友心声 践行道德不止步追求完美无止境
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近年来,辽宁好人和道德模范已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向标,成为道德建设中引起广告关注的“安徽现象”。超越感动,弘扬美德,争做先进人物的“粉丝”是网友们的共同心声。
请你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回应“网友心声”。
政治试卷(第 4 页,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