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8-11-12T10:30:44.3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5期 作者: 吴明明
[导读] 应用PDCA模式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及降低院内感染率,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福建省晋江市医院 362200)
摘要:目的 分析PDCA管理在提高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PDCA管理实施前的2017年7月至12月收治的41例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组,以PDCA实施后的2018年1月至6月收治的43例危重症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危重症常规护理管理干预,观察组接受PDCA循环管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及院内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抢救成功率和院内感染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应用PDCA模式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及降低院内感染率,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PDCA;危重症;急诊;抢救;成功率 前言
PDCA管理循环是由美国学者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项科学的全面质量管理程序,具有连续性显著特征,可有效保证项目运行质量,同时也可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养。急诊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治的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等特点,这给临床抢救护理工作增大了难度。对急诊科室进行有效管理可提高医疗救护质量和抢救成功率,为后续救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现阶段关于PDCA在临床科室的应用研究较多,但关于急诊科室的PDCA管理的相关文献还不多,为此本研究对急诊科进行PDCA管理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均为危重症患者;(3)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精神异常者。以PDCA管理实施前的2017年7月至12月收治的41例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组,以PDCA实施后的2018年1月至6月收治的43例危重症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63±2.54)岁,脑卒中12例,心衰竭11例,呼吸衰竭4例,急性肺栓塞3例,休克11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04±3.15)岁,脑卒中11例,心衰竭13例,呼吸衰竭5例,急性肺栓塞4例,休克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危重症常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危重症类型而进行针对性的急救护理干预。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接受PDCA模式护理管理。(1)计划。对2016年科室危重症抢救工作进行回顾,总结需要改进的工作项目,发现护理人员对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掌握水平总体不高,医护工抢救配合工作不协调不到位,急救设备及材料准备和管理质量不高等问题。对此按照设计、培训、实施及评价四个先后步骤,对现有的急救工作流程进行改进。由科室护士长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开会讨论改进的细节和重点,每月组织1次急救护理工作质量分析讨论会,征求护理人员的意见,对现有急救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制定急诊专科分级护理制度、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危重患者及特殊治疗交接班规定、执行医嘱补充规定、危重患者转运补充规定,完善药品管理制度,制定科室新进护士规范化培训要求,危重症患者护理应急预案,危重症患者护理技术规范等。(2)执行。从2017年7月开始,组建包括护士长、3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以及5名护士成员在内的急救管理小组,对2016年科室急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管理和改进。由护士长根据不同年资和层级的护士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评价体系。急救管理小组负责具体培训计划的实施。培训内容包括急救护理知识、急救护理技能、患者病情观察要点、抢救配合重点等内容。培训方式分为理论和实践培训两种形式。理论培训每周1次,培训内容与实际病例相结合进行PPT演示,同时利用晨会时间提问。实践培训由急救管理小组根据临床实际设计突发病情变化急救演练,每月2次,全体护士均参加。培训结束后组织相应的考核,考核分为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考核成绩计入个人技术档案并与绩效挂钩,不合格者需要补考过关。(3)检查。急救管理小组每月进行1次检查,护士长负责监管,每周不定期考核。每月组织1次综合测评,对护理人员急救操作规范性进行考核并监督整改。(4)处理。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组织开展急救护理质量会议,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方案,修改完善下一轮循环的计划。 1.3 观察指标
观察PDCA管理模式执行前后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用Excel2007录入数据,用SPSS19.0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定性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认为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7.8%(36/4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5.3%(41/43),二者存在显著差异(χ2=5.214,p=0.017). 对照组院内感染发生率12.2%,观察组为4.7%,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院内感染率比较分析(n,%)
3讨论
PDCA是一类典型的质量管理循环模式,其根据目标产品的质量管理而制定出科学化、标准化的科学管理程序,一般而言PDCA模式包括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四个阶段。目前,医学界开始将PDCA模式应用于改善医疗质量的工作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 本研究对我院急诊科实施PDCA管理模式,急救管理小组分析危重症急救护理工作所存在问题,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和培训计划。在可控条件下实施改进管理方案,同时通过定期检查、评价管理成效,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再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并进行有效的改进,以本次改进管理方案的经验作为下次控制护理风险措施的制定提供经验,保证了急救护理改进方案的持续改进,使下次的管理过程有理可依,提高了急诊科急救护理水平。 4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PDCA循环模式之后,观察组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及院内感染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与熊巍等人研究结果相一致[2],这表明实施PDCA管理模式可有效可提高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同时降低危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率,这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秋爽,何文英,张冰倩,等.PDCA管理模式在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流程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1). [2]熊巍.PDCA管理方法在提高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中的作用[J].当代医学,2016,22(36):156-1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