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城区学区更新改造
摘要: 本文针对城市规划中老城区高校校园区域环境的改造问题,从校园传统文脉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探讨宜学片区建设的城市更新方法。
关键词: 大学学区;城市改造;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 ]
高校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布局模式是随城市的发展变迁而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我国的高校从早期的城市郊区,到近现代的内城化,其空间布局模式无不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当下中国正处于城市空间功能整合时期,随着城市扩张进入蔓延时期,内城土地资源的稀缺与高校空间发展之间的矛盾加剧,各高校纷纷在城市郊区征建新区,城市郊区大学城、高教产业园等以教育为核心产业的高教园区成为国内高校空间布局的一种主要形式[1]。近年来不少学者都关注高校新的空间布局模式,即大学城的布局问题,缺乏对城市中老校区的关注和探讨。本文针对老城区高校校园环境及周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校园传统文脉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2],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分析城市建设中学区区域改造与提升的方法与思路。
1城市背景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拥有众多古迹,各类历史风貌区特色鲜明,城市文化深厚。
西安还是全国第三大科技教育优势城市,仅次于北京上海。西安高校累累密布,灿若明珠: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的……。这些高校镶嵌在城市的各个区域,以独特的人文气息和校园特色装点着古城西安的文化脉络。西安还有个特点,就是多校区与新旧校区并存,这也是跟各个时期的西安市总体规划发展相关的[3]。
2碑林区概况
2.1区位特点
区位:因驰名中外的“西安碑林”而得名的碑林区,位于西安市中心东南部,辖区跨越明代城墙,形成城内城外两部分。东与新城区接壤;西和莲湖区相连;南和雁塔区相接;北与新城、莲湖毗邻(图1),总面积23.0平方公里,有8个街道办事处,102个社区,15个行政村,总人口71万,是一个文化教育发达、文物名胜荟萃、科技力量雄厚、市场经济繁荣的城区。
特点:碑林区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为根基,成为西安最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区域内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十七所大专院校,中科院光机研究所、西安热工研究院等一百一十多家科研单位,拥有八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三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全区拥有各类专业科技人才八万五千余人,是名副其实的科技、教育和文化大区。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一碑林科技工业园区,更以其雄厚的科技实力、高效的管理服务、优惠的投资政策、现代化的科研、生产、生活设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商在这里生产经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2规划背景
2008年我市提出了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的目标。碑林区应将“绘精品城区,书时代文化,奏都市舞曲,彰显古都风情”作为碑林区的近、中期城市建设发展目标。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全面提升碑林区城市功能,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形象提升的要求,碑林区委区政府在深化区情认识、适应新发展要求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建设“五宜”城区的奋斗目标, 并下发了碑发2008【4】号 “关于建设五宜城区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积极探索一条富有碑林特色的路子。
根据要求最终设计框架为:“四横三纵、三大商业中心区、三大文教片区、四大旅游胜地、两大产业基地”(图2)。其中三大文教片区为西部文教区、中部文教区、东部文教区。
本规划自2008年开始实施,于2011年基本完成。
2.3宜学片区建设
2.3.1 总体思路
调研现状:目前碑林区拥有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名校在内的17所大学;110多个科研单位;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8万5千多专业科技人才。
分区布局:碑林区各大高校为依托的教育文化产业基地,主要分为三大片区,分别为以西工大、西北大、中科院光机研究所为支柱的西部文教区;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为支柱的中部文教区;以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程科技大学等为支柱的东部文教区。
改造原则:⑴创建人文校园,突出校园地域文化与历史文化,改造重点为校园内的标识、路牌、雕塑、小品等;⑵教育资源社会化,及教育资源社会共享,包括共享教育培训类资源和公共服务设施类资源,如体育设施、商业服务设施等;⑶教育与企业结合,紧抓产学研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带动特色产业发展;⑷校区所在街区景观环境提升,建筑立面、城市家具、街头绿地、广告等的景观处理,创建特色“大学街”。
2.3.2 西部文教区
以西北工业大学为支柱,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带动西部文教区的发展。主要打造太白北路、朱雀大街、友谊西路、丰庆路、陵园路、劳动南路、南二环三横四纵的街道格局。劳动南路与南二环的盘道,已经形成绿化节点(图3)。
2.3.3 中部文教区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支柱,以发展土木、建筑类及相关学科为特色,兼有文学、法学、经济、管理、艺术、教育等学科的多科性发展,带动中部文教区的发展。主要打造雁塔路、友谊东路、南二环形成的两横一纵的街道格局(图4)。
现状依托高校科技产业,已形成雁塔路电脑电子科技一条街,并以此为基础,继续突出科技产业街的特色。建筑风格与色彩应以醒目、明快、简洁的建筑风格与色调为主,突出电子科技为人们带来的高效、高速、高品质的现代生活(图5)。
2.3.4 东部文教区
以西安交通大学为支柱,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突出自主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为发展战略,带动东部文教区的发展。努力实现项目、人才和平台良性互动,在基地建设、科研成果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竞争力显著提升。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在创新合作模式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相继成立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西安交大—东汽研究院等合作机构,发挥科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因此,在区域建设中,强调发挥高校分辐射作用,学校应该成为社区的学校,社区也应该是学校的社区,只有建立好相互的关系才能使双方得到共同的发展[4]。
3 结论
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老牌名校,均为“自然生成”模式,即大学在与地区经济的碰撞交融中自然而缓慢的生成,如剑桥大学经八百余年的历练,逐渐在迅速发展和繁荣的地区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城市中心,它与城市间巨大的凝吸力,加速了其自身和城市的崛起[5]。靠近城市中心区域的高校校区区域发展,应加强教育资源的提升与利用,加大吸纳城市特色元素的景观建设,抓住学区特色规划和改造,这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城市内在精神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李晓晓. 城市功能整合期高校发展问题及空间规划策略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10.
Li X X.The Study on the Problems Fac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Campus and the Strategies for Spatial Planning Under the City Functional Space Integration Period, 2010.
[2] 涂慧君, 任君炜. 大学功能、社会期许与个性发展——西方大学校园规划模式的类型演变[J]. 新建筑, 2009,(05): 24-31.Tu H J, Ren J W. Function of University,Expectation of Society and Development of Identity——Types Change of Western Campus Planning[J]. New Architecture, 2009,(05): 24-31.
[3] 朴浩. 西安高校新校区规划的回顾与思考[J]. 陕西建筑, 2007,141(03):
7-11.
[4] 吴青林. 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对社区的文化辐射[J]. 中国集体经济,2009,(22): 193-194.
[5] 彭韬,刘倩. 浅析大学的职能中心化与区位边缘化现象[J]. 华中建筑, 2007,(06): 83-84,88.
Peng T,Liu Q. Primary Analysi s of the Phenomenon between the Social-function Centrali zation and the Location-peripheri zation of Universi ty[J]. Huazhong Architecture,2007,(06): 83-84,88.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