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爱情与事业

2024-06-03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关于爱情与事业

关于爱情与事业,对一个男人来说,我觉得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想幼稚天真地认为爱情、事业双丰收者,可能言情小说看太多了,像什么《流星花园》...这种误人前途和污人思想的垃圾恶作应给予禁止。

爱情这种东西就像一个房间里的美丽装饰品,但又不能当饭吃,中看不中用。爱情是可遇不可求的缘份,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但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爱情这东西就像车祸一样没有事先计划,而又在那一刹那间发生,你想逃也逃不掉。爱情这东西没有固定的程序逻辑,也无规律可循。没有爱情的生活,人会活得像个木乃伊,会觉得非常枯燥无趣,而渴望拥有,而成功尝试会让你有种死而复生的感觉,然失败会让你觉得爱情其实很勾魂,很惹祸,很郁闷。‘愤看花谢花又开,却怕缘起又缘灭’!太浪漫的爱情通常都是没有结果,而太理智的爱情通常也是无言的结局。本人虽已到燃情岁月,恋爱时节,然于情感之事亦不甚了了,历尽沧桑,常自感‘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一切随缘,顺其自然’。

事业就是面包,就像一棵大树的树干树根,而爱情则是绿叶红花。没有面包的爱情是不成立的。没有钱,爱情还有维持多久?事实胜过美丽的慌言,爱情需要建立在事业/面包的基础上,而事业/面包不一定建立在爱情上。不过有了事业之后的有志青年,大部分都是大器晚成,然此时的爱情就不叫恋情,而是叫丑闻了。没有爱情,人尚可生存;而没有事业,人将很难生活。事业是一个男人生存和奋斗的意义,价值。对男人而言,应主次轻重分明,事业是重于爱情!不过,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人为钱而死,有人为情而死...。事业如酒,爱情如茶;事业如《英雄交响曲》,爱情如《春江花月夜》...,不管您是选择事业,还是爱情,最主要的一点是要活得开心点!不要活得太累了。一个人的一生幸运与否,在于他是否能发挥和实现其人生价值。

寄诗两首: 一:

1 / 5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二:

芊芊芳草知人意,明月千里寄相思,独坐窗前空与泪,何时能见知心人。 梦易醒,情难收,心亦碎,缘难求。 ... ... ...

关于爱情的三个错误看法 第一个错误是:

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因此对他们来说,关键是:

我会被人爱吗?我如何才能值得被人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采取了各种途径。男子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在其社会地位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去获得名利和权力,而女子则是通过保持身段和服饰打扮使自己富有魅力;而男女都喜欢采用的方式则是使自己具有文雅的举止,有趣的谈吐,乐于助人,谦虚和谨慎。

第二个错误是:

很多人认为在爱这件事上一无可学,他们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他们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的对象或被爱的对象。当代文化是以购买欲以及互利互换的观念为基础。现代人的幸福就是欣赏橱窗,用现金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他力所能及的物品。爱情的产生往往是以权衡对方及本人的交换价值为前提,我想做一笔交易,那我既要考虑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出发,对方值不值得我追求,也要考虑基于我的一目了然的实力以及潜在的实力,对方会不会看中我。在这笔交易中,如同购买地皮一样,对方的有发展前途的潜力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一个商业化占统

2 / 5

治地位以及把物质成功看得高于一切的文化中,事实上是没有理由对下列事实抱有吃惊的态度:

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关系也遵循同控制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一样的基本原则。 第三个错误是:

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如果我们用falling in love和beingin love这两个英文搭配也许就能更清楚地区分这两个概念。两个相互陌生的人,当他和她突然决定拆除使他和她分隔的那堵高墙,相许对方,融为一体时,他俩相结合的一刹那就成为最幸福、最激动人心的经历。

这一经历对那些没有享受过爱情的孤独者来说就更显美好和不可思议。这种男女之间突如其发的奇迹般的亲密之所以容易发生,往往是同异性的吸引力密切相关或者恰恰是由此而引起的。但这种类型的爱情就其本质来说不可能持久。这两个人虽然慢慢熟谙对方,但他俩之间的信任会越来越失去其奇迹般的特点,一直到隔阂、失望和无聊把一息尚存的魅力都抹掉为止。

当然一开始双方都不会想到这点。事实是:

人们往往把这种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作是强烈爱情的表现,而实际上这只是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是多么地寂寞。

再也找不出一种行为或一项行动像爱情那样以如此巨大的希望开始,又以如此高比例的失败而告终。

如果是别的事,人们会想方设法找出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以利再战或者永远洗手不干。但因为人们不可能永远放弃爱情,所以看起来只有一条可行的路,那就是克服爱情的挫折,找到原因并去探究爱情的意义。

在这方面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

要认识爱情是一门艺术。人们要学会爱情,就得像学其他的艺术—如音乐,绘画,木工或者医疗

3 / 5

艺术和技术一样的行动。

可以简单地把学会一门艺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掌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一直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起来变成灵感—也就是掌握了艺术的灵魂,才能成为一名大师。要成为大师,除了学习理论和实践外还有第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这一目标必须占据他整个身心。这一点既适用于音乐、医学、雕塑—也适用于爱情。这里也许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我们这个社会有不少人经常不断地遭受爱情的挫折,却很少有人去努力学会爱情这门艺术。人们一方面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却把其他的东西:

如成就、地位、名利和权力看得重于爱情。

成熟的爱情指得的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人的爱情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并使人与人结合。爱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感,但同时又使人保持对自己的忠诚,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来的面貌。在爱情中出现了两个生命合为一体,却依然保持两体的怪现象。

爱情是一种行动,是运用人的力量,这种力量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发挥,而且永远不会是强制的产物。

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

什么是‚给‛?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很容易回答,实际上却很复杂并有双层意义。十分流行的误解是把‚给‛解释为放弃,被别人夺走东西或作出牺牲。一个性格还没有超越接受、利用或者贪婪阶段的人对给的理解就是这样。一个‚重商主义‛的人也准备给,但一定要通过交换。只‚给‛而没有‚得‛对他来说就是欺骗。那些基本上是非生产性性格结构的人则会有一种被别人拿走东西的感觉。因此这种类型的大多数人拒绝给予别人东西。而有些人却又把‚给‛变成一种自我牺牲的美德。他们认为,正因为‚给‛是痛苦的,所以应该这么做。给的美德就是准备牺牲,对他们来说,‚给‛比‚得‛好这一准则就是意味着宁可忍受损失也不要体验快乐。

4 / 5

有创造性的人对‚给‛的理解完全不同。他们认为‚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使我充满了欢乐。我感觉到自己生气勃勃,因而欣喜万分。‚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

一个人究竟能给予别人什么呢?他可以把他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他的生命给予别人。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一定要为别人献出自己的生命,而是他应该把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他应该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简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通过他的给,他丰富了他人,同时在他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时,他也提高了对方的生命感。他给并不是为了得,但是通过他的给,不可避免地会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因此他的给同时也包括了使接受者也成为一个给的人,而双方都会因为唤醒了内心的某种生命力而充满快乐。在给的行为中诞生了新的东西,给和得的人都会感谢这新的力量。这一点表现在爱情上就是:

没有生命力就是没有创造爱情的能力。马克思极其优美地表达了上述思想。他说:

‚如果你以人就是人以及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充满人性的关系为先决条件,那么你只能用爱去换爱,用信任换取信任。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对他人施加影响,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对他人施加影响,你必须是一个能促进和鼓舞他人的人。你同人及自然的每一种关系必须是你真正个人生活的一种特定的、符合你的意志对象的表现。如果你在爱别人,但却没有唤起他人的爱,也就是你的爱作为一种爱情不能使对方产生爱情,如果作为一个正在爱的人你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被人爱的人,那么你的爱情是软弱无力的,是一种不幸。‛不仅在爱情上‚给‛意味着‚得‛。教师向他的学生学习,演员受到观众的鼓舞,精神分析学家通过治愈他人的病而治愈自己的病也都如此,先决条件是给的人不应该把对方看作是他帮助的对象,而应该同对方建立一种真正的、创造性的紧密关系。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